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张凤全;吴玉秋;李遵清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 心理疗法, 生活质量, 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将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实施为期8 w的以健康教育和音乐疗法为主要形式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8 w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适宜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曲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一次性头皮钢针封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为了减少病人穿刺的次数,采用一次性头皮钢针封管方法 ,即采用2.5 ml注射器抽吸每毫升生理盐水含肝素钠25 U的肝素液2.5 ml,连接头皮钢针后,缓慢推注肝素液1.5~2 ml,然后用透明胶布固定牢固针头及注射器,待病人安全检查完毕后再继续输液.此方法 既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又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吴燕;杨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分类工娱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目的 探讨分类工娱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经过抗精神药物治疗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不加选择的、无指导的工娱疗活动,治疗组根据阳性或阴性症状给予针对性的工娱疗活动.两组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大体评定量表(C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 w后BPRS量表总分及其因子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但组间比较,总分、缺乏活力因子和焦虑抑郁因子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GAS评分治疗组≥61分的比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兴趣和主动性等改善明显.结论 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辅以分类工娱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肯定.

    作者:韩宏云;刘保群;钱一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上胸椎结核并截瘫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上胸椎结核并截瘫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9例上胸椎结核并截瘫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9例上胸椎结核并截瘫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胸椎塌陷等现象;未见结核复发及任何并发症发生;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 w瘫痪ASIA分级由C、D级降至E例,B级降至D级.结论 对上胸椎结核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防止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胸椎塌陷,有效避免了结核复发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了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的早期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作者:黄莉;谭颖;吴爽;侯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BD静脉留置针在呼吸科的应用及相关护理问题研究

    目的 探讨BD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操作步骤、封管方法 、常见护理问题及处理对策.方法 对368例患者应用BD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对穿刺部位、穿刺方法 、留置时间、封管方法 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结果穿刺成功345例,成功率达94%.失败23例,因血管及留置针型号选择失败的有10例;因护士的操作技术及心理素质而失败的有8例;因穿刺方法 错误而失败的有5例.结论 BD静脉留置术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作者:于书卷;王书会;邓钰;李颖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系统心理干预对食道癌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系统心理干预对食道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食道癌手术病人1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病房、住院病人服务中心、手术室护士协作给予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由病房护士常规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状态、调查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焦虑程度显著降低(P<0.01),满意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系统心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心理,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聘用制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其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聘用制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现状;探讨聘用制护士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3所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在职临床一线聘用制护士(包括内、外、妇、儿、急诊、ICU科护士)共200名.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离职倾向量表和自行设计的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资料.结果聘用制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9个维度的满意度评分按照升序排列依次为工资与补贴、家庭与工作间的平衡、管理与医院的政策、个人与专业的发展机会、排班与工作条件、人际间关系、成就与责任、职业本身的特点、被认可与表扬.工作满意度的9个维度与离职倾向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工资与补贴、人际同关系进入回归方程,是影响离职倾向的主要因素.结论 聘用制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建议提高聘用制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尤其是从工资与补贴和人际关系方面,从而降低她们的离职倾向.

    作者:宋振兰;娄凤兰;迟俊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护理研究

    回顾性总结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及护理资料.通过护理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各种预警信号,降低了病死率.

    作者:马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宫颈癌阴道急性大出血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 探讨宫颈癌阴道急性大出血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宫颈癌阴道急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及护理过程,措施包括:①抢救休克: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查血型及交叉配血,快速扩充血容量;②迅速止血:迅速阴道内填塞无菌纱布或碘仿纱条压迫止血,减少精神紧张等因素,给予抗生素;③氧气吸入;④密切观察:密切观察阴道流血及生命体征变化,对症施护;⑤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经抗炎、止血、手术、放射治疗,全部患者康复出院或转肿瘤科继续放疗.结论 宫颈癌引起阴道急性大流血,争取时机尽快止血、护理措施正确及时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伟月;梁平;余勇妙;梁志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方法 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月后对两种护理方法 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康复训练1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肢体功能、上肢综合运动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凤霞;陈广兰;马秀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脑血管病致残者心理健康测查及心理护理

    目的 了解脑血管病致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80例脑血管病致残者进行调查.结果致残病人SCL-90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主要症状为焦虑、抑郁、恐怖及躯体化.结论 致残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支持及个性因素均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作者:吴英铎;吴春荣;张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关节镜下二联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二联手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康复训练方法 .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系统的康复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患肢肌力、膝关节活动度进行训练,以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髌骨脱位未见复发,无脱位恐惧感,关节活动度与对侧相比完全恢复正常,患者全部恢复术前的运动水平.3例仍有膝关节前侧疼痛症状,但疼痛均较术前显著减轻.采用Ly-sholm临床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后平均评分为93.2分.结论 采取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法 ,患者易于掌握,能够较好地配合,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恢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鲁秀平;焦春莲;郑艳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危因素评分法预测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高危因素评分法对预测产后尿潴留的意义.方法 对200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高危因素评分,分析预测评分与产后尿潴留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尿潴留发生率14.0%,高危因素预测评分平均得分(6.88±2.50)分,无尿潴留产妇预测评分为(6.47±2.19)分,尿潴留产妇预测评分(9.38±2.82)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预测评分越高,产妇产后尿潴留可能性越大.预测评分>9分者尿潴留可能性较大.结论 高危因素评分法可预测产后尿潴留,对预防和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王席伟;任金莉;王慕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系列救护技术网络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及多元化应用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生在进入临床实践前的一门桥梁课程,由于多数护生没有实践经验,对于重要的知识点缺乏感性认识,传统教学媒体又无法给护生以直观具体的资料,因此教学效果欠佳.本文研制一套实用性较强的网络多媒体课件并广泛应用于急救教学、群众教育和临床专业人员培训中,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郑春丽;谢玉秋;于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卵巢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通过对20例卵巢症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本组发生低血糖1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做好卵巢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医学应对问卷对6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得分低于常模.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等因子呈正相关.回避与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呈正相关.结论 为心力衰竭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和健康咨询时,要帮助患者利用社会支持,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月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Meichenbaum的自我指导训练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ddhenbaum的自我指导训练法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组采取传统的脑血管病护理方法 和Meichenbaum啪的自我指导训练法,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其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自我指导训练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自我指导训练法中,患者在康复训练各阶段都是主动参与者,其对治疗的效果负有更多的责任,自我指导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黄允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脑卒中早期应用综合护理疗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综合护理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肢体偏瘫病人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脑卒中病人的常规治疗,对康复组病人同时实施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康复组病人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早正确地应用综合护理疗法,对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随访与健康教育

    目的 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同样给予程序化健康教育,但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并比较其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结果两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ADL、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结论 有效的随访及健康指导可调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改善病人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其生活能力.

    作者:陈佩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婴幼儿皮肤病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通过对婴幼儿皮肤疾患的观察及护理,婴幼儿的皮肤疾患发病率而与感染、护理、环境、内分泌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护士应对婴幼儿皮肤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和指导,是防止婴幼儿皮肤疾患发生的关键.

    作者:米莉;刘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