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目睹暴力及遭受暴力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照分析

赵静波;侯艳飞;杨雪岭

关键词:应激障碍, 创伤后, 暴力, 对比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日睹暴力及遭受暴力对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影响,为预防和减轻儿童期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广州某大学大一和大二学生757名,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进行调查.结果 95名大学生在目睹暴力的同时遭受暴力侵害,即同时遭受2种伤害,阳性率为12.5%.无伤害大学生、曾日睹暴力大学生、曾遭受暴力大学生、以及曾日睹暴力及遭受暴力大学生PTSD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双重伤害的大学生比其他组别大学生PTSD总分及5个因子分更高,PTSD症状更明显(P值均<0.05).目睹暴力与遭受暴力的关系显著(P=0.000).在有目睹暴力经历的大学生中,有亲身遭受暴力的比例(62.5%)高于无亲身暴力的比例(42.0%).结论 目睹暴力及遭受暴力的大学生较常见,且其成年后的PTSD症状明显.目睹暴力与遭受暴力相关,应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防治.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嘉兴市初中学生手卫生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嘉兴市初中生手卫生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其依从性的主客观因素,为开展手卫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嘉兴市4所初中共1 3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5%以上的被调查者知道手卫生相关知识;近4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六步洗手方法;有68.28%的学生用流动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且女生频次高于男生(χ<'2>=10.91,P<0.05);36.6%的被调查对象常看到学校洗手池边有标准洗手图,58.6%的被调查对象能常使用洗手池边的洗手液或肥皂,4所学校均无干手机,1所学校配有干手纸;初中生获取手卫生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72.1%)、宣传资料(64.2%).结论 应加强中学生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特别是手卫生知信行3者间关系转变的健康干预,同时需加强手卫生设施的配置.

    作者:陈中文;俞慧芳;唐娴;施秀珍;胡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唐山市幼儿父母躯体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唐山市3~6岁幼儿遭受父母躯体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儿童暴力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办便抽样方法,对唐山市243名3~6岁幼儿父母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近1 a内,60.1%的父母对子女实施过躯体虐待,其中28.8%为非接触性体罚,52.7%为轻度躯体暴力,8.6%为重度躯体暴力,0.4%为极重度躯体暴力.影响幼儿遭受躯体虐待的主要因素有儿童性别、父母是否有不良嗜好、家庭居住地.结论 幼儿遭受父母躯体虐待的现象较为普遍,有必要开展有关儿童暴力伤害的早期干预.

    作者:崔立华;杜文冉;庞淑兰;薛玲;任琦;刘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韩2所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比较

    目的 了解中国延边大学和韩国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的差异,为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中国延边大学朝鲜族(271名)、汉族(397名)和韩国仁荷大学(275名)男生,测定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延边大学与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牛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汉族男生(P<0.05);调整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后,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肺活量均明显低于仁荷大学男生(P值均<0.01),而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生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男生,延边大学男生肺活量低于仁荷大学男生.

    作者:李成福;许青松;韩雄毅;金玲;洪润哲;金元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西北师范大学新生肺结核感染情况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全球约有1/3的人感染结核菌,每年约有30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1].第4次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很严峻.结核病在群居性人群中容易传播,近10多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学校时有结核病暴发流行[3].

    作者:何随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苏州市区中学生2009年视力不良情况分析

    近年来,视力不良成为中学生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为全面了解苏州市中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以便为制定有效的近视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9年度苏州市区中学生体检资料的视力部分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萍;曹志杰;贾松;袁凤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绪量表,对重庆地区418名留守儿童和34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同伴影响力对整体满意度、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交往能力对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创造性倾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作者:胡馨月;陈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吉林市9~12岁朝鲜族和汉族女童性发育状况

    儿童通过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及性发育过渡到成年人是连续、复杂的遗传和环境(社会、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青春期因民族、地域、经济文化水平以及生活习惯不同而异,并随时代推移而变迁,而且发育开始时期和程度都影响后期的健康[2].文献报道显示,我国青少年近年来呈现身高、体重发育水平普遍提高,性发育不断提前的长期趋势[3-4].

    作者:李善姬;白雪松;张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β3-AR基因变异及气质类型分析

    目的 了解β3-AR基因变异及气质与儿奄单纯性肥胖的关系,为控制儿奄单纯性肥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武汉市714名儿童的β3-AR基因型进行检测,并测量体重、身高,测查儿童气质类型.结果 肥胖儿童β3-AR不同等位基因间的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肥胖组中间偏麻烦型、麻烦型和启动缓慢型与对照组中间偏平易型、平易型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童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各气质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因变异从不仅从生理角度影响儿童的肥胖,还其与儿童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强度及指向性有关,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彭安娜;杨少萍;张斌;张丹;陈忠;胡唏江;覃凌智;杨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目睹暴力及遭受暴力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照分析

    目的 了解日睹暴力及遭受暴力对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影响,为预防和减轻儿童期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广州某大学大一和大二学生757名,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进行调查.结果 95名大学生在目睹暴力的同时遭受暴力侵害,即同时遭受2种伤害,阳性率为12.5%.无伤害大学生、曾日睹暴力大学生、曾遭受暴力大学生、以及曾日睹暴力及遭受暴力大学生PTSD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双重伤害的大学生比其他组别大学生PTSD总分及5个因子分更高,PTSD症状更明显(P值均<0.05).目睹暴力与遭受暴力的关系显著(P=0.000).在有目睹暴力经历的大学生中,有亲身遭受暴力的比例(62.5%)高于无亲身暴力的比例(42.0%).结论 目睹暴力及遭受暴力的大学生较常见,且其成年后的PTSD症状明显.目睹暴力与遭受暴力相关,应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防治.

    作者:赵静波;侯艳飞;杨雪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天津市教师吸烟行为和控烟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天津市教师吸烟行为和相关控烟知识,为在教师人群中进行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天津市河西,北辰、宁河3区不同类别学校教师6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现在吸烟率为12.2%,吸烟率为16.0%,大学、中学、小学教师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教师的现在吸烟率为25.0%,高于中学和小学教师.27.4%教师有时在学生面前吸烟,8.2%教师经常在上班时间吸烟,27.2%教师在办公室吸烟.34.8%的教师教过学生拒绝吸烟的技巧.61.0%的教师否认低焦油、低尼占丁的烟对身体的危害小.52.2%的教师认为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的危害,92.5%的教师认为应该在学校所有范围内禁止吸烟.结论 学校应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和培训,提高教师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帮助吸烟教师戒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控烟健康教育.

    作者:王刚;顾清;袁媛媛;李学军;高皓宇;赵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平湖市校医和保健教师现状调查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集中的场所,是传染病的易发区.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传播和扩散.近年来,非典、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接连发生,卫生防控工作形势严峻.而作为基层的学校,由于面对的人群特殊,同时又是人员集中的场所,所以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就显得更为急迫.校医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执行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作者:蒋华英;宋长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颈动脉参数

    目的 了解肥胖儿童颈动脉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高血压、高血脂及BMI对儿奄颈动脉血管的影响,为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某地9~15岁肥胖儿童43例,超重儿童37例,正常体重儿童10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统计方法包括方差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9~15岁儿童颈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期峰值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逐渐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阻力指数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降低的趋势(t=3.196,P<0.05).右侧颈动脉舒张未期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5,P<0.05),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内中膜厚度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P<0.05),颈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血压、高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内中膜厚度有相关性.

    作者:邬盛鑫;马受良;马君义;郭春家;杨巧玲;方新林;凌菊;张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学龄儿童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儿童不同于本地儿童的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杭州市4所民工子弟学校、4所本地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 杭州市民工子弟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3.64%,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4.38%,与本地户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民工子弟初中女生的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初中女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多发性伤害的发生率及伤害年均发生数均高于本地户籍学生.伤害的首位因为均为跌落,民工子弟小学生的触电发生率、初中男生的溺水发生率及初中女生的烫伤、刀割伤、碰掩伤和触电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同类学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因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更重.结论 民工子弟有不同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伤害流行特征,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较本地学生更重,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防制工作.

    作者:朱晓霞;刘庆敏;方顺源;施文英;项海青;陈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归因训练模式对高一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归因训练模式对高一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为提高高一学生学习自信心提供依据.方法 以学生自我归因和教师归因2种归因训练模式分别对某普通高中69名和64名高一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归因训练,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结果 学生自我归因组和教师归因组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状况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感、语文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归因训练组学生具体学科(语文)的自我效能感较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学生学业成绩在归因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的归因训练模式对高一学生的归因状况和自我效能感影响不同;归因训练并不直接导致高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

    作者:胡义秋;詹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中生人格对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节的中介效应

    目前国内多数研究将人格变量作为影响社会支持或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单独考察人格变量与社会支持或心理健康的关系.从理论上说,人格既可以作调节变量也可以作中介变量,如果认为人格会改变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则人格是调节变量;如果认为社会支持会影响人格,而心理健康会受到人格的影响,则人格是中介变量.

    作者:陈彦垒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广西高校医学生对包皮环切术预防艾滋病知信行定性分析

    近年在非洲完成的3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包皮环切术能使艾滋病病毒(HIV)通过异性传播的危险降低50%-60%[1-3].包皮环切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并发症少和效益高的预防男性感染HIV的方法,对于控制艾滋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是预防男性通过性行为感染HIV的一项重要策略,但如何推广包皮环切术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特别在非穆斯林国家.

    作者:蒋俊俊;邓伟;梁冰玉;杨晓波;李平;罗皓;梁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疆锡伯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锡伯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总人口约20万.新疆察布查尔锡们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锡们族自治县,现有锡伯族人口2万.锡们族有本民族的信仰及生活、饮食习惯.青少年体格发育变化与营养水平、经济发展和卫生医疗条件改善密切相关.

    作者:毕存箭;苏煜;杨俊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藏族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因子分析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是反映不同人群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重要的标志[1].体质发育指标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数据[2].通过对尽可能多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可以了解各指标在模型中的贡献率,对建立完善的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筛查指标和评价因子,评价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堃;肖艳杰;席焕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抚州市城区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蛔虫感染是常见的肠道线虫感染,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蛔虫等肠道线虫感染呈下降趋势.2001-2004年全国寄生虫病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人群蛔虫感染率为12.72%[1].为了解抚州市城区小学生蛔虫感染现状,为进一步防治蛔虫感染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9-12月对市区内3所小学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仕标;何云岩;王敏;邓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学研究进展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以与其年龄不相适应、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行为性疾病,在学龄儿童中广泛存在[1].儿童ADHD的现患率在不同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德国3-17岁儿童ADHD现患率为4.8%(男童7.7%,女童1.8%)[2],加拿大报道儿童ADHD发病率为3%-9%,男孩发病率大约是女孩的3倍[3].

    作者:林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