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血压对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兔模型血浆S100β和NSE的影响

孟永生;薛朝霞;张鹏;王春燕;方爱莉;杨春艳;凡泽录

关键词:低血压, 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 S100β, NSE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兔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不同程度低血压时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S100β的表达情况,探讨对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25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制成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模型,分为5组,每组5只,对照组(K组)不做任何处理,丙泊酚1组(P1组)和硝酸甘油1组(X1组)降低基础血压的10%~15%,丙泊酚2组(P2组)和硝酸甘油2组(X2组)降低基础血压的15%~20%,维持30min后恢复到基础血压.留取恢复血压后12、24h和48h的血液标本,ELISA方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NSE.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各组S100β和NSE的表达都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组与P1组、X2组与X1组比较,各时间点S100β和NSE的表达都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与硝酸甘油组比较各时间点S100β和NSE的表达都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中度狭窄兔血压下降10%~15%和15%~20%时,血浆S100β和NSE表达增高,提示脑组织可能有损伤,并且硝酸甘油组比丙泊酚组严重.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产道血肿的相关因素与处理(附9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产道血肿的相关因素,对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96例于2006年1月-2013年6月在我中心分娩且发生产道血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对引发产道血肿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处理,观察处理效果.结果 选取96例患者中,通过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和处理后,产道血肿症状均在2周内消失,其中84例愈合良好,9例在20d后愈合,另外3例患者伤口感染并裂开,同采取局部敷药以及理疗等对症处理措施进行治疗后,裂开伤口均在13~21d后愈合.出院后随访27d~2个月,发现96例患者产道血肿均完全消失,伤口完全愈合.结论 对于产道血肿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和护理等处理措施,应先明确引发产道血肿的原因,再进行对症处理,这对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同时,做好相应的围生期保健护理工作,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对妊娠合并血液病以及妊高症等产后并发症进行预防,对于及时发现产道血肿,降低产道血肿发生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

    作者:莫彩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中心于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选取的60例患者在实施针对性护理后,显著改善34例,改善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结论 针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其实施有效的临床观察、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睡眠指导等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吴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12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5例,显效6例,好例1例,总有效率100%;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云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NSCLC患者,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全组8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5%、43.3%、21.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KP5评分、临床分期及近期疗效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放疗前KPS评分、临床分期及近期疗效对NSCLC患者的长期生存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李玉;张元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我院5年来在上尿路结石治疗当中所采用的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 hotomy,PCNL)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来评价PCNL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2008-2013年,采用PCNL治疗方法一共治疗1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当中采用传统常规的PCNL治疗9例,采用皮肾微造瘘二期输尿管镜取石来治疗的16例,微创PCNL治疗75例.结果 以上三种方法手术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9%、94%和99%,结石的清除率分别为80%、85%、93%,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4%、1.5%和0.3%;当中单通道取石67例,多通道进行取石33例,手术次数一共151次.结论 通过对PCNL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使PCNL这项技术的结石清除率和手术的成功率都显著提高,使其在治疗当中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大大降低,使其临床的适应证广泛应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王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究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与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等.结果 5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采用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16例,包括发热11例、脾窝积液3例、肠梗阻2例.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常伴有内脏损伤,治疗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时抢救患者生命,同时要大化保留患者器官功能.

    作者:庄国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终灭菌与非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工艺设计的探讨

    随着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制药行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注射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剂型,因其特殊的性质,对于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有更严格的要求,以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可控有效.工业生产中根据药物的耐热耐敏性的差异,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除菌方式即终灭菌和非终灭菌方式.本文就这两种工业上常见除菌方式制成的小容量注射剂在工艺设计的差异性进行探讨.

    作者:廖锐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术前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前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为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前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总结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接收的100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病人的疾病资料,随机将上述病人分为两组,对观察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病人手术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评分、血压以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术后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前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缓解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可以使患者以更加舒适心态应对手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更加有利.

    作者:付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60例先天性腹裂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对先天性腹裂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13年3月的60例先天性腹裂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精心护理.结果 护理后60例患者在各项指标上较术前有很大改善,治愈57例(治愈率95%),3例死亡(死亡率5%).结论 对于先天性腹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十分必要,同时进行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可以很好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同样也是影响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彩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甘草酸二铵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预后.方法 本次共选取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0例作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表法随机抽取分组,对照组选择病例取强力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取甘草酸二铵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8%.观察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可使预后获得良好改善,肝功能复常加快,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钱伟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推拿在缓解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及方法

    通过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分析,阐述推拿在缓解运动性疲劳中的具体作用,并提出了笔者经过临床多年实践总结出的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推拿方法,旨在为使用推拿手法缓解运动性疲劳提供治疗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文静;董宝强;陈以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体会

    目的 对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小儿肺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与肺部湿哕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人法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幅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促使患儿临床症状快速改善,有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郑焕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 对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50例于2012年3月-2013年8月间在我区各接种门诊进行小儿预防接种并出现不良反应的小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观察应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小儿进行处置后,全部小儿的临床症状均在5d内获得明显改善.对全部小儿进行为期半年时间的随访,结果显示没有1例小儿出现不良反应和其他严重后果.结论 引发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因人而异,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要立即进行有效应对处置以免引发严重后果,从而保证小儿的正常发育.

    作者:胡燕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析供应室职业防护的认知程度及必要性

    消毒供应室担负着医院各种污染器材的回收、清晰、消毒、包装、灭菌以及发放工作,是各种病原菌污染集中的地方,也是很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场所之一.操作不慎具有感染、中毒、烫伤甚至爆炸的危险.本文主要分析了供应室职业防护的必要性,以及工作人员在现阶段对职业防护的认知程度,期望可以引起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重视,了解各种危险因素并主动采取职业防护,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因子的伤害.

    作者: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DCA原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医疗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原理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由不同护理人员填写的54本病例,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内的相关规定,根据我院病历书写规范做一个检查评分,成绩在80分以上为合格.结果 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各项核心制度执行的合格率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时,医院应注意提高各个方面的管理水平,尤其是职能部门的质量管理,提高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执行力度,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医疗质量,进而推动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

    作者:张飚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行人文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佳护理模式.方法 抽取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8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传统社区糖尿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增加人文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利于患者正视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效地控制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作者:张双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我院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分析了解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讨论临床合理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脑膜瘤患者30例,观察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包括药品的种类、用药时间、用药频度、疗程、以及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例脑膜瘤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平均(289±3.5)min,住院治疗时间平均(18±2.3)d,发生不良反应1例,占3.33%.28例患者使用了预防性抗菌药物,占93.33%.用药涉及5个种类42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45.24%,包含19个品种;青霉素类药物占33.33%,包含14个品种;喹诺酮类占9.52%,包含4个品种;大环内酯类占7.14%,包含3个品种;全身抗菌药物类占4.77%,包含2个品种.DDDs总值合计12398.2.在30例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药物联用情况显示,以一联用药为主,占76.67%,二联用药7例,占23.33%.用药时间平均(15±3.6)d.结论 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基本上合理,仍然存在不规范处,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改进.

    作者:何春林;陈旭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正畸患者心理辅导

    目的 研究并探讨心理辅导在正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的同时,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的心理辅导,观察分析患者矫正效果,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两表进行评估.结果 采用心理辅导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SAS,SDS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正畸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他们焦虑、自卑、抑郁的心态,提高了矫正的成功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官丽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DHS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操作简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正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影响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及分析

    静脉血标本的采集质量直接关系到后期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对采血过程和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十分必要.从我国医疗机构采血质量的抽检结果来看,静脉血标本的采集质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一特征在住院部尤为明显,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也较大,结合这些现状,如何提高血标本的采集质量已经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影响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展开探讨.

    作者:张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