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中生接受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马振儒;杲丽静;张晓梅;吴欣;杨丽华;李沛;肖丽君;王岩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知识, 态度, 健康教育, 学生
摘要:艾滋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与日俱增,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在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占77.6%,高中生是青年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家庭、同伴教育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水平还很低[2],故针对高中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非常重要.为提高河北省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其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笔者培训并组织本校大学生红丝带协会成员组成大学生宣讲团,以课堂宣讲方式对河北省范围内23所中学1 360名高中生实施同伴教育,并在教育前后对高中生掌握的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态度等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同伴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幼儿家长情绪控制与躯体暴力的关联

    目的 探讨家长情绪控制水平与童年期躯体暴力经历及对子女躯体暴力之间的关联,为预防儿童暴力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某县城2所幼儿园小班、中班幼儿家长518名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518名幼儿家长情绪控制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职业等无统计学关联.随着家长18岁前遭受其父母躯体暴力经历的加剧,或者家长对子女躯体暴力严重程度的加重,家长的情绪控制水平逐渐降低.结论 家长情绪控制不良与童年期受躯体虐待经历相关,情绪控制水平低的家长对子女施加暴力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肖晚晴;陈晶琦;王付曼;张曼;马亚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成就动机在大学生焦虑与应对之间的中介调节作用

    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适度焦虑可增加学习效率,但是持续或过度焦虑不仅降低学习功能,而且严重损害学生的心身健康.焦虑作为一种弥漫性的负性情绪,很容易给日常行为方式带来影响,高焦虑个体在不良情绪支配下往往采用更多的消极行为方式,不仅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加重焦虑情绪,而低焦虑个体则更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1].有研究发现焦虑水平、自尊人格及应对方式存在相互关联,高焦虑个体不仅消极应对方式增加,往往还伴随显著的低自尊水平[2].成就动机是推动个体改变自我、追求理想自我的一种重要内驱力,不仅与自尊自信等人格特点密切相关,而且对应对方式也有预测价值[3].本研究拟探讨焦虑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即成就动机的中介调节作用,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薛朝霞;魏曙光;荆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洗手习惯与腹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5岁以下儿童洗手等卫生习惯与患腹泻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腹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490例5岁以下腹泻儿童和490例健康对照儿童,对洗手(饭前、便后、吃零食前等)及剪手指甲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调整混杂因素(食用海/水产品、剩饭菜放置方式和家庭饮用水类型)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OR值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 与从不洗手相比,每次饭前、便后及吃零食前洗手是儿童腹泻的保护性因素,其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0.41(95%CI=0.19~0.86),0.41(95%CI=0.21~0.81)和0.48(95%CI=0.25~0.93).剪手指甲周期6~15 d和3~5 d的2个等级调整前OR值分别为0.24(95%CI=0.11~0.52)和0.21(95%CI=0.09~0.48),调整后为0.25(95%CI=0.10~0.66),0.23(95%CI=0.09~0.62).结论 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儿童腹泻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魏跃红;杨智聪;康燕;王玉林;谢华萍;罗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中生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聊城市某普通高中高一至高三年级42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观幸福感接近中等水平,心理健康存在轻度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和情绪不平衡;高中生的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问负相关显著(P<0.01);高中生的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心理韧性通过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结论 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既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又通过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作者:李义安;张金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医理论阐释眼保健操的保健作用

    笔者从事学校卫生工作15 a来,对眼保健操有深刻的认识与体会.眼保健操是根据祖国医学中的推拿法和经络穴位,再结合医疗体育综合而成的一种按摩疗法,是预防近视的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对青少年的假性近视,可以使视力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对已形成近视的,可防止加深.为全面阐述眼睛保健操的理论基础,笔者翻阅中医经典著作,试从中医基础理论的角度来阐释一下相关的作用原理.

    作者:邱延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绍兴市越城区2008-2009年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状况

    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是学校卫生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学校食常餐饮具的消毒状况,防止因餐饮具不洁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集体用餐的安全,笔者分别于2008,2009年分上、下半年对绍兴市越城区学校食堂餐饮具抽检样品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沈小芳;陆永梅;方宇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学校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学校卫生状况,为各级学校调整卫生资源和制定评价学校卫生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越秀区90所中小学的监督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共540间教室的人均面积、照明和课桌椅等分项进行比较.结果 90所学校综合评价均合格,但存在环境噪声、课桌椅和教室采光单项不合格情况,不合格率分别为68.64%,28.67%和5.02%.教室卫生问题以小学为多,较突出的是灯具设置不符合卫生要求、课桌椅和环境噪声不合格率高.结论 <学校工作卫生条例>需要配套的实施细则,以规范学校卫生工作,提高监督成效;学校必须科学合理执行相关卫生法则.

    作者:梁少明;赖志胜;刘静;袁伙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社区青少年暴力行为与儿童期被教师虐待经历的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虐待对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为减少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在儿童期遭受的来自教师的虐待与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被教师虐待过的社区青少年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危险性是末被虐待过的2倍左右,其中被教师打过(OR=1.9t7)、被教师罚跑(OR=2.125)、被教师罚劳动(OR=2.353)等项目的暴露比值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社区青少年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危险性因儿童期遭受教师虐待而增加,儿童虐待与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之间为正关联.

    作者:姚玉华;陈道湧;周峰;刘庆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分析

    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身心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1].大量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存在极大影响,负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间接地影响心理危机等极端事件的发生[2].医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普遍较多、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医学生即将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心理压力相对较重.该文旨在调查医科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应激强度,以便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提供有效的克服负性情绪的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凤尔翠;高素琴;刘艳青;魏世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三明市2004-200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三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点,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明市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三明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7起;以传染病为主,占报告起数的98.51%,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占报告事件数的97.01%.事件数前3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事件发生高峰为3-4月和10-11月;事件主要集中在乡村学校,以乡村小学发生率高,占55.22%.结论 应加强农村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蔡和宋;黄帆;曾伶;蒋东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广州市大学生高校突发事件认知行为及需求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认知、行为及需求状况以及高校对突发事件的重视情况,为高校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州市部分高校1 323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高校突发事件认知普遍不足,但主观需求较大.清楚高校突发事件类型的占11.6%;知晓禽流感无人际间传播的占30.6%,高年级大学生知晓率高于低年级(X2=42.229,P=0.000);面对突发事件,有50.6%大学生感到焦虑紧张、恐惧害怕,女生比男生更严重(X2=47.544,P=0.000).认为很有必要且想了解更多突发事件知识的占83.4%;64.6%的高校很少或从未开展突发事件宣传活动.结论 需加强高校对突发事件的重视力度,强化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和能力.

    作者:王畅;李文浩;王声湧;董晓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青海大学医学生饮酒行为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青海省医学生饮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青少年饮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海大学医学院210名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整体饮酒率及男、女生饮酒率分别是93.3%,96.7%和92.6%;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后脸不红者比饮酒后脸红者发展为危险饮酒者的倍数是19.69倍.吸烟者发展为危险饮酒者是不吸烟者的2.135倍.空腹饮酒和逢酒必喝者发展为危险饮酒者是无此2种习惯的0.119倍和0.125倍.结论 青海省医学生整体饮酒率较高,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作者:刘燕;王朝才;张本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控烟研究进展

    烟草对我国青少年健康的不良影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事实.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吸烟人数不断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而绝大多数烟民吸烟习惯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1].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青少年吸烟意义深远.目前,预防青少年吸烟项目主要分为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及多部门联合干预.其中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在国内外应用为广泛,然而这类研究的设计在如研究对象的选择、对照的设立、干预的措施及强度、干预持续时间及评价指标等方面的不一致,导致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控烟干预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学校为基础的控烟干预项目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近期和远期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青少年控烟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吕莹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滦县学校生活饮用水硝酸盐污染情况调查

    为全面了解滦县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笔者于2010年对各校生活饮用水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指标中硝酸盐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采集滦县所有学校末稍生活饮用水3 000mL,共采集了149份样品,按规定进行现场处理后送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2006)进行硝酸盐含量(以N计)检验.

    作者:睢振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医学生内观认知疗法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内观认知疗法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和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77名医学生志愿者进行7 d内观认知治疗,根据前后SCL-90的差值改变,以变化差值的平均分为界将其分为强效组(n=40)和弱效组(n=37).对两组间的基本情况、心身症状(SCL-90)、自我信念(IBS)、惧怕否认(FNE)、情感平衡(ABS)、领悟社会支持(PSSS)、自尊(SES)和元认知(MCQ)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SCL-90总分、自我信念总分、自尊水平、元认知总分等25个因素与治疗有效率显著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029)、父母健康(OR=0.262)、出勤(OR=1.627)、强迫(OR=11.727)、恐怖(OR=9.725)等5个因素进入拟合主效应模型.结论 男性、父母健康、出勤率高、强迫和恐怖症状是内观认知疗法的显著性有效因素.

    作者:刘佩佩;毛富强;刘霞;刘宏伟;高艳杰;张晓菲;侯筱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转移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州发生大地震,许多孩子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安排,教育部统一部署,由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原泰安卫生学校)担负青海玉树地区部分藏族中职学生转移复学的重要任务.玉树地震发生5个月后,来自玉树的114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为了学校关注的焦点之一,玉树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已被纳入教学计划中.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参考,笔者使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量表(Chil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Reaction Index,简称CPTSD-RI),依据<美国精神病诊断手册第4版>的标准对112名玉树学生进行了系统的评估.

    作者:刘琳;张向民;张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北京市大兴区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调查

    学生时期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健康行为形成的重要时期[1].健康危险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是成年期疾病发生的基础[2],成为导致成人死亡、患病和出现社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3].为了解大兴区城乡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以便为政府、卫生、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促进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0年4月对北京市大兴区全日制初中、高中和中专技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姬春燕;李慧;孙洪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鲁东大学学生2004-2008年休退学原因分析

    鲁东大学是一所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各行各业,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一些学生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时或未完成学业而休退学甚至死亡,对国家和个人都造成了极大损失.为了解大学生休退学情况及原因,做好高校预防保健工作,减少休退学率,笔者对鲁东大学2004-2008年间大学生休退学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作者:李肇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小学学校卫生专业人员配备标准分析

    目的 了解国家关于中小学校卫生人员的相关政策要求及我国学校卫生人员现状,为制定国家学校卫生师资配备的基本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现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中小学学校卫生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但文献回顾和现场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都达不到此要求.卫生人员素质不高,工作内容繁杂,晋级困难,57.7%的校医认为其待遇低于一般教师;66.7%的校医工作负荷在8~14 h/d;培训与资质认证机制不完善.结论 应合理配备学校卫生人员,加强学校卫生队伍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改善其生活和工作待遇,保证学校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学校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作者:马迎华;胡芳;吕晓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及非理性观念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控制倾向、原生家庭、人格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攻击行为问卷、主观幸福感测验等对某高校337名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约1/3的大一学生表现为中度以上的攻击行为倾向;大一男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和躯体攻击因子显著高于女生(P<0.05,P<0.01);大一新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和躯体攻击因子显著高于大学高年级学生(P<0.01).攻击行为总分、躯体攻击因子与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控制倾向、原生家庭及人格均呈显著相关;愤怒、敌意因子与除了人格外的其他4个因素呈显著相关;言语攻击仅和非理性观念呈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性别、控制倾向和原生家庭能预测攻击行为倾向(P值均<0.01).结论 大学一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攻击行为倾向,性别、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原生家庭和控制倾向与攻击行为倾向关系密切.

    作者:郭梅英;张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