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军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PSD)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98例PSD患者随机分成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心理护理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次SDS和功能独立检查(FIM)评分.结果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康复治疗4 w后两组患者SDS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经4 w康复治疗后,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患者FIM评分均提高,以心理护理组更优,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康复治疗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康复疗效.
作者:钟美容;廖喜琳;蔡超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5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1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以抑郁(64%)和焦虑(73%)为主.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对精神病知识缺乏、外界压力、经济负担等.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DS、SAS总分显著下降(P<0.001).结论 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心理护理干预对之有效.
作者:李侠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13例严重颌面部外伤窒息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抢救护理对策.提示严重颌面部外伤病人,因其受伤的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极易发生窒息危象,针对两大窒息,即:阻塞性窒息与吸入性窒息及时实施有效地抢救,才能确保此类病人呼吸道通畅.严重颌面外伤气道管理的好坏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作者:蓝琼好;李宝娣;刘向阳;李敏红;陈梅花;李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精神科疾病主要以口服治疗为主,口服给药护理干预直接影响治疗质量.精神科服药具有精神病人和精神药这两种要素组成的特殊性,由于它的特殊性,精神科给药前的护理不仅是保证病人服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前提,还是病人住院治疗的整个护理过程,因此必须时刻抓好并长期实施.
作者:许明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总结了42例初发心房纤颤预防栓塞的观察与护理,既要了解患者的病因、诱因,又要重视患者症状、体征,使初发心房纤颤得到及时治疗,预防栓塞的发生.护理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测情况,密切观察抗凝、抗心律失常等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做好电转复前后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降低栓塞发生率和致残率.
作者:刘宇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分娩疼痛是一种生理反应,其影响因素较多.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分娩疼痛的来源及护理干预措施的进展,旨在说明可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产妇的痛阈,降低其对疼痛的感受,增强其乐观面对分娩过程及从容应对分娩疼痛的能力,从而缓解分娩疼痛,减少催产药物和麻醉药物的使用.
作者:童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并评估针药并举治疗方法在骨科术后便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针药并举对40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与常规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针药并举治疗骨科术后便秘有效率为95%,方便安全,与常规药物治疗(有效率为67%)有显著差异.结论 针药并举治疗骨科术后便秘有显著效果.
作者:罗运莲;李明;廖敬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采用将分离提取的自体造血干细胞悬液,在双下肢进行肌肉注射移植的护理与康复.方法 15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给予 rhG-CSF皮下注射,每天两次进行外周血动员,第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进行双下肢肌肉注射移植.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各项指标综合评估 .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症状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小动脉血流速度有所增快,有彩色血流.结论 提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糖的变化,进行患肢的护理与康复,严格控制感染,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熊英;张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我院护理部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各项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护理行政及业务查房和护理质量控制检查等规范化管理措施,深化了依法管理工作,使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每个护理人员的责任更加明确,行为更加规范.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护理工作的规范化质量管理.
作者:陈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佳的护理分工与管理模式.方法 设计与实施全程护理的分工与管理模式,即对住院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护理工作由一位护士负责完成,通过落实各项分工与流程,使这一护理模式得以实施并趋于完善.结果 开展全程护理3年来,护理住院病人1 875例,其中手术病人969例,抢救病人98人,护理工作达到了零投诉.结论 全程护理的开展,增加了病人的归属感、安全感,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成就感.使患者、护士、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上升,统计学u检验,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作者:王宏玲;沈彦;刘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的护理方案.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两组,循证组60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进行康复护理,常规组60例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结果 4 w后进行评定无论是循证组还是常规组,康复后与康复前相比较,病人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循证组更加明显,循证组功能独立性检测(FIM)量表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促进急性期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钟美容;胡艳宁;王庆武;刘海兰;蔡超群;龙秀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水乙醇介入治疗肾囊肿、肝囊肿及卵巢冠囊肿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8例肾囊肿、24例肝囊肿以及12 例卵巢冠囊肿患者实施耐心细致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该组74例患者78个囊肿,介入治疗前后通过精心护理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随访6个月至6年,囊肿未见复发.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并与临床医生密切配合是保证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囊肿成功的关键.
作者:于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总结14例采用持续胃肠减压的同时口服生理盐水治疗早期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与操作,并强调详细了解进食种类、形状及研磨的情况,制定出必要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引流物的色、质、量及食物大小,并在胃管内注入理气温中、祛寒止痛的中药,从而解除了肠梗阻,杜绝了二次手术,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陈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采用奥沙利铂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奥沙利铂化疗,全程观察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无1例奥沙利铂毒性反应影响化疗.结论 良好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奥沙利铂的毒性反应,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黄霜;曹丹;赵军;郝丽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通过对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不过多增加护理人力成本的条件下,科学地选人、用人、加强培训和考核、合理配备、总量控制、动态管理,使护理人力资源处于良好的利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人力成本,适应医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卫生服务需求.
作者:朱淑兰;葛纪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被动与主动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对48例脑梗死患者实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采用Brunnstrom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改善了肢体的运动功能,并且ADL能力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积极提倡.
作者:胡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脑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对13例颅脑外伤后发生CSWS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监测尿量、尿比重、血清钠、血浆渗透压、血抗利尿激素(ADH)浓度及中心静脉压(CVP),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3例患者中,伤后第4~7天血钠平均107 mmol/L,尿钠平均为62mmol/L,血渗透压平均205 mOsmol/kg,抗利尿激素浓度不高,尿渗透压平均409 mOsmol/kg,尿比重平均1.025,其中5例治疗上予以限水,出现低血钠伴有中心静脉压下降,意识障碍加深;补足水、盐后,伤后第14~21天,血钠平均回升至137 mmol/L,基本恢复正常.2 w恢复8例,4 w内恢复3例,1例患者伤后7 d死亡.结论 在脑性盐耗综合征病人的护理环节上要重视预见性护理,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血生化指标、准确记录出入量,掌握好补钠、补液的均衡速度,维持血容量及钠的平衡,掌握脑性盐耗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中枢尿崩症三类不同的病症的鉴别护理.
作者:周建萍;张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2000~2004年共收治肺癌合并脑转移病人39例,其中16例行肺切除加脑转移瘤切除,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2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3岁.肺癌先于脑转移瘤诊断者9例,脑转移瘤早于原发肺癌诊断者4例,同时诊断者3例.胸部CT检查肺癌位于左上叶6例,左下叶3例,右上叶5例,右下叶2例.脑CT检查均示单发球形灶.左侧颅内占位10例,右侧颅内占位6例.
作者:周启臻;季玉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对病人健康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健康教育结果的评价,不断改进措施,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从调查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入手,评价者到床旁或家属提问相关12项健康教育内容,了解病人及家属掌握情况和效果,探索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必要性及方法.结果 分层次确定护士岗位健康教育职责,多方式、多途径指导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妇科癌症患者治疗的完整性.结论 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张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全面分析,寻找防范护理差错重复发生的对策与启示.方法 回顾2003~2006年间三家二甲医院的60例护理差错,分析差错的内容、环节,并在SHEL分析法基础上建立要素分解表,分析差错的成因.结果 在差错内容构成中,注射类差错占53.3%,医嘱处理表占21.7%,病情观察类占11.7%,皮肤护理类及其他类各占6.7%,其中单人查对的接(挂)瓶环节占频次高的注射类差错的71.9%.在差错成因中,与人员素质和能力有关(S)占68.3%,与硬件有关(H)占26.7%,与临床环境有关(E)占25.0%,与当事人及他人有关(L)占76.7%.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对护理差错的全面系统分析,科学归因,避免单纯归咎于当事人,从而能够针对性地改进环节,调控护士的负面情绪,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
作者:管玉梅;陶艳玲;杨毅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