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兰;葛纪伟
目的 探讨应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方法 对2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内注入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用药过程中加强用药护理、认真观察、积极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 该组患者症状好转,不良反应减轻.结论 做好健康教育和精心护理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崔魁丽;刘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足底按摩结合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0).治疗组用手法刺激与失眠有关的足底部脏腑器官的相应反射区,并针对其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两组治疗前后同时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PSQI各因子评分和总分及SAS、SDS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间的比较,PSQI各因子评分和总分及SAS、SDS评分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足底按摩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周庆云;蔡恒;诸蕊玉;包小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并评估针药并举治疗方法在骨科术后便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针药并举对40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与常规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针药并举治疗骨科术后便秘有效率为95%,方便安全,与常规药物治疗(有效率为67%)有显著差异.结论 针药并举治疗骨科术后便秘有显著效果.
作者:罗运莲;李明;廖敬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通过加强建筑布局和消毒设备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人性化人员管理及引进PDCA管理模式管理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探索如何建立新形势下的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应用PDCA管理模式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医院的发展和临床科室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周崇信;刘忠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研究正确、规范的护理干预对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阐述手术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危害,总结出手术应激反应可使患者出现相应表现.手术应激反应是可以通过各种护理干预减轻的.因此,手术室护士应以镇静的神态、亲切的语调护理患者,保证患者接受治疗时的佳生理、心理状态.
作者:周文娟;孙晓红;于静;张宏霞;孙雨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有效护理措施.对8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B超定位下进行右肾穿刺活检,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所有患者取材满意,并发症以镜下血尿为主,共74例,占90.2%,肾周小血肿3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
作者:吴火英;吴木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自杀是人们的心理危机爆发后产生的一种极端行为.精神病病人由于特殊原因自杀率比正常人高.本文着重分析了精神病人产生自杀的心理、社会等方面因素,从而指导家属和病人同心协力,预防疾病复发,预防自杀.同时也明确指出预防自杀是精神科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徐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总结14例采用持续胃肠减压的同时口服生理盐水治疗早期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与操作,并强调详细了解进食种类、形状及研磨的情况,制定出必要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引流物的色、质、量及食物大小,并在胃管内注入理气温中、祛寒止痛的中药,从而解除了肠梗阻,杜绝了二次手术,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陈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被动与主动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对48例脑梗死患者实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采用Brunnstrom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改善了肢体的运动功能,并且ADL能力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积极提倡.
作者:胡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脑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对13例颅脑外伤后发生CSWS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监测尿量、尿比重、血清钠、血浆渗透压、血抗利尿激素(ADH)浓度及中心静脉压(CVP),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3例患者中,伤后第4~7天血钠平均107 mmol/L,尿钠平均为62mmol/L,血渗透压平均205 mOsmol/kg,抗利尿激素浓度不高,尿渗透压平均409 mOsmol/kg,尿比重平均1.025,其中5例治疗上予以限水,出现低血钠伴有中心静脉压下降,意识障碍加深;补足水、盐后,伤后第14~21天,血钠平均回升至137 mmol/L,基本恢复正常.2 w恢复8例,4 w内恢复3例,1例患者伤后7 d死亡.结论 在脑性盐耗综合征病人的护理环节上要重视预见性护理,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血生化指标、准确记录出入量,掌握好补钠、补液的均衡速度,维持血容量及钠的平衡,掌握脑性盐耗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中枢尿崩症三类不同的病症的鉴别护理.
作者:周建萍;张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风险和医疗风险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从疾病本身、医患双方以及社会媒体方面对医疗风险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医疗风险的具体对策.
作者:郭秀静;王玉琼;胡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5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1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以抑郁(64%)和焦虑(73%)为主.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对精神病知识缺乏、外界压力、经济负担等.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DS、SAS总分显著下降(P<0.001).结论 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心理护理干预对之有效.
作者:李侠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6年1月19日,我院与上海肺科医院合作,成功完成1例同种异体左单肺移植术.由于肺脏移植的特殊性,移植肺与外界相通,肺本身防御功能被破坏,加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移植肺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1],因此术后护理要求严格,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我们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改进,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丽;李萍;克热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包括三部分:平均水平描述、离散程度描述和正态分布.1 平均水平描述平均数(average)是描述计量资料常用的统计指标,它说明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或中心位置.常用的平均数指标有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和中位数(median).
作者:洪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实习期间主要压力源,为临床教师提供干预措施依据,以维护护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各50名,于实习后第48周进行压力源及压力程度调查.结果 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在语言与就业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力源子条目中,毕业后就业、工作时的语言环境、语言对实习效果的影响,朝鲜族与汉族护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护生压力程度高于朝鲜族护生;而实习期间非护理工作多,朝鲜族护生压力程度高于汉族护生(P<0.01).朝鲜族护生中,中等水平压力占50%,高水平压力占31%,汉族护生中,中等水平压力占56.8%,高水平压力占20.5%,超高水平压力占4.5%.结论 本地区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实习期间压力源及压力程度有所不同,学校、实习医院及社会应予以重视,采取相应减压措施.
作者:齐艳;吴美福;金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总结了42例初发心房纤颤预防栓塞的观察与护理,既要了解患者的病因、诱因,又要重视患者症状、体征,使初发心房纤颤得到及时治疗,预防栓塞的发生.护理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测情况,密切观察抗凝、抗心律失常等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做好电转复前后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降低栓塞发生率和致残率.
作者:刘宇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帮助老年糖尿病(DM)患者认识低血糖的危害性,掌握基本防治方法.方法 对26例老年DM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使血糖回升.结果 低血糖原因主要由药物、饮食、运动及合并症引起;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介绍药物用药的注意事项及生活指导,促使其进行自我保护.结论 护理对策对老年DM患者防治低血糖症起到积极效果.
作者:黄恒俊;宋小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复合维生素加金因肽喷剂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疗效.方法 6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在放疗开始时即给予口服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E,并在放疗第2周口腔喷涂金因肽,在放疗期间给予放疗科常规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放疗科常规护理,出现口腔粘膜反应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 放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Ⅲ、Ⅳ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分别是20%和53%,P<0.01.结论 复合维生素加金因肽喷剂可降低Ⅲ、Ⅳ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并可促进放射性口腔炎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李小芳;公霞;朱庆芬;郑燕;谷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精神科疾病主要以口服治疗为主,口服给药护理干预直接影响治疗质量.精神科服药具有精神病人和精神药这两种要素组成的特殊性,由于它的特殊性,精神科给药前的护理不仅是保证病人服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前提,还是病人住院治疗的整个护理过程,因此必须时刻抓好并长期实施.
作者:许明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脐带是母体及胎儿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除的重要通道.新生儿的脐带由2条动脉、1条静脉及胶质样的高蛋白组织组成,营养丰富,细菌极易繁殖,为探讨新生儿剪脐的适当时机,减少脐炎的发生率,自2006年1月起我院开展此项工作,即二次剪脐,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其进行临床观察(试验组),以传统方法为对照组,差异性显著,还观察到潮湿组、干燥组各组剪脐前和剪脐后出现的情况,认为剪脐应以脐带干燥为准,不能单纯以时间为准.新生儿出生后24~48 h,大部分脐带属于干燥,此时绝大部分新生儿可以剪脐.
作者:沈惠琴;马桂芹;齐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