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护士工作疲溃感的研究分析

唐争艳;李小妹

关键词:护士, 工作疲溃感
摘要:工作疲溃感是在具有长期的慢性压力源的工作环境中产生的一种综合反应,对护士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本文就有关护士工作疲溃感的概念、发展过程、测量工具及研究内容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资料信息.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早孕妇女的心理干预

    近年来,助孕技术日新月异,给不孕者带来了福音,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俗称试管婴儿)的人数有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胚胎移植术后的早孕妇女在心态上与一般孕妇有很大的差异,对此类群体进行心态分析研究,掌握其特殊的心理特征,更好地进行护理干预,以保证孕妇身心健康,促进优生优育,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怡;方敏;高显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对社区精神健康小组管理人员作用的探讨

    作者:李芳;张丽芬;程显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通在氧气吸入中的应用

    氧气吸入是老年病人常用的治疗方法,我科每个病房有2张病床,中心供氧接头只有一个,如果两个病人同时吸氧,护士操作时不太方便,因为Y型玻璃接管的三个接口都比较粗,很难与橡胶管进行快速连接,并且氧气流量也不好控制.为此,利用静脉输液中使用后的三通,稍加改进后代替Y型玻璃接管,应用于氧气吸入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章萍;谈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笑气自控镇痛在负压吸宫术的应用和护理

    目前,负压吸宫术仍是避孕失败或意外妊娠的主要补救措施之一[1].为减轻术中扩宫及吸宫的疼痛,我们采用笑气(N2O)自控吸入镇痛配合负压吸宫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群秀;李兰;吴小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帮助病人正确选择血糖测试仪

    作者:王丹萍;辛波;董燕;陈勇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

    术中褥疮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 d内发生的褥疮,其发病率为4.7%~66%.典型的术中褥疮先有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损伤,随后累及真皮和表皮层.术中褥疮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内源性、外源性和手术室特异性危险因素.术中褥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的重点是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压力和切应力.

    作者:何晓珍;樊翌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倡导面对实用性的护理英语学习

    比较现行的英语教育与实际应用的差距,探索真正能够面对外籍患者的护理英语学习方法.对比作者在国际救援中心(SOS)工作时对英语的要求与学校教育的英语距离.提倡面对实用的护理英语教育.

    作者:刘洋;张福桃;王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

    总结16例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的护理,其中3例脑血管痉挛、1例高灌注损伤、1例心动过缓合并低血压、1例皮下血肿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提出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术后抗凝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林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招聘护士实施科室轮转的体会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及护理学科的发展,我院对工作半年以上的招聘护士进行相关临床科室的轮转.提高了招聘护士的业务技能、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取得较好效果.通过轮转,提高了招聘护士的整体素质,病员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对促进医院发展有着较大的作用.

    作者:刘成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加芦荟外敷预防盖诺化疗致静脉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86例盖诺(长春瑞宾)化疗患者,采取不同的静脉预防性保护.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86例盖诺化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化疗前后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10 mg滴注冲洗静脉,另加新鲜芦荟外敷穿刺静脉.对照组按一般化疗进行.结果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实验组41.9%(18/43),对照组81.4%(35/43),两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Hc=18.01,P<0.00002).结论对盖诺化疗采取保护措施,可减轻其对血管的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刘海军;吴凤珍;陈华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人易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机体的老化,可能导致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年轻人大不相同.以下针对老年人易患的几种常见疾病,包括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抑郁症,分别介绍其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张雷;高竹林;廖小菁;刘倩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肿瘤病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

    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化疗药物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中心静脉置管需长期或反复给药,是一种可以减轻病人痛苦、方便治疗的常用技术.方法对16例肿瘤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经临床观察,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降为0,除1例因置管而发生感染外.其余15例患者无发生皮肤局部血肿及静脉栓塞,全部完成了化疗周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是置管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堵管的关键.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且可长期留置,间断给药既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减少化疗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荆卉;张芬兰;周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对脑外伤患者行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体会

    静脉输液是治疗、抢救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病情急、危、重的脑外科患者,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尤为重要.目前,该院已对脑外伤患者广泛开展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预防和评价老年人跌倒的NICE指南

    作者:朱丽辉;程显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病人术后的康复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手术并辅以化疗、放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康复指导,使乳癌术后患者掌握康复训练知识和技巧,从而提高乳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妇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作者:董燕;王丹萍;刘丹;蒋天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应用临床决策支持工具促进护理实践

    作者:杨晓蓉;于瑞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教师课堂教学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旨在通过护理学生对临床护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发现和评价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法随机选择10位护理教师,发放调查表200份,编制的临床护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4个方面,包含20个小项,评价标准分A、B、C、D、E共5个等级.分别对护理本科、专科、中专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总分为(80.5±2.4)分,其中教学态度得分为(22.2±2.3)分,教学水平得分为(25.2±3.2)分,教学方法得分为(20.0±1.7)分,教学效果得分为(11.2±1.5)分.结论临床护理教师课堂教学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备课不到位、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够、专业英语普遍较差、表达能力不强和知识深度、广度有限等,反应了护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作者:李光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我伤害人群治疗与管理新指南

    作者:许红力;郭杰丞;李承瑞;潘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便秘的预防

    作者:李兰珍;程显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