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斌;张燕;孟东明;吴义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在此阶段,机体会出现一系列形态、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控制下,特别是在性腺的影响下完成的.为了解性激素水平随年龄的变化及其与身体发育的关系,笔者抽取了127名男性青少年进行研究.
作者:李致忠;梁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临沂市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临沂市8所学校的8 616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试纸条做血清HBsAg检测.结果 检测的8 616名学生HBsAg阳性率为4.43%,乡村学生阳性率为5.13%,城区学生为3.70%;初中生阳性率为4.93%,小学生为3.85%.HBsAg阴性组抗-HBs阳性率为72.83%.7~14岁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各年龄组乙肝疫苗接种率城市学生均高于乡村学生.结论 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普通人群,乡村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低于城区学生.
作者:薛海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网络成瘾不仅会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学业,还会引发网络犯罪等其他社会问题.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心理干预等方面对综合防治对策及治疗干预措施等加以综述,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姚玉红;郝清华;刘格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倍受关注,研究者采用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许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学生营养餐工作关系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为了加强对中小学生营养餐工作的领导,北京市成立了学生营养餐工作协调组,负责规划和协调全市学生营养餐推行工作.
作者:潘勇平;高爱钰;刘立军;李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2~6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睡眠障碍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沈阳市5所幼儿园2~6岁儿童的家长1 29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每天夜里平均睡眠时间为(9.7±1.1)h.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为27.40%,其中入睡困难为7.86%,易醒和早醒为4.39%,嗜眠为2.16%,梦呓为3.01%,磨牙为6.09%,梦魇为0.39%,打鼾为5.94%,夜醒为1.08%,夜间摇头、睡惊症和发作性睡病均为0.08%.不同性别儿童各种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社会环境以及睡前吃东西、喝饮料等对儿童睡眠障碍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沈阳市2~6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家庭、社会环境对儿童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应针对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和预防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
作者:贾丽红;王宏伟;颜南;张蕊;任时;赵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北京,为首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受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大部分流动学龄儿童就读流动人员子女学校.
作者:刘玉茹;张琼;臧小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自我和谐(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是Rogers人格理论中重要的概念之一[1],它与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过程有密切的关系[2],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状态、揭示心理问题发生原因的重要心理参数[3-6].
作者:荆怀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国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呈逐年上升之势.据调查,造成学生近视除先天因素外,还与后天的生活、阅读环境和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有关.
作者:秦媛;黄剑辉;康秀玲;喻鸿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中小学生龋患状况,为制定口腔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7,9,12,14,17岁城乡中小学生,由口腔专业人员检查龋齿,记录乳牙龋、失、补和恒牙龋、失、补个数.结果 城乡7岁儿童乳牙龋患率分别为69.57%和69.30%,12岁恒牙龋患率分别为30.64%和20.56%,龋齿充填率较低,尤其是乡村儿童乳龋充填率小于3%.近5 a学生口腔保健状况有了一定改善.结论 山东省学生口腔保健水平较低,龋齿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高中女生月经病相关症状的流行特征、处理方式及获得月经知识和帮助的来源,为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6个区12所高中学校的高一、高二年级全部女生共2 433人进行自填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受调查女生平均年龄为(16.21±0.82)岁,平均初潮年龄为(12.67±1.21)岁.多数受调查女生(66.2%)的学习、生活在经期受到影响.月经病症状在高中女生中普遍存在,自报患病率为66.7%,其中痛经为常见,自报患病率为60.5%;其次为经期不规则(36.7%)、经血过多(28.5%).但仅有12.8%的女生因月经病症状而就诊,就诊率高的是闭经(27.0%),就诊率低的是痛经(6.3%).高中女生获得月经知识和帮助的主要来源是母亲和同学朋友.结论 高中女生月经病症状普遍存在,仅部分女生寻求到有效帮助.有必要加强青春期健康教育和提供相关服务,让女生获得更多的月经知识,提高她们处理月经问题的能力.
作者:谭晖;魏美娟;钱序;王震维;汪玲;归绥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儿童少年死亡原因,提出对应预防措施,以有效降低儿童少年死亡率.方法 以街道办事处(乡、镇)为抽样单位,对2006-2004年贵阳市0~14岁儿童死因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贵阳市0~14岁儿童少年死亡率为1.66‰,婴儿死亡率为12.42%,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0.48%.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其中溺水、交通事故、跌坠是伤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结论 贵阳市儿童死亡率较高.婴儿死亡率降低可降低儿童少年死亡率,有效控制伤害可降低儿童少年死亡率.
作者:高岚;陆朝国;李学;杨金芝;李小英;袁飞;龙凤霞;吕桂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为大学期间医疗保健和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大学生肺活量、肺活量指数、脉搏、血压等心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超重、肥胖是高收缩压、高舒张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男生超重组、肥胖组高SBP和高DBP的检出率分别为17.95%,3.05%,26.83%和10.36%,明显高于女生(1.29%,0.86%,7.89%和5.26%).超重、肥胖男生SBP和DBP升高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男生的25.71,6.68,43.08和24.55倍,肥胖女生SBP和DBP升高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女生的8.89和7.06倍.男女生超重组、肥胖组中等以下肺活量指数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超重、肥胖导致男、女生下等肺活量指数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的3.53,16.96,2.51和24.09倍.结论 超重、肥胖是肺活量指数下降、SBP和DBP上升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肺功能.
作者:张凤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学生的饮水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饮食安全和传染病的流行,愈来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该文就陆川县52所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黄锡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了解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更好地开展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于2003-2005年对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和营养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家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能力,也就是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的识别和理解,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思维的过程[1].
作者:龚艺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开展以预防烟草使用为切人点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为提高学生预防烟草使用的健康信念和行为,改善学校相关健康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发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发展工作计划开展项目,于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吸烟有关的健康信念、行为和相关健康环境支持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学生相关健康信念的7项数据中有4项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相关健康行为的6项数据中有3项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相关环境支持的6项数据中有5项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学校预防烟草使用健康促进项目,对于提高学生预防烟草使用的健康信念、行为以及改善学校相关健康环境的效果显著.
作者:徐越;张新卫;郭俊香;张雪海;章珍珍;顾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中国学生膳食营养现状、存在问题和改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伴随近15 a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营养水平显著改善.
作者:季成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女童青春期骨发育情况,为少数民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隆安县某乡镇壮族中、小学9~16岁女生224名,摄左手后前位X线片,以李果珍百分计数法确定骨龄,并测量第二掌骨中点横径及内径,依据Barnett提出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第二掌骨皮质厚度和皮质指数.结果 年龄与生长发育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9~16岁骨皮质厚度增加了1.72 mm,平均每年增长0.22 mm,其中在13~14岁之间增长了0.45 mm.11~16岁月经已来潮女童骨龄、骨皮质厚度及皮质指数均大于未来潮女童.结论 骨皮质厚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以青春期骨皮质增厚明显.月经已来潮的女童骨密度高于尚未来潮的女童.
作者:阙玉玲;黄东;游坤;王丹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中学校医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状况,为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不记名问卷方式对宁夏4市92名中学校医进行调查.结果 有35.3%的教师曾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90%以上的教师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非传播途径、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较低.分别有95.7%和98.9%的校医赞同在初中和高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但几乎所有的回族校医(96.8%)都反对在初中阶段讲解有关避孕套的知识,有49.2%的回族教师反对在高中阶段讲解正确使用避孕套知识.接受过培训的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对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态度总得分等均高于未受过培训的教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族教师对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态度总得分明显低于汉族教师(P<0.01).校医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自书籍、报刊、杂志(76.9%),其次为电视、广播(45.2%),培训在各种来源中居第5位(23.6%).结论 应加强对民族地区中学校医和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尽快编写符合民族地区情况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大纲及教师教学参考书.
作者:乔慧;张毓洪;罗向虹;刘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