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易导致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相关行为、吸烟、过量饮酒、吸食毒品、不健康的节食行为、缺乏体力活动、网络成瘾、无保护的性行为等健康危害行为(health-risk behaviors)是导致近期身心损害、疾病、死亡及成年期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题的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方兴未艾,促进了人们对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我国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研究起步较晚,迎头赶上任重道远.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日益重视,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海曙区地处宁波市中心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辖8个街道办事处,共有幼儿园43个,小学28个,中学7个.
作者:方雯曼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儿童的功能性行为特征,为DCD的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DSM-Ⅳ为诊断标准,结合DCDQ问卷在苏州市区2所小学进行筛查,筛选出41名DCD儿童,按1:1设立对照组,进行功能性行为活动和心理-行为研究.结果 DCD儿童体育爱好项目数大于2项、全部参加学校设置的体育课程、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于2 h、1岁前能熟练爬行、6岁前参加游戏和7岁会用毛笔写字、参加弹琴和6岁前参加画画或涂鸦兴趣班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69,13.46,18.25,49.98,59.89,35.90,16.63,46.99,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体育爱好项目数大于2项、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干2 h、1岁前熟练爬行和6岁前参加游泳对M-ABC的总障碍分产生影响.此外,Conners父母评价量表DCD组儿童品行问题、心身障碍、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2,2.71,3.68,P值均<0.01),学习问题因子得分也高于对照组(t=2.46,P<0.05).结论 DCD儿童存在功能性活动缺陷和心理-行为问题,DCD的干预模式应采取结合日常性活动训练和心理-行为问题治疗的综合性模式.
作者:花静;朱庆庆;古桂雄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阜阳市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的感染途径及治疗情况,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阜阳市2001-2006年监测的HIV感染儿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6年阜阳市共报告HIV感染儿童40例,其中2003-2005年确认感染的30例.在40例感染儿童中,12~15岁的14例,经母婴途径感染的28例,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16例.结论 阜阳市HIV儿童主要感染途径为母婴传播.应加大宣传教育及干预力度,同时增加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及CD4细胞检测的比例.
作者:吴荣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与肠道动力异常及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大学生中肠易激综合征十分常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降低了其生活质量.笔者对1996-2004年间在中原工学院医院就诊并确诊的42例大学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近年来,肺结核病在一些地方的中学中引起爆发流行,严重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利津县在校学生结核病的流行状况,笔者于2005年5月19日至7月20日对该县15所中小学校12 421名学生进行了结核病患病状况的调查.
作者:陈京兰;常永生;李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某综合大学1 447名学生,用自填问卷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郁量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心理调节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使用较少.社会支持平均总得分为36.29分,不同亚群大学生间社会支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35.29%的学生可能或肯定有抑郁症状,有16.16%的大学生有焦虑症状.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负关联,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抑郁、焦虑呈正关联.结论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作用.
作者:范瑞泉;陈维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湛江市城区67名肥胖儿童和70名正常体重儿童分别进行血脂水平测定.结果 肥胖组儿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的水平高于体重正常组儿童,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 AI)水平则低于体重正常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85).TG,HDL-C,HDL-C 3项指标异常率肥胖组较对照组高(P值均<0.04;儿童肥胖度与血脂TC,LDL-C,Apo B呈正相关关系,而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在学龄期即可出现脂类代谢异常,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李沛;扈美壮;何新萍;陈灿;吴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房山区本地及外来人口民办学校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房山区学生常见病监测点校的2所小学学生936名及辖区内4所外来人口民办学校小学生979名的体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房山区本地及外地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高,为27.05%;其次为肥胖、营养不良和贫血,分别为11.85%,10.65%,9.66%.学生营养不良与贫血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本地小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外地学生,营养不良与视力低下检出率低于外地学生.结论 房山区本地与外地小学生的常见病检出率均较高.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发病特点、分布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臧晓凤;刘晓芬;李保盈;燕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的患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985,1995,2000,2005年4个不同时期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7~22岁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等常见病的患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 a间,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下降,从1985年的55.5%下降到2005年的5.3%;龋患率1985年至2000年明显上升,从32.1%上升到42.6%,200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达18.8%;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居高不下,从1985年的23.0%上升到2005年的55.2%,尤其是高中生和大学生,高达70%~80%.结论 通过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学生贫血患病率和龋患率明显下降,但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居高不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王淑芬;徐粒子;方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学龄前期儿童耳聋易为家长发现,但中等度听力损失却易被忽略,特别是当有一侧耳听力正常时可长期不能察觉.故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听力筛查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1].为了解丹东市区学龄前儿童的听力状况,以便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儿童及与听力有关的疾病,笔者于2004年3月-2005年12月对丹东市区4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听力筛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波;邢庆昱;吕秀梅;于丹阳;于晶;张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广东省大学生产生亚健康的各种因素及普遍出现的症状,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2000年全国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对广东省10所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医学类和非医学类大学生对亚健康的定义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自己健康的关心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出现的亚健康症状表现排在前4位的都相同;自我评价为亚健康的比例高(57.0%),健康占22.3%,说不清占16.7%,疾病占4.0%.结论 广东省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亚健康的症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的关注,提出干预措施.
作者:谢学明;钟远声;陈哲妮;张正;欧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职业院校网络成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困扰职业院校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有效实施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对松原职业学院2 2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心理问卷对网络成瘾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网络成瘾学生采取为期3个半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结果 网络成瘾组学生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通过健康干预,SCL-90总分(109.58±26.67)、总均分(1.24±0.26)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成瘾组学生干预后心理状况量表各因子得分有所提高,其中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和健康上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改善职业院校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汪洁;黄英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健康知识,为制订高校大学生口腔保健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某医科大学2 557名大学新生进行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2 557名医科大学新生龋患率为39.7%,龋均1.51;龋未治牙占39.0%,龋失牙占3.7%,因龋充填牙占9.7%.软垢平均区段数为(2.07±0.08)个,检出率为85.2%;牙石平均区段数为(2.24+0.75)个,检出率为81.2%;牙龈炎平均区段数为(2.72±0.92)个,检出率为78.4%.龋齿与牙周疾病的防治知识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不理想.结论 调查对象患龋情况低于全国同类人群检测结果,牙周疾病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学新生口腔卫生保健行为有待进一步强化.
作者:王海林;孙莹;陶芳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教育工作者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培训效果,为加强贵州省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和宣传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对贵州省320名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 贵州省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了解在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预防与治疗方面知识的正确认知率在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对艾滋病的关爱态度正向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贵州省教育工作者在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关爱态度方面通过培训后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政府部门在师资培训方面应加大投入并扩大培训面.
作者:洪峰;张爱华;张宛筑;袁飞;胡绍源;龚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在目前高校扩招和自主择业的形势下,学历较低的中专毕业生无疑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压力[1].中专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时期,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偏见的择业观.如何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和防范,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下笔者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李济平;叶临湘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为了解学生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2006年4月对某中学高中生2 389名进行了PPD(结核菌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公育生;余秀珍;刘启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乡市某科技学院和某医学院一~三年级共1 05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科技学院男生吸烟率(19.8%)显著高于医学院男生吸烟率(13.6%).在吸烟危害健康知识方面,医学院学生的综合知晓率高于科技学院学生.结论 部分大学生对吸烟与健康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吸烟现象较普遍.在大学生中尽早、积极地开展戒烟活动十分必要.
作者:何瑞芳;杨艳旭;张利彬;贾喜玲;李东亮;包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测量1 322例7~12岁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指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小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3.8%和42.8%;男、女生肥胖率为14.1%和3.7%;12岁组营养不良检出率高(39.7%),而营养过剩检出率高的为11岁组(23.2%).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P<0.01),营养过剩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P<0.01).结论 小学生存在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并存的问题,肥胖呈现低龄化现象.应从低年级开始加强健康教育,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膳食行为习惯.
作者:刘国宁;王声湧;荆春霞;池桂波;董晓梅;陈青山;傅传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代谢综合征(MS)作为一组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慢性代谢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高血糖、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等代谢方面的异常,具有很强的危害性[1],增加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2-3].
作者:马玉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