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瑞泉;陈维清
目的 了解新疆城市青少年饮食及减肥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教育、卫生及相关部门制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8 874名大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每天吃早餐的青少年学生只有58.2%;吃早餐又摄入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的仅为23.1%;每天喝1次及1次以上饮料的学生占12.9%;每天至少吃1次甜点的学生占29.1%;每周都吃洋快餐的学生占4.2%;讨厌某类食物的学生占41.1%;控制饮食和运动减肥的学生占18.7%和20.1%;绝食、呕吐、吃减肥药的学生占3.5%.结论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及早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积极促进青少年健康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作者:张俊;葩丽泽;王辉;米娜瓦尔·安尼瓦尔;阿斯亚·阿西木;刘利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模式的改变,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营养过剩性疾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为全面了解朝阳区中小学教职工的身体状况,笔者于2005年12月对43所中小学校教职工进行了体检,对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贾毓;陈玉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的患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985,1995,2000,2005年4个不同时期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7~22岁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等常见病的患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 a间,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下降,从1985年的55.5%下降到2005年的5.3%;龋患率1985年至2000年明显上升,从32.1%上升到42.6%,200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达18.8%;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居高不下,从1985年的23.0%上升到2005年的55.2%,尤其是高中生和大学生,高达70%~80%.结论 通过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学生贫血患病率和龋患率明显下降,但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居高不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王淑芬;徐粒子;方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学校类流感疫情流行特征,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5年发生类流感疫情的在校学生和到当地医院就诊的学生进行调查.采集类流感病例鼻咽拭子标本,利用MDCK细胞传代技术分离流感病毒.结果 2004-2005年杭州市学校共计报告类流感疫情150起,发病学生2 853人,占全部类流感疫情的93.79%;2至4月及9至11月为2个高发期.每起类流感疫情发病人数均数为19.08例,平均报告时间为5.36 d.65.85%的疫情检出流感病毒,29.41%的标本检出流感病毒.结论 杭州市流感表现为散发和局部爆发的特征.
作者:谢立;王麟;邓晶;孙昼;黄春萍;黄仁杰;考庆君;崔威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测量1 322例7~12岁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指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小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3.8%和42.8%;男、女生肥胖率为14.1%和3.7%;12岁组营养不良检出率高(39.7%),而营养过剩检出率高的为11岁组(23.2%).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P<0.01),营养过剩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P<0.01).结论 小学生存在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并存的问题,肥胖呈现低龄化现象.应从低年级开始加强健康教育,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膳食行为习惯.
作者:刘国宁;王声湧;荆春霞;池桂波;董晓梅;陈青山;傅传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动态变化,为开展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测试细则》要求,以年龄别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第95百分位数(P95)为标准,筛检血压偏高者.结果 2000-2005年的5 a间,山东省19~22岁大学生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以舒张压增长更为明显.血压偏高检出率明显上升(P<0.01),男生由20.53%上升到34.23%,女生由21.35%上升到32.94%.结论 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上升速度较快.加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刻不容缓.
作者:赵联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房山区本地及外来人口民办学校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房山区学生常见病监测点校的2所小学学生936名及辖区内4所外来人口民办学校小学生979名的体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房山区本地及外地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高,为27.05%;其次为肥胖、营养不良和贫血,分别为11.85%,10.65%,9.66%.学生营养不良与贫血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本地小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外地学生,营养不良与视力低下检出率低于外地学生.结论 房山区本地与外地小学生的常见病检出率均较高.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发病特点、分布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臧晓凤;刘晓芬;李保盈;燕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与肠道动力异常及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大学生中肠易激综合征十分常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降低了其生活质量.笔者对1996-2004年间在中原工学院医院就诊并确诊的42例大学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合理营养和运动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北京市200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学生体质下降,体重明显增加[1].有学者在对我国省会城市学生身高、体重调查中发现,肥胖检出率大幅度上升[2];广州市2002年小学生体重与1995年相比也有明显提高[3].为了解广州市小学生体质与营养的变化情况,笔者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对广州市某区6所小学学生的体质与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裕和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湛江市城区67名肥胖儿童和70名正常体重儿童分别进行血脂水平测定.结果 肥胖组儿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的水平高于体重正常组儿童,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 AI)水平则低于体重正常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85).TG,HDL-C,HDL-C 3项指标异常率肥胖组较对照组高(P值均<0.04;儿童肥胖度与血脂TC,LDL-C,Apo B呈正相关关系,而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在学龄期即可出现脂类代谢异常,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李沛;扈美壮;何新萍;陈灿;吴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在目前高校扩招和自主择业的形势下,学历较低的中专毕业生无疑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压力[1].中专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时期,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偏见的择业观.如何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和防范,是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下笔者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李济平;叶临湘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儿童的功能性行为特征,为DCD的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DSM-Ⅳ为诊断标准,结合DCDQ问卷在苏州市区2所小学进行筛查,筛选出41名DCD儿童,按1:1设立对照组,进行功能性行为活动和心理-行为研究.结果 DCD儿童体育爱好项目数大于2项、全部参加学校设置的体育课程、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于2 h、1岁前能熟练爬行、6岁前参加游戏和7岁会用毛笔写字、参加弹琴和6岁前参加画画或涂鸦兴趣班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69,13.46,18.25,49.98,59.89,35.90,16.63,46.99,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体育爱好项目数大于2项、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干2 h、1岁前熟练爬行和6岁前参加游泳对M-ABC的总障碍分产生影响.此外,Conners父母评价量表DCD组儿童品行问题、心身障碍、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2,2.71,3.68,P值均<0.01),学习问题因子得分也高于对照组(t=2.46,P<0.05).结论 DCD儿童存在功能性活动缺陷和心理-行为问题,DCD的干预模式应采取结合日常性活动训练和心理-行为问题治疗的综合性模式.
作者:花静;朱庆庆;古桂雄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蚌埠市高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蚌埠市某高中在校学生1 409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8.34%,不同性别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经常熬夜、正在减肥、缺乏体育锻炼、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睡眠不足等12项.结论 蚌埠市高中学生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汤建军;韩慧;李红影;芈静;张玉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初中学生抑郁和特质焦虑心理症状的检出率,分析心理症状与生活满意度以及自我意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FS-D)、特质焦虑量表(T-AI)、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合肥市2所中学初一和初二学生4 524名进行特质焦虑、抑郁、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的评定,描述抑郁、特质焦虑和自我意识异常的筛查情况,控制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后,分析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结果 肯定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占17.9%,特质焦虑检出率为5.3%,自我意识过低的学生比例为29.1%,自我意识过高的检出率为28.6%,抑郁、特质焦虑症状和自我意识异常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评分和特质焦虑评分呈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评分均与抑郁、特质焦虑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抑郁和特质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较低,抑郁和特质焦虑水平较低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作者:阙敏;陶芳标;何春燕;张丽华;朱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实施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探讨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措施.方法 在项目学校严格按照健康促进学校的六大方面要求进行创建活动,并有重点地开展肥胖干预,于干预前、后对学生、家长、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和肥胖率调查.结果 实施干预活动2 a后,项目学校学生正确知识、态度、行为持有率显著提高,与对照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和肥胖干预工作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作者:陈友兰;杨晓剑;陈健;余红;林乐千;徐月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1].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人群,来自全国各地,在极短时间内聚集到一起,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为了解高校新生乙肝感染情况,笔者对某校2006级大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进行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梁亚荣;徐茜;何建丽;陈芝茵;朱香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学校食堂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由院校自身经营向租赁、承包、托管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院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预防食物中毒发生,对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常州市尝试推行食品卫生义务检查制度,现简介如下.
作者:许强强;严旭东;陈纪龙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学龄前期儿童耳聋易为家长发现,但中等度听力损失却易被忽略,特别是当有一侧耳听力正常时可长期不能察觉.故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听力筛查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1].为了解丹东市区学龄前儿童的听力状况,以便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儿童及与听力有关的疾病,笔者于2004年3月-2005年12月对丹东市区4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听力筛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波;邢庆昱;吕秀梅;于丹阳;于晶;张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温岭市自2001年下半年实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食品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作者:黄友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职生依恋风格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高职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关系测量问卷及孤独感量表对滨州市360名高职生进行测试.结果 高职生4种依恋风格的分布为安全型占52.3%,冷漠型占18.6%,专注型占16.3%,恐惧型占12.8%;不同性别高职生4种依恋风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漠型、专注型、恐惧型3种依恋风格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安全型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不同依恋风格高职生的孤独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恐惧型高职生的孤独感高,安全型低.结论 高职生的依恋风格与孤独感密切相关,依恋风格对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吕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