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毓;陈玉琴
近年来,肺结核病在一些地方的中学中引起爆发流行,严重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利津县在校学生结核病的流行状况,笔者于2005年5月19日至7月20日对该县15所中小学校12 421名学生进行了结核病患病状况的调查.
作者:陈京兰;常永生;李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某综合大学1 447名学生,用自填问卷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郁量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心理调节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使用较少.社会支持平均总得分为36.29分,不同亚群大学生间社会支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35.29%的学生可能或肯定有抑郁症状,有16.16%的大学生有焦虑症状.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负关联,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抑郁、焦虑呈正关联.结论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作用.
作者:范瑞泉;陈维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吸烟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因素,为高校大学生控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陕西某高校高年级(四、五年级)男生591名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59.7%的人曾经尝试过吸烟,10.2%的人吸烟成瘾;吸烟地点主要在学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月生活费(OR=3.204)和免费促销香烟(OR=3.053)对吸烟行为的影响较大.结论 影响吸烟行为的因素既包括了个人因素,又涉及环境因素.开展大学生控烟活动需从多方面入手.
作者:吴谦;庄贵华;王学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IAD)现状及其心理社会因素,为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浙江省11所中学的在校高中生,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等进行测查.结果 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8.9%,男生高于女生.IAD组各应激源平均分均高于非IAD组.除寻求支持外,其余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总分均有相关性.IAD组的N分和P分的平均得分高于非IAD组,L分低于非IAD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母管教方式压力、L分、逃避、幻想否认、P分、同学压力等6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可从应激的各个要素着手.
作者:章荣华;陈卫平;祝一虹;楼晓明;刘立群;丁钢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温岭市自2001年下半年实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食品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作者:黄友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留守儿童成绩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重庆市梁平县6所中学的1 125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个别访谈法进行测评.结果 与父母联系的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父母外出情况、寄养方式(当前生活地点)、与父母联系方式和联系频率是影响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家庭功能(除与当前家庭的适应性外)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亲密度、适应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当前生活家庭的亲密度、适应性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状况值得关注,父母、当前生活家庭及学校应重视对其家庭功能的建立.
作者:梁静;赵玉芳;谭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模式的改变,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营养过剩性疾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为全面了解朝阳区中小学教职工的身体状况,笔者于2005年12月对43所中小学校教职工进行了体检,对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贾毓;陈玉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为了解学生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2006年4月对某中学高中生2 389名进行了PPD(结核菌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公育生;余秀珍;刘启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阿坝州藏、羌、汉族儿童少年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营养政策、预防骨质疏松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1 821名7~18岁藏、汉、羌族男、女生的膳食营养素摄入和体力活动情况,测量身高和体重;采用生物电阻抗仪测定体成分,并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前臂近端1/3处和远端1/10处骨矿物含量(BMC)和骨面积(BA).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瘦体重对前臂远端1/10处和前臂近端1/3处的BMD和BMC的变异贡献要高于其他因素,其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67,0.687,0.346和0.482;藏族、钙摄入量、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等因素对前臂远端1/10处BMD和BMC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94和0.061,0.034和0.022,0.034和0.024.结论 体重(尤其是瘦体重)是儿童少年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民族、膳食营养素摄入、体力活动因素也是影响儿童少年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必科;张倩;唐晓均;王志文;胡小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的患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985,1995,2000,2005年4个不同时期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7~22岁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等常见病的患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 a间,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下降,从1985年的55.5%下降到2005年的5.3%;龋患率1985年至2000年明显上升,从32.1%上升到42.6%,200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达18.8%;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居高不下,从1985年的23.0%上升到2005年的55.2%,尤其是高中生和大学生,高达70%~80%.结论 通过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学生贫血患病率和龋患率明显下降,但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居高不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王淑芬;徐粒子;方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实施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探讨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措施.方法 在项目学校严格按照健康促进学校的六大方面要求进行创建活动,并有重点地开展肥胖干预,于干预前、后对学生、家长、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和肥胖率调查.结果 实施干预活动2 a后,项目学校学生正确知识、态度、行为持有率显著提高,与对照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和肥胖干预工作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作者:陈友兰;杨晓剑;陈健;余红;林乐千;徐月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广东省大学生产生亚健康的各种因素及普遍出现的症状,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2000年全国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对广东省10所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医学类和非医学类大学生对亚健康的定义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自己健康的关心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出现的亚健康症状表现排在前4位的都相同;自我评价为亚健康的比例高(57.0%),健康占22.3%,说不清占16.7%,疾病占4.0%.结论 广东省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亚健康的症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的关注,提出干预措施.
作者:谢学明;钟远声;陈哲妮;张正;欧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我国儿童膳食中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2等营养素的供给普遍不足,矿物质以钙和锌的缺乏较为严重[1].儿童型营养补充剂是在中国营养学会科研基金的技术支持下,针对中国儿童存在的营养素缺乏状况研制出来的,该营养补充剂主要补充锌、钙、铁、硒、叶酸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B6等营养素.为验证其在改善学龄儿童智力及营养状况中的作用,笔者于2003-2005年在湖北省浠水县开展了该项研究.
作者:赵丽云;翟凤英;易国勤;贾凤梅;于文涛;刘爱东;华立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维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666名维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维族大学生与大学生常模在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等12项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次级人格因素和应用人格因素上,高、低分者人数少于常模,得分在中等范围的人数多于常模.结论 维族大学生人格中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应重视该人群的人格教育.
作者:买合甫来提·坎吉;木合塔尔·甫拉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蚌埠市高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蚌埠市某高中在校学生1 409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8.34%,不同性别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经常熬夜、正在减肥、缺乏体育锻炼、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睡眠不足等12项.结论 蚌埠市高中学生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汤建军;韩慧;李红影;芈静;张玉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初中学生抑郁和特质焦虑心理症状的检出率,分析心理症状与生活满意度以及自我意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FS-D)、特质焦虑量表(T-AI)、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合肥市2所中学初一和初二学生4 524名进行特质焦虑、抑郁、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的评定,描述抑郁、特质焦虑和自我意识异常的筛查情况,控制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后,分析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结果 肯定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占17.9%,特质焦虑检出率为5.3%,自我意识过低的学生比例为29.1%,自我意识过高的检出率为28.6%,抑郁、特质焦虑症状和自我意识异常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评分和特质焦虑评分呈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评分均与抑郁、特质焦虑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抑郁和特质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较低,抑郁和特质焦虑水平较低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作者:阙敏;陶芳标;何春燕;张丽华;朱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易导致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相关行为、吸烟、过量饮酒、吸食毒品、不健康的节食行为、缺乏体力活动、网络成瘾、无保护的性行为等健康危害行为(health-risk behaviors)是导致近期身心损害、疾病、死亡及成年期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题的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方兴未艾,促进了人们对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我国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研究起步较晚,迎头赶上任重道远.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房山区本地及外来人口民办学校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房山区学生常见病监测点校的2所小学学生936名及辖区内4所外来人口民办学校小学生979名的体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房山区本地及外地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高,为27.05%;其次为肥胖、营养不良和贫血,分别为11.85%,10.65%,9.66%.学生营养不良与贫血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本地小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外地学生,营养不良与视力低下检出率低于外地学生.结论 房山区本地与外地小学生的常见病检出率均较高.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发病特点、分布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臧晓凤;刘晓芬;李保盈;燕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职生依恋风格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高职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关系测量问卷及孤独感量表对滨州市360名高职生进行测试.结果 高职生4种依恋风格的分布为安全型占52.3%,冷漠型占18.6%,专注型占16.3%,恐惧型占12.8%;不同性别高职生4种依恋风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漠型、专注型、恐惧型3种依恋风格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安全型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不同依恋风格高职生的孤独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恐惧型高职生的孤独感高,安全型低.结论 高职生的依恋风格与孤独感密切相关,依恋风格对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吕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和自我价值感水平的关系,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西南大学新生460名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利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被试的社会支持和自我价值感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高、低社会支持获得者在自我价值感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水平对自我价值感3个分量表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 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对自我价值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丁薇;廖婷婷;郑涌;邓硕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