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素质训练改善大学生情绪健康水平的近期效果评价

薛朝霞;梁执群;刘俊;陈伟;周海娜;温志光;倪伟

关键词:精神卫生, 干预性研究, 情绪, 结果评价(卫生学)
摘要:目的 了解心理素质训练对大学生情绪水平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20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1个月的心理素质训练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流调用抑郁问卷上的得分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大学生干预后抑郁情绪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焦虑情绪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后抑郁情绪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焦虑情绪得分也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可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健康水平.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体重正常和超重肥胖儿童血糖血脂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儿童血糖、血脂水平变化特点,为儿童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3所中学、2所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体检身高、体重结果进行筛选,对自愿参加的1 045名7~15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结果 FPG,TG,HDL-C,LDL-C在不同体型男、女儿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DL-C水平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FPG,TG,LDL-C水平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男童TC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G,TG,LDL-C偏高和HDL-C偏低的检出率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女童FPG,TC,LDL-C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G偏高和HDL-C偏低的检出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结论 超重和肥胖儿童较体重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血糖和血脂异常.应加强超重和肥胖儿童血糖和血脂检测,并进行综合干预.

    作者:张世伟;马军;邬盛鑫;张衡;马受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河南省7~18岁中小学生20年体格发育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近20 a体格发育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为制定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规划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1985-2005年学生体质调研数据为依据,对7~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发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 a中,河南省中小学生形态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乡村男女身高平均增幅略大于城市,身高的城乡差异逐渐缩小;城乡中小学生体重增长明显,肥胖检出率逐年增加,学生肥胖总检出率20 a增长了3.04倍,城市男女学生2005年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42%和7.14%;女生月经初潮年龄明显提前,城乡间同龄女生月经来潮率差异有减小趋势.结论 河南省学生生长发育长期加速趋势仍在继续,但增长幅度相对减缓;性发育提前和肥胖检出率明显增加,应为今后学校卫生工作关注的重点.

    作者:程静;娄晓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一起小学生罹患白色糠疹现况调查

    2006年6月20日,云南省彝良县角奎镇桃坪小学学生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接报告后,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速派人赴现场进行流行学调查和处理.

    作者:罗贵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效果的定性评估

    目的 了解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的效果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方法 采用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根据分析主题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分析.结果 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对学校卫生工作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实施过程中存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问题,主要涉及项目设计、评价标准、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以及政策、经费和组织的保障、计划、实施、管理机制等.结论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健康促进学校应该与学校的主体工作相融合,建立长期、系统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模式.

    作者:罗春燕;彭宁宁;冯晓刚;陆文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护理本科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护理本科男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所院校162名在校护理本科男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男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主要心理问题有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愿报考护理专业和觉得当护士低人一等是护理本科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加强在校护理本科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

    作者:郑玉仁;姜小鹰;陈先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西藏那曲地区藏族学生恒牙龋病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那曲地区藏族学生龋病患病情况,为当地制定口腔预防保健措施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按照WHO 1997年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对12~17岁的471名藏族学生进行恒牙龋病检查.结果 藏族学生恒牙总患龋率为56.7%,男生患龋率为53.9%,女生患龋率为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8,P=0.262);龋均为(4.09±2.11),男生龋均为(4.04±2.10),女生龋均为(4.13±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6,P=0.518).结论 那曲地区藏族学生恒牙龋病患病率较高、程度较重,预防治疗措施急需加强.

    作者:高秀秋;黄克强;席焕久;李春山;任甫;王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平罗县2004-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平罗县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6年平罗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平罗县累计报告腮腺炎835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21.05%,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00.24/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月份呈现发病高峰(22.87%),以学生(77.00%)、散居儿童(10.66%)和幼托儿童(6.23%)为主,7~14岁占61.44%;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P<0.01).结论 加强腮腺炎疫苗接种,降低儿童发病应作为今后腮腺炎防制工作的重点.

    作者:蒋新润;刘凤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人体测量指标对肥胖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人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值、锥削度指数和皮脂厚度均是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其改变能反映体成分特别是体脂百分比以及分布的改变,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儿童青少年中这些人体测量指标对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可以有效地发现高危儿童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齐秀玉;陶芳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北京市东城区2002-2004年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发病情况分析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儿童常见的急性、高传染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计划免疫的不断完善及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疫苗控制的传染病较少发病,而水痘已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作者:郑青秀;黄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贵阳市中小学生2005年与2000年生长发育及体质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2000年与2005年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及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为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0年和2005年贵阳市6~18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资料,对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呈明显增长趋势,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且城市优于农村;但反映身体机能水平的肺活量和多种运动指标呈下降趋势,且农村大于城市.结论 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体育锻炼不足.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作者:魏国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军队高校80名军事指挥专业研究生人格测试分析

    军校军事指挥专业研究生是军队未来的高层次指挥人才,他们军事指挥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危.笔者于2005年对某海军指挥院校在校80名研究生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宁淑娥;潘杰;李维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一起大学生肺结核爆发流行的调查

    2006年9月,山东师范大学化学院发生一起肺结核爆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全强;鞠育新;李媛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张家港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感染性疾病和营养障碍等已经不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伤害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为了解张家港市中学生的伤害行为发生现状,并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和预防控制青少年伤害发生提供基础数据,2006年9-10月对张家港市部分中学生的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俞晓红;于颖慧;陆惠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家庭背景特征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不仅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且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成长轨迹关系密切,在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不会因为离开家庭环境到大学校园生活而弱化其影响力.为了解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阮碧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营养指导工作.方法 采用《中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对贵州省16 760名7~18岁汉族、水族、布依族、苗族、侗族中小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87%,较低体重率为25.02%,营养过剩率为7.34%.营养不良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中学生显著高于小学生,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过剩率汉族学生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小学生显著高于中学生,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并存,应根据民族、年龄、性别、城乡等特点进行营养干预.

    作者:陈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江苏省717名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江苏省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现状,为开展学校肺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逐级整群抽样法,对江苏省9个县(区) 717名学生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询问调查.结果 肺结核症状知晓率为73.36%,其中58.58%的人知道咳嗽症状;38.21 %和48.26 %的学生知道有免费检查的地方和患了结核病应去专门机构看病;5.44%的学生知道肺结核病人用过的东西不会被传染,16.46 %的学生知道咳嗽、咳痰3周以上应考虑可能患了肺结核.看过宣传材料和宣传栏、高学历、听过广播和别人讲的学生知识得分较高.结论 学生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对防治机构及免费政策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对结核传染性的误解率较高.需要利用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进行结核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陈斌;陈潇潇;胡海霞;黄明豪;李小宁;王湘苏;卫平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山市寄宿制高中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中山市寄宿制高中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开展膳食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连续3 d称重法对中山市4所寄宿制高中学生的膳食进行调查.结果 寄宿制高中学生硫胺素、核黄素以及锌的摄入不足,钙的摄入严重不足;油脂类和畜禽肉类摄入过量,奶类、水果类和豆类食物摄入不足;早餐的供能比例没有达到30%的要求,晚餐的供能比例较高;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n-6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不足;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合理.结论 寄宿制学生膳食的食物种类和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脂肪酸构成不合理.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平衡膳食.

    作者:郭艳;何伦发;林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甘肃省某有色金属工业区与非工业区儿童患龋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甘肃省某有色金属工业区儿童龋患状况,探讨环境对儿童患龋的影响,为开展牙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有色金属基地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临近非工业区作为对照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有色金属工业区与非工业区5岁和12岁儿童各200名,共800名,调查儿童龋病患病状况、口腔卫生状况和12岁儿童氟牙症状况,并测定当地饮水氟质量浓度.结果 工业区和对照区5岁组儿童龋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业区12岁组儿童龋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区同组水平,且氟牙症指数处于流行边缘;工业区2组儿童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区;工业区SiC(显著性龋均指数)高于对照区;两地水氟质量浓度均小于1.0 mg/L.结论 有色金属工业区环境污染可能是当地儿童龋病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作者:张静;赵望泓;王振全;苏少晨;陈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温州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生长发育及常见病患病状况

    目的 了解温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常见病患病率,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温州市某民工子弟学校719名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及视力、龋齿、鼻炎患病情况进行检查,并与当地学生1 234名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温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普遍低于当地小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超重、鼻炎的患病率均高于当地小学生;低体重检出率当地小学生偏高.结论 温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长发育指标与当地学生相比有差距,且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作者:徐丽华;全世超;陈素秀;吴兰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西北民族大学不同民族大学生第三磨牙萌出状况

    目的 了解不同民族大学生第三磨牙萌出状况,为进一步探讨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口镜在灯光下口内直接观察的方法,抽取西北民族大学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及汉族大学生各200名(男100名、女100名),对其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第三磨牙萌出率回族学生为51.0%,藏族学生为49.0%,蒙古族学生为47.0%,维吾尔族学生为51.5%,汉族学生为40.5%,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个民族学生中4颗第三磨牙的萌齐率汉族低(23.5%),回族高(3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上颌对称性萌出与非对称性萌出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下颌对称性萌出与非对称性萌出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左侧对应性萌出与非对应性萌出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4),右侧对应性萌出与非对应性萌出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汉族大学生的阻生率比其他4个民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结论 第三磨牙的萌出及阻生在回、藏、蒙、维、汉5个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聂红兵;周海静;马力扬;李志强;王凌;李娜;韩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