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团体咨询和个别咨询相结合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信水平的效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团体心理咨询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对右江民族医学院61名大学生进行自信心训练;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评估.结果 16 PF量表、训练后成员自信心改变自我评价表的各项得分后测与前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信心,对大学生人格因素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作者:刘桂芬;王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家庭不仅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且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成长轨迹关系密切,在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不会因为离开家庭环境到大学校园生活而弱化其影响力.为了解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阮碧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护理本科男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所院校162名在校护理本科男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男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主要心理问题有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愿报考护理专业和觉得当护士低人一等是护理本科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加强在校护理本科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
作者:郑玉仁;姜小鹰;陈先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音乐系统脱敏疗法对消除或缓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有效干预大学生交流恐惧提供方法学资料.方法 将24名高交流恐惧者在校大学生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12名实验组成员进行音乐系统脱敏;实验前后分别测量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演讲者信心自评量表(PRC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和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并对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的各项评定结果进行比较;采用自编主观评价问卷检验实验组成员对音乐系统脱敏疗法的满意程度.结果 经音乐系统脱敏后,实验组成员除FNE量表平均分实验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测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系统脱敏自我评价呈满意趋势.结论 音乐系统脱敏疗法对消除或缓解大学生交流恐惧是有效的、可行的.
作者:史琼;樊嘉禄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民航业迅猛发展,这不仅对空乘人员的数量有更多的需求,而且对空乘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空乘人员的重要途径.为适应民航业的需求,国内许多院校开设了空乘专业,各院校的招生模式也大致相同.为了解空乘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笔者对某高校空乘专业学生进行了人格特征测试和分析.
作者:孙兰英;郝晓锋;吕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心理素质训练对大学生情绪水平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20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1个月的心理素质训练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后比较2组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流调用抑郁问卷上的得分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大学生干预后抑郁情绪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焦虑情绪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后抑郁情绪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焦虑情绪得分也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可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健康水平.
作者:薛朝霞;梁执群;刘俊;陈伟;周海娜;温志光;倪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留守儿童交往问题诊察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为留守儿童交往问题诊察研究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采用自编的留守儿童交往问题诊察量表,对江西省万安县295名初中和小学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包含3个因子的儿童交往问题诊察量表可以解释总体方差的53.57%,表明结构效度较高;3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464~0.855之间,表明内容效度较高;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98~0.554之间,低于与总分之间的相关,表明结构效度较高;总量表及3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88,0.808,0.847,0.656,Spearman-Brown 分半信度为0.820,0.741,0.757,0.622,表明信度指标较高.结论 儿童交往问题诊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指标较好,可作为国内中小学生留守儿童交往问题研究的有效测评工具.
作者:张德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创伤性事件如袭击、强奸、抢劫、严重车祸、亲人突然死亡、暴力恐吓等频繁发生已经使得创伤后应激障碍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一般人群中,有75%的人暴露于各种类型的创伤事件中,而在这些人中又有25%的人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作者:张雪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尝试自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小组讨论的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近1 a内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0%,不同性别、学校、专业的学生尝试自杀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学生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6%,高于农村学生的4.2%(χ2=4.71,P=0.032).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朋友和家人有过自杀行为、消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等是尝试自杀的危险因素,获得社会支持是尝试自杀的保护因素.定性访谈发现,学校几乎没有开展过自杀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中立态度.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消除危险因素、提高保护因素可以大限度地预防自杀.
作者:石文娟;马绍斌;王声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今后所服务患者的心理健康.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学校招收的学生也由单一的初中中专向大专、初中高职、高中中专等多层次发展.为了解卫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对安庆卫生学校2006级新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丽红;阮宏胜;李济平;欧阳泽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张家港市普通和重点初、高中以及职业高中16所共5 012名初一~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总体报告率分别为15.3%,6.1%和2.1%,其中自杀意念报告率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上升的趋势,高中生报告率(18.6%)明显高于初中生(11.2%);普通高中和重点初中学生的各种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同阶段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经常感到孤独、因长相或身体缺陷而被嘲笑、因学习压力感到不愉快、连续2周以上感到伤心绝望、过去1 a曾和别人打架、网络成瘾及赌博等均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预防中学生自杀需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起有效的干预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
作者:袁飞;俞晓红;于颖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军校军事指挥专业研究生是军队未来的高层次指挥人才,他们军事指挥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危.笔者于2005年对某海军指挥院校在校80名研究生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宁淑娥;潘杰;李维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中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和开展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南京地区13个区县56所学校168个班级7 161名在校初一至高三年级中学生,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结果 南京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4.8%,每天平均体力活动时间为0 h,0~1 h,1~2 h,>2 h的中学生分别占24.4%,40.2%,19.4%和15.9%.经多因素调整后,与每天无活动时间者相比,活动时间为0~1 h,1~2 h,>2h的中学生罹患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降低30%,32%和34%(调整后分别为:OR=0.70,95%CI=0.57~0.86;OR=0.68,95%CI=0.53~0.88;OR=0.66,95%CI=0.50~0.87).结论 体力活动时间与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呈负性关联.
作者:洪忻;梁亚琼;王志勇;李解权;徐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口腔疾病是当前对人类危害大、患病率高的疾病,其中龋病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更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1].
作者:路振富;张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感染性疾病和营养障碍等已经不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伤害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为了解张家港市中学生的伤害行为发生现状,并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和预防控制青少年伤害发生提供基础数据,2006年9-10月对张家港市部分中学生的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俞晓红;于颖慧;陆惠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的效果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方法 采用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根据分析主题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分析.结果 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对学校卫生工作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实施过程中存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问题,主要涉及项目设计、评价标准、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以及政策、经费和组织的保障、计划、实施、管理机制等.结论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健康促进学校应该与学校的主体工作相融合,建立长期、系统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模式.
作者:罗春燕;彭宁宁;冯晓刚;陆文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现状,为开展学校肺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逐级整群抽样法,对江苏省9个县(区) 717名学生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询问调查.结果 肺结核症状知晓率为73.36%,其中58.58%的人知道咳嗽症状;38.21 %和48.26 %的学生知道有免费检查的地方和患了结核病应去专门机构看病;5.44%的学生知道肺结核病人用过的东西不会被传染,16.46 %的学生知道咳嗽、咳痰3周以上应考虑可能患了肺结核.看过宣传材料和宣传栏、高学历、听过广播和别人讲的学生知识得分较高.结论 学生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对防治机构及免费政策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对结核传染性的误解率较高.需要利用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进行结核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陈斌;陈潇潇;胡海霞;黄明豪;李小宁;王湘苏;卫平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发生性交行为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带来的健康问题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方法 选取北京市12所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共2 173名,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经逻辑检错后分析有效问卷.结果 大学性交行为报告率为6.9%,男、女生发生初次性交行为年龄均为19岁,但女生初次性交对象年龄大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性交行为报告率高于女生,来源于城市和城镇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性交行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的学生越容易发生性交行为;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大学生性交行为发生的因素有月平均消费水平、吸烟、对待男性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男/女朋友、边缘性行为以及生殖健康知识等.结论 北京市大学生发生婚前性交行为现状不容乐观,需针对其不良行为和态度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张华明;刘宝花;张桂芝;吕姿之;高源;王培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6年12月20日下午,淳安县千岛湖镇第一小学部分师生因恶心、呕吐、腹痛被送往医院诊治.淳安县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监督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经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定,认定为一起食用未煮熟四季豆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作者:胡朝霞;余阿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义乌市4~14岁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3-9月,选择义乌市8所幼儿园和小学的4~14岁儿童3 919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义乌市儿童鼻腔鼻窦疾病问卷调查表及耳鼻咽喉科专业检查方法进行筛检.结果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现患率为36.72%(1 439/3 919),其中男童为36.14%(742/2 053),女童为37.35%(697/1 866),男、女童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5,P>0.05).鼻塞症状为80.16%,流涕症状为65.71%,头痛症状为39.76%,慢性鼻及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部症状分别为0.82%,23.54%和44.36%.结论 义乌市4~14岁儿童慢性鼻和鼻窦炎患病率较高,应积极开展防治工作.
作者:楼正才;楼梓涵;楼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6年9月,山东师范大学化学院发生一起肺结核爆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全强;鞠育新;李媛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某中学甲肝爆发的原因,为有效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分布情况,提出初步病因假设,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访谈、现场观察和实验室检测,进一步验证假设.结果 甲肝病例发病时间为2006年11月2日-12月8日,爆发时间为11月13日-12月8日,发病高峰为11月28日.男生罹患率显著高于女生;学生年龄越小,罹患率越高;病例有班级和宿舍集聚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河水洗手显著增加学生发生甲肝的相对危险性,是仅使用自来水洗手学生的7.53倍,且使用河水洗手次数越多,危险性越高.混用喝水杯也显著增加发生甲肝的相对危险性.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饮食和饮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调查显示,该校取水口处于厕所排污口的下游,学校使用的河水被甲肝病毒污染.结论 此次疫情爆发主要是由于早期发病的学生污染了河水,其他学生使用被污染的河水洗手、刷牙、漱口和刷碗,从而引起学校甲肝爆发.密切接触以及甲肝免疫空白也是此次疫情发病数较多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勤;韩京秀;李志峰;肖邦忠;夏宇;周超;韩梅;李龙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7年5月,桂林市全州县某初级中学出现发热疫情,从5月6日至5月26日,累计出现发热病人61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此次疫情为甲型副伤寒爆发,爆发原因为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水井)雨后污染和部分学生有喝生水的习惯.
作者:李永红;林玫;廖和壮;马小垒;唐高峰;唐昌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6年6月20日,云南省彝良县角奎镇桃坪小学学生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接报告后,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速派人赴现场进行流行学调查和处理.
作者:罗贵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4年10月21日,蒙自县水田乡卫生院报告该乡中心小学部分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蒙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由专业人员组成的疫情小组赴现场进行调查.
作者:许琴;景正朝;王家和;王绍忠;曾远全;雷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农村中小学生体虱感染状况,探讨体虱感染与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蚌埠市农村中小学生758名,肉眼观察学生贴身内衣皱缝处,发现体虱成虫、若虫及活卵者均为感染阳性;对学生的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家庭居住情况和家庭子女数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58名受检学生体虱感染率为9.10%,男生为8.97%,女生为9.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感染率为6.56%,小学生感染率为1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虱感染与洗澡、更换内衣、拆洗被褥的频度有密切关系;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居住情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对中小学生体虱感染率也有很大的影响(P<0.01).结论 蚌埠市农村中小学生体虱感染率较高,与不良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居住情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密切相关.
作者:王雪梅;陈兴智;孙新;胡守锋;方强;夏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导致患眼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是临床比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1],使患者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为了解造成中小学生眼外伤的相关因素,探讨眼外伤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办法,做好中小学生眼外伤的防治工作,对某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住院的中小学生(6~17岁)眼外伤患者296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凤侠;张文远;张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平罗县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6年平罗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平罗县累计报告腮腺炎835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21.05%,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00.24/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月份呈现发病高峰(22.87%),以学生(77.00%)、散居儿童(10.66%)和幼托儿童(6.23%)为主,7~14岁占61.44%;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P<0.01).结论 加强腮腺炎疫苗接种,降低儿童发病应作为今后腮腺炎防制工作的重点.
作者:蒋新润;刘凤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儿童常见的急性、高传染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计划免疫的不断完善及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疫苗控制的传染病较少发病,而水痘已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作者:郑青秀;黄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6年3-6月平顶山市湛河区连续发生3起中学风疹爆发疫情.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解该区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吸取教训,切实做好风疹防控工作,现将疫情调查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胜利;任宏伟;杨建伟;高淑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6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某小学出现一批以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为主的患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994-1995),确认为一起甲3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爆发疫情.
作者:李丽丽;于海柱;项娜;崔兰梅;邓雅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营养指导工作.方法 采用《中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对贵州省16 760名7~18岁汉族、水族、布依族、苗族、侗族中小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87%,较低体重率为25.02%,营养过剩率为7.34%.营养不良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中学生显著高于小学生,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过剩率汉族学生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小学生显著高于中学生,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并存,应根据民族、年龄、性别、城乡等特点进行营养干预.
作者:陈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山市寄宿制高中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开展膳食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连续3 d称重法对中山市4所寄宿制高中学生的膳食进行调查.结果 寄宿制高中学生硫胺素、核黄素以及锌的摄入不足,钙的摄入严重不足;油脂类和畜禽肉类摄入过量,奶类、水果类和豆类食物摄入不足;早餐的供能比例没有达到30%的要求,晚餐的供能比例较高;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n-6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不足;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合理.结论 寄宿制学生膳食的食物种类和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脂肪酸构成不合理.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平衡膳食.
作者:郭艳;何伦发;林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10~12岁儿童食物喜好特征,为儿童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成都市某小学五年级10~12岁小学生30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其对各类食物的喜爱和厌恶特点.结果 有食物喜好的儿童在90.0% 以上,对蔬菜和肉类的喜好现象较明显,而对其他食物喜好不明显,蔬菜喜爱率和厌恶率分别为57.1%和64.0%,肉类分别为53.5%和22.1%;奶、蛋、豆类食物的喜爱率偏低,分别为22.1%,9.6%和0.7%;男、女生对肉、蛋及水果类的喜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数儿童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食物喜好倾向,需加以引导,帮助儿童建立良好饮食行为、促进健康.
作者:杨桢;曾果;刘婧;芮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及其与锌缺乏、铅中毒的关系,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温州地区2005年5月至2006年2月参加体检的0~18岁儿童青少年315名为对象,其中男性205名,女性110名.采用身高坐高计(3周岁以下用量床)和体重称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并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锌及铅浓度的测定.结果 儿童青少年低体重和生长迟缓率分别为6.98%(22/315)和5.40%(17/315),肥胖率为5.40%(17/315),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以幼儿期和青春期较高,6~10岁组肥胖率较高(P值均<0.05).血锌与血铅水平呈正相关,且均与儿童的年龄存在相关,与儿童的体重、身高及营养状况无相关关系.结论 重视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的营养状况,可以有效降低营养不良发病率.预防锌缺乏的重点年龄为0~3岁,铅中毒的健康教育对象重点为低年级小学生.
作者:留佩宁;徐智胜;李冬萍;叶一;张颖;陈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近20 a体格发育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为制定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规划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1985-2005年学生体质调研数据为依据,对7~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发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 a中,河南省中小学生形态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乡村男女身高平均增幅略大于城市,身高的城乡差异逐渐缩小;城乡中小学生体重增长明显,肥胖检出率逐年增加,学生肥胖总检出率20 a增长了3.04倍,城市男女学生2005年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42%和7.14%;女生月经初潮年龄明显提前,城乡间同龄女生月经来潮率差异有减小趋势.结论 河南省学生生长发育长期加速趋势仍在继续,但增长幅度相对减缓;性发育提前和肥胖检出率明显增加,应为今后学校卫生工作关注的重点.
作者:程静;娄晓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2000年与2005年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及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为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0年和2005年贵阳市6~18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资料,对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呈明显增长趋势,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且城市优于农村;但反映身体机能水平的肺活量和多种运动指标呈下降趋势,且农村大于城市.结论 贵阳市城乡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体育锻炼不足.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作者:魏国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城乡19~22岁男、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5年和2005年山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结果中19~22岁的城乡男女大学生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 a间,山东省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发育水平继续呈增长趋势,而肺活量、身体素质指标均低于1995年,身体素质的高峰年龄多在19~20岁出现,乡村大学生的素质指标优于城市大学生.结论 山东省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尤以女生和高年级大学生为重.
作者:邓永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儿童血糖、血脂水平变化特点,为儿童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3所中学、2所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体检身高、体重结果进行筛选,对自愿参加的1 045名7~15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结果 FPG,TG,HDL-C,LDL-C在不同体型男、女儿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DL-C水平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FPG,TG,LDL-C水平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男童TC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G,TG,LDL-C偏高和HDL-C偏低的检出率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女童FPG,TC,LDL-C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G偏高和HDL-C偏低的检出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结论 超重和肥胖儿童较体重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血糖和血脂异常.应加强超重和肥胖儿童血糖和血脂检测,并进行综合干预.
作者:张世伟;马军;邬盛鑫;张衡;马受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温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常见病患病率,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温州市某民工子弟学校719名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及视力、龋齿、鼻炎患病情况进行检查,并与当地学生1 234名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温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普遍低于当地小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超重、鼻炎的患病率均高于当地小学生;低体重检出率当地小学生偏高.结论 温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长发育指标与当地学生相比有差距,且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作者:徐丽华;全世超;陈素秀;吴兰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其20年变化趋势,为深入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细则》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要求,以2005年湖北省参加体质健康调研的7 165名7~22岁学生为对象,分析速度、耐力、力量及柔韧性素质,并与1985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5年城、乡各年龄组身体素质指标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素质指标城乡差异随年龄增长逐渐缩小.与1985年比较,2005年男女生立定跳远、男生斜身引体、女生仰卧起坐成绩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男生引体向上、男女50 m×8往返跑、男1 000 m、女800 m及男女坐位体前屈3项指标有所下降,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下降幅度比女生大;男女生50 m跑成绩基本持平.结论 湖北省学生下肢爆发力素质和力量素质指标有所提高,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素质指标呈下降趋势.应采取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等综合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者:柯芳;余毅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肥胖中学生的体脂分布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预防肥胖中学生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中学13~14岁940名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计算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选择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第95百分位数或以上者47名为肥胖组;对照组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青少年,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第25~75百分位数以内者,共50名.检查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查体脂百分比及分布.结果 肥胖组中学生血压、BMI、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体脂和躯干部体脂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躯干部体脂百分比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躯干部体脂量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学生肥胖状况,并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作者:于雪梅;冯萍;金慧英;黄一鑫;赵桃月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研究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是观察社会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等诸多因素对生长发育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社会发展的一项客观指标.通过对2005年沈阳地区7~18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沈阳地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为制定生长发育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陈容;张迪;谭咏惠;顾国家;计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西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探讨其改进策略.方法 抽样调查广西20所城乡中小学,以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结果 学校领导较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均制订了卫生管理制度并落实责任;但学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足,食堂卫生管理存在较大问题,饮用水供应不足,学校领导和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正确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结论 农村学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较弱,在软、硬件方面皆存在较大隐患.应加强学校防疫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完善学校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并通过教育提高师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作者:李春灵;张维萍;黄志碧;王家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州市外来民工与日俱增,市内的民工子弟正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且增速还在加大.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民工子弟学校的饮食卫生问题给教育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问题.为探讨民工子弟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对策,笔者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进行了专题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封卫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人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值、锥削度指数和皮脂厚度均是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其改变能反映体成分特别是体脂百分比以及分布的改变,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儿童青少年中这些人体测量指标对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可以有效地发现高危儿童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齐秀玉;陶芳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朋辈咨询在美国已经有40多a的发展历史.笔者综述了朋辈咨询的定义以及开展朋辈咨询的意义和作用,介绍美国、我国台湾地区、大陆在朋辈咨询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对朋辈咨询的发展进行了述评.
作者:黄小忠;龚阳春;方婷;李伟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为防止高职院校所在地发生的传染病在校内传播和流行,需要组织在校生进行相应疫苗的应急接种.高校应急接种有其自身的特点,如需接种学生多、时间紧以及要确保接种安全、有效,使得高职院校的应急接种工作难度极大.
作者:王欣铸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隐性斜视是指双眼有偏斜倾向,但能用融合能力代偿,维持眼位的正位和正常的双眼单视.较重的隐斜会产生眼肌紧张和视觉疲劳,导致视功能下降,如果进一步发展,隐斜会变成显斜,产生严重的视功能损害.隐斜的原因除与控制眼位和眼球转动的肌肉、神经异常有关外,还可能近视、远视、散光这些屈光不正有关.当前,青少年学生屈光不正(主要是近视)的患病率很高,隐斜也极为常见.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学生的视力保护工作,笔者对青少年学生的隐斜现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屈光不正与隐斜的关系.
作者:金汉珣;施国荣;吴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那曲地区藏族学生龋病患病情况,为当地制定口腔预防保健措施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按照WHO 1997年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对12~17岁的471名藏族学生进行恒牙龋病检查.结果 藏族学生恒牙总患龋率为56.7%,男生患龋率为53.9%,女生患龋率为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8,P=0.262);龋均为(4.09±2.11),男生龋均为(4.04±2.10),女生龋均为(4.13±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6,P=0.518).结论 那曲地区藏族学生恒牙龋病患病率较高、程度较重,预防治疗措施急需加强.
作者:高秀秋;黄克强;席焕久;李春山;任甫;王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某有色金属工业区儿童龋患状况,探讨环境对儿童患龋的影响,为开展牙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有色金属基地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临近非工业区作为对照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有色金属工业区与非工业区5岁和12岁儿童各200名,共800名,调查儿童龋病患病状况、口腔卫生状况和12岁儿童氟牙症状况,并测定当地饮水氟质量浓度.结果 工业区和对照区5岁组儿童龋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业区12岁组儿童龋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区同组水平,且氟牙症指数处于流行边缘;工业区2组儿童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区;工业区SiC(显著性龋均指数)高于对照区;两地水氟质量浓度均小于1.0 mg/L.结论 有色金属工业区环境污染可能是当地儿童龋病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作者:张静;赵望泓;王振全;苏少晨;陈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牙周疾病是人类罹患的病种中为常见的疾患之一.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口腔医生严重缺乏,人群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如何对该地区人群实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摆在健康教育者面前艰巨而迫切的责任.为此,笔者对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4个民族1 825名民族大学生及1 194名汉族大学生牙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研究,以便为少数民族口腔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志强;李志杰;雷涛;马力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不同民族大学生第三磨牙萌出状况,为进一步探讨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口镜在灯光下口内直接观察的方法,抽取西北民族大学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及汉族大学生各200名(男100名、女100名),对其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第三磨牙萌出率回族学生为51.0%,藏族学生为49.0%,蒙古族学生为47.0%,维吾尔族学生为51.5%,汉族学生为40.5%,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个民族学生中4颗第三磨牙的萌齐率汉族低(23.5%),回族高(3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上颌对称性萌出与非对称性萌出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下颌对称性萌出与非对称性萌出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左侧对应性萌出与非对应性萌出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4),右侧对应性萌出与非对应性萌出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汉族大学生的阻生率比其他4个民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结论 第三磨牙的萌出及阻生在回、藏、蒙、维、汉5个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聂红兵;周海静;马力扬;李志强;王凌;李娜;韩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为进一步将教育系统书记、校长健康工程落到实处,加强对该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于2006年10月下旬对区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单位的书记、校长进行了系统的健康体格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巧玲;邬盛鑫;赵雪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牛奶是蛋白质和钙的良好膳食来源,也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的理想食品,但是由于我国居民乳糖不耐受高发等问题,阻碍了饮奶的推广.笔者对乳糖不耐受的分型、诊断、发生情况以及目前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我国,乳糖不耐受和乳糖酶缺乏以成人型乳糖酶缺乏为主,成人发生率为80%~100%,学龄儿童发生率也较高,超过80%.由发酵乳和乳糖酶水解生产的低乳糖牛奶可能是目前解决乳糖不耐受和乳糖酶缺乏人群饮奶的较为有效的手段.研究乳糖酶水解低乳糖牛奶中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和长期饮用效果,对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和营养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赵显峰;荫士安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