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自龙;张秀阳
目的:对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医疗法(针灸、推拿、牵引及按摩),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静脉滴注抗炎及抗免疫作用的地塞米松加以中药调节、拔火罐加药外敷,导入直流电离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显效率(6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44.19%),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3.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79%),且实验组疼痛缓解及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临床成效,缩短疗程,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丁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急性腹泻治疗的患儿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单纯西药治疗,对治疗组患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占18%,治疗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3例患儿尿路感染,6例患儿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患儿营养不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治疗组1例患儿尿路感染,2例患儿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患儿营养不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腹泻患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申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的高危因素,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对孕产妇的危害性。方法比较分析44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及90例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凶险组年龄在30岁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凶险组孕次在3次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②胎盘植入及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凶险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年龄,孕次均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其危害性见于易并发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率及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加,子宫切除率增加。故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通过科学化管理,力求提高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学生的团队意识与科研热情,使他们加深对科研的理解与认识,积极投身于科研探索与创新活动中去,终不断提高科研人员和学生的个人科研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和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作者:李德玲;顾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经验,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了2009年1月-2013年12月5年间来我中心门诊就诊的90例肺结核病人资料,选取4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45例同期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都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研究组积极采用控制血糖的措施,两组其他辅助治疗手段一致,治疗期结束后对照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在临床情况中,一般临床症状、X线提示及痰菌转阴改善情况,观察组分别为40(88.9%)、35(77.8%)及40(88.9%),研究组分别为39(86.6%)、17(37.8%)及28(40.0%),且观察组治愈23例,好转17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达88.9%,研究组治愈18例,好转10例,未愈17例,有效率为62.2%。经治疗9-1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8%,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5.6%,由此可知,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相比,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重,治疗效果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规律联合的抗痨治疗,同时必须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适当延长治疗的时间,有助于病情的及时控制。
作者:王涛;李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病患的尿液进行检查,使用尿液分析仪器对采集的尿液样本进行常规项目的检测分析,所有操作均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使用显微镜对尿沉渣进行检测,将采集的尿液样本直接在片镜上进行涂抹。需注意要将新鲜的尿液进行均匀的混合,之后在载玻片上进行滴注,完成后将盖玻片盖于上面;还需对新鲜采集的尿液进行离心处理,将上层清液进行去除,保留下层的沉淀物质将样本制作成装片进行检测。结果在对所有采样的400例病患的样本进行观察,尿液分析仪行尿常规与传统的显微镜行尿沉渣都检测出有360例病患检查结果为阴性,占比90%。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显示不相符的有40例病患,占比10%。在尿常规检查中呈现阳性是错误的。经尿沉渣检查后证实此40例样本为阴性。结论使用尿液分析仪对样本进行检验,主要检测病患的红细胞、亚硝酸盐、白细胞以及蛋白等情况,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样本采取尿沉渣显微镜检验,以实现低漏诊、误诊率的目的。
作者:王晓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的人类的医疗环境质量,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研发,对人们生命和健康的保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妇产医疗技术发展的环境下,新型产科麻醉与镇痛技术在不断进步,为产妇分娩及病症的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根据产科麻醉及镇痛技术的应用,对现今医疗条件下技术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推动产科麻醉与镇痛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产生积极地影响。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骨外科护理工作科学的护理措施与方法。方法以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骨外科室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并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骨外科护理工作,而实验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外加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双重护理。然后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认知能力,并使用应用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对患者的心理焦虑及抑郁状态做出科学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16.5±6.6)分、对健康教育态度(16.7±6.3)分、对健康教育行为(16.5±3.6)分、健康教育环境(16.8±4.1)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评分(52.37±3.08)分和焦虑自评量评分(35.61±2.24)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3.6±5.3)分、(24.1±5.2)分、(24.3±5.7)分、(23.7±6.0)分。结论对骨外科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后,再加上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知识教育,对于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以及加强自身的健康教育认知能力,达到避免医护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纠纷产生的目的,并终实现提高护理效果的目标。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外加健康教育在骨外科护理工作当中有非常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王艳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7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41.69±11.34)mL少于对照组(69.51±18.71)mL,手术时间(50.67±4.78)min短于对照组(78.36±12.09)min,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结石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反应少、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有效可行,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苏楠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本文通过阐述临床正确留取痰标本的重要性,并查阅文献对于影响临床患者留取痰标本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在留取痰标本过程中对患者给予正确的护理指导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患者留取痰标本的质量,为痰标本检测结果提供准确的痰标本信息和诊断依据。
作者:杨静;张学丽;秦思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青年学生头痛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156例在校大学生头痛的病因构成比例及性别分布情况。结果青年学生头痛患者病因中占前三位的分别为非颅内感染(占35.9%)、原发性头痛(占33.3%)和心脑血管相关性头痛(占10.9%)。原发性头痛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非颅内感染亦以女性居多,而心脑血管相关性头痛则男性多于女性(P<0.05)。结论对头痛患者一定要注意病史的采集及详尽的体格检查,加强对各种头痛类型的识别,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李亚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结核抗体检测在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地区2012-2013年收治的结核病患儿患48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入院的非结核病患儿35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儿的体液标本涂片、卡介菌纯化蛋白衍生物(PPD)和结核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PPD法阳性率高达68.8%,涂片法低(27.0%);不同类型结核检测结果方面:涂片法肺结核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肺外结核(P<0.05),而PPD法和结核抗体法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阳性率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结核抗体检测、涂片法和PPD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各有特色,其中结核抗体检测尤其适于作为儿童、肺外结核及无痰患者的快速辅助诊断手段。
作者:普毅;白圆圆;雷金;孙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感染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感染率为62.22%,≥60岁患者的58.82%,手术时间>60min 感染率为78.38%,住院天数≥14d感染率为78.05%,合并基础疾病感染率为76.67%,使用>3种抗菌药物感染率75.00%,灌注泵压力感染率78.57%,明显高于相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多种多样,在术前应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合理缩短手术时间,尽量降低灌注压灌洗,增强抗菌药物使用的护理,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作者:梁育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D)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主动脉瓣病变者行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本组中38例患者确诊为BAVD,其中8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检出率为21.05%,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检出率高达1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诊断BAVD的效果明显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应用价值显著,为临床确诊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效、直观的依据。
作者:张晓红;陈颖;朱丹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正确认识和及时诊治可提高救治率、减少后遗症并降低控制成本。本文从腹泻的严重危害性、快速诊断、治疗措施及有效预防等方面加以思考,为腹泻病的有效管理提供指导。
作者:田玉明;贾田野;曲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行静脉营养的早产儿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及研究组三组,每组各36例;三组早产儿均予以静脉氨基酸营养支持,研究组早产儿氨基酸初始剂量为2.0g/(kg·d),对照A组为0.5g/(kg·d),对照B组为1.0g/(kg·d),两组均逐日增加0.5g/(kg·d);三组早产儿氨基酸营养大剂量均为3.5g/(kg·d),观察三组早产儿静脉营养支持期间的相关数据资料。结果对照A组及对照B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低于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新生儿第7、14天前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三组新生儿第14天时肾功能肌酐(Cr)、血剩余碱(BE)及血清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早产儿静脉营养中应用大剂量氨基酸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发育情况。
作者:戚艳红;李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哈尔滨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以及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及职业的献血者HBsAg阳性率情况,为招募HBsAg阴性的低危献血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双试剂方法检测705226份血液标本HBsAg,并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哈尔滨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0.50%,不同性别、职业、学历HBsAg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HBsAg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哈尔滨地区符合献血条件HBsAg阴性的低危献血员主要集中在:年龄35岁以下,学历相对较高,女性人群,从这些人群招募献血员能更有效降低经血液传播乙肝风险。
作者:杨巍;李英辉;王涛;刘彦哲;孙微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检测大鼠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1(ET-1)的含量,观察其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于伤后1h、6h、24h、48h、3d、7d采血,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ET-1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脑损伤后血浆ET-1含量于伤后1h开始显著升高(P<0.05),于损伤后24h达到高峰(P<0.05)。损伤后48h开始逐渐下降,3 d后开始逐渐趋于假损伤组(P<0.05),7d后基本恢复正常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损伤后血浆ET-1的含量随损伤时间呈规律性变化。
作者:王茝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调研黄芪水煎剂治疗儿童症状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筛查式调研方法,即将120例6~14岁症状性低血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药黄芪水煎剂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和好转5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治愈和好转14例,无效46例,有效率为2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药黄芪水煎剂治疗儿童症状性低血压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潜在的临床推广前景。
作者:王兴德;魏世强;王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比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0年3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子宫肌瘤的63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分别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高,为95.2%,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低为80.9%,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为90.4%,腹腔镜和阴式组与开腹式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显著型差异(P<0.05);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在手术术后的排气时间、手术过程中得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腹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P<0.05),而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复发率低,显著低于腹腔镜和开腹子宫组,而腹腔镜和开腹子宫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腹腔镜和经阴道剔除的创伤小,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需要结合患者的疾病状况以及医院的设备条件来选择手术方法。
作者:陈玉双;刘明钦;朱仙花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