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惑与对策

何泽民

关键词:卫生教育, 策略, 实验性,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其认识也逐渐深刻和丰富,并在各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毋容置疑,也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探索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加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廊坊5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至2004年底,已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84万,其中艾滋病患者8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在全球范围内,我国总体上处于低流行水平,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已经居亚洲第2位,全球第14位[1],且流行趋势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在目前无有效疫苗预防和有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针对重点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为了解廊坊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笔者对廊坊市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彦;杨磊;李晓玲;李俊梅;王利生;王丽敏;张瑶;王振宏;李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学生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典型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与大学生应付方式相关较密切的父母教养方式应激源.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91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AS统计软件包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仅第1、第2对典型变量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 7和0.348 3,累积贡献率分别达到0.537 1和0.739 6.第1对典型变量中,解决问题、求助及合理化等积极的应付方式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标准化典型系数较大;第2对典型变量中,退避的应付方式和母亲的惩罚、严厉的标准化典型系数较大.结论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解决问题、求助及合理化等积极的应付方式呈正相关,母亲的惩罚、严厉与退避的消极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作者:陈炳为;卫平民;宋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太原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学生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解太原市中小学生近年来常见病的患病情况,笔者对太原市2004~2005年部分中小学生健康普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窦路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性心理及性生理策略在中学生性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于性生理、性心理逐步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比其他任何时期都容易产生不适应和心理问题,导致特殊问题的发生.而这些问题多与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出现的性困惑有关[1].所以,认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运用心理策略去帮助青少年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唐翠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对焦虑的影响,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概念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5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低焦虑组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总分及各因子都进入对焦虑的回归方程.自我概念对焦虑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结论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焦虑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预防和减轻大学生焦虑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建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某高校高级职称中年教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死亡的第1位[1],而且发病率有增长趋势.本文通过对某高校2 224名中年高级职称教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现状调查,以便为高校医院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张韶文;曹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安阳市小学教师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小学教师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小学生健康成长也有潜移默化、长远的影响.近年来,教师职业压力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

    作者:张海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体育社团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目的了解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水平测评表、体育社团活动调查表和健康认知调查表对566名体育社团成员和580名非体育社团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4.73%,明显低于非体育社团成员的46.14%.SCL-90测试中,体育社团成员的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因子得分明显低于非体育社团成员.结论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

    作者:赵武;程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唐山市某私立幼儿园膳食营养调查

    幼儿园的膳食营养结构直接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为保障幼儿生长发育,使他们得到合理的营养,笔者于春、秋季2次对唐山市某私立幼儿园的膳食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时间分别为2004年3月17~21日,2004年9月15~19日.

    作者:宗勇南;米涵;付学红;王治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式呼吸对女大学生应激状态下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对内、外向女大学生应激状态下甲襞微循环的影响,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筛选典型的内向和外向女大学生各3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被试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后做心算;对照组不做腹式呼吸做心算,测量甲襞微循环.结果个体在应激状态下甲襞微循环状况变差,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增多;腹式呼吸能改善甲襞微循环管袢的清晰度、流速和红细胞聚集的情况.内向者在腹式呼吸时红细胞聚集小于外向者,在应激状态下红细胞聚集大于外向者.结论腹式呼吸对应激引起的微循环变差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内向者的微循环变化更容易受应激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兰爽;封文波;韩振萍;阎克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无锡市3~12岁儿童睡眠时间与睡眠障碍调查

    目的了解无锡市3~12岁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发生情况,以便为儿童睡眠障碍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无锡市3个行政区3~12岁健康儿童2 354名,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3~12岁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1.6,11.3,10.9,10.5,9.8,9.6,9.4,9.2,9.1,8.9 h.睡眠障碍症总发生率为25.5%,其中睡眠频繁打鼾发生率为7.8%,喉头哽咽为0.63%,张口呼吸为6.06%,睡眠呼吸暂停为6.43%,磨牙7.7%,梦呓4.2%,梦游6.6%,遗尿1.4%,睡眠中肢体抽动3.2%,睡眠不安6.2%.结论无锡市儿童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儿童睡眠障碍问题应引起重视.

    作者:陈灏健;诸澎伟;谢娟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某高校大学生医疗服务需求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现时期大学生医疗服务需求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提供有益指导.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绍兴市某高校大学生776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我健康评价总体较好;近2周内87.8%的学生没有患过病,只有8.4%的学生看过病;在校期间年平均医疗费用50元以下的占53.1%,97.4%的学生通过自购药品和门诊治疗获得医疗服务.讨论加强高校医院建设,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医疗服务需求.

    作者:潘传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山东理工大学新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为了解大学新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以便制定科学的医疗保健措施,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山东理工大学对2003和2004年入学新生进行了健康检查,结果如下.

    作者:张凤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一起水源污染致大学生群体感染性腹泻调查

    2004年3月26日至4月12日,庆阳市陇东学院因生活饮用水污染发生学生群体性感染腹泻.甘肃省卫生厅和庆阳市卫生局组织省、市卫生监督所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组成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惑与对策

    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其认识也逐渐深刻和丰富,并在各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毋容置疑,也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探索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加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作者:何泽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可能决定了儿童青少年具有某些心理倾向,使之可能更易发生某些心理问题,同时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身经历的心理矛盾也会导致心理问题发生.环境因素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这些都会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徐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州市东山区婴幼儿血铅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儿童铅中毒的流行情况,为以后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老城区东山区抽取5所幼儿园2~6岁幼儿395名,在东山区2所医院取婴儿脐带血57份,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微量血铅测定.结果449名儿童血铅值均数为(73.46±56.58)μg/L,血铅值≥100g/L的占总检测人数的19.38%,血铅值≥200μg/L的占4%.0岁组和2岁组血铅水平较高,以后随年龄下降.结论东山区儿童血铅水平依然较高,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

    作者:戴丽萍;王进援;高永堂;谢承恩;曾维斌;袁伙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小学生近视防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城市中小学生开展近视防制的评价指标,为制定近视预防和控制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特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对32位专家进行问卷咨询.结果3轮回表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72.经过分析,共筛选出4项指标.结论在进行中小学生近视防制项目的规划、监督及评估时,可以将拟定的指标(视力不良发病率、视力筛查覆盖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和体育锻炼时间达标率)作为参考.

    作者:亓德云;汪玲;钱序;谭晖;安爱华;王震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蓟县中小学生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对健康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可预测麻疹流行强度,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蓟县中小学生麻疹IgG抗体水平,2004年4月5~29日笔者对全县中小学生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进行了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桂东;李辉;于连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医学院大学生孤独及其相关因素初探

    目的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孤独之间的关系,探求孤独情绪对于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孤独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浙江省某医学院的210名大学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性别、年级以及专业对大学生孤独情绪无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情绪状况与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不同的生活事件导致学生不同的孤独情绪水平,不同孤独情绪水平的学生倾向于不同的应对方式.结论医学院大学生的孤独有其成因和特点,必须针对这些成因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李松英;温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