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建三甲医院优化档案工作的几点做法

葛秋蓉

关键词:三级甲等医院, 档案工作, 医院管理, 做法与体会
摘要:档案工作是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质量的高低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从泰州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入手,阐述档案管理工作在三甲医院创建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做法与经验体会。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检验科建立危急值制度的临床价值

    检验科为医生提供有诊断意义的检验信息和数据,准确,快速,对于病人病情的诊断意义重大。异常检验结果的处理即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着重讨论了危急值的概念,与医学决定水平、参考值之间的区别,以及目前临床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危急值制度建立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痔宁洗液在肛肠手术后肛缘水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痔宁洗液在肛肠手术后肛缘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3例肛肠术后肛缘水肿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82例应用痔宁洗液治疗,对照组81例应用0.1%新洁尔治疗。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其无水肿比例多于对照组,轻度水肿、中及重度水肿比例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75.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宁洗液治疗肛肠手术后肛缘水肿,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水肿症状,总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农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关于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入院治疗后均给予对症治疗、护肝及保肝等常规治疗,采用拉米夫定治疗A组患者,剂量为100 mg/d;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患者,剂量为10mg/d;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C组患者,拉米夫定剂量为100 mg/d,阿德福韦酯为10mg/d。结果 C组HBV DNA 水平与A组及B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组HBV DNA的转阴率也明显高于A组及B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C组的肝功能明显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孙振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合并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关系

    目的:检测合并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IL-6、TNF-α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35例合并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房颤组)、52例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非房颤组)和3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改良Rankin量表评定90d后房颤脑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房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16.74±5.45、25.50±4.37)较非房颤组(11.29±3.26、20.65±5.26)、对照组(5.27±0.45、12.34±3.67)明显升高,P均<0.01。预后良好房颤脑梗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14±3.79、20±2.33)较预后极差患者(18±4.73、29±2.65)明显低(P<0.01,P<0.05)。结论合并AF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可作为判断AF脑梗死患者预后及转归的重要指标。

    作者:陆益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的病因分别是围产因素12例(40%),、感染因素9例(30%)、母乳性黄疸因素5例(16.7%)、新生儿溶血病因素4例(13.3%)。结论为了有效的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发病率,首先要对母乳的喂养进行正确的指导,提高围生期的保健,严格预防新生儿感染情况的发生,及时对发病患儿进行治疗,把预防和治疗工作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重点。

    作者:冯万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胃溃疡伴抑郁症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16例胃溃疡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达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给予对照组58例患者常规胃溃疡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58例患者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82.8%,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胃溃疡伴抑郁症患者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邬学勇;徐宏伟;吴坚芳;王高峰;李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的增加对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孕妇81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孕前及孕期体重增幅不同组别之间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810例孕妇孕前消瘦组132例(16.30%)、体重正常组518例(63.95%)、超重组94例(11.60%)、肥胖组66例(8.15%);孕期体重增加<15 kg 组102例(12.59%)、体重增加15~20 kg组540例(66.67%)、体重增加≥20kg组168例(20.74%);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15 kg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剖宫产、巨大儿、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及体重增加<15 kg 组(P<0.05)。结论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与妊娠期间的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直接关系,应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的涨幅,实现全面化的体重管理减少避免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路春梅;范春燕;侯雪晶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诱发周围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周围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组(DVPD组)与不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组(非DVPD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指标等,以探讨2型糖尿病诱发周期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结果 DVPD组与非DVPD组的HDL-C、TC、HDL-C、hsCRP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DL-C(P=0.0017,OR=1.72,95%CI=1.091-2.363)、hsCRP(P=0.0042,OR=1.72,95%CI=1.091-2.363)、TC/HDL-C(P=0.0281,OR=1.72,95%CI=1.091-2.363)为DV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周围血管并发症应该及早干预,尤其是对病程、血脂和hsCRP的控制。

    作者:肖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手术后早期能力的康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AO分型均为B、C型),病人根据AO内固定的原则实施手术治疗,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病人术后不在关节腔内不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组病人术后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比两组病人术后第1、3、7天的VAS疼痛评分与术后第1、2、4周的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 VAS疼痛评分在第3、7天的对比,治疗组病人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对比,第1、2、4周治疗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术后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能够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感,使得病人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从而促进病人患膝功能尽快康复,同时还能够有效预防病人膝关节僵硬与粘连,并且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飞;刘新宇;刘文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9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用的持续正压通气方法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aO2)差异,疗程4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aO2)、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 AHI:治疗前(25.82±21.40),治疗后(12.11±8.11);对照组AHI:治疗前(22.71±11.71),治疗后(19.27±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效可靠,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丽秀;仕丽;周海燕;朱同刚;袁成波;杨波;匡旭;王檀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本院门诊及体检的500例女性HPV检测的患者,分别给予HPV的TCT和DNA检测,并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着病变等级的升高, HPV DNA感染率逐渐升高。 TCT检测的阳性率为15.4%,HPV DNA检测的阳性率为35.2%,病理检测的阳性率为19.6%;TCT检测的灵敏度为44.90%,HPV DNA检测的灵敏度为83.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DNA检测的灵敏度高于TCT检测,但两者各有优势,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揭艳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将其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0例采用低分子量肝素+硫酸镁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硫酸镁单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在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压情况,同时记录妊娠延长时间和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252.92±178.7)、24 h尿蛋白(2.72±2.38)、随机尿蛋白/尿肌酐比值(262.33±220.95)均优于对照组(155.14±179.51)、(3.28±2.74)、(312.28±257.36),同时治疗组的平均妊娠延长时间(11.85±4.33)高于对照组(8.45±2.76),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与硫酸镁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淼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纳洛酮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中的疗效,为临床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密度为5%的果糖二磷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平均疗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40~80min,症状消失的时间缩短100~200min;对照组患者平均疗效时间为(95±35)min,症状消失时间(300±120)min。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时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缓解患者的痛苦,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陈莺;苏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眼内出血10例(33.3%);晶体源性12例(40.0%);房角挫伤8例(26.7%)。所有病例根据不同的眼外伤原因制定不同治疗方案,经手术和药物治疗后出院,定期随访3~9个月,其中眼内压处于正常水平为28例(93.3%);视力恢复至正常水平80%以上为27例(90.0%)。结论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复杂,应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

    作者:陈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电话追踪随访对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37例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记录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电话随访形式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20例出现不良反应,占54.05%,其中上睑下垂和眼闭合不全各5例,(13.51%),口角歪斜4例(10.81),视物模糊、眼部干燥各2例(5.41%),口闭合不全、溢泪1例(2.7%)。患者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约为14~42 d。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减少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电话随访则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体现出人性化服务。

    作者:吴振梅;陈丽斐;李又佳;王金兰;梁丽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思维导图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甘肃省卫生学校2012级普通护理班中的2个班级的6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2个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方式,试验组则在传统实训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学结束后,通过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态度及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的无菌操作技术及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考核成绩为(87.97±5.8)、(83.21±7.4),对照组学生的无菌操作技术及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考核成绩为(84.94±6.9)、(77.4±8.5),两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思维导图教学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态度得分低为(4.65±1.23)分,高为(5.61±0.42)分。结论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达朝锦;罗丽芳;蒋艳萍;邢晓玲;许青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诱导性低温治疗在严重脓毒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严重脓毒症目前仍是ICU中的主要死亡原因,虽然通过早期极束化治疗的推广应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死亡率及预后,但总体病死率仍高。诱导性低温治疗是指出于治疗目的控制性降低机体中心体温。近几年来,诱导性低温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宽,现已有不少动物试验证实,脓毒症时诱导性低温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其主要通过抑制炎症、抑制凋亡、降低代谢、抗血栓形成等机制影响脓毒症的进展。但诱导性低温治疗是否能使脓毒症患者在临床上获益,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

    作者:方俊君;徐靓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宫腔镜术后联合雌孕激素治疗预防宫腔再粘连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宫腔镜术后联合雌孕激素预防并治疗宫腔再粘连的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1月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ARCH方法进行分类,轻度粘连32例,中度粘连30例,重度粘连18例。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患者41例,39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加用戊酸雌二醇6 mg/d,联合黄体酮胶囊100 mg/d,维持3个周期的序贯治疗。对照组不加服任何药物。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宫颈、宫腔粘连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1次宫腔镜手术即分离成功者32例,8例术后宫腔再粘连;研究组,1次宫腔镜手术分离成功的为39例,2例术后出现再粘连。和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宫腔粘连发生率升高,( 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内放置节育器,同时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是防止宫腔粘连复发的有效方法,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欧小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食品增稠剂致病菌检验方法探究

    目的:探究适用于检验食品增稠剂致病菌的方法。方法对粘度高的食品增稠剂的不同样品进行培养方式、浓度、转种量三方面的加标检测并对比,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良;黄原胶样本进行方法对比、加标检测以及人员比对试验终确认适用方法。结果浓度为1:5时,检出率达不到50%;浓度为1:50时,检出率振荡培养组达到100%;浓度为1:500时,样本检出率都能达到100%。增加增菌培养液容量500 mL,振荡培养,建立食品增稠剂致病菌检验办法。结论增稠剂对致病菌检验出率有明显效果,增容法结合振荡培养,有效提高检出率,改进后的方法确认结果满意。

    作者:李飞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肠梗阻84例临床诊疗与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肠梗阻中不同因素对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平均年龄≥60岁的高龄肠梗阻病患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病后36 h内就诊者17例,发病后36 h~7 d内就诊者62例,发病7 d后就诊者5例;保守治疗40例,其余44例为治疗5 d后仍无效者改行手术治疗。结果36 h内就诊组总有效率94.11%,36 h~7 d就诊组总有效率90.32%,7 d后就诊组总有效率20.00%,P<0.05。结论通过实行全面的治疗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与治疗时机,对于提高老年肠梗阻疗效具有极具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