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短波加抗菌素眼膏治疗麦粒肿疗效观察

李翠英;王蕾

关键词:睑腺炎, 抗感染药, 局部, 短波疗法, 学生
摘要:麦粒肿是眼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特别是学生在患病期间会严重影响学习,以往的传统局部药物治疗,疗效慢、病程长.笔者采用五官超短波加抗菌素眼膏治疗麦粒肿110例,收到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南溪县中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

    南溪县地处四川南部,错(牙合)畸形是南溪县中学生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为了解南溪县中学生的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笔者于2005年5月对南溪县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东海;张明光;严光坤;刘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安徽省医学和师范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学科的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待艾滋病态度的差异,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对医学生和师范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师范生;医学生和师范生知晓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的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某些传播、非传播途径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性观念的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不同学科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作者:袁慧;崔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济宁市乙肝病毒携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笔者在每年进行的大中专学生入学健康体检时,都能检出不少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探讨其心理状况及个性特点,解除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困扰,协助临床治疗,促进患者康复,笔者于2004年进行了该项调查.

    作者:朱新东;郭新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安徽省7~18岁学生1985~2005年身高变化趋势研究

    目的描述安徽省7~18岁城乡男女学生1985~2005年身高变化的长期趋势,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198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分析安徽省7~18岁城乡男女学生身高发育水平和生长速度的变化趋势.结果 1985~2005年安徽省城乡男女各年龄组学生身高持续增长,乡男增长幅度大.近20 a城男、城女和乡女14岁前平均身高生长速度逐渐下降,而乡男生长速度逐渐上升并超过城男.各类学生14岁后平均身高生长速度均逐年下降,男生下降趋势强于女生.结论安徽省7~18岁学生身高呈减速持续增长,但18岁时身高增长缓慢.

    作者:朱鹏;张洪波;黄锟;苏普玉;许韶君;陶芳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兰州市不同专业大学生艾滋病认知与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艾滋病认知、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兰州市3所高校低年级(医学生为一~三年级,其他为一~二年级)大学生802名,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艾滋病相关问题.结果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医学生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潜在行为影响因素强度依次为性别、入学前户籍类别和传播途径掌握情况,不同专业学生情况不同.结论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樊景春;白亚娜;裴泓波;石福艳;屈燕;赵迟;胡晓斌;杨坚;苏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因素,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在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个样本点开展横断面调查,共获得12 179份有效测试卷.数学能力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促进数学能力发展的因素按其程度强弱依次为:家庭氛围民主,家庭氛围严格,父母对孩子学业较高的满意度,父母注重良好学习习惯、动机与思维的培养,好的班级环境,较好的学业成就;阻碍数学能力发展的因素按其贡献大小依次为:学习负担过重,参加活动过多,性别为女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多,父母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及家庭问题.结论父母、教师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能力发展空间.

    作者:李丽;吴汉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阳江市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阳江市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服务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05年4~5月对阳江市城区9所中学6 423名中学生进行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伤害、吸烟、过量饮酒及使用成瘾药物、不良的饮食行为、缺乏体育锻炼、经常连续上网等危险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结论阳江市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作者:陈青;冯郭真;洪秋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滨州市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滨州市各类学校的卫生状况,找出存在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以保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笔者于2004年对滨州市29所大中专和中小学进行了监督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邵志宏;张秀绘;姜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淄博市城区456名中小学生心理行为状况

    为了解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状况,以期在我国更好地开展儿童心理卫生的研究,笔者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淄博市456名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进行了现况调查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张朝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江苏省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江苏省青少年学生饮食行为,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定的监测方案和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对江苏省初中、高中、大学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学生饮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喝饮料和牛奶较女生多,女生吃甜食和快餐较男生多,大学生不吃早餐现象较中学生多,特别是男大学生.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的饮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存在饮食行为问题,应引起教育、卫生部门的关注.

    作者:沈蕙;滕臣刚;李海;潘晓群;史祖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我国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伤害已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经济状况的儿童青少年伤害表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跌落、溺水和交通事故是引起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儿童青少年伤害的监测、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倡导适宜的社区干预策略是预防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高峻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石河子大学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与评价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和效果,为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对石河子大学2000级新生2 437名进行为期2 a的性健康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同伴教育、主题班会和咨询服务等),并在教育前后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教育,干预组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观念和行为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总的回答正确率由干预前的48.32%上升到71.06%,提高了22.74个百分点.结论对大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是可行的,且效果比较明显.

    作者:杨晓煦;郭菁兰;郭耘;庞树桂;陈才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亚健康的研究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台州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了亚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

    作者:周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青海省土族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目的研究土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为改善土族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青海省土族男女学生各年龄段的测试指标均值与2000年全国同龄学生体质检测指标的均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土族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各年龄段的平均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同龄水平.结论应重视土族中小学生的体质发育状况,加强体育锻炼,调整膳食结构,尽快提高土族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作者: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防治对策

    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青睐.高等职业院校是一个特殊的社区,这一社区的人群以学生为主,他们来自城市、农村,不同地域和层次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背景.这些青年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方式和高度的群体聚集性,且生理、心理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成熟时期,是生理问题和精神疾病高发人群.这个时期的青年热情活泼,思维敏捷,感情敏感,易走极端,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作者:乔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部分试点学校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的评估,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4~7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和河南省新乡市8所中学对462名学生开展以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并用定性问卷和定性的学习体会评价教育效果.结果开展专题教育前,在学校学过有关HIV/AIDS知识学生的比例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63.8%)高于高中(52.5%),北京市西城区(80.6%)高于河南省新乡市(41.6%).高中生看过有关描写性行为的书刊、录像、影碟制品的比例(34.9%)高于初中(11.4%). 教育后,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的70.3% 提高到92.7%,学生对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知识的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的55.2%~83.5%提高到93.2%~96.9%,对如何避免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44.5%~77.7%提高到72.7%~95.9%;教育后,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愿意与HIV/AIDS感染者同班学习的比例由教育前的32.8%上升为58.9%.结论在中学开展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非常有效,应推广这种参与式的教育模式,同时要调动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创造有利于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良好氛围.

    作者:马迎华;王超;张新;李幼莉;张冰;郭新军;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临沂师范学院的216名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责与焦虑、抑郁,幻想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合理化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幻想与焦虑、抑郁、敌对及精神病性,合理化与敌对、焦虑、精神病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存有较多的心理问题,更多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董耘;何军;陈立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邹城市中学生自我用药行为调查

    为了解中学生用药知识和行为习惯以及知识来源,笔者于2004年4月对邹城市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为开展中学生自我用药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顾兴成;刘明;范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某高校女大学生便秘与亚健康现状调查

    由于女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繁重的学习任务,致使其坐位时间长,再加上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及心理、精神压力大等原因,容易出现便秘现象.便秘不仅能引起肠道及肛门疾病,还可能因为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而进入血液,对人体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为了解女大学生便秘与亚健康现状,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范利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中生478名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在校高中生睡眠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探讨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编问卷对某中学459名在校高中生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有16.78%的高中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高三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低于其他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文体活动少、多梦、食欲较差的高中生睡眠质量相对较差.结论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文体活动的多少、学业负担的轻重、是否多梦及食欲的好坏等因素直接与睡眠质量相关.培养高中生心理和生理上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其睡眠质量.

    作者:胡爱武;毕早斌;孟桂华;秦宜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