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音乐专业学生咽喉部疾患现状及预防对策

孙伟

关键词:咽疾病, 喉疾病, 患病率, 预防和控制, 学生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和音乐教育的不断加强,音乐专业招生的数量日益扩大[1].为使广大音乐专业学生不仅能在岗位上用好嗓、护好嗓,笔者对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并提出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永州市高三学生神经衰弱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永州市中学生神经衰弱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永州市10所高中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以CCMD-3的神经衰弱标准作后医学诊断.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 学生神经衰弱总患病率为2.89%,抑郁质组为6.93%,多血质组为3.50%,粘液质组为2.79%,胆汁质组为2.54%.其中抑郁质组学生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其他组之间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点中学学生高于普通中学学生(P=0.005),也高于职业高中学生(P=0.000),而普通中学与职业高中学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衰弱患病率高低可能与气质类型和用脑过度有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中学生神经衰弱进行防治.

    作者:罗小玲;邬力祥;刘发益;唐胜利;李素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脂分析及血流变学测定对青年脑梗死预防的意义

    近年来,青年脑梗死患者有逐渐增加趋势,但青年脑梗死患者病因中有10%~37%原因不明[1-3].鉴于此,笔者对青年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流变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液指标异常方面的病因做出评价.

    作者:冯兰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一起托幼机构儿童水痘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1-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经空气传播[3].2003年12月4日广东省东莞市某私立托幼机构发生水痘爆发流行,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古展东;邓冰锋;廖安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卫校学生心理健康互助教育效果评价

    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卫校)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他们心理健康,而且要求他们具有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作者:刘治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枣庄学院新生军训就诊情况分析

    为了解高校新生军训期间发病特点、规律及主要病因,以便为开展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枣庄学院2005年军训期间新生就诊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隋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论我国青春期性教育策略体系

    青春期性教育已成必然趋势.面对举步维艰的性教育,心理工作者正在试图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青少年现状的性教育途径,以尽快获取经验并用于指导青春期性教育实践.

    作者:魏彦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7所深圳市大、中学校学生4 000名,进行《广东青少年自杀意念》的调查.采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以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大、中学生近1 a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0.1%,初中/高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大学生(χ2=21.5,P=0.000).影响自杀意念的因素包括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在过去1 a中孤独感、在过去1 a中因学习/成绩的压力感、在过去1 a中失眠的次数、在过去1 a中连续2周感到伤心或绝望、有网络成瘾、在过去1个月中平均每天的吸烟量、在过去1个月中平均每天的饮酒量.结论 深圳市大、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初中/高中生更高,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消除危险因素和加强健康教育可大限度地预防自杀的发生.

    作者:袁碧涛;杨建明;周丽;黄广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济南市小饭桌卫生状况调查

    自2004年1月济南市实行错时工作制,中午休息时间缩短为1 h,许多家长无法回家给孩子准备午餐,小学生中午就餐问题日益突出.随之,供小学生午餐和休息的家庭式小饭桌大量涌现.为确保广大小学生身体健康,笔者于2004年3~5月对济南市小饭桌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朋才;石福增;刘旭光;原九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贵阳市学校及托幼(园)所传染病防治状况调查

    20世纪80年代,随着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及学校卫生状况的改善,青少年传染病发病率逐年降低,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脊髓灰质炎、白喉等传染病已基本消灭.

    作者:陆朝国;高岚;李学;袁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一起高校麻疹爆发流行的调查

    2003年5月18日~6月18日,河北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生一起麻疹爆发流行.邢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51名发病学生均痊愈.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音乐专业学生咽喉部疾患现状及预防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和音乐教育的不断加强,音乐专业招生的数量日益扩大[1].为使广大音乐专业学生不仅能在岗位上用好嗓、护好嗓,笔者对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并提出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哈萨克族中学生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哈萨克族中学生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在哈萨克族中学生中开展控烟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进行现况调查,描述哈萨克族中学生的吸烟状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因素与吸烟之间的关系.结果 哈萨克族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9.45%,吸烟率为3.4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哈萨克族中学生吸烟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是否饮酒和父亲是否吸烟.结论 哈萨克族中学生吸烟状况不容忽视.应针对中学生与吸烟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在中学生中及早开展控烟干预措施是控制人群吸烟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阿达力别克;巴合提古丽;瞿世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大学生性知识与行为现状及性教育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科学研究的发展,大学生的性健康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由于性生理成熟的提前和性观念的不断变化,青少年已成为性病/艾滋病的易感人群.开展性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身的需要,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需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及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互动的、立体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学校的共同作用,开展正规的、系统的、科学的性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洁身自爱,自重自律,避免婚前性行为,从而促进性行为的健康发展,并成为抵御性病艾滋病的生力军.

    作者:吴扬;尹铁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庆某卫生学校学生AIDS知识调查

    据2005年UNAIDS统计,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达4 030万人,2005年新感染的人数为490万,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达310万.

    作者:杨柳清;熊万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大学生人格发展缺陷的常见表现及调适对策

    人格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雪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无锡市流脑流行特征及疫情预测

    目的 了解无锡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以便准确进行流行高峰期的疫情预测.方法 收集无锡市1985~2004年的法定流脑疫情报告资料和健康人群流脑病原体、血清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建立回归方程,预测流脑流行高峰期的疫情.结果 病原监测表明,B群为优势菌群,与流脑常年为散发的流行特征相吻合.儿童接种疫苗后抗体阳转率较高,形成了免疫屏障,显示了疫苗接种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流行前期病人数与流行高峰期病人数高度相关(r=0.92,P=0.000 5).求出回归方程为Y=4.72 X-6.08,将流行前期病人数代入方程,即可预测流脑高峰期的病人数.结论 根据流行前期病人数,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可预测流脑高峰期的病人数.

    作者:杨永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南宁市2002~2004年学生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历来都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笔者对南宁市2002~2004年学生食物中毒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爆发的调查

    2004年12月20日至2005年3月13日,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生突发一起以发热、头痛,继而出现神志不清、皮肤淤血点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作者:姜道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儿童少年手腕骨发育的长期变化

    生长长期变化主要指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和生长速度的变化,成人身高的变化,青春期提前到来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国内外在分析这一生物现象时,多以身高作为代表.

    作者:刘宝林;杨宝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在校大学生屈光力改变的纵向研究

    目的 纵向研究在校大学生屈光力的改变情况,为改善大学生视力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94名在校大学生参加屈光力测量,为期6个月,共有82人完成全部测量.将研究对象分为正视组、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分别在2004年6月、9月和12月进行屈光力测量.结果 客观验光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进行组间SNK两两对比,结合均值研究发现,2组均为12月高于6月和9月.结论 低度和中度近视者近视程度均有进展.

    作者:付子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