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癌FOLFOX辅助化疗方案对组织中TS、P53表达的影响

李宗山;李忠辉;张晋冀

关键词:
摘要:结肠癌作为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由于结肠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进入结肠癌中晚期,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2].结肠癌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所以在目前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完善并呈现个体化现象.FOLFOX方案是目前治疗结肠癌术后化疗的常用方案,其他还有XELOX、Ca-pOX、生物靶向治疗以及单药辅助化疗等方案.本研究在对选取的64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化疗前后体内的TS及P53表达的检测、研究,进一步探讨化疗期间体内肿瘤相关表达物的变化意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腹泻患儿杯状病毒感染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腹泻患儿杯状病毒(HuCV)感染病原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2013-2017年2272例因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临床资料.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扩增HuCV核酸,用测序及序列分析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临床表现.结果 2013-2017年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腹泻患儿Hu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49%、12.28%、13.55%、16.75%和22.56%,HuCV阳性检出率3-4年一个高峰,而且近年有增多趋势;腹泻HuCV感染可见NoV与SaV,NoV基因分组可见GⅡ、GⅠ和GⅠ/GⅡ基因型,以NoV的GⅡ型为主;HuCV感染年龄高峰为7-12月龄(36.76%),≤24月龄组占阳性患者的83.20%;发病高峰季节为每年12月至次年1-3月;临床表现63.25%伴有呕吐,58.79%伴有体温升高,46.72%出现呼吸系统症状;2.01%出现抽搐,平均住院日为(3.6±2.7)天.结论 HuCV是长春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长春市HuCV腹泻存在NoV和SaV两个属,多种基因型;2岁以下婴幼儿为HuCV腹泻的高发人群,HuCv感染呕吐和发热所占比例较高,同时伴有多系统损害.

    作者:姜洪波;孟婷玉;孙利伟;田玉玲;王承训;赵艳玲;贺岩;黄艳智;黎伟明;李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肝癌误诊为肝脓肿1例

    肝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好发于中年及青年男性,女性较少.肝癌病理结构复杂,不同时期成分不同,影像学表现多样化,易于其他肝占位混淆[1],其中易误诊为肝脓肿.现报道肝癌误诊为肝脓肿1例.1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右季肋部疼痛伴发热3天入院.乙肝病史5年.查体:体温38.3℃,肝区触痛,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未见蜘蛛痣及肝掌.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8×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19.血红蛋白123 g/L.

    作者:曹振英;王心刚;孙旭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4+ CXCR5+ Tfh细胞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趋化因子受体CXCR5(CXCR5)在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cells)上的表达水平,分析CD4+ CXCR5+ Tfh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HC)的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水平,探讨其与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活动性与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HC相比,RA患者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②高中疾病活动组RA患者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水平明显高于低疾病活动及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③无关节骨侵蚀RA患者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水平与血沉(ESR),健康评估问卷(HAQ),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Tfh细胞水平显著升高,且Tfh细胞主要在疾病高度活动时参与免疫反应.此外,本研究发现了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可能在RA疾病早期,即尚未发生关节骨侵蚀阶段的病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示及时阻断该炎症因子,有可能阻止RA骨破坏的发生.

    作者:闫天懿;徐廷双;李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50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特点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1].近几年我国北方IMN患者数量增加趋势明显[2,3],亚洲人IMN患者30%-45%自行缓解,但5%-14%IMN患者进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4].IMN的预后相关因素诸多,如性别、蛋白尿程度、血压等,但国内外对年龄与IMN相关性报道甚少,本文回顾性分析IM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旨在探索年龄在IMN所起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永向文;娄岩;李迪原;高鹤;刘树军;高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早期扩大预测诊断的研究进展

    自发性脑出血(sICH),是指非外伤(Non-traumatic)引起的颅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自发性破裂所致的脑出血[1-3].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卒中患者的13%-30%,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3-7].血肿的扩大是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发生进展和预后不良的关键性因素[8].既往理论认为:自发性脑出血的血肿形成是一短暂的过程[9].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CT、MRI)的发展,这种观点被逐渐否定.本文对近年来关于ICH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指标和CT预测征象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整理.

    作者:黄哲浩;李明;时敬国;綦斌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人咬伤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人咬伤在临床中并不多见,一般都是与人打架时受伤,受伤部位多为指端.据相关文献报道,人类咬伤是第三种常见的哺乳动物咬伤类型,仅次于狗和猫[1-3].人口腔中含有大量不同类型细菌,尤其厌氧菌和气性坏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使伤口感染快而严重,因此需及时处理创口,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腱鞘炎、关节强直、传染性肝炎,甚至截指等.现将我科近3年收治的18例人咬伤患者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帆;潘黎明;吴薇薇;谷玥;刘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疗分析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上世纪成功的手术方案之一,该术式可将患者膝关节疼痛彻底解除,促使膝关节功能大限度恢复[1],尽可能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故而临床应用日渐广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为此类手术破坏性并发症,不仅可导致患者承受较大痛苦,还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需积极治疗[2].目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法较多,其中将假体取出、彻底清创后行二期翻修手术的应用较多[3].本研究选取1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对该类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夏继冬;刘恒;张明义;王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肛周横纹肌肉瘤根治性同步放化疗1例

    横纹肌肉瘤(RMS)是起源于间叶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儿童常见的软组织肉瘤,根据组织学和遗传学特点可分为较常见、预后较好的胚胎型、更具侵袭性的腺泡型和罕见的成人多形型.小儿横纹肌肉瘤以胚胎型居多,好发部位与组织学类型和年龄相关,以头颈部、泌尿生殖系统、四肢及腹膜后多见[1].但肛周横纹肌肉瘤(PRMS)较为少见,仅占RMS的2%,并伴有高风险和低治愈率,预后极差[2].肿瘤呈浸润生长,生长迅速,转移较早,多经淋巴及血行转移,大部分患儿就诊时已达Ⅲ-Ⅳ期[3].本文报道1例15岁少女,患胚胎型会阴及肛周横纹肌肉瘤,初诊时即为Ⅲ期,且伴腹股沟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经同步放化疗后近期疗效达CR.

    作者:王久红;于雷;闫文星;贾晓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Fra-2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Fra-2 (Fos-related antigen-2)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47例LSCC组织和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Fra-2基因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在癌组织当中针对这些基因表达和相关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Fra-2基因蛋白水平在LSCC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其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均相关,与病理分级、年龄、解剖分区均无关;mRNA水平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此水平表达仅与病理分级相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年龄、解剖分区无关.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中Fra-2基因在蛋白及mRNA水平均表达增高,此基因活化表达增加可能促进喉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张云龙;宋晓飞;段云静;赵辉明;赵瑞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正常人群TSH与尿酸、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促甲状腺激素(TSH)由垂体前叶分泌,对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多集中于TSH异常升高(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尿酸、血脂等代谢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TSH在正常范围不同水平的人群的血脂、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从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来天津市泰达医院进行健康体检成人中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604人.男性:927人女性:677人.

    作者:杨静;朱林敏;李曼;陈兴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孕妇O型血中抗A、抗B效价检测的方法学研究

    人类血型至今已知有36种,ABO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及致新生儿溶血病实验中意义为重要,其中孕妇为O型,不规则抗体阴性,配偶为非0型常常需要检测抗A、B效价,因为孕妇体内抗A、BIgG型抗体效价过高(大于256)会通过胎盘屏障与胎儿(非O型)红细胞结合、致敏而发生新生儿溶血病[1,2].因此,常通过检测孕妇血浆中抗A、B效价来评估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可能性[3].目前用2-Me处理标本常达不到实验要求,为了更好地检测抗体效价的真实水平和提高检出率,我们利用IgM冷凝集的特性,在4℃用标准A、B红细胞吸附O型孕妇血浆中的IgM抗体与2-Me处理样本进行比较,并统计分析两者的检出率.

    作者:朱文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在近些年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在消化道肿瘤中,胃癌患者的死亡率高.对胃癌早期做出诊断和治疗,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对胃癌患者加强胃镜活检与病理检查,对患者的生命保障至关重要.本文对术前及术后160例胃癌患者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航;吴锷;刘盛;王晶波;张美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脂肪肝与急性胰腺炎分级的关系研究

    多项研究表明脂肪肝与急性胰腺炎存在一定关系[1-3].急性胰腺炎病人常伴有脂肪肝,其特征性表现为肝脏超声提示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脾脏和肾脏),远场回声则逐渐衰减.既往研究表明,肝脏超声检查尽管不能替代肝脏活检,其仍可有效诊断肝脏脂肪变性[4-6].然而,脂肪肝对急性胰腺炎分级和预后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如果能够发现脂肪肝与急性胰腺炎的分级存在相关性,则其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分级的预后评估因素.因此,本研究评估脂肪肝对急性胰腺炎分级和预后是否存在影响.

    作者:吴迪;宋玲玲;赵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孕妇血清PIGF、sFlt-1及sEng联合使用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GH)和子痫前期(PE)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均在孕20周以后发病,其中PE因病情重且难以准确预测而备受关注,研究表明PE发病的早晚与分娩早晚以及疾病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胎盘促血管形成因子和抗血管形成因子参与了PE的发病.本研究选择促血管形成因子的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抗血管形成因子的可溶性血管生长因子受体-1 (sFlt1)和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作为研究指标,检测其在健康孕母、PE和GH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分析其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作者:张种;贺锐;赵翠生;王红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染色体罗伯逊易位与不良孕产史及后代患病分析

    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原因之一,其中染色体罗伯逊易位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1病例资料患者1:女,27岁,因不良孕产史2次就诊.第一次孕8周超声示见胎芽未见胎心,后行人流术,第二次孕6个月时超声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引产,未行胚胎染色体检查.孕期无不良环境接触史,无家族史.细胞遗传学检查:抽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37℃培养72小时,常规染色体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女方染色体核型:45,XX,der(14;21)(q10q10),见图1,丈夫核型正常.

    作者:贾冬赟;王美岩;靖吉丽;罗丽丽;田甜;杨潇;刘彦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急性脊髓炎55例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评估

    急性脊髓炎(AM)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1].又称非感染性炎症型脊髓炎或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在患处水平以下发生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大多有前驱感染史.初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或无力或节段性带状损伤,终演变为完全横断性的脊髓损伤[2].它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本文对收治的55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改变,对利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地塞米松常规治疗的两组病例进行疗效观察对比,探讨急性脊髓炎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作者:齐英斌;李丽;马涤辉;许卓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S100A11,一种多生物学功能的Ca2+结合蛋白

    S100蛋白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可100%溶解,该家族包括25个成员,为EF手型Ca2+结合蛋白,分子量约10-12 kD,仅存在于脊椎动物中,以二聚体或多聚体的形式存在.S100家族成员的序列同源性在16%-98%之间,大部分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1q21,但S100B、S100G、SL00P和S100Z的基因编码区分别位于21、X、4和5号染色体[1].S100蛋白的结构差异不大,但表达位置、水平及生物学作用却大不相同.

    作者:赵本正;陈俊宇;徐萍;陈莹莹;邱俊;郑晶莹;吴珊;夏阳;赵丽晶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GSDM蛋白家族:调控焦亡参与疾病的进展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以促炎为特点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GSDM蛋白家族包括6个成员,可通过多种途径被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切割,暴露其具有活性的N端,后者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孔道,引起细胞肿胀,从而诱导细胞焦亡,终参与炎症反应、恶性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并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此外,GSDM家族蛋白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还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吴珊;陈俊宇;陈莹莹;徐萍;赵本正;赵淑华;赵静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循环microRNAs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引起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现有的诊断工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和风险分层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因此,探索可靠的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标志物,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微小RNA (miRNA)是一类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参与包含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病理学过程,并在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中有显著改变.此外,miRNAs能够在外周循环中稳定存在,并易于检测.这些特性使miRNAs成为心血管疾病潜在标志物,现已发现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特异性循环miRNA.本文就循环mi-croRNAs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和风险分层的新潜在生物标志物展开综述.

    作者:李亚丽;姜皓;艾丽萍;侯秀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和caspase-3表达的意义

    白细胞介素16(IL-16)是主要由CD8+T淋巴细胞产生并分泌的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与CD4分子结合参与多种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1,2].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性疾病,涉及多种炎症因子,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α、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系列等[3,4].干扰素-α可诱导caspase-3活化促进IL-16的分泌[5].糖尿病兔和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分娩新生儿脐血血清中caspase-3表达均明显升高[6,7].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IL-16和caspase-3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作者:贾慧;刘群;毛瑞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