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目的探讨SARS流行时期高等院校进行结核病筛检的策略、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以指示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为重点人群,采取重点人群普查的筛检策略.采用PPD试验初筛,对强阳性结果者再进行X线胸片检查的筛检方法,共筛检学生1 210人.结果在743名女生中,PPD初筛试验强阳性者138人,占18.8%,结核病检出率为1.6%;在467名男生中,强阳性者65人,占13.9%,结核病检出率为0.2%;男、女生PPD试验初筛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核病总检出率为1.1%,漏诊率为0.2%.未发生SARS病例或疑似病例.结论当突发其他重大传染病、高校实施封闭式管理时,结核病的重点人群筛检是高校对结核病爆发流行实施有效防制的措施之一,同时也需加强对PPD试验强阳性者的跟踪随访.
作者:左群;王亚龙;韩耀;梁英杰;范金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枞阳县近10 a来中小学生乙类传染病发病状况,探讨其流行特征,为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枞阳县1994~2003年中小学生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对其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中小学生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下降趋势不明显;男、女生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高龄组学生发病率明显高于低龄组;传播途径以胃肠道传播和经血液传播为主.结论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饮水和饮食卫生管理,同时对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要常抓不懈.
作者:何义林;吴成俊;叶冬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是一种与上网有关的包括病态行为和认知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1].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成瘾成了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的心理障碍.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近年来心理学、临床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中学生,由于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喜欢追求时尚,自我控制能力弱,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形成等原因,因而网络成瘾的学生越来越多,程度也越来越深.
作者:龚银清;杨容;张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管理监督制度,逐步调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提高监督效率,促进学校食品卫生规范化管理的进程,提高食品卫生质量,重庆市万州区根据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和<重庆市学校食堂量化分级评定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1],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模式具体应用于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心元;周定珍;秦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大中专院校及寄宿高中宿舍以6~8人同居一室多见.由于大中专院校学生公费医疗管理体制的现状,造成在校学生就医时较容易从校医院、校医务室获得一些常用药(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另外,由于药品商品化,学生可以从药店或药品超市购买到非处方药品;加上有些学生家长唯恐孩子有病不去就医,又从家中带去一些备用药,从而形成了学生宿舍里小药箱的存在.
作者:曾健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听觉反应时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相关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反应时测定软件系统,对沈阳市7~21岁学生1 156名进行听觉反应时测定.结果学生听觉反应时随年龄增长而缩短,平均、慢、快反应时以及反应错漏率在大、中、小学生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平均反应时男性快于女性,在8,11~16,20岁不同性别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儿童青少年听觉反应时随年龄增长而缩短,随着青春发育期的结束这一变化特点逐渐消失.
作者:陈容;赵忠诚;白春玉;张迪;章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参与性方法1.1什么是参与性方法参与性方法(participatory method)是一种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参与(participation)不同于参加(attendance).参与性方法强调以参与者为中心,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协助者,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在参与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及行为的转变是参与性教学的关键.
作者:韩云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采用综合手段研究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女学生减肥前后形态、机能、生化指标、运动功能等变化,探讨健康减肥方法.方法2003年3月抽取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女学生60名,采用有氧运动、合理饮食、心理矫正及医务监督等方法进行10个月的减肥干预试验.结果减肥后的青少年女学生在形态、机能、心理以及生化指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与减肥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减肥方法减肥后能达到健美和健康要求.
作者:傅兰英;盛伟;王小引;姬成茂;王培勇;雷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大大增加,使得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发生了变化.为了解唐山市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3年9~10月对该市中小学生8 121名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
作者:张淑芳;张文秋;陈晓艳;李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既遵循一定规律,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的东部,平均海拔2 261 m[1].为探讨高原地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笔者对西宁市2003年与2000年的中小学生健康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瑞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1].人际关系的好坏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极为重要,他们渴望能受到同伴的喜欢和拥戴,而这一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本文仅从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志一;窦路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出现回升趋势,尤其在青壮年人群.2003年4月,某高校2001级高职护理班学生中先后发现数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随后的结核菌素试验(以下简称结素试验)排查中发现近50%的学生为强阳性,进一步胸片检查又确诊几例结核病患者.发病学生中,50%以上确诊为胸腔积液.为了解该校学生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该校2001级高职护理班学生进行了本次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王彦;王琳;井坤娟;张永和;张素仙;王艳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医科大学生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医学生饮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武汉地区5所医学院校95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武汉地区医科大学生饮酒率为19.6%,影响医科大学生饮酒的主要因素有对饮酒的态度、性格、性别、年级、家庭状况、父母及朋友的饮酒行为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结论控制医科大学生饮酒应从交友、家庭等因素入手,加强教育,提高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作者:王平;赵敏;李海燕;阮丽萍;杨建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高一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为后续教育干预实验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学习主体性问卷>调查高一学生219名学习主体性的发展水平,运用t检验比较学习主体性发展的性别和班级类型差异.结果高一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的平均分较高,自信心和坚持性的平均得分较低.高一男女生的学习主体性整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男生的独立性高于女生;示范班学生学习主体性整体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普通班学生,其坚持性、自觉性、责任感和主动性均显著高于普通班.结论高一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而班级类型差异极为明显.
作者:田澜;黄开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让学生了解自身营养状况,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营养评价和合理营养.方法由教师负责测定学生身高、体重、上臂围(AC)、胸围和三角肌皮褶厚度(TSF),计算各自的体重指数(BMI)和上臂肌围(AMC),由学生根据人体测量结果及计算出的相关指数进行自我营养评价.结果人体测量数据有性别差异,低体重女生多于男生,超重男生多于女生;TSF女生高于男生,AMC男生高于女生.学生能按营养学知识进行比较恰当的自我营养评价,但男、女学生的评价有一定差异.结论结合人体测量,请学生进行自我营养评价,可提高学生合理营养的自觉性,及时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瑞芬;黄庆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静安区中小学学生肥胖的危险因素及脂肪代谢和血管病理变化情况,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学生肥胖的危险因素;脂肪代谢调查采用3 d膳食调查、血脂和肝功能检查、肝脏脂肪变性检查,血管病理变化通过检查眼底血管确定.结果有8项因素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尽管肥胖学生不一定有明显临床症状,但往往存在血脂、血管等方面的异常.结论学生肥胖与遗传及后天因素(尤其饮食因素)有关,部分肥胖学生存在脂肪代谢紊乱和血管病理变化,应引起家长和有关方面关注.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徐大麟;刘洪雷;赵文良;彭宁宁;姜庆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学校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场所,其卫生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教学的效果,更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解万州区学校卫生设施状况,特别是在三峡移民中新建学校的卫生状况,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笔者于2004年2~3月对万州区属26所学校教室及其他卫生设施(包括学生宿舍、厕所)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万陵;赵天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青少年肥胖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呈增加趋势.部分肥胖儿童已经显示出了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血管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理改变、高血压、左心室增大、心脏功能异常等,极大地影响了儿童身体健康.随着肥胖状态的持续,儿童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将会明显上升.
作者:庄颖;宋伟;姚荣英;韩慧;陶芳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初二学生及其家长对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态度,探讨家长在学生性健康教育中的影响,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邯郸市3所普通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及家长,进行干预前后的2次问卷调查和定性研究.结果家长对青春期性教育态度保守,青春期性教育的承担者多为母亲一方;干预前后家长和孩子态度转变明显.结论亲子交流可以提高家长对子女青春期性教育的关注,提高父母对孩子影响作用.
作者:胡翼飞;孙江平;马迎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儿童期羞辱的发生情况,探讨儿童期羞辱经历的社会影响因素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石家庄某中专学校学生484名的儿童期羞辱经历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46.7%的学生16岁前曾经历过至少1次羞辱.对儿童羞辱的人,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同伴/同学(30.6%)、教师(25.8%)、父亲(21.1%)、母亲(20.9%)和兄弟姐妹(18.4%).有过儿童期羞辱经历的学生,SCL-90量表中的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9个因子的均分均明显高于没有儿童期羞辱经历的学生,而且儿童期羞辱经历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因子均分和SCL-90总均分有随羞辱程度加重而上升的剂量反应趋势.结论中专学校学生儿童期羞辱问题常见.儿童期羞辱经历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相关.在学校和社区应开展预防儿童虐待的干预活动,使教师和家长掌握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教师、家长的行为,制止对儿童的羞辱.
作者:陈晶琦;廖巍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