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强;陈忆宁;殷凯;莫文昌
目的从可能引发儿童智力低下(MR)的因素中筛选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评价各因素在该病发生中的相对重要性,以便为MR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72对病例和对照进行现场调查,将资料录入Excel2000建立数据库.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后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按照α=0.1水准进行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21个有统计意义的可疑因素,在sle=0.1和sls=0.1水平上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共筛选出7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并对变量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论儿童窒息史、母孕期营养状况差、孕早期B超检查史及母亲自然流产次数是MR的危险因素,地址迁移、母亲学历高和知道孕周数是MR的保护因素.应避免各种危险因素,注重提高母亲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常识.
作者:李星明;陈景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对天津市4所中小学校学生3 906名进行早餐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城乡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率为6.25%,城市与农村、中学与小学不吃早餐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1).早餐充足率为2.17%,较好率为17.47%,较差率为80.37%;早餐质量较好率及充足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中学高于小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生早餐主要食物构成为谷类(53.46%)、薯类(4.90%)、奶类(37.42%)、蛋类(32.33%)、肉类(21.59%)、豆类(17.00%)和果类(24.89%).结论学生早餐中肉、蛋、奶类摄入比例不低,但搭配不合理,营养充足率较低.营养知识缺乏、行为习惯、早餐食物构成等对早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孙淑苍;杨振河;赵建生;崔维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典型的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重,症状典型,较易诊断;而无症状病毒性心肌炎因无症状,易漏诊和误诊.笔者于1996年5月~2004年10月间在大学生健康体检中发现并确诊了无症状病毒性心肌炎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瑞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烟草使用现状,探讨吸烟行为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为建立青少年预防和控制吸烟新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杭州市的大学中抽取大学生37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吸烟率为12.3%,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吸烟者中开始吸烟的年龄主要分布于9~20岁.尝试吸烟动机主要有:不想拒绝别人递烟、解乏提神、摆脱烦恼、显示自主性.吸烟者的烟草依赖症状较轻.绝大部分吸烟者对戒烟持消极的态度.性别、零用钱、同伴压力、饮酒、焦虑情绪是大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应针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建立综合性的控烟模式.
作者:裘欣;项海青;程彬;姜彩霞;王增珍;姜敏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为开展学生肥胖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影响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对所获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出生体重、母亲BMI指数、晚餐进食速度、1周内吃早餐次数、1周内吃夜宵次数、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吃肉类食品、喜欢吃蛋类及其制品、喜欢吃甜食及零食、哮喘史、慢性病史等11项在肥胖组和对照组学生中差异有显著性.结合OR值和x2检验,出生体重高、有哮喘史、母亲BMI指数大、晚餐进食快、经常不吃早餐、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吃肉类食品、喜欢吃蛋类及其制品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吃夜宵、喜欢吃甜食及零食、有慢性病史3项与肥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在开展学生肥胖的防制工作中,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徐大麟;姜庆五;刘洪雷;赵文良;朱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银川市2所中学、3所小学的2 574名中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按年龄、性别、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213例伤害病例和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父亲是工人及无业者、学生在家排行老三、家庭子女数、接受安全教育、独自操作电器及使用锐利工具与伤害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OR=6.885)、父亲无业(OR=3.333)、父亲是工人(OR=1.530)、独自操作电器(OR=1.844)是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而接受安全教育(OR=0.547)为中小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小学生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尚玉秀;赵海萍;张梅;高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为了解大学生的疾病分布状况及其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医疗保健工作,笔者对潍坊医学院2002~2003学年的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疾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秀云;陈金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yndrome,CFS)在高校教师中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FS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南昌市5所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F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68.4%的高校教师有不同程度的疲劳,CFS患病率为13.8%.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高校教师CFS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教学任务繁重(OR=1.358)、日均睡眠时间短(OR=1.760)和工作压力大(OR=1.609);而家庭氛围融洽(OR=0.600)、喜欢本职工作(OR=0.582)和适当进行娱乐活动(OR=0.627)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高校教师CFS的发生与教学任务、日均睡眠时间、工作压力、家庭氛围、是否喜欢本职工作以及娱乐活动频率有关.
作者:吴磊;江涵;方福民;黄河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各类介水疾病是新学年学校开学后引起学生群体性疾病高发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对学校饮用水管理情况和发病规律的分析,参考食品企业HACCP的先进管理模式,对学校饮用水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HA),找出关键控制点(CCP),确定控制措施,以便有效预防学校介水疾病的爆发.
作者:倪胜;郇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解高校医院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笔者对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医院抗生素使用现状进行分析.
作者:杨漠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相应教育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同伴教育模式以其新颖、高效、经济、易于开展等优点,在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于2002年4月参加了广西首届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培训班,并在高校参与和组织该项教育项目.现从一名同伴教育者的立场,对高校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作者:罗有利;李胜联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我国大学新生的强迫症状,为学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强迫症状问卷对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进行调查.结果大学一年级新生强迫症状在强迫检查、性强迫观念和总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一般强迫性思维、攻击性强迫观念、性强迫观念和总分上,家庭氛围一般和氛围差的新生得分显著高于家庭气氛好的新生.结论我国大学新生中存在一定的强迫症状,并且存在性别、家庭来源、家庭氛围上的差异,应引起心理教育者的重视.
作者:吴明霞;齐晓栋;刘衍玲;罗琴;陈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浙江中部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该地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周步成等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浙江中部地区245名农村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也占一定比例,毕业班女生为高发人群;主要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学习焦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MHT得分性别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总量表分上年级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对农村家长教育观念的引导.
作者:董灿华;沈雪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职学生746名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职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其在SCL-90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且自我价值感较高与较低组的高职学生在SCL-90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职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其心理健康相关,其自我价值感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作者:周宏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儿童肥胖问题日益突现,伴随出现的疾病和营养问题深受人们关注.1994年发现瘦素以后,人们对瘦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探讨瘦素、甲状腺素与骨龄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于2004年3~4月测定了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儿童的血清瘦素、甲状腺素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为儿童肥胖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胡巧云;张梅喜;张春利;陈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肥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危害,为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好、中、差各1所)学校肥胖儿童106名与相应对照组儿童进行心理指标检测,并对肥胖儿童进行为期1 a的健康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体能训练指导、及时心理指导等.结果重度肥胖女孩智力水平低于对照组.人格测定肥胖儿童P分高于对照组,E分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测定女生肥胖组总分高于对照组;男生以多动、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女生违纪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分裂样、强迫性因子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除人格测定E分提高外,其余变化不明显.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导致儿童少年的行为、人格改变,形成了内向、多疑、易激惹、攻击性强等特征,重度肥胖儿童更为明显.干预前后各项心理指标改善不明显.
作者:冯承芸;邓冰;熊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食品卫生安全和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管,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笔者于2004年9月对绍兴市某工业开发区的25所幼儿园的食堂和卫生保健设施、制度等进行了调查.
作者:胡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湖州师范学院320名贫困大学生及35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与普通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评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2项外,其余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在CSQ中除求助项外其余5项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作者:田秀菊;蔺晓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为准确掌握哈尔滨市学生身体形态状况,更好地指导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方案中规定的测量方法,于2004年对哈尔滨市7~18岁汉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状况进行了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剑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盐城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盐城市2003年城乡中小学生7 520名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3.3%,超重率为12.9%,肥胖率为8.4%;各年龄组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有显著性;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低于小学生;城市学生营养不良率、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超重率高于城市学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男生超重率、肥胖率高于女生.结论盐城市中小学生营养问题较严重.应制定防治方案,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孙中友;戴寿桂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