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刘启林
为了解内蒙古林区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情况,以便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3年5~11月对阿里河等6个林业局所属小学学生进行了蛔虫、鞭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智;赵凯辉;徐兴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期末考试前2周,采用考试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自拟量表对初一到高三学生910名进行调查.结果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占32.0%,女生较高考试焦虑的比例(36.1%)高于男生(26.9%);年级间考试焦虑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初中毕业班学生考试焦虑水平(21.66±7.03)高.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我负面认知、特质焦虑、学校社会压力、神经质、父母压力对考试焦虑的作用明显.结论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较普遍,学生自我认知因素和特质焦虑、神经质对考试焦虑作用较大.
作者:卢欣荣;王忆军;朱慧全;夏薇;许书时;丁楠;勇力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从可能引发儿童智力低下(MR)的因素中筛选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评价各因素在该病发生中的相对重要性,以便为MR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72对病例和对照进行现场调查,将资料录入Excel2000建立数据库.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后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按照α=0.1水准进行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21个有统计意义的可疑因素,在sle=0.1和sls=0.1水平上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共筛选出7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并对变量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论儿童窒息史、母孕期营养状况差、孕早期B超检查史及母亲自然流产次数是MR的危险因素,地址迁移、母亲学历高和知道孕周数是MR的保护因素.应避免各种危险因素,注重提高母亲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常识.
作者:李星明;陈景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食品卫生安全和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管,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笔者于2004年9月对绍兴市某工业开发区的25所幼儿园的食堂和卫生保健设施、制度等进行了调查.
作者:胡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各类介水疾病是新学年学校开学后引起学生群体性疾病高发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对学校饮用水管理情况和发病规律的分析,参考食品企业HACCP的先进管理模式,对学校饮用水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HA),找出关键控制点(CCP),确定控制措施,以便有效预防学校介水疾病的爆发.
作者:倪胜;郇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7~18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各调查市(县)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街道(乡镇)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居委会(村)抽取90户,以7~18岁人群为对象;在城市增加1所小学,从7~12岁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50名学生.对所有对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结果广东省7~18岁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身高和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城乡和性别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城、乡儿童少年的身高生长虽然有快慢之分,但终达到同一水平.青春期有提前和缩短的趋势.与1995年相比,营养正常率显著下降,肥胖和超重比例显著上升,营养不良率有上升趋势.结论广东省7~18岁儿童少年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肥胖已成为主要健康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肥胖率的上升,同时降低营养不良率.
作者:徐浩锋;马文军;许燕君;聂少萍;李剑森;李海康;傅传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幼教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成都市6所幼儿园的幼教人员228名进行营养KAP现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合格率分别为68.8%,94.1%和75.1%,多数被调查者具有良好的接受营养知识和参与幼儿营养教育的态度.年龄、学历对营养KAP水平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都市幼教人员的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均有待改善,有必要在幼教人员中开展营养教育.
作者:芮溧;曾果;刘光丽;徐丹琪;宋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探讨贫血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鹰潭市6~12岁儿童350名(男、女各175名)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儿童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大多超过了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城市平均值.儿童贫血患病率平均为42.9%,男、女童差异无显著性.贫血男童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均显著低于非贫血男童(P<0.05),贫血女童身高、体重显著低于非贫血女童(P<0.05).结论应大力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工作,降低学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
作者:徐群英;王红卫;胡敏;朱建华;冯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伴与不伴对立违抗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力和行为的差异,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CBCL)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CR)对单纯多动症患儿儿 37例和合并对立违抗障碍的多动症患儿22例进行评分和对比分析.结果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组患儿的总智商、言语和操作智商及填图、积木、拼图3 个分测验评分均低于单纯多动症组;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组行为量表违纪、攻击行为和外化性问题评分高于单纯多动症组患儿.结论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的智商较单纯多动症患儿低,提示共病组存在更为明显的大脑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存在更加严重的违纪、攻击及外化性行为问题.
作者:耿耀国;苏林雁;苏巧荣;丁香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以便为该人群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对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在校学生469名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学生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r=0.537)相关密切.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因子依次为学习因子、适应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结论应注意减轻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注重人际关系训练,提高应对挫折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作者:陈瑜;张小远;刘晓秋;王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相应教育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同伴教育模式以其新颖、高效、经济、易于开展等优点,在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于2002年4月参加了广西首届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培训班,并在高校参与和组织该项教育项目.现从一名同伴教育者的立场,对高校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作者:罗有利;李胜联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梅州地区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在主观支持、支持总分上差异有显著性;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因子与普通大学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责、幻想应对方式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作者:陈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一~四年级468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7.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85.2%的学生认为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68.8%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收治艾滋病病人的科室工作;23.1%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之中;有6.6%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不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医学生必修课程.
作者:琚腊红;汤后林;袁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银川市2所中学、3所小学的2 574名中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按年龄、性别、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213例伤害病例和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父亲是工人及无业者、学生在家排行老三、家庭子女数、接受安全教育、独自操作电器及使用锐利工具与伤害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OR=6.885)、父亲无业(OR=3.333)、父亲是工人(OR=1.530)、独自操作电器(OR=1.844)是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而接受安全教育(OR=0.547)为中小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小学生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尚玉秀;赵海萍;张梅;高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解高校医院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笔者对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医院抗生素使用现状进行分析.
作者:杨漠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1],多数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所致,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为了解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笔者对2003级学生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邵华;张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肥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危害,为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好、中、差各1所)学校肥胖儿童106名与相应对照组儿童进行心理指标检测,并对肥胖儿童进行为期1 a的健康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体能训练指导、及时心理指导等.结果重度肥胖女孩智力水平低于对照组.人格测定肥胖儿童P分高于对照组,E分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测定女生肥胖组总分高于对照组;男生以多动、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女生违纪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分裂样、强迫性因子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除人格测定E分提高外,其余变化不明显.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导致儿童少年的行为、人格改变,形成了内向、多疑、易激惹、攻击性强等特征,重度肥胖儿童更为明显.干预前后各项心理指标改善不明显.
作者:冯承芸;邓冰;熊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对天津市4所中小学校学生3 906名进行早餐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城乡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率为6.25%,城市与农村、中学与小学不吃早餐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1).早餐充足率为2.17%,较好率为17.47%,较差率为80.37%;早餐质量较好率及充足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中学高于小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生早餐主要食物构成为谷类(53.46%)、薯类(4.90%)、奶类(37.42%)、蛋类(32.33%)、肉类(21.59%)、豆类(17.00%)和果类(24.89%).结论学生早餐中肉、蛋、奶类摄入比例不低,但搭配不合理,营养充足率较低.营养知识缺乏、行为习惯、早餐食物构成等对早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孙淑苍;杨振河;赵建生;崔维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孤儿所在地区教师对艾滋病孤儿问题的认识程度,为进一步开展对艾滋病孤儿的关怀提供线索.方法选取5个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艾滋病孤儿关怀项目县,对艾滋病孤儿所在村小学和初中教师1 06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以上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中有多少艾滋病孤儿,也不会识别艾滋病孤儿的情感行为问题.近1/3的教师没有认识到艾滋病孤儿有心理支持的需求,还有一些教师不愿意接近艾滋病孤儿.50%以上的教师没有对艾滋病孤儿给予学习上的特别照顾.近1/3的教师对艾滋病预防关爱知识不清楚,近2/3的教师不了解基于生活技能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结论应加强教师在艾滋病孤儿问题识别和有效应对上的能力.
作者:许文青;江涛;许屹;季成叶;何景琳;朱立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学龄儿童脂蛋白酯酶(LPL)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变异对脂质代谢的联合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基因间的联合作用对肥胖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177名6~12岁儿童的LPL和岛-AR基因变异进行检测,并测量体脂、血脂含量.结果同时有2种基因变异者BMI明显高于仅具有1种变异者或无变异者.析因分析结果显示,LPL基因变异为体重、BMI、血脂、肩胛下和腹部皮褶厚度增高的因素,β3-AR基因变异则是体重、BMI、腰围、臀围增大的因素,但未提示2种基因变异间有交互作用.结论LPL和β3-AR基因变异对机体脂质代谢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
作者:莫宝庆;郭锡熔;陈荣华;徐济达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