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市中小学生早餐状况

孙淑苍;杨振河;赵建生;崔维琪

关键词:膳食, 饮食行为, 营养, 学生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对天津市4所中小学校学生3 906名进行早餐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城乡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率为6.25%,城市与农村、中学与小学不吃早餐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1).早餐充足率为2.17%,较好率为17.47%,较差率为80.37%;早餐质量较好率及充足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中学高于小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生早餐主要食物构成为谷类(53.46%)、薯类(4.90%)、奶类(37.42%)、蛋类(32.33%)、肉类(21.59%)、豆类(17.00%)和果类(24.89%).结论学生早餐中肉、蛋、奶类摄入比例不低,但搭配不合理,营养充足率较低.营养知识缺乏、行为习惯、早餐食物构成等对早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强迫症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大学新生的强迫症状,为学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强迫症状问卷对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进行调查.结果大学一年级新生强迫症状在强迫检查、性强迫观念和总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一般强迫性思维、攻击性强迫观念、性强迫观念和总分上,家庭氛围一般和氛围差的新生得分显著高于家庭气氛好的新生.结论我国大学新生中存在一定的强迫症状,并且存在性别、家庭来源、家庭氛围上的差异,应引起心理教育者的重视.

    作者:吴明霞;齐晓栋;刘衍玲;罗琴;陈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银川市中小学生视力现状与沙眼患病情况

    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和沙眼患病率不断增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笔者于2003年对银川市6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体检,以了解城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和沙眼患病情况.

    作者:高桂英;张征;张磊;刘兴国;陈万里;王健;袁秀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肥胖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为开展学生肥胖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影响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对所获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出生体重、母亲BMI指数、晚餐进食速度、1周内吃早餐次数、1周内吃夜宵次数、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吃肉类食品、喜欢吃蛋类及其制品、喜欢吃甜食及零食、哮喘史、慢性病史等11项在肥胖组和对照组学生中差异有显著性.结合OR值和x2检验,出生体重高、有哮喘史、母亲BMI指数大、晚餐进食快、经常不吃早餐、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吃肉类食品、喜欢吃蛋类及其制品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吃夜宵、喜欢吃甜食及零食、有慢性病史3项与肥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在开展学生肥胖的防制工作中,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徐大麟;姜庆五;刘洪雷;赵文良;朱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潍坊医学院2002~2003学年大学生门诊常见疾病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的疾病分布状况及其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医疗保健工作,笔者对潍坊医学院2002~2003学年的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疾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秀云;陈金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某医学院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行为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一~四年级468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7.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85.2%的学生认为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68.8%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收治艾滋病病人的科室工作;23.1%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之中;有6.6%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不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医学生必修课程.

    作者:琚腊红;汤后林;袁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和甲状腺素含量与骨龄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儿童肥胖问题日益突现,伴随出现的疾病和营养问题深受人们关注.1994年发现瘦素以后,人们对瘦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了探讨瘦素、甲状腺素与骨龄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于2004年3~4月测定了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儿童的血清瘦素、甲状腺素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为儿童肥胖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胡巧云;张梅喜;张春利;陈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哈尔滨市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期末考试前2周,采用考试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自拟量表对初一到高三学生910名进行调查.结果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占32.0%,女生较高考试焦虑的比例(36.1%)高于男生(26.9%);年级间考试焦虑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初中毕业班学生考试焦虑水平(21.66±7.03)高.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我负面认知、特质焦虑、学校社会压力、神经质、父母压力对考试焦虑的作用明显.结论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较普遍,学生自我认知因素和特质焦虑、神经质对考试焦虑作用较大.

    作者:卢欣荣;王忆军;朱慧全;夏薇;许书时;丁楠;勇力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盐城市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目的了解盐城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盐城市2003年城乡中小学生7 520名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3.3%,超重率为12.9%,肥胖率为8.4%;各年龄组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有显著性;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低于小学生;城市学生营养不良率、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超重率高于城市学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男生超重率、肥胖率高于女生.结论盐城市中小学生营养问题较严重.应制定防治方案,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孙中友;戴寿桂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石河子地区3~12岁儿童交通伤害分析

    交通伤害是意外伤害之一,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近几年来,我国儿童交通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在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青少年主要死因之一.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儿童交通伤害特点及规律,以减少或避免儿童的交通伤害发生,笔者于2002年5~8月对该地区3~12岁儿童交通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范开辉;肖翠勤;芮东升;巩志勇;许风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内蒙古林区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状况

    为了解内蒙古林区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情况,以便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3年5~11月对阿里河等6个林业局所属小学学生进行了蛔虫、鞭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智;赵凯辉;徐兴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保定市4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教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越来越大.另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高校教师心理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给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为了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淑环;张红杰;刘凤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田径训练对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的影响

    目的了解田径训练对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的影响,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田径比赛的女大学生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多数运动员在月经期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训练.参加训练后月经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训练前;开始训练初期及假期集中训练初期月经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训练适应期,参加耐力性项目训练的运动员月经周期紊乱的发生率(100.0%)明显高于速度力量性项目(72.4%),参加速度力量性项目训练的运动员经血过多的发生率(51.7%)明显高于耐力性项目(15.8%).结论多数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期可以安排一定量的运动训练,但在训练初期及耐力性项目应合理控制运动负荷,经期训练应减少疾跑、跳跃及力量性练习.

    作者:董玉福;高炳贤;高炳乾;张文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银川市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银川市2所中学、3所小学的2 574名中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按年龄、性别、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213例伤害病例和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父亲是工人及无业者、学生在家排行老三、家庭子女数、接受安全教育、独自操作电器及使用锐利工具与伤害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OR=6.885)、父亲无业(OR=3.333)、父亲是工人(OR=1.530)、独自操作电器(OR=1.844)是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而接受安全教育(OR=0.547)为中小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小学生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尚玉秀;赵海萍;张梅;高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艾滋病孤儿生活地区教师对艾滋病孤儿问题的认识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孤儿所在地区教师对艾滋病孤儿问题的认识程度,为进一步开展对艾滋病孤儿的关怀提供线索.方法选取5个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艾滋病孤儿关怀项目县,对艾滋病孤儿所在村小学和初中教师1 06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以上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中有多少艾滋病孤儿,也不会识别艾滋病孤儿的情感行为问题.近1/3的教师没有认识到艾滋病孤儿有心理支持的需求,还有一些教师不愿意接近艾滋病孤儿.50%以上的教师没有对艾滋病孤儿给予学习上的特别照顾.近1/3的教师对艾滋病预防关爱知识不清楚,近2/3的教师不了解基于生活技能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结论应加强教师在艾滋病孤儿问题识别和有效应对上的能力.

    作者:许文青;江涛;许屹;季成叶;何景琳;朱立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蚌埠市学校食品卫生管理现状分析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历来为各级政府所重视,也为社会和家长所关注.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督促学校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保护学生身体健康[1],笔者于2001年对蚌埠市大中专院校及市属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晓辉;乔国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江西民办大学一年级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焦虑是心理失调普遍的现象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50%以上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1].对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焦虑程度与人格、生活事件、家庭教养有关,人格方面与焦虑程度高相关的因素主要是内向、情绪不稳等,应对方式、自尊等也与焦虑呈一定的相关性.学生群体中,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是焦虑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2,3].在现实中,这些影响因素并非单独作用于个体,有心理学工作者认为,焦虑情绪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状态[4].上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民办大学生已成为高校中一支迅速壮大的队伍.为了解这一群体的焦虑状况,笔者采用自编的<民办大学生焦虑状况影响因素问卷>,对江西2所民办高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荣娟;徐魁鸿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豫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探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人格教育.而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灵魂,是影响教师工作成效中不容忽视的因素.该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现状的调查分析,考察中小学教师是否具备教师职业和现代教育应具备的人格品质要求,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杜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解毒通络法对大学生外感性久咳的疗效分析

    冬春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在高校集体生活的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的特征,而且在其他感染症状基本消失后,往往留有病程较长、久治难愈的外感性咳嗽,严重影响本人及同学的睡眠和学习,给学生带来很大痛苦.2 a来,笔者以解毒通络法治疗外感性久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宁莉;张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天津市中小学生早餐状况

    目的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对天津市4所中小学校学生3 906名进行早餐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城乡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率为6.25%,城市与农村、中学与小学不吃早餐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1).早餐充足率为2.17%,较好率为17.47%,较差率为80.37%;早餐质量较好率及充足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中学高于小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生早餐主要食物构成为谷类(53.46%)、薯类(4.90%)、奶类(37.42%)、蛋类(32.33%)、肉类(21.59%)、豆类(17.00%)和果类(24.89%).结论学生早餐中肉、蛋、奶类摄入比例不低,但搭配不合理,营养充足率较低.营养知识缺乏、行为习惯、早餐食物构成等对早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孙淑苍;杨振河;赵建生;崔维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交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26例离异家庭青少年进行社交焦虑回避苦恼量表(SAD)、精神卫生评定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EP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等调查,与常模进行比较,并作多因素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社交问题总分、社交焦虑和回避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组(P<0.05或0.01).在28个总条目中,11个以上条目阳性率为53%;SCL-90总分及焦虑、强迫、敌意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社交状况与SCL-90总分及多数因子分、人格特征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社会支持、父亲学历、家庭经济状况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对社交问题有显著贡献的因素为人格特征中的内倾性分E,SCL-90中偏执得分和父亲学历.结论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社交障碍发生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内向性人格、心理卫生状况和父亲学历.

    作者:周敏娟;姚立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