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辉;乔国维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一~四年级468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7.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85.2%的学生认为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68.8%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收治艾滋病病人的科室工作;23.1%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之中;有6.6%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不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医学生必修课程.
作者:琚腊红;汤后林;袁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为开展学生肥胖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影响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对所获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出生体重、母亲BMI指数、晚餐进食速度、1周内吃早餐次数、1周内吃夜宵次数、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吃肉类食品、喜欢吃蛋类及其制品、喜欢吃甜食及零食、哮喘史、慢性病史等11项在肥胖组和对照组学生中差异有显著性.结合OR值和x2检验,出生体重高、有哮喘史、母亲BMI指数大、晚餐进食快、经常不吃早餐、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吃肉类食品、喜欢吃蛋类及其制品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吃夜宵、喜欢吃甜食及零食、有慢性病史3项与肥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在开展学生肥胖的防制工作中,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徐大麟;姜庆五;刘洪雷;赵文良;朱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银川市2所中学、3所小学的2 574名中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按年龄、性别、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213例伤害病例和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父亲是工人及无业者、学生在家排行老三、家庭子女数、接受安全教育、独自操作电器及使用锐利工具与伤害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OR=6.885)、父亲无业(OR=3.333)、父亲是工人(OR=1.530)、独自操作电器(OR=1.844)是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而接受安全教育(OR=0.547)为中小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小学生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尚玉秀;赵海萍;张梅;高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1],多数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所致,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为了解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笔者对2003级学生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邵华;张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2004年9月1日,宁波市镇海区某农村小学发生学生和教师集体皮肤及眼睛灼伤事件,经过调查,该损伤是因教室紫外线误照射引起的电光性眼炎.现对此次紫外线辐射灼伤事件报道如下.
作者:高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作为医疗保健机构,如何适应新形势,且针对目前职业技术学院医疗保健机构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医务人员结构比例失调、经费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落后以及重医疗、轻保健等共同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性观念、性行为状况,为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现况调查方法,对安徽中医学院大学生1 25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257名大学生中有485名(38.6%)谈过或正在谈恋爱,其中有206例(42.5%)发生过性行为,84例(40.8%)首次性行为没有采取避孕措施,谈恋爱率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五年级男学生恋爱发生率为53.8%,女生为67.1%.结论应采取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避免学生对性相关问题处理不当而导致生理与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武松;刘茜;朱继民;范引光;叶冬青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交通伤害是意外伤害之一,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近几年来,我国儿童交通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在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青少年主要死因之一.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儿童交通伤害特点及规律,以减少或避免儿童的交通伤害发生,笔者于2002年5~8月对该地区3~12岁儿童交通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范开辉;肖翠勤;芮东升;巩志勇;许风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人格教育.而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灵魂,是影响教师工作成效中不容忽视的因素.该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现状的调查分析,考察中小学教师是否具备教师职业和现代教育应具备的人格品质要求,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杜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各类介水疾病是新学年学校开学后引起学生群体性疾病高发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对学校饮用水管理情况和发病规律的分析,参考食品企业HACCP的先进管理模式,对学校饮用水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HA),找出关键控制点(CCP),确定控制措施,以便有效预防学校介水疾病的爆发.
作者:倪胜;郇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冬春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在高校集体生活的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的特征,而且在其他感染症状基本消失后,往往留有病程较长、久治难愈的外感性咳嗽,严重影响本人及同学的睡眠和学习,给学生带来很大痛苦.2 a来,笔者以解毒通络法治疗外感性久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宁莉;张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湖州师范学院320名贫困大学生及35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与普通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评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2项外,其余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在CSQ中除求助项外其余5项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作者:田秀菊;蔺晓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对天津市4所中小学校学生3 906名进行早餐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城乡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率为6.25%,城市与农村、中学与小学不吃早餐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1).早餐充足率为2.17%,较好率为17.47%,较差率为80.37%;早餐质量较好率及充足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中学高于小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生早餐主要食物构成为谷类(53.46%)、薯类(4.90%)、奶类(37.42%)、蛋类(32.33%)、肉类(21.59%)、豆类(17.00%)和果类(24.89%).结论学生早餐中肉、蛋、奶类摄入比例不低,但搭配不合理,营养充足率较低.营养知识缺乏、行为习惯、早餐食物构成等对早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孙淑苍;杨振河;赵建生;崔维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伴与不伴对立违抗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力和行为的差异,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CBCL)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CR)对单纯多动症患儿儿 37例和合并对立违抗障碍的多动症患儿22例进行评分和对比分析.结果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组患儿的总智商、言语和操作智商及填图、积木、拼图3 个分测验评分均低于单纯多动症组;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组行为量表违纪、攻击行为和外化性问题评分高于单纯多动症组患儿.结论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的智商较单纯多动症患儿低,提示共病组存在更为明显的大脑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存在更加严重的违纪、攻击及外化性行为问题.
作者:耿耀国;苏林雁;苏巧荣;丁香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yndrome,CFS)在高校教师中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FS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南昌市5所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F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68.4%的高校教师有不同程度的疲劳,CFS患病率为13.8%.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高校教师CFS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教学任务繁重(OR=1.358)、日均睡眠时间短(OR=1.760)和工作压力大(OR=1.609);而家庭氛围融洽(OR=0.600)、喜欢本职工作(OR=0.582)和适当进行娱乐活动(OR=0.627)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高校教师CFS的发生与教学任务、日均睡眠时间、工作压力、家庭氛围、是否喜欢本职工作以及娱乐活动频率有关.
作者:吴磊;江涵;方福民;黄河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初、高中学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38名中学生(初中生423名,高中生315名)进行测评.结果家庭环境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初、高中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差异存在显著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矛盾感、亲密度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亲密度、独立性、矛盾感、控制感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初、高中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存在差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相同.
作者:吴惠娟;沈鉴清;骆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绵阳市儿童血红蛋白(Hb)平均水平及贫血患病现状,为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ABX MICROS60-OT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2 359名2~12岁儿童的Hb值,计算小细胞低色素和大细胞性贫血患病率.结果儿童贫血率为16.6%,Hb平均值为126.27 g/L,各年龄组Hb均值差异无显著性.2岁和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主;7岁以后,患大细胞性贫血比例逐渐升高,到10岁时,超过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结论绵阳市儿童分阶段贫血率较高,儿童贫血的防治工作仍不可忽视.
作者:张玉蓉;张小丽;王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性活跃期,思想开放,接受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敏感,传统观念对他们的影响较少.因此,在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相当普遍,同居现象也屡见不鲜.此时,如果仍然停留在不允许大学生谈恋爱或禁止发生性行为的问题上,早已不切合实际.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怀孕,预防感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作者:吴耀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教师感受到职业压力不断增大,并且表现出各种不适反应,继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一旦传导给学生,就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将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由于教师心理暗示导致学生群体性癔病发作的2起案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文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公费医疗制度的缺陷日益显现,公费医疗制度逐步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取代,而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学生及学生家长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由于国家、学校财力有限,大学生发生重大疾病时募捐有限,家庭负担有限,因此,要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规避风险,在高校学生中开设医疗保险势在必行.
作者:汪丹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