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教师不良心理暗示致学生群体性癔病2起分析

赵文君

关键词:癔症, 暗示, 学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教师感受到职业压力不断增大,并且表现出各种不适反应,继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一旦传导给学生,就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将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由于教师心理暗示导致学生群体性癔病发作的2起案例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交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26例离异家庭青少年进行社交焦虑回避苦恼量表(SAD)、精神卫生评定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EP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等调查,与常模进行比较,并作多因素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社交问题总分、社交焦虑和回避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组(P<0.05或0.01).在28个总条目中,11个以上条目阳性率为53%;SCL-90总分及焦虑、强迫、敌意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社交状况与SCL-90总分及多数因子分、人格特征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社会支持、父亲学历、家庭经济状况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对社交问题有显著贡献的因素为人格特征中的内倾性分E,SCL-90中偏执得分和父亲学历.结论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社交障碍发生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内向性人格、心理卫生状况和父亲学历.

    作者:周敏娟;姚立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解毒通络法对大学生外感性久咳的疗效分析

    冬春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在高校集体生活的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的特征,而且在其他感染症状基本消失后,往往留有病程较长、久治难愈的外感性咳嗽,严重影响本人及同学的睡眠和学习,给学生带来很大痛苦.2 a来,笔者以解毒通络法治疗外感性久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宁莉;张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肥胖儿童心理状况及健康干预研究

    目的了解肥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危害,为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好、中、差各1所)学校肥胖儿童106名与相应对照组儿童进行心理指标检测,并对肥胖儿童进行为期1 a的健康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体能训练指导、及时心理指导等.结果重度肥胖女孩智力水平低于对照组.人格测定肥胖儿童P分高于对照组,E分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测定女生肥胖组总分高于对照组;男生以多动、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女生违纪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分裂样、强迫性因子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除人格测定E分提高外,其余变化不明显.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导致儿童少年的行为、人格改变,形成了内向、多疑、易激惹、攻击性强等特征,重度肥胖儿童更为明显.干预前后各项心理指标改善不明显.

    作者:冯承芸;邓冰;熊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家庭环境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

    目的了解初、高中学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38名中学生(初中生423名,高中生315名)进行测评.结果家庭环境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初、高中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差异存在显著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矛盾感、亲密度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亲密度、独立性、矛盾感、控制感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初、高中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存在差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相同.

    作者:吴惠娟;沈鉴清;骆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某医学院学生HIV/AIDS知识·态度·行为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一~四年级468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97.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85.2%的学生认为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68.8%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收治艾滋病病人的科室工作;23.1%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之中;有6.6%的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不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医学生必修课程.

    作者:琚腊红;汤后林;袁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潍坊医学院2002~2003学年大学生门诊常见疾病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的疾病分布状况及其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医疗保健工作,笔者对潍坊医学院2002~2003学年的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疾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秀云;陈金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绵阳市2 359例儿童贫血患病现况

    目的了解绵阳市儿童血红蛋白(Hb)平均水平及贫血患病现状,为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ABX MICROS60-OT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2 359名2~12岁儿童的Hb值,计算小细胞低色素和大细胞性贫血患病率.结果儿童贫血率为16.6%,Hb平均值为126.27 g/L,各年龄组Hb均值差异无显著性.2岁和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主;7岁以后,患大细胞性贫血比例逐渐升高,到10岁时,超过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结论绵阳市儿童分阶段贫血率较高,儿童贫血的防治工作仍不可忽视.

    作者:张玉蓉;张小丽;王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1],多数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所致,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为了解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笔者对2003级学生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邵华;张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湖州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湖州师范学院320名贫困大学生及35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与普通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评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2项外,其余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在CSQ中除求助项外其余5项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作者:田秀菊;蔺晓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强迫症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大学新生的强迫症状,为学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强迫症状问卷对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进行调查.结果大学一年级新生强迫症状在强迫检查、性强迫观念和总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一般强迫性思维、攻击性强迫观念、性强迫观念和总分上,家庭氛围一般和氛围差的新生得分显著高于家庭气氛好的新生.结论我国大学新生中存在一定的强迫症状,并且存在性别、家庭来源、家庭氛围上的差异,应引起心理教育者的重视.

    作者:吴明霞;齐晓栋;刘衍玲;罗琴;陈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杭州市大学生吸烟状况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烟草使用现状,探讨吸烟行为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为建立青少年预防和控制吸烟新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杭州市的大学中抽取大学生37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吸烟率为12.3%,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吸烟者中开始吸烟的年龄主要分布于9~20岁.尝试吸烟动机主要有:不想拒绝别人递烟、解乏提神、摆脱烦恼、显示自主性.吸烟者的烟草依赖症状较轻.绝大部分吸烟者对戒烟持消极的态度.性别、零用钱、同伴压力、饮酒、焦虑情绪是大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应针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建立综合性的控烟模式.

    作者:裘欣;项海青;程彬;姜彩霞;王增珍;姜敏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公费医疗制度的缺陷日益显现,公费医疗制度逐步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取代,而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学生及学生家长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由于国家、学校财力有限,大学生发生重大疾病时募捐有限,家庭负担有限,因此,要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规避风险,在高校学生中开设医疗保险势在必行.

    作者:汪丹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大学生无症状病毒性心肌炎32例分析

    典型的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重,症状典型,较易诊断;而无症状病毒性心肌炎因无症状,易漏诊和误诊.笔者于1996年5月~2004年10月间在大学生健康体检中发现并确诊了无症状病毒性心肌炎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瑞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菏泽市部分中学食堂从业人员手和厨具细菌污染情况

    为更确切地掌握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便于提出改进意见,笔者于2004年7~9月对菏泽市部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手和厨具进行了细菌学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群;刘启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某成人高校2001年与1989年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比较

    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合理膳食不仅能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及时总结分析在校学生膳食结构及膳食营养变化情况,对保证学生合理膳食、提高营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河南省郑州市某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989和2001年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整理分析.

    作者:杜松明;刘建涛;何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田径训练对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的影响

    目的了解田径训练对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的影响,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田径比赛的女大学生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多数运动员在月经期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训练.参加训练后月经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训练前;开始训练初期及假期集中训练初期月经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训练适应期,参加耐力性项目训练的运动员月经周期紊乱的发生率(100.0%)明显高于速度力量性项目(72.4%),参加速度力量性项目训练的运动员经血过多的发生率(51.7%)明显高于耐力性项目(15.8%).结论多数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期可以安排一定量的运动训练,但在训练初期及耐力性项目应合理控制运动负荷,经期训练应减少疾跑、跳跃及力量性练习.

    作者:董玉福;高炳贤;高炳乾;张文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豫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探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人格教育.而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灵魂,是影响教师工作成效中不容忽视的因素.该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现状的调查分析,考察中小学教师是否具备教师职业和现代教育应具备的人格品质要求,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杜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哈尔滨市城乡汉族学生2004年身体形态状况

    为准确掌握哈尔滨市学生身体形态状况,更好地指导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方案中规定的测量方法,于2004年对哈尔滨市7~18岁汉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状况进行了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剑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梅州地区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在主观支持、支持总分上差异有显著性;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因子与普通大学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责、幻想应对方式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作者:陈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HACCP 原理在学校饮用水管理中的运用

    各类介水疾病是新学年学校开学后引起学生群体性疾病高发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对学校饮用水管理情况和发病规律的分析,参考食品企业HACCP的先进管理模式,对学校饮用水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HA),找出关键控制点(CCP),确定控制措施,以便有效预防学校介水疾病的爆发.

    作者:倪胜;郇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