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霞;齐晓栋;刘衍玲;罗琴;陈丽
目的了解绵阳市儿童血红蛋白(Hb)平均水平及贫血患病现状,为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ABX MICROS60-OT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2 359名2~12岁儿童的Hb值,计算小细胞低色素和大细胞性贫血患病率.结果儿童贫血率为16.6%,Hb平均值为126.27 g/L,各年龄组Hb均值差异无显著性.2岁和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主;7岁以后,患大细胞性贫血比例逐渐升高,到10岁时,超过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结论绵阳市儿童分阶段贫血率较高,儿童贫血的防治工作仍不可忽视.
作者:张玉蓉;张小丽;王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职学生746名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职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其在SCL-90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且自我价值感较高与较低组的高职学生在SCL-90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职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其心理健康相关,其自我价值感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作者:周宏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历来为各级政府所重视,也为社会和家长所关注.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督促学校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保护学生身体健康[1],笔者于2001年对蚌埠市大中专院校及市属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晓辉;乔国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田径训练对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的影响,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田径比赛的女大学生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多数运动员在月经期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训练.参加训练后月经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训练前;开始训练初期及假期集中训练初期月经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训练适应期,参加耐力性项目训练的运动员月经周期紊乱的发生率(100.0%)明显高于速度力量性项目(72.4%),参加速度力量性项目训练的运动员经血过多的发生率(51.7%)明显高于耐力性项目(15.8%).结论多数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期可以安排一定量的运动训练,但在训练初期及耐力性项目应合理控制运动负荷,经期训练应减少疾跑、跳跃及力量性练习.
作者:董玉福;高炳贤;高炳乾;张文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烟草使用现状,探讨吸烟行为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为建立青少年预防和控制吸烟新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杭州市的大学中抽取大学生37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吸烟率为12.3%,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吸烟者中开始吸烟的年龄主要分布于9~20岁.尝试吸烟动机主要有:不想拒绝别人递烟、解乏提神、摆脱烦恼、显示自主性.吸烟者的烟草依赖症状较轻.绝大部分吸烟者对戒烟持消极的态度.性别、零用钱、同伴压力、饮酒、焦虑情绪是大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应针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建立综合性的控烟模式.
作者:裘欣;项海青;程彬;姜彩霞;王增珍;姜敏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从可能引发儿童智力低下(MR)的因素中筛选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评价各因素在该病发生中的相对重要性,以便为MR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72对病例和对照进行现场调查,将资料录入Excel2000建立数据库.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后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按照α=0.1水准进行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21个有统计意义的可疑因素,在sle=0.1和sls=0.1水平上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共筛选出7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并对变量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论儿童窒息史、母孕期营养状况差、孕早期B超检查史及母亲自然流产次数是MR的危险因素,地址迁移、母亲学历高和知道孕周数是MR的保护因素.应避免各种危险因素,注重提高母亲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常识.
作者:李星明;陈景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1],多数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所致,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为了解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笔者对2003级学生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邵华;张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相应教育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同伴教育模式以其新颖、高效、经济、易于开展等优点,在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于2002年4月参加了广西首届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培训班,并在高校参与和组织该项教育项目.现从一名同伴教育者的立场,对高校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作者:罗有利;李胜联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浙江中部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该地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周步成等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浙江中部地区245名农村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也占一定比例,毕业班女生为高发人群;主要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学习焦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MHT得分性别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总量表分上年级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对农村家长教育观念的引导.
作者:董灿华;沈雪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为开展学生肥胖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影响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对所获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出生体重、母亲BMI指数、晚餐进食速度、1周内吃早餐次数、1周内吃夜宵次数、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吃肉类食品、喜欢吃蛋类及其制品、喜欢吃甜食及零食、哮喘史、慢性病史等11项在肥胖组和对照组学生中差异有显著性.结合OR值和x2检验,出生体重高、有哮喘史、母亲BMI指数大、晚餐进食快、经常不吃早餐、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吃肉类食品、喜欢吃蛋类及其制品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吃夜宵、喜欢吃甜食及零食、有慢性病史3项与肥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在开展学生肥胖的防制工作中,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影响.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徐大麟;姜庆五;刘洪雷;赵文良;朱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交通伤害是意外伤害之一,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近几年来,我国儿童交通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在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青少年主要死因之一.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儿童交通伤害特点及规律,以减少或避免儿童的交通伤害发生,笔者于2002年5~8月对该地区3~12岁儿童交通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范开辉;肖翠勤;芮东升;巩志勇;许风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肥胖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危害,为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好、中、差各1所)学校肥胖儿童106名与相应对照组儿童进行心理指标检测,并对肥胖儿童进行为期1 a的健康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体能训练指导、及时心理指导等.结果重度肥胖女孩智力水平低于对照组.人格测定肥胖儿童P分高于对照组,E分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测定女生肥胖组总分高于对照组;男生以多动、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女生违纪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分裂样、强迫性因子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除人格测定E分提高外,其余变化不明显.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导致儿童少年的行为、人格改变,形成了内向、多疑、易激惹、攻击性强等特征,重度肥胖儿童更为明显.干预前后各项心理指标改善不明显.
作者:冯承芸;邓冰;熊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以便为该人群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对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在校学生469名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学生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r=0.537)相关密切.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因子依次为学习因子、适应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结论应注意减轻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注重人际关系训练,提高应对挫折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作者:陈瑜;张小远;刘晓秋;王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为了解大学生的疾病分布状况及其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医疗保健工作,笔者对潍坊医学院2002~2003学年的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疾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秀云;陈金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教师感受到职业压力不断增大,并且表现出各种不适反应,继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一旦传导给学生,就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将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由于教师心理暗示导致学生群体性癔病发作的2起案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文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各类介水疾病是新学年学校开学后引起学生群体性疾病高发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对学校饮用水管理情况和发病规律的分析,参考食品企业HACCP的先进管理模式,对学校饮用水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HA),找出关键控制点(CCP),确定控制措施,以便有效预防学校介水疾病的爆发.
作者:倪胜;郇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幼教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成都市6所幼儿园的幼教人员228名进行营养KAP现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合格率分别为68.8%,94.1%和75.1%,多数被调查者具有良好的接受营养知识和参与幼儿营养教育的态度.年龄、学历对营养KAP水平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成都市幼教人员的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均有待改善,有必要在幼教人员中开展营养教育.
作者:芮溧;曾果;刘光丽;徐丹琪;宋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26例离异家庭青少年进行社交焦虑回避苦恼量表(SAD)、精神卫生评定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EP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等调查,与常模进行比较,并作多因素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社交问题总分、社交焦虑和回避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组(P<0.05或0.01).在28个总条目中,11个以上条目阳性率为53%;SCL-90总分及焦虑、强迫、敌意得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社交状况与SCL-90总分及多数因子分、人格特征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社会支持、父亲学历、家庭经济状况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对社交问题有显著贡献的因素为人格特征中的内倾性分E,SCL-90中偏执得分和父亲学历.结论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社交障碍发生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内向性人格、心理卫生状况和父亲学历.
作者:周敏娟;姚立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初、高中学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38名中学生(初中生423名,高中生315名)进行测评.结果家庭环境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初、高中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差异存在显著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矛盾感、亲密度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亲密度、独立性、矛盾感、控制感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初、高中生对家庭环境感知存在差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相同.
作者:吴惠娟;沈鉴清;骆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梅州地区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在主观支持、支持总分上差异有显著性;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因子与普通大学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责、幻想应对方式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作者:陈琴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