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恒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日益老龄化,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人群健康的一大杀呼。据2007—2008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我国可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多的国家。同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发病率、病死率显著增加,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陆菊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记者(以下简称“记”):去年你是双喜临门,年初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年底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第6届主任委员,首先向你表示祝贺。请谈谈你作为新一届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在任期内对分会的发展有什么设想?
作者:张献怀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血脂在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已受到长期关注。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会医学会出席美国医学会年会应美国医学会邀请,中华医学会代表团一行3人于6月18日-22日赴美国芝加哥出席了美国医学会2011年年会。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早晨6:40推入导管室,经过20min全身麻醉,7:00(发病后4h)急诊行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近段闭塞(图1),可以明确急性脑梗死。立即从位于右侧颈内动脉的造影导管内快速推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 mg,拔除造影导管。然后在全身肝素化下(静脉注射5000U肝素),将6F导引导管置于右侧颈内动脉,在透视路图引导下通过导引导管将微导管( Powler14)送达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处,借助微导丝将微导管穿过血栓到达闭塞段远端正常血管腔,并造影证实。
作者:张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去年8月13日,在2010年中国心脏病大会的开幕式上,卫生部陈竺部长宣布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心血管病领域国家级机构的正式开始运作。在中国心脏大会2011新闻发布会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等专家介绍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1年来的工作情况。
作者:雍伟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先天性代谢疾病(IEM)也称遗传性代谢病,因基因缺陷导致其编码的酶类缺乏或结构异常,致使代谢底物不能按正常途径进行代谢,有毒的中间代谢产物如血氨、有机酸等聚积,或正常的代谢产物如葡萄糖等减少,引起能量供应减少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多为单基因隐性遗传。
作者:高恒淼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由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主办的第4届首都急诊医学高峰论坛于8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及海外的2000多名急诊界医师和专家齐聚北京,就急诊领域近年来的热点及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与讨论。此次急诊医学高峰论坛的主题是“新视野、新技术、新平台”。
作者:张亮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近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大约第5个成人中就有2个患高血压。虽然部分地区的高血压检出率与控制率有所提升,但“三率”仍不乐观。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女性高血压的特点与诊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姜一农教授阐述了女性高血压的特点、相关影响因素及诊治策略。
作者:李偌瑒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抗菌药物是我国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药物,由于多种原因,其临床应用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由此导致医药资源浪费和医疗费用的增长,更为严峻的是细菌耐药情况也较为突出,这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作者:王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前不久,一位学医的同学向我推荐《医闹》一书,说这本书很畅销,写得也不错,虽然没有《心术》的文笔好,但是由于作者自己就是医生,所以读起来很亲切,更真实。他叫我一定要看看。虽然我对“畅销”的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抗拒,但这本《医闹》,我不仅读完,并由此产生了对目前被炒得“热热闹闹”和“沸沸扬扬”的医患关系的一些思考。
作者:程明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霍勇教授在国内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享有盛誉,在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工作。霍勇教授1982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之后又获得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学位,并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哈佛医学院、法国南希大学医学中心进修,他潜心钻研专业知识,并积极付诸于临床实践,在大内科及心内科方面积累了广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作者:李偌瑒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