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肥市高一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朱继民;叶冬青;李白坤;凌文华

关键词:学生, 吸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摘要:目的了解合肥市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吸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城、郊随机抽取6 670名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总吸烟检出率为19.7%,不同性别及不同地区学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周围人群(同学、朋友、父母、教师等)吸烟、对吸烟行为的错误认识(认为吸烟有风度、时髦、是消遣手段等)等因素可能是促发学生吸烟行为的因素;而能正确认识吸烟的危害、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父母文化水平高等因素有利于学生避免吸烟.结论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吸烟的危害,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等,对降低学生的吸烟率可能起重要作用.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和家庭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为进行合理的子女教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以及自编调查问卷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397名和整群抽取的在校学生1 022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资料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与理解、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保护.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例组社会心理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危险因素有留级、童年经历虐待、吸烟、自杀未遂、认为周围人的言行针对自己、可疑幻听和父亲的拒绝否认;保护因素有好朋友多和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结论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障碍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碧云;黄雪竹;陈炳为;倪宗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健康教育即时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并以主题班会形式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再用问卷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教育前只有0.89%的学生和24.37%的家长得分在80分以上;教育后得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和家长的比率分别为52.10%和64.70%.家长得分高低与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学生和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都较教育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耐药结核病的后果等问题,仍有一定的错答率.结论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采用主题班会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则需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教育力度.

    作者:万逢洁;何敏;郑艳燕;邓其军;赵亚玲;翁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在学生餐卫生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系统,提高学生营养盒饭的卫生质量.方法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文件推荐的原理与程序,参照我国相关卫生规范,以上海市徐汇区日供学生盒饭量为20 000份,8 000份,1 000~3 000份的7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生产、运输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结果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为:食品采购、食品加热烹调、熟食容器餐盒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与洗手、学生盒饭出锅至食用间隔时间.针对关键环节提出相关干预措施.结论 3家执行干预措施的公司所供盒饭均符合卫生要求,未执行干预措施的公司存在着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

    作者:于晓宇;华荣秋;杨龙彪;孙冬梅;颜萍;倪晓岚;姜洪;王维娟;刘长青;李科;王树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包头市100名小学生2次瑞文推理能力测验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间隔5 a复测瑞文推理能力测验智商(IQ)变化,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瑞文推理能力测验,对包头市在校的同一批小学生间隔5 a测定IQ.结果 2次测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校小学生经过5 a的学习,男、女生IQ水平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学校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秦荣;王宗霞;侯慧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肥胖和超重中专女生大氧耗量及负荷运动后脉搏、血压变化研究

    目的分析肥胖、超重中专女生的大氧耗量和负荷运动后血压、脉搏等变化,评价肥胖与超重对女性青少年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某中专学校对1 302名15~20岁女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界定35例肥胖与62例超重女生,同时选取100名正常体重女生为对照.测清晨静卧时脉搏与血压;用30 s/20次蹲起试验进行定量负荷运动试验,测量负荷运动前后的脉搏与血压;用台阶运动试验测5min即刻脉搏,根据此脉搏和被测者体重在Astrand列线图上查出大耗氧量估计值,并按体重计算大氧耗量相对值.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3组中专女生大氧耗量绝对值和相对值以及负荷运动前后脉搏、血压变化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肥胖、超重中专女生的大氧耗量相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清晨静卧位及负荷运动后的脉搏、血压水平高于对照组.运动后的脉搏上升百分比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或显著意义(P<0.05).结论肥胖、超重对女性青少年心血管功能有显著影响.

    作者:许玲;陶芳标;李光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职业高中学生性行为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职业高中学生性态度及相关行为现况,为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成都市某职业高中二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大部分职业高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等问题持中立态度,学生中有过边缘性行为及性行为经历者分别占45.63%和13.88%.对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11个因素与学生是否发生性行为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有边缘性行为经历、年龄较大、对性教育态度积极是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而性态度正确、父母婚姻和睦、父亲文化程度高则是学生发生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学校应高度重视高中生的性态度及相关行为问题,尽早开展性健康教育,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以预防学生过早发生边缘性行为及性行为.

    作者:孙莉;晁黎明;王钰;魏嗣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宁波市部分学校周边饮(副)食店卫生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其中学校后勤社会化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后勤社会化减轻了校方管理上和经营上的压力,给学生带来了品种齐全、花式多样的饭菜,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生活质量.然而,学校周边的饮(副)食店也随之兴起,这些饮(副)食店卫生条件较差,且业主多半是进城农民工,卫生意识不强,所售食品来源渠道复杂,从而给校园埋下了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为确保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于2002年6月和2003年4月对宁波市部分大中专院校及中学周边饮(副)食店的卫生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彭升友;倪松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娄底市初中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娄底市初中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生原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娄底市4所中学3 830名初中生进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的伤害发生率为30.76%,且随年级上升而升高,初三学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分别为36.76%和25.61%.伤害类型以跌伤、刀(锐)器伤、碰伤为主,占66.91%,且居前3位.伤害发生的原因以玩耍与游乐(31.07%)、走路与骑自行车(19.19%)、运动(14.60%)占前3位.伤害程度中、重度伤占7.98%,致残(死亡)率为104.44/10万.伤害平均每人次引起缺课3.78课时,活动受限2.11 d,家长误工0.86 d,直接医疗支出37.19元.伤害的发生与父母监护及收入有关.结论娄底市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伤害预防重在行为规范,宜采取健康促进的方法,实行综合防制策略.

    作者:戴练平;王乔笙;曾穆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乳牙龋病的双生子研究

    目的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乳牙龋病发生中的作用,为防治儿童龋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岛市79对双生子的乳牙龋病情况进行研究,比较单卵和二卵双生子对内龋、失、补牙数的变异程度和患龋一致率,计算乳牙龋病的遗传度.结果乳牙单卵和二卵组对内龋、失、补牙数的变异有显著性,遗传度小于40%.结论乳牙龋病的发生受弱遗传因素控制,环境因素起较大的作用.

    作者:綦斐;张瑞芝;逄增昌;汪韶洁;续美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蚌埠市中小学校风疹爆发疫情分析

    目的剖析学校风疹爆发疫情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1和2002年蚌埠市部分中小学校的风疹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a间共有13所中小学发生风疹爆发,平均每起爆发累及13.2人;首例病例出现24 h内报告疫情的只有1起,仅占全部爆发学校的7.7%;实验室确诊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3.6%.所有爆发均发生于3~6月,农村报告的病例少于城市,病例均为学生,其中96.5%的患者年龄在6~14岁,男女发病比例基本相近.结论学校风疹爆发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学生风疹抗体阳性率低,应用风疹疫苗预防和控制风疹爆发是有效的途径.

    作者:王彩红;孙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武汉市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变化,探索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为今后在大学生中进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国家每天公布SARS疫情后的第2周初和第3周末,先后2次对武汉市1 09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SARS认知、态度、行为和心理状况等问卷调查.结果 97.9%的大学生关注SARS,对SARS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程度较高.97.5%的学生采取了预防措施,91.9%的学生因SARS而取消了旅游计划;87.1%的学生表现出战胜SARS的信心,但具有恐惧心理的占12.5%.从前后2次调查结果比较来看,在国家每天公布疫情后第3周末,大学生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明显高于第2周初(P<0.05).在第3周末,虽然还有8.1%的大学生感到恐惧,但显著低于第2周初(P<0.05);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宣传教育对大学生SARS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抗击SARS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贺莉萍;郭毅;冯赟;李十月;刘晴;陈湘宜;左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某高校大学生知·信·行影响

    目的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以探讨在高校学生中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某高校参加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的在校二年级大学生462名进行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正确率有所提高.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的近期效果明显,建议今后应当长期、深入、广泛地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陈青山;严文辉;梁文龙;刘友发;陈晓燕;尹翠英;何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的效果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时间明显增多;而体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越来越多的比赛和非组织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损伤逐年增多,成为中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田苗等[1]调查显示,某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8.9%.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2].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效果,我们对2届学生在高中的3 a期间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清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单纯性肥胖女孩3种激素水平及与BMI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单纯性肥胖女孩的血清瘦素(Leptin)、雌二醇(E2)、胰岛素(Ins)3种激素水平和内分泌相互作用及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以便为青春期女生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荥阳市6所中小学女生2 000名测量体重后,从筛查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中随机抽取60名,同时从正常体重女生中抽取60名为对照.按年龄分组,分别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其血清3种激素的含量.结果各年龄组对照组和肥胖组女孩的Leptin和Ins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Leptin和Ins水平与BMI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3种激素水平均随年龄、体重和BMI的升高而升高.肥胖女孩的Leptin和Ins分泌紊乱.瘦素水平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肥胖的程度,结合内分泌水平可对肥胖程度以准确评价.

    作者:胡巧云;耿敏学;张春利;张磊;张德甫;陈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医科大学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与相关影响因素量表对大学生1 040名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支持下进行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评分与负性生活事件量表、特质焦虑问卷、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间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社交自尊、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特质焦虑被引入回归方程.结论应加强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及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指导.

    作者:梁执群;卢莉;籍继颖;朱素娟;虞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起群体性癔病发作调查分析

    癔病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精神或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疾病[1].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关.群体性癔病的发作容易在情绪不稳定的易受暗示的儿童青少年中流行[2].笔者对一起发生于学校的群体性癔病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秦建强;杨晓竺;石奇运;杜海林;方继军;张小平;那星一;高永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国家儿童体成分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中国、新加坡和荷兰3个国家儿童体重指数(BMI)与体脂百分含量的关系,为研究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配对实验设计,将儿童的年龄、性别和身高进行配对筛选,要求年龄为7~12岁,每个研究地点50名儿童,男女各半.采用密度法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儿童的体脂含量.结果研究发现3个国家儿童以及不同性别儿童的BMI和体脂百分含量(BF%)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对各国儿童年龄和BF%进行调整后,新加坡儿童的BMI显著低于中国儿童和荷兰儿童.BMI、年龄和性别相同的情况下,新加坡儿童的BF%(24.6%±0.7%)显著高于中国(19.2%±0.8%)和荷兰儿童(20.3%±0.7%).结论不同国家之间儿童体质的含量有所不同.

    作者:王京钟;王筱桂;Deurenberg P;Deurenberg-Yap M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市区中学生采取多级抽样法,对抽取的中学生1 421名使用自编一般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BDI)、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进行评估.结果来自单亲家庭的被试有较高的自杀意念检出率.有自杀意念组被试较少地体验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较多地受到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等不良教养方式影响.母亲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中学生影响较大,其中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作为保护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异性家长的过干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不良父母教养方式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家长应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以减少自杀意念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作者:张志群;郭兰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起鸡肠球菌污染食品引起的学校集体食物中毒

    2003年9月2日晚,郑州市某高校新生中相继有多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烧等症状.9月3日凌晨4时,郑州市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通过协调省、市、区医疗、预防、卫生监督部门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马艾华;贾建国;刘宏;殷琪;杨郁葱;颜进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长沙市3所幼儿园儿童饮食、睡眠和一般行为问题调查

    目的了解长沙市3~6岁儿童问题行为现状,探讨其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为对幼儿的健康行为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儿童问题行为调查表,对长沙市3所幼儿园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测查.结果长沙市3~6岁儿童问题行为表现较突出,饮食问题、睡眠问题和一般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21.19%,11.4%和9.08%;3种问题行为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儿童的饮食问题性别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 3~6岁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各种问题行为的发展存在相应的关键期.小班可能是儿童饮食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大班可能是儿童一般行为发展的关键期,而整个幼儿期可能是睡眠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

    作者:刘国华;张桂英;孟宪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