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门峡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程巧云;马振云

关键词:学生, 缺勤, 生病
摘要:为了解危害中小学生健康、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疾病的发生状况及流行趋势,并为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9~2002年三门峡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鄂西土家族苗族小学生偏食与贫血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鄂西土家族和苗族小学生的偏食和贫血状况,为有效地纠正小学生不良饮食习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校7~12岁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偏食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血红蛋白的测定采用氰化法.结果偏食和贫血男女差异无显著性,但各年龄组间差异较明显,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偏食会造成小学生营养素摄入比例失调,并导致贫血.结论

    作者:魏文科;侯建军;张宏;许建安;郑庭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学生三餐行为和营养知识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小学生三餐行为和营养知识教育的效果,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方法对杭州市、温州市3所小学三~五年级学生1 423名进行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本底和终末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1周内每天吃早餐的小学生占83.3%.在家吃早餐、中餐、晚餐的小学生依次占75.8%,31.5%和92.6%.健康教育后,小学生中餐良好膳食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早餐和晚餐行为改变不明显,主要是家庭成员影响所致.营养知识知晓率经干预后明显提高.结论在小学开展营养教育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促进饮食行为改变,形成良好的三餐行为.同时应加强家庭成员的营养教育.

    作者:陈钢;徐锦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所中专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其人口特征学研究

    目的了解中专生自杀行为的现状及其人口统计学特征,为中专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市2所中专学校共2 032名中专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结果中专生总体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6.6%,自杀计划发生率为13.4%,自杀企图发生率为7.5%.各年龄分组比较,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17岁以下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18岁以上组(P<0.001),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男生,非汉族中专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汉族学生.来自农村学生3种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均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在外工作(打工)对中专生的自杀行为无显著影响.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非汉族、家住城镇和学习成绩差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学习成绩差为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年级为自杀企图的保护因素,而家住城市为危险因素.结论中专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企图发生率较高,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受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影响.应加强对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李光友;陶芳标;许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医科大学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与相关影响因素量表对大学生1 040名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支持下进行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评分与负性生活事件量表、特质焦虑问卷、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间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社交自尊、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特质焦虑被引入回归方程.结论应加强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及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指导.

    作者:梁执群;卢莉;籍继颖;朱素娟;虞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危险性分析在学校食品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RA)是由危险性评估、危险性管理和危险性交流组成的控制食品卫生安全的预防性管理方法,近年来在我国食品行业卫生管理中正逐渐被接受.笔者在对潍坊市学校食品卫生状况作出分析后认为,在学校食品卫生管理中应用RA原理进行食品卫生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消除危险因素,保证学生饮食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作者:马春诚;孙大永;夏素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健康教育即时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并以主题班会形式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再用问卷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教育前只有0.89%的学生和24.37%的家长得分在80分以上;教育后得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和家长的比率分别为52.10%和64.70%.家长得分高低与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学生和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都较教育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耐药结核病的后果等问题,仍有一定的错答率.结论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采用主题班会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则需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教育力度.

    作者:万逢洁;何敏;郑艳燕;邓其军;赵亚玲;翁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特质性焦虑对慢性胃炎大学生治病前后焦虑状态的影响

    为了解特质性焦虑对大学生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状态的影响,笔者对100例大学生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兆华;谷来友;迟淑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某高校大学生知·信·行影响

    目的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以探讨在高校学生中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某高校参加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的在校二年级大学生462名进行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正确率有所提高.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的近期效果明显,建议今后应当长期、深入、广泛地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陈青山;严文辉;梁文龙;刘友发;陈晓燕;尹翠英;何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龙岩市中学生上网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中学生上网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对其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有68.73%的中学生常到网吧上网,平均每周上网至少4.37 h;上网玩游戏的占62.23%,聊天的占48.61%.制约他们上网的主要因素46.75%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反对;只有26.93%的学生认为应遵守网络诚信的道德;对目前网络环境49.54%的学生认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暴力色情及垃圾网页等不足之处;91.95%的学生赞同开通学生网络教室.结论在加强对营业网吧进行规范管理、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要针对学生各自特点引导学生健康上网,遵守网络道德.

    作者:蓝建军;阎建平;倪献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上海市学生营养餐行业现状分析

    1993年2月,在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会长于若木同志的关怀和积极倡导下,上海市委成立了专门的学生营养餐领导小组,上海市中小学营养午餐开始起步.经过近10 a的发展,上海市从事学生营养午餐的企业已从1993年底的20多家,发展到目前的87家.笔者实地调查了上海的学生营养餐推广情况,走访了上海市教委、营养学会、卫生局、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及上海市的部分营养餐供应企业,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郭平;杨蒙莺;陈德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职业高中学生性行为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职业高中学生性态度及相关行为现况,为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成都市某职业高中二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大部分职业高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等问题持中立态度,学生中有过边缘性行为及性行为经历者分别占45.63%和13.88%.对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11个因素与学生是否发生性行为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有边缘性行为经历、年龄较大、对性教育态度积极是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而性态度正确、父母婚姻和睦、父亲文化程度高则是学生发生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学校应高度重视高中生的性态度及相关行为问题,尽早开展性健康教育,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以预防学生过早发生边缘性行为及性行为.

    作者:孙莉;晁黎明;王钰;魏嗣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饮食营养及健康状况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饮食营养及健康状况,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对西南地区28个少数民族大学生1 386名进行调查.结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食以米饭为主(男、女生分别占56.4%和67.3%),存在挑食行为(37.8%)、偏食行为(45.9%)和按自己嗜好饮食(31.9%);体格检查显示,31.7%的大学生经常伴有牙龈红肿和瘀血,58.1%的女生经期不正常,43.2%的学生存在缺铁性贫血.结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饮食行为是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应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合理营养指导.

    作者:张有平;刘学哲;吴献华;谭学才;陈代梅;李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肥胖和超重中专女生大氧耗量及负荷运动后脉搏、血压变化研究

    目的分析肥胖、超重中专女生的大氧耗量和负荷运动后血压、脉搏等变化,评价肥胖与超重对女性青少年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某中专学校对1 302名15~20岁女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界定35例肥胖与62例超重女生,同时选取100名正常体重女生为对照.测清晨静卧时脉搏与血压;用30 s/20次蹲起试验进行定量负荷运动试验,测量负荷运动前后的脉搏与血压;用台阶运动试验测5min即刻脉搏,根据此脉搏和被测者体重在Astrand列线图上查出大耗氧量估计值,并按体重计算大氧耗量相对值.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3组中专女生大氧耗量绝对值和相对值以及负荷运动前后脉搏、血压变化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肥胖、超重中专女生的大氧耗量相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清晨静卧位及负荷运动后的脉搏、血压水平高于对照组.运动后的脉搏上升百分比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或显著意义(P<0.05).结论肥胖、超重对女性青少年心血管功能有显著影响.

    作者:许玲;陶芳标;李光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内蒙古西部地区城乡蒙汉族女生经前准备情况

    目的了解城乡蒙汉族中小学女生的经前准备情况,为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蒙汉族中小学女生6 298名进行经前准备情况调查.结果城乡蒙汉族中小学女生的经前教育情况城市好于农村,汉族好于蒙族,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对月经感到紧张忧虑的女生其月经失调、痛经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应对中小学女生进行正确的、恰当的经前教育,以确保其身心健康.

    作者:王忆军;张慧;康震宙;张敏;郭志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长沙市3所幼儿园儿童饮食、睡眠和一般行为问题调查

    目的了解长沙市3~6岁儿童问题行为现状,探讨其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为对幼儿的健康行为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儿童问题行为调查表,对长沙市3所幼儿园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测查.结果长沙市3~6岁儿童问题行为表现较突出,饮食问题、睡眠问题和一般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21.19%,11.4%和9.08%;3种问题行为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儿童的饮食问题性别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 3~6岁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各种问题行为的发展存在相应的关键期.小班可能是儿童饮食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大班可能是儿童一般行为发展的关键期,而整个幼儿期可能是睡眠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

    作者:刘国华;张桂英;孟宪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西昌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

    龋齿是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为了解西昌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2年度西昌市小学生常规体检资料中的龋齿患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赵文才;杨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学习成绩不良初中生心理卫生的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学习成绩不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太原市某中学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358名为研究对象,以学习成绩不良学生为目标人群,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实验.用自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对家庭和父母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得分和心理健康问卷总分接近中等组和/或优生组,且该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问卷得分及心理健康问卷总得分干预前后变化不显著,而2个对照组干预后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干预后学习成绩提高显著.结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

    作者:高秀君;王芳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ARS流行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学生恐惧情绪反应

    目的探讨大学生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期间恐惧情绪反应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自编的SARS心理行为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西安交通大学学生1 019名进行调查,使用SPSS统计软件做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恐惧因子得分在均值1个标准差以上的人群占总人数的17.86%,情绪稳定性是影响恐惧因子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大学生中有近1/5对SARS感到明显恐惧,其中情绪不稳定者的个体认知建构系统存在缺陷,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

    作者:高延;马延生;杨玉凤;姚凯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桂林市城区0~6岁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

    为了解桂林市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笔者于2001年5~10月对桂林市象山区、秀峰区和七星区0~6岁儿童进行了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测评.

    作者:王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漯河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卫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中等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漯河卫校2000级学生中抽取210人为干预组,208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7 d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艾滋病知识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近期效果评价.结果教育后,干预组对艾滋病知识的回答正确率比干预前提高2.8%~47.1%,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卫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亟待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作者:赫欣;胡忠德;刘国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