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
2003年4月5日~5月18日,无锡市滨湖区某高级中学发生一起在校学生群发性出疹性疾病.5月19日滨湖区卫生局组织专业人员,对这起学生风疹爆发的疫情进行了调查,确诊为风疹病毒感染,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汉顺;孔维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为进行合理的子女教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以及自编调查问卷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397名和整群抽取的在校学生1 022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资料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与理解、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保护.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例组社会心理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危险因素有留级、童年经历虐待、吸烟、自杀未遂、认为周围人的言行针对自己、可疑幻听和父亲的拒绝否认;保护因素有好朋友多和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结论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障碍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碧云;黄雪竹;陈炳为;倪宗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身体素质是人体机能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特征.对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有利于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促进身体素质.
作者:张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解危害中小学生健康、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疾病的发生状况及流行趋势,并为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9~2002年三门峡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巧云;马振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肥胖、超重中专女生的大氧耗量和负荷运动后血压、脉搏等变化,评价肥胖与超重对女性青少年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某中专学校对1 302名15~20岁女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界定35例肥胖与62例超重女生,同时选取100名正常体重女生为对照.测清晨静卧时脉搏与血压;用30 s/20次蹲起试验进行定量负荷运动试验,测量负荷运动前后的脉搏与血压;用台阶运动试验测5min即刻脉搏,根据此脉搏和被测者体重在Astrand列线图上查出大耗氧量估计值,并按体重计算大氧耗量相对值.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3组中专女生大氧耗量绝对值和相对值以及负荷运动前后脉搏、血压变化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肥胖、超重中专女生的大氧耗量相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清晨静卧位及负荷运动后的脉搏、血压水平高于对照组.运动后的脉搏上升百分比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或显著意义(P<0.05).结论肥胖、超重对女性青少年心血管功能有显著影响.
作者:许玲;陶芳标;李光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宁夏大学师范专业学生性健康知识现状,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夏大学部分师范生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宁夏大学师范生的性知识缺乏系统性,性知识来源单一,且存在性别、民族、城乡的差别;黄色网站以及色情读物的接触使传统的性观念受到严峻的挑战;学生的性防范意识不强,且对性病尤其是对艾滋病及感染者存在歧视心态;对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知识的教育普遍欢迎(99%).结论在师范生中开展性健康知识系统教育势在必行,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作者:徐明;邵佩兰;张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情况与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河南省高校1 1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集体测查和分析.结果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在性别、年级和城乡之间,学生干部与非干部之间,不同身体健康状况和专业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多项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培养中,要重视学生良好社会网络的建立与利用.
作者:李慧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解桂林市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笔者于2001年5~10月对桂林市象山区、秀峰区和七星区0~6岁儿童进行了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测评.
作者:王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4所初中学校所有在校学生进行呼吸系统健康状况和家庭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就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对其他因素进行控制以后,污染区学校学生各种呼吸系统症状的出现均高于相对清洁区学校学生;室内空气污染因素中平时不开或很少开窗通风、家里使用地毯、饲养猫狗等宠物、与别人共用卧室、冬季取暖、家人有吸烟等因素对中学生呼吸系统不同症状的出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与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有一定的统计学关联.结论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室内外空气污染、儿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等均可能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余向东;查日胜;钮丽;范亚平;孙业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小学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少年从小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战略措施之一.为了解临沂市城乡小学生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行为现状以及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开展小学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对临沂市城、乡4所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2 01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彬;姜兆勇;李耀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2003年9月2日晚,郑州市某高校新生中相继有多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烧等症状.9月3日凌晨4时,郑州市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通过协调省、市、区医疗、预防、卫生监督部门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马艾华;贾建国;刘宏;殷琪;杨郁葱;颜进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并以主题班会形式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再用问卷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教育前只有0.89%的学生和24.37%的家长得分在80分以上;教育后得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和家长的比率分别为52.10%和64.70%.家长得分高低与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学生和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都较教育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耐药结核病的后果等问题,仍有一定的错答率.结论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采用主题班会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则需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教育力度.
作者:万逢洁;何敏;郑艳燕;邓其军;赵亚玲;翁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剖析学校风疹爆发疫情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1和2002年蚌埠市部分中小学校的风疹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a间共有13所中小学发生风疹爆发,平均每起爆发累及13.2人;首例病例出现24 h内报告疫情的只有1起,仅占全部爆发学校的7.7%;实验室确诊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3.6%.所有爆发均发生于3~6月,农村报告的病例少于城市,病例均为学生,其中96.5%的患者年龄在6~14岁,男女发病比例基本相近.结论学校风疹爆发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学生风疹抗体阳性率低,应用风疹疫苗预防和控制风疹爆发是有效的途径.
作者:王彩红;孙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单纯性肥胖女孩的血清瘦素(Leptin)、雌二醇(E2)、胰岛素(Ins)3种激素水平和内分泌相互作用及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以便为青春期女生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荥阳市6所中小学女生2 000名测量体重后,从筛查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中随机抽取60名,同时从正常体重女生中抽取60名为对照.按年龄分组,分别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其血清3种激素的含量.结果各年龄组对照组和肥胖组女孩的Leptin和Ins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Leptin和Ins水平与BMI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3种激素水平均随年龄、体重和BMI的升高而升高.肥胖女孩的Leptin和Ins分泌紊乱.瘦素水平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肥胖的程度,结合内分泌水平可对肥胖程度以准确评价.
作者:胡巧云;耿敏学;张春利;张磊;张德甫;陈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德阳市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效果,以便为青少年口腔卫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城区、城郊和农村12与15岁学生613名,检查软垢指数(DI)和牙石指数(CI).结果 12岁软垢指数城郊和农村均为女生高于男生(P<0.01),12岁牙石指数城郊组女生高于男生(P<0.01).12岁和15岁的软垢和牙石指数均以农村高,依次是城郊、城区(P<0.01).结论软垢与牙石指数农村高于城郊和城区,其分布特点与口腔卫生保健和口腔健康教育有密切关系.
作者:周培秀;徐梅;黄林军;刘宗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癔病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精神或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疾病[1].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关.群体性癔病的发作容易在情绪不稳定的易受暗示的儿童青少年中流行[2].笔者对一起发生于学校的群体性癔病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秦建强;杨晓竺;石奇运;杜海林;方继军;张小平;那星一;高永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其中学校后勤社会化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后勤社会化减轻了校方管理上和经营上的压力,给学生带来了品种齐全、花式多样的饭菜,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生活质量.然而,学校周边的饮(副)食店也随之兴起,这些饮(副)食店卫生条件较差,且业主多半是进城农民工,卫生意识不强,所售食品来源渠道复杂,从而给校园埋下了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为确保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于2002年6月和2003年4月对宁波市部分大中专院校及中学周边饮(副)食店的卫生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彭升友;倪松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佛山市南海区2000~2002年连续3 a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2000~2002年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7.67%,35.86%,34.26%,呈逐年下降趋势,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27.76,P<0.01);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19%,3.28%,3.44%,年度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07,P>0.05).各年度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均高于男生,而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学习阶段营养不良检出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结论佛山市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应针对中小学生营养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作者:刘小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偏头痛是中学生较常见的病症,发生原因较多,如睡眠不足、功课繁重、考试紧张以及颈椎疾病等.偏头痛可造成学生坐立不安、烦躁,影响学习.笔者采用异搏定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作者:肖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时间明显增多;而体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越来越多的比赛和非组织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损伤逐年增多,成为中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田苗等[1]调查显示,某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8.9%.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2].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效果,我们对2届学生在高中的3 a期间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清秀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