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漯河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赫欣;胡忠德;刘国良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知识, 态度, 实践, 卫生教育, 学生, 卫生专业
摘要:目的了解卫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中等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漯河卫校2000级学生中抽取210人为干预组,208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7 d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艾滋病知识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近期效果评价.结果教育后,干预组对艾滋病知识的回答正确率比干预前提高2.8%~47.1%,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卫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亟待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江南大学近5届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江南大学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为制定高校学生结核病爆发流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南大学1998~2002年本科新生共16 556人进行PPD试验,阴性者接种卡介苗,强阳性者登记随访,不采取预防性服药方法.结果被调查学生中PPD试验阳性率为67.68%,其中强阳性率为1.38%.强阳性者中有结核病史者占33.77%,有过敏史者占17.54%,高于普通人群.新生入学后2~3 a是结核病的高发期.结论 PPD试验是在高校新生中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诊断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对学生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结核病在高校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单平;王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自测健康年龄层次的比较研究

    目的了解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自测健康在不同年龄层次上的差异特征,为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学教师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江西、辽宁等5省45所山区农村中学307名教师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用LSD法做单因素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1)山区农村中学教师在自测生理健康上年龄差异显著,且青年教师好于中老年教师;(2)山区农村中学教师在自测社会健康上年龄差异显著;(3)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自测心理健康上仅存在青年初期与老年期之间差异显著性,其他各年龄层次差异无显著性;(4)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自测健康总分仅有青年中期与老年期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其他各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自测健康体现出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问题突出.

    作者:李东斌;谢本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包头市100名小学生2次瑞文推理能力测验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间隔5 a复测瑞文推理能力测验智商(IQ)变化,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瑞文推理能力测验,对包头市在校的同一批小学生间隔5 a测定IQ.结果 2次测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校小学生经过5 a的学习,男、女生IQ水平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学校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秦荣;王宗霞;侯慧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山东省中小学生1995与2000年血压水平比较

    血压是反映人体心血管功能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机能指标.近年来,成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并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成人期血压与儿童期血压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1].从儿童期开始进行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可能是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2].因此,研究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变化及其规律,对于掌握儿童青少年血压发育趋势,预测成人后血压水平以及预防成人期心血管疾病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毕振旺;徐留臣;魏霞;王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广州某高校学生用药知识与用药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大学生用药知识、用药行为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大学生药物滥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5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用药知识的答对率为56.0%,用药行为的不良率为26.6%,性别、专业、来源地及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影响用药知识、用药行为的因素.结论大学生对用药知识缺乏了解,并普遍存在不良的用药行为.应加强对大学生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蔡玲;杨丽;林汉生;夏苏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大学生情绪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及自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表对云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634名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的测试分值均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测试分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作者:董玉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西昌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

    龋齿是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为了解西昌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2年度西昌市小学生常规体检资料中的龋齿患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赵文才;杨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湖南省学生生长发育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湖南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长期变化趋势,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资料.方法分析2000年湖南省7~22岁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并与1985年进行比较.结果城市男女生、农村男女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了2.9 cm,2.4 cm,2.3 cm和1.5 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了4.7 kg,2.6 kg,1.8 kg和0.6 kg.城市男女学生胸围分别平均增长了1.1 cm和2.6 cm,农村男生胸围平均减少0.9 cm,农村7~9岁女生胸围下降明显.城乡各年龄组男女学生肺活量指数均显著下降(P<0.01).农村学生形态指标发育高峰年龄明显提前.结论湖南省学生身高、体重发育呈现出长期增长趋势,其增长值小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注意改善农村学生营养,青春期卫生教育应始于小学高年级.

    作者:李光春;文麦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兰州市小学生安全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儿童安全教育近期效果,为提高儿童安全意识、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突发事件对儿童的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对3所小学三~五年级(9~11岁)的小学生采取3种不同方式的安全教育,并在教育前后采用自制儿童安全知识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安全教育的近期效果.结果接受安全教育后,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普遍有所提高,答卷成绩的提高与平时学习成绩有关,而基本不受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等因素影响.结论安全教育是提高儿童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牛静萍;李嵘;李仲兴;崔顺军;张彬;孙学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鄂西土家族苗族小学生偏食与贫血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鄂西土家族和苗族小学生的偏食和贫血状况,为有效地纠正小学生不良饮食习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校7~12岁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偏食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血红蛋白的测定采用氰化法.结果偏食和贫血男女差异无显著性,但各年龄组间差异较明显,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偏食会造成小学生营养素摄入比例失调,并导致贫血.结论

    作者:魏文科;侯建军;张宏;许建安;郑庭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和家庭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为进行合理的子女教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以及自编调查问卷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397名和整群抽取的在校学生1 022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资料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与理解、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保护.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例组社会心理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危险因素有留级、童年经历虐待、吸烟、自杀未遂、认为周围人的言行针对自己、可疑幻听和父亲的拒绝否认;保护因素有好朋友多和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结论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障碍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许碧云;黄雪竹;陈炳为;倪宗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的效果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时间明显增多;而体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越来越多的比赛和非组织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损伤逐年增多,成为中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田苗等[1]调查显示,某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8.9%.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2].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效果,我们对2届学生在高中的3 a期间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清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职业高中学生性行为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职业高中学生性态度及相关行为现况,为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成都市某职业高中二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大部分职业高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等问题持中立态度,学生中有过边缘性行为及性行为经历者分别占45.63%和13.88%.对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11个因素与学生是否发生性行为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有边缘性行为经历、年龄较大、对性教育态度积极是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而性态度正确、父母婚姻和睦、父亲文化程度高则是学生发生性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学校应高度重视高中生的性态度及相关行为问题,尽早开展性健康教育,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以预防学生过早发生边缘性行为及性行为.

    作者:孙莉;晁黎明;王钰;魏嗣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马鞍山市初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4所初中学校所有在校学生进行呼吸系统健康状况和家庭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就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对其他因素进行控制以后,污染区学校学生各种呼吸系统症状的出现均高于相对清洁区学校学生;室内空气污染因素中平时不开或很少开窗通风、家里使用地毯、饲养猫狗等宠物、与别人共用卧室、冬季取暖、家人有吸烟等因素对中学生呼吸系统不同症状的出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与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有一定的统计学关联.结论中学生呼吸系统症状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室内外空气污染、儿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等均可能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余向东;查日胜;钮丽;范亚平;孙业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一起群体性癔病发作调查分析

    癔病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精神或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疾病[1].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关.群体性癔病的发作容易在情绪不稳定的易受暗示的儿童青少年中流行[2].笔者对一起发生于学校的群体性癔病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秦建强;杨晓竺;石奇运;杜海林;方继军;张小平;那星一;高永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单纯性肥胖女孩3种激素水平及与BMI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单纯性肥胖女孩的血清瘦素(Leptin)、雌二醇(E2)、胰岛素(Ins)3种激素水平和内分泌相互作用及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以便为青春期女生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荥阳市6所中小学女生2 000名测量体重后,从筛查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中随机抽取60名,同时从正常体重女生中抽取60名为对照.按年龄分组,分别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其血清3种激素的含量.结果各年龄组对照组和肥胖组女孩的Leptin和Ins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Leptin和Ins水平与BMI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3种激素水平均随年龄、体重和BMI的升高而升高.肥胖女孩的Leptin和Ins分泌紊乱.瘦素水平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肥胖的程度,结合内分泌水平可对肥胖程度以准确评价.

    作者:胡巧云;耿敏学;张春利;张磊;张德甫;陈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三门峡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为了解危害中小学生健康、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疾病的发生状况及流行趋势,并为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9~2002年三门峡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巧云;马振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桂林市城区0~6岁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

    为了解桂林市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笔者于2001年5~10月对桂林市象山区、秀峰区和七星区0~6岁儿童进行了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测评.

    作者:王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漯河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卫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中等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漯河卫校2000级学生中抽取210人为干预组,208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7 d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艾滋病知识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近期效果评价.结果教育后,干预组对艾滋病知识的回答正确率比干预前提高2.8%~47.1%,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卫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亟待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作者:赫欣;胡忠德;刘国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娄底市初中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娄底市初中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生原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娄底市4所中学3 830名初中生进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的伤害发生率为30.76%,且随年级上升而升高,初三学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分别为36.76%和25.61%.伤害类型以跌伤、刀(锐)器伤、碰伤为主,占66.91%,且居前3位.伤害发生的原因以玩耍与游乐(31.07%)、走路与骑自行车(19.19%)、运动(14.60%)占前3位.伤害程度中、重度伤占7.98%,致残(死亡)率为104.44/10万.伤害平均每人次引起缺课3.78课时,活动受限2.11 d,家长误工0.86 d,直接医疗支出37.19元.伤害的发生与父母监护及收入有关.结论娄底市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伤害预防重在行为规范,宜采取健康促进的方法,实行综合防制策略.

    作者:戴练平;王乔笙;曾穆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