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东省中小学生1995与2000年血压水平比较

毕振旺;徐留臣;魏霞;王丽红

关键词:血压, 学生, 比较分析
摘要:血压是反映人体心血管功能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机能指标.近年来,成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并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成人期血压与儿童期血压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1].从儿童期开始进行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可能是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2].因此,研究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变化及其规律,对于掌握儿童青少年血压发育趋势,预测成人后血压水平以及预防成人期心血管疾病均有重要意义.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大学生情绪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及自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表对云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634名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的测试分值均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测试分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作者:董玉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娄底市初中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娄底市初中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生原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娄底市4所中学3 830名初中生进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的伤害发生率为30.76%,且随年级上升而升高,初三学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分别为36.76%和25.61%.伤害类型以跌伤、刀(锐)器伤、碰伤为主,占66.91%,且居前3位.伤害发生的原因以玩耍与游乐(31.07%)、走路与骑自行车(19.19%)、运动(14.60%)占前3位.伤害程度中、重度伤占7.98%,致残(死亡)率为104.44/10万.伤害平均每人次引起缺课3.78课时,活动受限2.11 d,家长误工0.86 d,直接医疗支出37.19元.伤害的发生与父母监护及收入有关.结论娄底市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伤害预防重在行为规范,宜采取健康促进的方法,实行综合防制策略.

    作者:戴练平;王乔笙;曾穆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静安区居民食盐含量与中小学生碘营养知识调查

    国务院于1994年10月1日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5~2002年我国连续4次开展全国性碘缺乏病监测工作.过去一直认为上海不是缺碘地区,但1994年对中国十大城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进行的调查中,上海地区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仅为71.27 μg/L,再次调查则为64.5 μg/L,低于100 μg/L.虽然没有明显的碘缺乏病流行,但仍处于碘营养不足状态.在这种边缘状态下,尤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等需碘量较高的人群来说,尚面临碘缺乏的威胁.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朱蔚;何永频;王叶萍;朱红梅;刘艳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武汉市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对SARS的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变化,探索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为今后在大学生中进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国家每天公布SARS疫情后的第2周初和第3周末,先后2次对武汉市1 09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SARS认知、态度、行为和心理状况等问卷调查.结果 97.9%的大学生关注SARS,对SARS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程度较高.97.5%的学生采取了预防措施,91.9%的学生因SARS而取消了旅游计划;87.1%的学生表现出战胜SARS的信心,但具有恐惧心理的占12.5%.从前后2次调查结果比较来看,在国家每天公布疫情后第3周末,大学生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明显高于第2周初(P<0.05).在第3周末,虽然还有8.1%的大学生感到恐惧,但显著低于第2周初(P<0.05);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宣传教育对大学生SARS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抗击SARS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贺莉萍;郭毅;冯赟;李十月;刘晴;陈湘宜;左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漯河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卫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中等卫生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漯河卫校2000级学生中抽取210人为干预组,208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7 d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艾滋病知识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近期效果评价.结果教育后,干预组对艾滋病知识的回答正确率比干预前提高2.8%~47.1%,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卫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亟待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作者:赫欣;胡忠德;刘国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健康教育即时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形式对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并以主题班会形式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再用问卷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教育前只有0.89%的学生和24.37%的家长得分在80分以上;教育后得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和家长的比率分别为52.10%和64.70%.家长得分高低与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学生和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都较教育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耐药结核病的后果等问题,仍有一定的错答率.结论南宁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采用主题班会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则需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教育力度.

    作者:万逢洁;何敏;郑艳燕;邓其军;赵亚玲;翁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市区中学生采取多级抽样法,对抽取的中学生1 421名使用自编一般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BDI)、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进行评估.结果来自单亲家庭的被试有较高的自杀意念检出率.有自杀意念组被试较少地体验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较多地受到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等不良教养方式影响.母亲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中学生影响较大,其中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作为保护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异性家长的过干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不良父母教养方式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家长应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以减少自杀意念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作者:张志群;郭兰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北京市东城区部分中小学教职工高血压检出情况

    高血压是人群常见病,其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年龄组人群中均呈现不同的比率.为了解中小学教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笔者对2002年度北京市东城区正常

    作者:王广胜;万左红;田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三门峡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为了解危害中小学生健康、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疾病的发生状况及流行趋势,并为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9~2002年三门峡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巧云;马振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江南大学近5届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江南大学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为制定高校学生结核病爆发流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南大学1998~2002年本科新生共16 556人进行PPD试验,阴性者接种卡介苗,强阳性者登记随访,不采取预防性服药方法.结果被调查学生中PPD试验阳性率为67.68%,其中强阳性率为1.38%.强阳性者中有结核病史者占33.77%,有过敏史者占17.54%,高于普通人群.新生入学后2~3 a是结核病的高发期.结论 PPD试验是在高校新生中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诊断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对学生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结核病在高校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单平;王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肥胖和超重中专女生大氧耗量及负荷运动后脉搏、血压变化研究

    目的分析肥胖、超重中专女生的大氧耗量和负荷运动后血压、脉搏等变化,评价肥胖与超重对女性青少年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某中专学校对1 302名15~20岁女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界定35例肥胖与62例超重女生,同时选取100名正常体重女生为对照.测清晨静卧时脉搏与血压;用30 s/20次蹲起试验进行定量负荷运动试验,测量负荷运动前后的脉搏与血压;用台阶运动试验测5min即刻脉搏,根据此脉搏和被测者体重在Astrand列线图上查出大耗氧量估计值,并按体重计算大氧耗量相对值.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3组中专女生大氧耗量绝对值和相对值以及负荷运动前后脉搏、血压变化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肥胖、超重中专女生的大氧耗量相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清晨静卧位及负荷运动后的脉搏、血压水平高于对照组.运动后的脉搏上升百分比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或显著意义(P<0.05).结论肥胖、超重对女性青少年心血管功能有显著影响.

    作者:许玲;陶芳标;李光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情况与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河南省高校1 1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集体测查和分析.结果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在性别、年级和城乡之间,学生干部与非干部之间,不同身体健康状况和专业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多项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培养中,要重视学生良好社会网络的建立与利用.

    作者:李慧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的效果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时间明显增多;而体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越来越多的比赛和非组织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损伤逐年增多,成为中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田苗等[1]调查显示,某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8.9%.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2].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效果,我们对2届学生在高中的3 a期间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清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国家儿童体成分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中国、新加坡和荷兰3个国家儿童体重指数(BMI)与体脂百分含量的关系,为研究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配对实验设计,将儿童的年龄、性别和身高进行配对筛选,要求年龄为7~12岁,每个研究地点50名儿童,男女各半.采用密度法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儿童的体脂含量.结果研究发现3个国家儿童以及不同性别儿童的BMI和体脂百分含量(BF%)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对各国儿童年龄和BF%进行调整后,新加坡儿童的BMI显著低于中国儿童和荷兰儿童.BMI、年龄和性别相同的情况下,新加坡儿童的BF%(24.6%±0.7%)显著高于中国(19.2%±0.8%)和荷兰儿童(20.3%±0.7%).结论不同国家之间儿童体质的含量有所不同.

    作者:王京钟;王筱桂;Deurenberg P;Deurenberg-Yap M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学生三餐行为和营养知识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小学生三餐行为和营养知识教育的效果,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方法对杭州市、温州市3所小学三~五年级学生1 423名进行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本底和终末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1周内每天吃早餐的小学生占83.3%.在家吃早餐、中餐、晚餐的小学生依次占75.8%,31.5%和92.6%.健康教育后,小学生中餐良好膳食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早餐和晚餐行为改变不明显,主要是家庭成员影响所致.营养知识知晓率经干预后明显提高.结论在小学开展营养教育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促进饮食行为改变,形成良好的三餐行为.同时应加强家庭成员的营养教育.

    作者:陈钢;徐锦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学生饮酒行为与危害健康行为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饮酒现状,探讨饮酒行为和其他危害健康行为的相互联系,为防制医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1 095名一~四年级医学本科生的饮酒和其他14项危害健康行为现状,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生饮酒报告率高于女生,分别为85.1%和57.0%;饮酒率随年级升高而上升;不同生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酒后骑车报告率为20.0%,高于女生的6.7%;男生喝醉酒的报告率为24.6%,高于女生的1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行为与酒后骑车、喝醉酒、吸烟行为、通宵达旦娱乐4项危害健康行为有关联.结论医学生饮酒现象较普遍.饮酒行为与其他危害健康行为有密切关联,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胡利人;丁元林;孔丹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小学生头部意外伤害63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头部意外伤害的原因,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997~2002年收治头部意外伤害的中小学生63例的伤害原因.结果头部意外伤害中小学生63例中,车祸伤40例,高处坠跌伤12例,硬物击伤8例,锐器刺伤3例.经积极治疗,治愈51例,轻残6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应提高学校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作者:周钟阳;温振东;王廷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医科大学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与相关影响因素量表对大学生1 040名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支持下进行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评分与负性生活事件量表、特质焦虑问卷、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间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社交自尊、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特质焦虑被引入回归方程.结论应加强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及社会交往能力和技巧的指导.

    作者:梁执群;卢莉;籍继颖;朱素娟;虞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民办高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关系研究

    目的测查民办高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以便为此类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16PF人格测验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 II)对民办高校学生267名进行调查.结果男女生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家庭亲密度、恃强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作者:余小芳;雷良忻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甘肃省汉族中小学生血压及肺活量发育水平分析

    血压和肺活量是了解心脏、血管和肺功能发育程度的重要生理功能指标,在体质和健康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甘肃省地处西北高原,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与东南各省有较大差别.为了探讨甘肃省汉族学生生理功能的发育特点和趋势,更好地指导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笔者对200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血压及肺活量的发育水平进行了分析.

    作者:韩鸣辉;王凤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