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婷;谢为民;朱运泽;高郑奎;李少江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大学男生膳食营养的影响,为改善男大学生的膳食营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大学男生198人,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分别进行5 d的膳食调查,了解其营养素摄取情况.结果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男生膳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比例,提高了各种营养素的摄取量.蛋白质、磷、铁、维生素A的摄取量占推荐量的百分比分别从教育前的94%,213%,227%,135%提高到教育后的114%,230%,360%,226%,钙、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摄入量占推荐量的百分比分别从教育前的54%,71%,69%提高到教育后的79%,93%,74%.结论营养健康教育是一种简单易行,又切实有效地改善男大学生膳食营养的方法.
作者:王南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信息存储、加工、传递的方式,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越来越频繁的人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中,个体的心理状况,甚至人格特征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以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来,国内外新闻媒体陆续报道由网络成瘾引发的心理障碍个案,心理门诊中因为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情绪障碍、家庭矛盾、社会适应问题的来访者也日渐增多.怎样尽可能地减少网络对个体心理的负面影响,使网络真正成为提高个体活动效率、丰富个体精神生活的有益媒介,有关的研究迫在眉睫.
作者:张朝;于宗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制定和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方法 2000年4~5月对北京2所普通高校27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有38.8%的学生曾收到过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收到过处方组的学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不歧视态度得分均明显高于未收到处方组;但对待婚前性交行为态度得分,收到处方组与没有收到处方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向大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是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方式,应该在大学和中学推广这一方法.
作者:陈晶琦;张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经济文化背景相似的长桥、漕河泾2地区甲肝接种和疫情资料分析,评价甲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对2地区经济、文化等均衡性进行分析,比较免疫措施前后2地区甲肝发病率及年龄别发病率的变化.结果甲肝疫苗免疫后,长桥地区25岁以下人群的甲肝发病率(15.59/10万)比漕河泾地区(34.28/10万)低54%.结论徐汇区针对中小学生实施的甲肝疫苗免疫措施,对该人群甲肝发病率的下降有影响.
作者:刘长青;李燕婷;阮玉华;汪萱怡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9年底,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高校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展望21世纪,心理健康教育将在我国大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起来.怎样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学校心理卫生工作该构建怎样的系统模式,值得研究.
作者:丁立平;何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云南中小学生10 a间蛔虫的感染趋势和地区分布特征,为降低和控制学生蛔虫感染率,制定具有科学、实用和可操作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监测1992~2001年云南省城乡7,9,12,14,17岁年龄组在校学生,共210 696人次.分析蛔虫感染与学生健康相关指标(贫血、营养不良和身高、体重的发育等级)及驱蛔投药率的相关关系,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回归、动态数列和相对数的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2~2001年中小学生年平均蛔虫感染率在40.19%~12.96%之间,年平均递减率为7.08%.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由高至低的排序为滇东北、滇西北、滇西、滇南、滇中.贫血与蛔虫感染呈高度正相关(r=0.837,t=4.044,P<0.01),感染率与驱蛔投药率呈高度负相关(r=-0.734,t=4.297,P<0.05).结论预防中小学生蛔虫感染应以健康教育为主线,治理环境为首选,切断虫卵入口传播途径为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宗旨.农村是预防学生蛔虫感染的重点地区.
作者:杜海云;吕慧;李姣;郑志华;张旭辉;徐文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北京市大兴一中教职工疾病谱及健康水平,笔者于2002年4月对该校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彭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体重的增长是否影响其营养状况的变化,笔者对锦州铁路6所小学同一年级的学生6 a营养状况变化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描述合肥市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率,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FD的关系.方法对合肥市2所大学576名一~三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诊断.选取FD病人44名,同时选取同班级、性别比例相同的44人为对照,评定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特质焦虑等心理社会因素.结果 FD患病率为7.6%,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生活事件应激程度、应对方式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性社会经历和特质焦虑评分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FD在大学生中十分常见,负性社会经历和特质焦虑与FD呈统计学关联.
作者:吴正祥;王巧民;张明黎;张开光;郑邦海;殷保书;梁立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龈炎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之一,多由局部刺激因素造成,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逐渐发展为牙周炎,危害很大.为了解宁夏中小学生龈炎的发病情况及口腔卫生状况与龈炎的关系,我们对8 551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龈炎发病情况的调查,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作者:张敬;马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提高,关系到院校的发展.有研究发现,地方院校有心理问题的教师约占30%[1].为了解军队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对军队院校教师进行了测试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国愉;冯正直;蒋静;田恒轩;汪涛;廖雅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校教职工不同体块指数(BMI)对血压、血糖及血脂的影响,做好高校教职工的保健工作.方法对上海市某高校教职工2 889份完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性1 620份,女性1 269份.按BMI≥23为界,分不同年龄对血压、血糖及血脂进行比较.结果血压(SBP,DBP)、血糖(GLU)、血脂(CHO,TRG,LDL-ch)的平均值均随BMI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h)则随着BMI的增加而降低(P<0.01).结论高校教职工保健的重点是降低超重或肥胖症的发生,尤其是男性教职工.
作者:白莲萍;吴华南;吴佩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伤害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青少年的首要死亡原因.为了解酒泉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找出伤害原因,提出防治对策,评价其社会经济损失,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2001年9月笔者对酒泉地区中小学生进行了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王晓庆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动力区初中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哈尔滨市动力区12~16岁的初中生708名进行调查.结果行为问题(以下简称问题)总检出率为21.89%,其中男生19.42%,女生23.81%;在各种问题中,男生的强迫性检出率高,为8.74%,女生的分裂样高,为15.04%.结论母亲文化程度低、家庭缺陷、母教养方式不良、学生存在不良人格倾向等疑为危险因素.该地区初中生心理问题较严重,应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人格培养.
作者:陈晓慧;王丽敏;夏薇;吕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学毕业生对结核病的态度,为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制调查问卷,从湖南省3所医学院校随机抽查临床、预防专业应届毕业生进行结核病态度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在认知方面,78.1%的学生认识到我国结核病疫情是严重的,预防专业学生多于临床,但仅32.5%的学生认为结核病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在情感上,46.0%的学生感到结核病很可怕,担心被感染,且女生多于男生.在行为取向上,53.0%的学生表示因害怕被传染而尽量减少与结核病人接触和交谈的时间.仅30%的学生表明毕业后愿意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各校学生存在差异.51.2%的学生认为教科书上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不全面,93.3%的学生表示希望得到现代结核病控制知识和技术.结论医学毕业生对结核病的态度距专业要求尚有较大距离,但对现代结核病知识和技术的需求是积极的.
作者:白丽琼;肖水源;扬光凡;谢红卫;汪耀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率较高的地区,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出率达9.75%[1].大多数慢性无症状HBV感染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其中一部分在成年人的某个时期可发生亚临床肝炎或临床显性肝炎,而且与肝硬化、肝癌有关[2].因此,预防青少年HBV感染,对降低成人乙型肝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北京市高中毕业生HBV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北京市1999~2002年连续4 a高考学生的HBsAg检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彦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当前,快速上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们健康的严重威胁,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还是成人,对悄悄临近的儿童慢病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目前发现,成人中常见的高血压、血脂紊乱、脂肪肝、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同样可以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这种健康危害不仅会持续到成年,而且会造成患儿不良的社会心理功能,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作者:孔灵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不同体型学生的生理功能和素质状况,以探讨体型对儿童青少年生理功能和素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 151名7~18岁男女生各年龄组按维尔维克指数分型,重点比较粗壮型(第1组)与瘦长型(第3组)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50 m跑、50 m×8往返跑(7~12岁男女)、800 m跑(13~18岁女生)和1 000 m跑(13~18岁男生)的差别.结果学生的肺活量、握力和立定跳远均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50 m跑、50 m×8往返跑、800 m跑和1 000 m跑均值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各年龄组各项指标皆为男生优于女生;同性别、同年龄不同维尔维克指数分型的肺活量和握力均值皆为第1组>第3组,各素质指标均值在大多数年龄组也是第1组优于第3组.结论形态指标与生理功能指标和素质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王宏;郭丽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睾酮(T)、生长激素(GH)对青少年矮身材及骨龄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和指导工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把低于当地同年龄、同性别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以下者定为矮身材组(观察组),再选取同学校、同年级、同民族、同性别、同年龄身高位于x~(x±2s)范围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被选学生进行T、GH放免测定,同时进行体格检查与骨龄评定.结果观察组血清T(x=54.53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x=157.19 μg/L)(P<0.001);观察组儿童骨龄(11.05±0.76)岁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1.94±0.69)岁(P<0.001),年龄骨龄差高于对照组,且T与身高(r=0.462,t=0.530)、骨龄(r=0.444,t=0.493)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1);GH与身高、骨龄的相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GH含量高低与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关系,且T较GH影响大.
作者:黄海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自我保健是21世纪健康趋势,是实现人人健康的有效措施.心理自我保健是自我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高低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江苏省大中小学生心理自我保健KAP水平,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制定心理自我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全省具有代表性的5个城市和地区的80所学校大中小学生进行了相关内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文;冯一星;张敬平;董美华;孔庆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