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来
为了解北京市大兴一中教职工疾病谱及健康水平,笔者于2002年4月对该校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彭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维生素是人体内重要的营养素,一旦缺乏即会导致机体的生理生化改变,甚至造成病理改变,出现临床上典型的缺乏病.关于维生素营养水平的调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调查报道很多[1,2],而中专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既不同于大学生,也不同于中学生,有它的独特性.现将郑州铁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近几届学生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营养状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胡玮;赵长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舟山市为海岛城市,有人居住的大小岛屿共89个,总人口98万,地处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物质生活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解海岛地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以便进一步加大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的力度,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们于2000年9~12月对舟山市监测点校学生进行了常见病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殷志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泗水县山区小学生龋病发生情况,探讨适合农村小学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提高学生护牙爱牙意识,降低龋病患病率,笔者于1998年选定该县3所边远山区小学,对三年级、五年级所有学生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于2002年对干预效果进行调查及比较分析.
作者:郑志跃;张建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体重的增长是否影响其营养状况的变化,笔者对锦州铁路6所小学同一年级的学生6 a营养状况变化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学生午餐营养及供应链状况,为改善学生午餐营养状况,保障食品供应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上海市学生午餐的营养、卫生、供应链、加工工艺等状况,采用定期抽检的方法,应用SNHAS对营养素、食品安全、感官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单位样本综合评价均合格,其中热量、蛋白质、脂肪均能达到或超过DRIs供给量的要求,但矿物质中Ca(仅为AI的32%)、视黄醇当量(仅为AI的57%)供给量较低.对供应链及卫生状况的分析表明,大型企业对各个环节控制严格,产品质量较好,但也存在保存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应进一步完善供应体系,建立高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推广营养配膳系统.
作者:赵渝;Ryan B.Zhao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云南省汉族大学生视力低下情况,以便更好地为预防学生视力低下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将1985,1991,1995和2000年云南省汉族大学生视力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自我保健是21世纪健康趋势,是实现人人健康的有效措施.心理自我保健是自我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高低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江苏省大中小学生心理自我保健KAP水平,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制定心理自我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全省具有代表性的5个城市和地区的80所学校大中小学生进行了相关内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文;冯一星;张敬平;董美华;孔庆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早餐是每天的第1餐,既要补充夜间的能量和营养消耗,又要满足上午学习活动的能量和营养素需要.是否吃早餐与早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学习效果.笔者对甘肃省金昌市中小学生吃早餐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金昌市中学生不吃早餐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为研究营养早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我们于2001年4~6月对金昌市某中学学生进行了营养早餐的干预.
作者:张渊;郑星虎;栾春湘;杨攀荣;许春梅;郝春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吸烟情况及相关卫生知识,探讨相应干预对策.方法采取横断面抽样调查方法对河南省豫北4市3 87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吸烟率为19.86%(男生吸烟率为36.98%,女生吸烟率为2.39%),中学生吸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吸烟男生中,首次吸烟年龄在12岁以下的占36.00%.中学生吸烟成因复杂,有着诸多的影响因素.结论学生控烟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生理与心理等因素研究分析,采取综合的干预对策.
作者:王爱婷;谢为民;朱运泽;高郑奎;李少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高学历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问题愈来愈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于2002年5月进行了本次调查.
作者:孙艳平;吴谅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经济文化背景相似的长桥、漕河泾2地区甲肝接种和疫情资料分析,评价甲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对2地区经济、文化等均衡性进行分析,比较免疫措施前后2地区甲肝发病率及年龄别发病率的变化.结果甲肝疫苗免疫后,长桥地区25岁以下人群的甲肝发病率(15.59/10万)比漕河泾地区(34.28/10万)低54%.结论徐汇区针对中小学生实施的甲肝疫苗免疫措施,对该人群甲肝发病率的下降有影响.
作者:刘长青;李燕婷;阮玉华;汪萱怡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信息存储、加工、传递的方式,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越来越频繁的人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中,个体的心理状况,甚至人格特征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以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来,国内外新闻媒体陆续报道由网络成瘾引发的心理障碍个案,心理门诊中因为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情绪障碍、家庭矛盾、社会适应问题的来访者也日渐增多.怎样尽可能地减少网络对个体心理的负面影响,使网络真正成为提高个体活动效率、丰富个体精神生活的有益媒介,有关的研究迫在眉睫.
作者:张朝;于宗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心理健康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中学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在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主要以学生在校的行为凭自己的感性经验来下结论,而不是从人的心理的各个维度严格地去区分心理健康和不健康[1].当前许多中学教师对学生行为表现的归类还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对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是否该作心理健康层面上的分析,认识上分歧很大.因此,通过对中学教师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观的调查研究,可以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作者:陈树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富阳市城乡学校食堂及副食品店卫生现状,掌握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工作重点,也为今后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提供对策,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我们于2001年6月对全市70所学校的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陆江明;杜利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描述合肥市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病率,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FD的关系.方法对合肥市2所大学576名一~三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诊断.选取FD病人44名,同时选取同班级、性别比例相同的44人为对照,评定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特质焦虑等心理社会因素.结果 FD患病率为7.6%,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生活事件应激程度、应对方式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性社会经历和特质焦虑评分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FD在大学生中十分常见,负性社会经历和特质焦虑与FD呈统计学关联.
作者:吴正祥;王巧民;张明黎;张开光;郑邦海;殷保书;梁立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描述蚌埠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和特点,为开展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2~2001年蚌埠市市辖区生命统计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蚌埠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12.7/10万~44.8/10万,占全死因构成的12.7%~37.4%,居0~14岁儿童全死因的前3位;伤害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伤害死因别中溺水、机械性窒息和机动车交通事故是主要因素.伤害死亡率郊区高于市区.结论 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是主要死因之一,尤其在郊区.
作者:何泽民;程孝连;张益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克拉玛依市大中专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及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今后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笔者于2001年3~6月对克拉玛依市区教育学院和独山子区石油学校的在校大中专学生进行了前后2轮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石锋;林彬;郭俊;薛亮;曾克芬;吾丽娅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宁夏大学农学院学生有关营养知识的现状及饮食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知识教育.方法随机抽取大学生494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大学生的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结果大部分农科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不了解与合理膳食密切相关的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食物分类;学生中存在许多不良饮食行为,如挑食、偏食及不吃早餐等.结论大学生对营养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得到营养指导.为保证大学生身体健康、顺利完成学业,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教育,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作者:邵佩兰;徐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校内人群尘螨过敏情况,为更好地防治青少年变态反应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点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淮南地区部分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皮肤挑刺试验(SPT).结果 SPT阳性率为13.86%,其中男女分别为13.75%和14.00%,差异无显著性(P>0.05);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教职工SPT阳性率依次为7.38%,9.87%,14.74%,17.75%,23.52%,差异有显著性(P<0.001).SPT阳性327人中,患鼻炎、哮喘、皮炎、荨麻疹、药物过敏症者共188人,患病率为57.49%,明显高于SPT阴性人群(P<0.01);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病的474人中,SPT阳性212人,占44.73%,明显高于无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病人群(P<0.01).结论校内人群尘螨过敏情况应引起重视.
作者:崔玉宝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