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标;胡思丁
为了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加强学生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天津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笔者于2002年9月对蓟县幼儿园、小学、中学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王志才;李克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台州市新设立的3个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发展规律,为防治近视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97~2001年连续5 a对6所学校的中小学生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1533-89)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水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作者:王书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学生家长对饮食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其掌握程度与家庭膳食安排及其子女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967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查阅学生当年度体检资料,对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膳食营养及其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知识、学生家庭膳食情况及其营养状况、学生家长营养知识的来源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90%学生家长对食品营养知识、膳食安排知识、营养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有一定了解.学生家长营养知识知晓程度对学生家庭膳食安排以及对学生的营养状况有影响.结论加强各种途径营养与膳食知识的宣传,消除贫困,是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基础.
作者:桂新池;居康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的发展规律,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超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85年和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资料,计算超重检出率并以1985年数据为基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结果2000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比1985年明显上升,男、女性上升幅度分别为293.16%~564.08%和159.06%~406.02%,男性上升幅度大于女性.根据1995~2000年儿童青少年超重的增长率预测,2010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男性将达到25.72%,女性将达到13.99%.结论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较发达国家增长快,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这一趋势.
作者:谭琪;徐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定患病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探讨心理卫生状况对疾病的影响,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37例患病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并与健康学生(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病学生不同性别比较,躯体化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病学生与对照组比较,SCL-90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患妇科疾病女生与对照组女生比较,各项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呼吸系统疾病、外科疾病、神经衰弱、皮肤病、过敏性鼻炎学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消化系统疾病学生与对照组比较,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患病大学生心理症状评分更高,应在治疗患病大学生躯体疾病的同时对其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
作者:张顺芳;杨树新;毕研琴;胡亚平;高红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军医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对某军医大学41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军医大学生感觉自我很不和谐的约占5.56%,且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2维度得分高于大学生常模,其中自我的灵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我的刻板性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P<0.01).各维度在性别、专业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军医大学生自我和谐有其自身特点,可能与环境有关.
作者:李彦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阳泉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的发生规律及变化趋势,以便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笔者对阳泉市1998~2002年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雅伶;张俊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安徽财贸学院于2002年8月25日~9月26日爆发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鄂托克前旗(简称鄂前旗)蒙、汉族学生视力低下的差异及其发展规律,为少数民族地区保护学生视力、防治近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2年9月对鄂前旗18所蒙、汉族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视力状况检测.
作者:张浩;乌仁苏都;达布希拉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育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的体育态度量表,对332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与心理健康症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体育态度与心理健康总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适应性、情绪失调、焦虑等方面有低的显著负相关,与抑郁有中等的显著负相关.体育态度对心理健康总症状、情绪失调、焦虑、抑郁、偏执回归效应显著.结论改善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可能有利于降低心理症状评分,尤其是抑郁症状评分.
作者:刘萍;王振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情况.方法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对广东省1992~2000年10个市、10个县120所学校共1 195 620名学生健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视力低下率呈上升趋势;龋齿(恒牙)患病率居高不下,为30.56%~31.94%;蛔虫、贫血、沙眼、营养不良检出率有不同程度下降;肥胖率城市学生呈上升趋势,农村学生控制在5%以下.视力低下、肥胖检出率城市学生高于乡镇学生,沙眼、龋齿、蛔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检出率乡镇学生均高于城市学生.视力低下中学生明显高于小学;肥胖小学生明显高于中学生.龋齿(恒牙)除1999年外小学生均比中学生高;蛔虫感染1996年后中学生均比小学生高.结论广东省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仍不容乐观,防治工作重点小学生应在肥胖、龋齿(恒牙),中学生应在视力低下等方面.
作者:李海康;聂少萍;徐浩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艾滋病(AIDS)自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目前,我国AIDS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
作者:冯郭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项目的因素结构,描述主要危害健康行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为分析危害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确定协变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修订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YRBS),对3 127名合肥市城乡中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危害健康行为的因素结构,用x2检验分析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中学生主要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的差异.结果34项危害健康行为归类为12个因子,分别是性行为、饮酒、吸烟、故意伤害、体像和体形控制、过量饮酒、接触毒品、迷恋上网、非故意伤害、缺乏运动、不健康减肥行为、少食蔬菜水果.每个因子取1项作为主要(代表性)危害健康行为,这些主要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年级、学习成绩、城乡、学校类型、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我国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因素结构基本符合美国CDC的YRBS危险行为分类思想.在分析危害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时,要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混杂作用.
作者:陶芳标;高茗;卫国;李莹莹;张金霞;苏普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达斡尔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笔者于2000年对呼伦贝尔市达斡尔族学生进行了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戚开克;吕凤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大丰市1990~1999年因伤害死亡4 720人,年均死亡率达63.36/10万,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而位居第4位.伤害同时也是大丰市0~14岁年龄组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笔者于2002年5月对合肥市256名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田;吴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技校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以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以便为制订营养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对陕西省汉中市某技校810名学生进行调查,测查身高、体重,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该校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7.3%,超重率为3.0%,肥胖率为1.0%.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分数为(11.7±3.1)分(总分为20分),营养知识得分随学龄增高而增高;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仅为5.2%.27.0%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且进食早餐者的早餐质量不佳;部分学生进食速度过快,经常吃油炸、熏烤食品.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营养态度,愿意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营养知识.结论该技校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营养知识贫乏,且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教育.
作者:薛晚利;陈天庆;李选社;侯如兰;高小雁;魏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浙江大学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由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领导牵头,成立了由德育教师、政工管理干部、心理专业教师、校医院医务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作者:李英奇;王小英;马历奇;朱锦士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