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李铁军

关键词:甲状腺癌,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摘要: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而且目前我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我们还没有掌握甲状腺癌的病因,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甲状腺癌的恶性度并不高,治愈率较高,而且愈后良好,所以对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产生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产生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三组,即全麻组(S组)、全麻复合1.0%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1.0组)、全麻复合1.5%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1.5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三组患者术中一般资料对比以及麻醉药物剂量应用。结果相较于S组而言,L1.0组与L1.5组在药物剂量应用上明显低于S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麻醉时间方面的比武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治疗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通气阶段,可以使让患者肺内分流提升,动脉氧合下降,该治疗方案安全可靠,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苗级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探讨全面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的重症患者64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全面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给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全面护理,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景晓鸽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佳时点研究

    目的:对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佳时间进行研究。方法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间选取1480例妇女,所有女性均在妊娠前后不同阶段开始服用叶酸,直到妊娠后3个月停止服用,对女性孕后胎儿出现神经管畸形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组无神经管畸形的胎儿出现,2组出现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1例,占比例的0.2%,3组出现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1例,占比例的0.19%,4组出现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2例,占比例的1.1%,与前三组情况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组女性坚持服药的有270例,妊娠后即停止服药的有70例,间断性服药的有20例。2组坚持服药的有310例,妊娠后即停止服药的有80例,间断性服药的有40例。3组坚持服药的350例,妊娠后停止服药的120例,间断服药的40例。4组坚持服药的为130例,间断性服药的为50例,不存在妊娠后停药状况。结论妊娠前1个月至半年开始增补叶酸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佳时机,且坚持服药能够进一步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

    作者:于青文;杨桂芸;李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发生的相关原因、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收治的16例腹腔镜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类型、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16例患者中治愈15例,治愈率93.8%;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漏,对症治疗5个月后痊愈。结论了解胆道损伤产生的原因后,术前正确选择病例、术中规范操作,及时处理异常。同时提高自身理论及技能,积极预防,在其出现时能够针对不同的类型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处理,以达到满意的预后。

    作者:王彦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观察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对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自2013年4~8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并分别采取志愿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将室温下不同时段的血常规检测差异进行对比。结果经检测发现,血液分析仪对末梢血和静脉血常规检测的各项参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末梢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检测值明显高于静脉血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的血小板计数值则明显低于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值,差异显著性(P<0.05);而两种血液检测结果在中间细胞百分比上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当完成检测3 h内,静脉血的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中间细胞百分比等检测值均与即刻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6 h后,血小板值明显低于即刻检测值,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间细胞值则明显高于即刻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性(P<0.05);而在其他方面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结果上具有明显的不同,对于患者而言,采取静脉血采集,其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因此,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要尽量选择静脉血,同时要尽快在3h内测定样本,以降低误差的发生。

    作者:李小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救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9.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马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Nrf2在脓毒症急性肝损伤(ALI)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与分析Nrf2(核因子相关因子)在ALI(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患者血清样本,分离血清,同时采集患者病理组织,测定其Nrf2表达水平。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血清内ALT水平升高幅度较低,改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明显,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 d后血清内ALT水平降低至(162.44±6.52)I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43±6.96)IU/L,P<0.05;②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内病理组织中Nrf2表达水平相较对照组而言,2 d后为(0.31±0.02)uL,升高幅度较为显著,P<0.05。结论 Nrf2在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中有其关键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可将其作为脓毒症防治的重要判定指标。

    作者:谌韦洪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8.16%)显著低于对照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心脏功能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培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尿激酶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尿激酶两种不同的给药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连续性微泵注射溶栓组;B组:间断静脉注射溶栓组。结果比较两组溶栓的效果A组溶通11例,占84.6%;B组溶通8例,占61.5%。连续性微泵注射溶栓治疗效果优于间断静脉注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持续微泵注射溶栓作用持久,其疗效与血栓栓塞时间密切相关,早期溶栓效果显著。

    作者:毛艳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新形势下手术室护生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社会对手术室护生带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教师没有足够带教时间、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方式不恰当,以及学生心理压力大、缺乏主动性、实践能力差等,并针对这些提出了解决对策,例如教学方法多元化、带教老师固定化和安全教育的加强化等。

    作者:曲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98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应用

    目的:研究微创心脏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的应用,为临床操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我院心外科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接受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进行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在建立体外循环时通过二级股静脉、股动脉进行插管,如有需要可由上腔静脉插管为患者引流;其他患者由股静脉、同侧的股动脉、上腔静脉插管为患者建立体外循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脱离体外循环后未出现并发症或其他意外,恢复较好,其中1例死亡,其他97例患者治愈并出院。1例患者进行常规超滤,超滤液量在1500~3000 mL;4例平衡超滤合并常规超滤,超滤液量在3750~6400 mL;4例平衡超滤,超滤液量2200~7500 mL。低肛温在31.0~35.6℃,平均(34.2±1.5)℃,低鼻温在27.3~35.2℃,平均(33.1±1.7)℃。31例患者心脏实现自动复跳,心率为59次/min。胸腔引流量在50~400,平均(120±213)mL。结论微创心脏手术中实施体外循环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玉阳;法宪恩;高成山;余海彬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广东某医学院校部分学生对抗生素知行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医学类大学生与经济学院学生对抗生素相关知识、使用情况的差别,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指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开展促进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某医学院校预医和临床专业以及经济学院学生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进行抗生素认知和使用的情况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结果大学生对抗生素认知和使用情况尚存在很多误区,不同专业对抗生素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情况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抗生素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抗生素的使用的认知,减少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作者:廖日炎;刘凤婷;邹晓春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33例DSA诊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DSA诊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情况。方法从我院资料库中随机抽取33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并行DSA的患者,所有病例在血管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前生命体征平稳,全部病例均局部麻醉后,常规穿刺患者股动脉,经动脉鞘插入导管,均行DSA检查,动态记录造影过程再进行减影处理。结果33例患者中19例造影发现异常,阳性率为57.6%,14例无发现异常,占42.4%。结论 DSA不仅能明确的找到出血部位,还能根据出血部位找到病变的性质,可为进一步治疗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具有实质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南征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及面积比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对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及面积比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93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他们分为:非恶性组63例(肿块96个);恶性组30例(肿块30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灶的灰阶声像图和弹性成像图的面积比值等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恶性组肿块的弹性成像图与灰阶声像图面积比值为(1.23±0.17)大于非恶性组的面积比值(1.04±0.2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硬度方面恶性组肿块评分普遍高于非恶性组肿块,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积比比硬度评分特异性高,而硬度评分比面积比灵敏性高,二者在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方面各有长处,临床应将二者结合使用。

    作者:毕蓓蕾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肺复张联合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探讨肺复张联合Duo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入我院NICU室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DuoPAP呼吸支持,呼吸支持24 h内给予肺复张(LRM),间隔8 h给予1次RM,连续3 d。对照组给予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得出实验组肺复张联合DuoPAP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0.5%,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的(149.2±19.7)mmHg和(162.3±18.1)mmHg;通气72 h后呼吸机参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潮气量分别为(427.2±78.5)mL和(503.6±93.2) mL;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情况和治疗效果比较,主要包括住院天数分别为对照组的(32.2±6.8)d和肺复张联合DuoPAP治疗组的(25.9±5.1)d及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例和0例。以上数据结果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Duo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明显提高患者肺的顺应性,大幅降低呼吸机的使用条件,显著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插管率、撤机失败率、BPD、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缩短氧暴露时间,减少呼吸机应用时间和住院费用。是临床医师治疗早产儿NRDS首选的无创通气联合治疗方式,简便易行,耐受性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力。

    作者:张洁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阿维A联合中药复方治疗皮肤科疾病,银屑病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银屑病患者采用阿维A联合中药复方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9例患者采用阿维A联合中药的复合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仅采用阿维A胶囊的使用,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3.18%,没有不良症状的出现,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76%,不良症状发生率为78.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采用阿维A联合中药给予复方治疗,效果显著,使患者的身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是一种值得广泛使用的药物。

    作者:曲胜;林爱凤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22例肺癌化疗后合并肺栓塞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后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4月在我区住院的22例肺癌化疗后合并肺栓塞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本组20例患者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均明显好转,1例患者因家庭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要求出院,1例患者因肺栓塞溶栓治疗无效致全身器官衰竭死亡。干预后患者外周血氧饱和度(93.22±3.38)VS(96.61±1.50)、氧分压值(69.20±12.18)VS (110.61±16.59)mmHg、血浆 D-二聚体(5684.53±3217.56)VS (2793.95±2354.34)ng/mL和INR值(1.14±0.20)VS(2.12±0.48)均有明显改善,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气道护理、预防出血、栓子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是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护理重点,在延续护理中做好维持治疗时期的用药指导与监督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彭婧;李平东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CT与MRI对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

    目的:对CT与MRI对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2例胸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A组与观B组,A组患者使用CT进行检查,而B组患者使用MRI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由于CT与MRI两种检查方式存在区别,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漏诊病历, A组漏诊误诊率是19.4%,诊断有效率是80.6%;B组漏诊误诊率是9.7%,诊断有效率是90.3%,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两种检查方式在良、恶性胸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良、恶性胸膜病变的诊断有效率,降低了误诊漏诊率。虽然CT的价格低廉,但是需要使用造影剂,而造影剂又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因此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MRI不仅不需要使用造影剂,而且还能够显示出患者纵膈淋巴结中发生转移,诊断有效率由于CT使用。医护人员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龙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6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儿予以常规阿奇霉素静滴治疗,研究组31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9.12±2.15)d,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分别(5.58±2.13)、(3.85±1.12)、(5.13±1.49)d比对照组(14.56±3.16)、(7.66±2.14)、(4.54±1.32)、(6.83±1.55)d短,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FEV1、FVC及PEF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32.26%(10/31)明显低于对照组83.87%(26/3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加快患儿恢复速度且用药安全。

    作者:杨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研究

    目的:观察并总结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的方法和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合理与科学地总结。方法实验组采用的是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上颌树脂基托的制作,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实验组采用的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比对照组采用的树脂基托的制作的治疗效果更好,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1.6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率。结论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较上颌纯钛基拖的制作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