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临床分析

王彦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道损伤,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发生的相关原因、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收治的16例腹腔镜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类型、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16例患者中治愈15例,治愈率93.8%;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漏,对症治疗5个月后痊愈。结论了解胆道损伤产生的原因后,术前正确选择病例、术中规范操作,及时处理异常。同时提高自身理论及技能,积极预防,在其出现时能够针对不同的类型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处理,以达到满意的预后。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产科危急重症抢救演习的护理实践

    目的:探讨产科危急重症抢救演习的护理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参加三班的护理人员群体18名,年龄21~38岁,平均27.1岁。由主治医师以上医生主持,并能模拟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子痫、妊娠合并心衰、前置胎盘大出血等不同危急重症情况,指导护理人员进行不同的抢救操作。结果通过抢救演习,护理人员基本掌握产科危急重症的抢救方法与护理2.7配合,并且在实际中运用良好,使母胎平安。结论产科危急重症演习的护理实践,可以加强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更好地抢救母胎生命,值得重视。

    作者:王桂琴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探究低盐饮食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究与分析低盐饮食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并在患者用药期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盐组、中盐组及高盐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连续进食1个月,后对三组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与记录,并调查患者对血压控制情况的满意度。结果低盐组、中盐组、高盐组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下降,且中盐组较高盐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更多,低盐组较中盐组及高盐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程度更多(P<0.05)。低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93.33%,中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70.00%,高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50.00%。中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高盐组,低盐组对血压控制结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中盐组及高盐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限制盐的摄入量,低盐饮食对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光允;张静;董金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研究

    目的:观察并总结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的方法和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对其并发症进行合理与科学地总结。方法实验组采用的是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上颌树脂基托的制作,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实验组采用的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比对照组采用的树脂基托的制作的治疗效果更好,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1.6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率。结论金属基托修复上颌单颌全口义齿较上颌纯钛基拖的制作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应用的意义研究

    目的:对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应用的意义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各300例病患,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其中200例病患,对药品分级和监管制度实施前、后,西药房的出错率和病患满意率进行调查。结果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实施前,药房出错率为16%,病患满意率为82%;实施后,药房出错率为2.5%,病患满意率为93%,两阶段对比,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0.58、17.63, P<0.05)。结论西药房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有助于降低西药管理的出错率,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桑丽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肾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肾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选取160例慢性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遵医行为、自我效能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遵医行为各项得分分别为(2.28±1.08)、(2.95±1.12)、(3.15±0.95)、(3.07±1.16)分、自我效能得分为(28.27±6.25)分,与对照组的(2.34±1.12)、(2.89±1.09)、(3.21±0.73)、(3.02±1.21)、(28.41±5.27)分差别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遵医行为各项得分别为(1.06±0.62)、(1.12±0.73)、(1.41±0.51)、(1.24±0.72)分、自我效能得分为(34.28±7.85)分,与对照组的(1.33±0.51)、(1.52±0.81)、(1.67±0.45)、(1.66±0.83)、(30.12±8.08)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肾炎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进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改善。

    作者:孙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8.16%)显著低于对照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心脏功能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培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探讨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存在的问题及治疗分析

    目的:对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进行具体分析。方法从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接受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应的解决措施。结果经分析,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中,32例(53.33%)需重复使用大剂量给药或长期治疗,18例(30%)因肿瘤类型不同而无法判断疗效,23例(38.33%)缺乏固定的治疗方案,38例(63.33%)因其他合并症会增加血栓性疾病发生的概率,还有9例(15%)无法直接检查用药后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提高肿瘤的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张桦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关于胆管疾病超声诊断进展研究

    胆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这种疾病种类多样,且症状复杂,故早期准确定位,定性诊断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在临床胆管疾病诊断中超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对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同时对于胆管肿瘤疾病的浸润以及转移等病程进展也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所以超声诊断技术是胆管疾病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诊断较为显著的方法。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彩色超声和三维超声以及超声造影技术的问世,其将胆管疾病的诊断推向更高的水平。而本研究主要针对胆管疾病超声诊断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分析。

    作者:李攀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6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儿予以常规阿奇霉素静滴治疗,研究组31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9.12±2.15)d,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分别(5.58±2.13)、(3.85±1.12)、(5.13±1.49)d比对照组(14.56±3.16)、(7.66±2.14)、(4.54±1.32)、(6.83±1.55)d短,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FEV1、FVC及PEF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32.26%(10/31)明显低于对照组83.87%(26/3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加快患儿恢复速度且用药安全。

    作者:杨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经颅多普勒实时测量达峰时间、峰时指数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实时测量达峰时间、峰时指数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仪探测两组患者左右大脑中动脉(LMCA、RMCA、BA)、基底动脉,根据多普勒仪血流频谱,计算出峰值时间(Tp)、峰时指数1(PTI-1)、峰时指数2(PTI-2)在LMCA、RMCA、BA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脑中动脉、基底动脉中血流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p、PTI-1、PTI-2在LMCA、RMCA、BA的数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TI-1、PTI-2可能是反映早期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

    作者:高妙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浅谈呼吸机的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呼吸机在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仪器的模式、功能及技术应用都在不断改进,常见的呼吸机故障排除工作却越来越难,常见故障有呼吸机气源不足、吸气量和呼气量指示偏差大、呼吸器自检不合格、呼吸器使用一阶段后出现停机现象等。根据临床常见呼吸机故障情况讨论常见报警的原因,保障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了降低呼吸机的故障发生率,维修人员需对呼吸机的各个器件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做到详细了解,并注重呼吸机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等。

    作者:高伟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胃癌术后鼻空肠营养管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利用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具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胃癌患者14例。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均应用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胃癌患者分为B1组(观察组7例)与B2组(对照组7例)。 B2组:胃癌术后实施常规护理;B1组:胃癌术后实施鼻空肠营养管护理;对比B1组与B2组胃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 B1组患者中,术后出现胃肠不适症状患者1例。在B2组患者中,出现胃肠不适症状患者4例,出现吻合口瘘症状患者3例。在术后并发症方面,B1组优于B2组胃癌患者明显(P<0.05);B1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2±1.2)d,B2组患者为(13.9±1.9)d,在患者住院时间方面,B1组短于B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胃癌术后患者,选择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配合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将住院时间有效缩短,有效凸显鼻空肠营养管护理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重度磷化氢中毒所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重度磷化氢中毒所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磷化氢中毒所致多脏器损害的患者11例,回顾病例,分析该疾病的临床治疗。结果患者普遍表现有头晕、头痛、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其中吸入中毒者的肝脏和心脏、肾脏损害程度比口服中毒者程度较轻;吸入中毒者的死亡率33.33%,低于口服中毒者的死亡率的6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磷化氢中毒能够严重损伤患者的肝脏、心脏、肾脏和肺脏等,可以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时主要采用对症解毒治疗和综合治疗相结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朱秀英;杨飞云;陈希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5~16岁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加强的免疫效果分析

    目的:根据完成基础乙肝疫苗免疫的5~16岁儿童免疫现状,分析接种乙肝疫苗加强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乙肝疫苗并完成基础免疫的436名5~16岁儿童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入选儿童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查,对儿童乙肝血清学予以检查并分析。结果研究过程中选取436例儿童,终完成接种并接受检测者共421例;不同性别、年龄段在加强免疫前、加强1剂次与3剂次后的抗-HBs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加强1剂次与加强3剂次后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加强前,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阴性儿童加强3剂次后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加强1剂次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16岁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加强的免疫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儿童群体的免疫力及抵抗病菌情况,提高抗-HBs阳性率的同时完成预防及控制乙肝目的。

    作者:宋建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阿维A联合中药复方治疗皮肤科疾病,银屑病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银屑病患者采用阿维A联合中药复方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9例患者采用阿维A联合中药的复合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仅采用阿维A胶囊的使用,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3.18%,没有不良症状的出现,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76%,不良症状发生率为78.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采用阿维A联合中药给予复方治疗,效果显著,使患者的身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是一种值得广泛使用的药物。

    作者:曲胜;林爱凤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胸外科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胸外科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进行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02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个51例,其中对于观察组,我们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及维库溴铵进行静脉麻醉,对于对照组,我们给予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及维库溴铵进行诱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与血浆S100β蛋白浓度的比较。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在1~6 h内的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手术前,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评分低于观察组。在6h以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基本恢复至手术前。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浆S100β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手术前,且同时,对照组的血浆S100β蛋白浓度高于观察组。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胸外科患者均会导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的下降,但是,相比而言丙泊酚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恢复较快。因此,为了改善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丙泊酚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效果更好,更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孟林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VSD在四肢毁损伤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四肢毁损伤皮肤缺损创面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四肢毁损伤皮肤缺损患者51例进行分析。30例行清创后负压封闭引流(VSD),经过14~21 d负压封闭引流(VSD)达到二期植皮准备。5例经过7~10 d负压封闭引流(VSD)达到二期植皮创面准备,13例经过21 d负压封闭引流(VSD)后,经过3 d浸泡换药后达到二期植皮创面准备。3例经过20~28d传统换药达到二期植皮创面准备。结果负压封闭引流(VSD)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和创面达到二期植皮创面及保存肢体长度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四肢毁损伤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不同术式根治性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根治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13年6月进行治疗的75例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鼻内镜手术组(A组36例)、鼻内镜联合柯路式组(B组21例)、鼻侧切开组(C组18例),对三组之间的手术质量效果以及手术后复发率的比较。结果三种手术方式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出血量三组间的两两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在A组与C组以及B组与C组差异均显著(P<0.05);三组复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分期复发率T1为7.7%、T2为7.31%、T3为53.3%、T4为100%,随着分期的增高复发率增高。结论鼻内切手术方式对于早期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质量高、安全性好的选择,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治疗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林;周雪源;陈宝相;肖树森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佳时点研究

    目的:对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佳时间进行研究。方法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间选取1480例妇女,所有女性均在妊娠前后不同阶段开始服用叶酸,直到妊娠后3个月停止服用,对女性孕后胎儿出现神经管畸形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组无神经管畸形的胎儿出现,2组出现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1例,占比例的0.2%,3组出现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1例,占比例的0.19%,4组出现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2例,占比例的1.1%,与前三组情况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组女性坚持服药的有270例,妊娠后即停止服药的有70例,间断性服药的有20例。2组坚持服药的有310例,妊娠后即停止服药的有80例,间断性服药的有40例。3组坚持服药的350例,妊娠后停止服药的120例,间断服药的40例。4组坚持服药的为130例,间断性服药的为50例,不存在妊娠后停药状况。结论妊娠前1个月至半年开始增补叶酸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佳时机,且坚持服药能够进一步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

    作者:于青文;杨桂芸;李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县区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因子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县区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支配因子,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徐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县区职工出院医疗保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徐州各县区职工医疗保险9710人次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在医疗费用的12个因素中存在3种主要支配因子。结论降低药费、医用材料费、治疗费是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主要手段。

    作者:彭仿;丁海英;张洪成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