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及面积比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研究

毕蓓蕾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 硬度评分, 面积比, 乳腺肿块,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对超声弹性成像硬度评分及面积比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93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他们分为:非恶性组63例(肿块96个);恶性组30例(肿块30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灶的灰阶声像图和弹性成像图的面积比值等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恶性组肿块的弹性成像图与灰阶声像图面积比值为(1.23±0.17)大于非恶性组的面积比值(1.04±0.2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硬度方面恶性组肿块评分普遍高于非恶性组肿块,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积比比硬度评分特异性高,而硬度评分比面积比灵敏性高,二者在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方面各有长处,临床应将二者结合使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瑞舒伐他汀钙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抑郁评分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4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血塞通、奥拉西坦等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 qn。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抑郁评分,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分别为(19.0±11.6)分、(12.9±5.5)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分别为(16.4±9.8)分、(8.8±4.4)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瑞舒伐他汀在常规治疗降低抑郁评分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降低抑郁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薛建峰;刘鹏飞;陶蕾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33例DSA诊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DSA诊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情况。方法从我院资料库中随机抽取33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并行DSA的患者,所有病例在血管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前生命体征平稳,全部病例均局部麻醉后,常规穿刺患者股动脉,经动脉鞘插入导管,均行DSA检查,动态记录造影过程再进行减影处理。结果33例患者中19例造影发现异常,阳性率为57.6%,14例无发现异常,占42.4%。结论 DSA不仅能明确的找到出血部位,还能根据出血部位找到病变的性质,可为进一步治疗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具有实质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南征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旨在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诊的11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法莫替丁组与联合用药组,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内窥镜复查结果。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内窥镜复查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中痊愈的例数与总有效率均较奥美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差异显著(P<0.05),且奥美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更切实,其次为奥美拉唑,后为法莫替丁。

    作者:钱实践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分析肝素钠抗凝血浆的生化检验结果,并探究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56例急诊患者,根据常规检测方法,抽取患者的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进行10项急诊生化项目测定,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素氮(Bun),氯离子(C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钙离子(Ca2+),镁离子(Mg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磷酸肌酸激酶等项目肝素钠抗凝血浆和血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钠离子,葡萄糖(Glu)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钾离子差异更为明显(P<0.01)。结论与常规对血清进行10项急诊生化项目测定相比,肝素抗凝血浆在对10项生化急诊项目进行检验时检测速度较快,钾离子浓度差明显,应用率高。肝素钠可有效减少放置误差,具有较强的抗凝能力,降低了溶血的发生率,提高了分离血浆速度等优点,因此在进行多种生化检验项目时用肝素钠抗凝血浆替代血清作为标本,更适合急诊生化项目。

    作者:袁明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在传染病疫情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在传染病疫情预防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标准、服务覆盖率及建设条件不同的城、乡社区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市社区的研究资料作为研究组,农村社区的研究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社区居民的免疫知识知晓、疾病发生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对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预防途径等相关知识了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社区内近一年时间内出现传染性疾病11(3.8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出现58(19.02%)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社区内公共卫生机构两周后转诊为32.56%明显低于对照组53.6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在传染病疫情预防中的作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效果,降低社区居民的传染病感染率。

    作者:朱雪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县区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因子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县区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支配因子,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徐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县区职工出院医疗保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徐州各县区职工医疗保险9710人次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在医疗费用的12个因素中存在3种主要支配因子。结论降低药费、医用材料费、治疗费是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主要手段。

    作者:彭仿;丁海英;张洪成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临床路径和常规护理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泌尿外科结石病患者18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95)和对照组(n=90)。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84.4%),并发症发生率(2.1%)显著低于对照组(17.7%)(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7±1.6)d显著少于对照组(14.1±2.3)d(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费用(2554±15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3196±173)元(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6.8%)显著高于对照组(82.2%)(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泌尿外科中推广应用。

    作者:钟进华;黄家元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阿维A联合中药复方治疗皮肤科疾病,银屑病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银屑病患者采用阿维A联合中药复方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9例患者采用阿维A联合中药的复合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仅采用阿维A胶囊的使用,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3.18%,没有不良症状的出现,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76%,不良症状发生率为78.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采用阿维A联合中药给予复方治疗,效果显著,使患者的身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是一种值得广泛使用的药物。

    作者:曲胜;林爱凤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因其症状的易变性导致临床诊治的困难,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以其检测的无创、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成为支气管哮喘研究的热点,本文就FENO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王敏;方浩徽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观察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对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自2013年4~8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并分别采取志愿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将室温下不同时段的血常规检测差异进行对比。结果经检测发现,血液分析仪对末梢血和静脉血常规检测的各项参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末梢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检测值明显高于静脉血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的血小板计数值则明显低于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值,差异显著性(P<0.05);而两种血液检测结果在中间细胞百分比上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当完成检测3 h内,静脉血的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中间细胞百分比等检测值均与即刻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6 h后,血小板值明显低于即刻检测值,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间细胞值则明显高于即刻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性(P<0.05);而在其他方面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结果上具有明显的不同,对于患者而言,采取静脉血采集,其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因此,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要尽量选择静脉血,同时要尽快在3h内测定样本,以降低误差的发生。

    作者:李小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佳时点研究

    目的:对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佳时间进行研究。方法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间选取1480例妇女,所有女性均在妊娠前后不同阶段开始服用叶酸,直到妊娠后3个月停止服用,对女性孕后胎儿出现神经管畸形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组无神经管畸形的胎儿出现,2组出现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1例,占比例的0.2%,3组出现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1例,占比例的0.19%,4组出现神经管畸形的胎儿为2例,占比例的1.1%,与前三组情况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组女性坚持服药的有270例,妊娠后即停止服药的有70例,间断性服药的有20例。2组坚持服药的有310例,妊娠后即停止服药的有80例,间断性服药的有40例。3组坚持服药的350例,妊娠后停止服药的120例,间断服药的40例。4组坚持服药的为130例,间断性服药的为50例,不存在妊娠后停药状况。结论妊娠前1个月至半年开始增补叶酸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发生的佳时机,且坚持服药能够进一步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

    作者:于青文;杨桂芸;李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不同术式根治性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根治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13年6月进行治疗的75例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鼻内镜手术组(A组36例)、鼻内镜联合柯路式组(B组21例)、鼻侧切开组(C组18例),对三组之间的手术质量效果以及手术后复发率的比较。结果三种手术方式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出血量三组间的两两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在A组与C组以及B组与C组差异均显著(P<0.05);三组复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分期复发率T1为7.7%、T2为7.31%、T3为53.3%、T4为100%,随着分期的增高复发率增高。结论鼻内切手术方式对于早期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质量高、安全性好的选择,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治疗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林;周雪源;陈宝相;肖树森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应用的意义研究

    目的:对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应用的意义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各300例病患,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其中200例病患,对药品分级和监管制度实施前、后,西药房的出错率和病患满意率进行调查。结果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实施前,药房出错率为16%,病患满意率为82%;实施后,药房出错率为2.5%,病患满意率为93%,两阶段对比,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0.58、17.63, P<0.05)。结论西药房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有助于降低西药管理的出错率,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桑丽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救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9.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马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脂肪肝健康教育中的实践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脂肪肝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方法选取我院脂肪肝患者共124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脂肪肝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将“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脂肪肝健康教育中后,脂肪肝发病率为24.2%(15/62);对照组行传统教育后,脂肪肝发病率为56.5%(35/6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脂肪肝发病率明显较低(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脂肪肝健康教育中,能够有效降低脂肪肝发病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Nrf2在脓毒症急性肝损伤(ALI)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与分析Nrf2(核因子相关因子)在ALI(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患者血清样本,分离血清,同时采集患者病理组织,测定其Nrf2表达水平。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血清内ALT水平升高幅度较低,改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明显,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 d后血清内ALT水平降低至(162.44±6.52)I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43±6.96)IU/L,P<0.05;②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内病理组织中Nrf2表达水平相较对照组而言,2 d后为(0.31±0.02)uL,升高幅度较为显著,P<0.05。结论 Nrf2在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中有其关键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可将其作为脓毒症防治的重要判定指标。

    作者:谌韦洪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给予奥氮平治疗)、B组(给予利培酮治疗)、C组(给予喹硫平治疗)、D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比观察四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情况、血清泌乳素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D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5%、92.5%、95%,四组间差异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第2、4、8周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四组治疗后组间差异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对比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患者在治疗第8周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C组、D组患者(P<0.05),且极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闭经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结论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以及阿立哌唑等四种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有一定差异,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体质以及对药物耐受性和敏感性合理选用,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朱亮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对围生儿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对围生儿的不良临床影响,为改善母婴的预后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甲亢产妇55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按照甲亢病情情况具体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对两组产妇产后结局进行总结,分析比较产妇甲亢控制情况与三组新生儿的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之间关系。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平均体重(2656.93±103.71)g明显低于对照组(3010.89±101.46)g,统计结果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现黄疸、早产以及胎儿窘迫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及早发现,早期系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低体重(LBW)的发生率,降低黄疸、早产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的风险,有效的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羊俊茹;张丛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肺结核预防与治疗的探讨

    肺结核作为一种以空气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发展。其中,肺结核患者可以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将带有病菌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之中,健康人在吸入该类飞沫之后易容易感染细菌,身体抵抗力将强的人会在体内产生钙化点,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则会感染肺结核。因此,只有对从本质上对肺结核进行预防与治疗,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庞世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间羟胺靶控输注对23例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间羟胺靶控输注对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输注,观察组给予间羟胺输注,监测和比较术后72 h平均动脉压、心率的改变,同时应用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两组患者术后72 h认知功能。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5)min和(85±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1±18) mL和(309±17) mL,尿量分别为(282±19)mL和(175±16)mL,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输液量对照组为(1655±74)mL,观察组为(985±75)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及术中输液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血压显著低于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6、12、24时血压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2 h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6.09%(6/23),4.35%(1/23);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羟胺目标剂量靶控输注对老年人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手术后意识(认知功能)起积极保护作用。

    作者:尚志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