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鄄玲;张瑞忠;夏艳萍;张欣;苏明义
为了解蚌埠市东市区中、小学校卫生现状,更好地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站于2000年10月对辖区中小学校进行了综合性卫生监督监测.
作者:聂素梅;王冬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迎接未来的严峻挑战,21世纪学校健康教育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与素质教育越来越密切.
作者:韩炎照;范秀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宛城区碘营养状况和碘缺乏病现状,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水平、及盐碘含量进行调查.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4.25%,尿碘中位数为236.67μg/L,盐库、零售点、学生家食用盐平均含碘量分别为127.79 mg/kg、94.58 mg/kg和62.29 mg/kg.结论采取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是有效的,完全能够改善儿童碘营养状况,纠正碘缺乏现状.
作者:王安绪;徐志香;康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矮身材儿童骨发育情况.方法对南京市区的135名可疑矮身材儿童形态指标、性征指标、手、腕部骨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男女两性在矮小范围分布上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矮身材儿童青少年骨龄(BA)、时间年龄(CA)、身高年龄(HA)之间的关系,有79名骨发育程度大于CA或HA,占58.5%,体质性生长迟缓的有22名,占16.3%,家族性矮身材的有24名,占17.8%,甲状腺机能减低或垂体功能减低的有10名,占7.4%.结论矮身材儿童与家庭遗传、生长迟缓、骨早熟等因素有关.
作者:敖淑清;徐济达;王杏英;谢英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的流行状况、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安徽省中学生样本人群共12 430人的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抑郁症状评定.结果安徽省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8%,其中男生为21.2%,女生为24.9%;初中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0.5%,高中生为25.8%.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多因素分析提示,农村学生、女生、年级升高、父母亲文化程度低与抑郁症状相关.结论应改善教育教养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洪波;陶芳标;曾广玉;曹秀菁;许韶君;余霞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全国非传统高中学生危险行为调查(ALT-YRBS)是青年人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第一个衡量非传统高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全国性调查.
作者:张建军;付文林;陶芳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中学生常见的伤害种类和发生的详细情况,制定中学生伤害预防措施.方法问卷调查广州某中学714名学生1年中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714名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6.5%,男、女生分别为45.296和48.0%;伤害次数发生率为72.7%,男、女生分别为74.6%和70.8%.按伤害次数发生率,常见的伤害种类依次是跌伤(26.2%)、车辆伤(12.7%)、碰伤(7.6%)、扭伤(6.6%)、刀割伤(6.6%)和烧烫伤(2.8%).跌伤和扭伤主要由打球和跑步所致,车辆伤由骑自行车跌下所致,碰伤由碰撞到建筑物和家具所致,刀割伤和烧烫伤由做家务事所致.结论中学生伤害的发生频率高,种类多,但有其分布特点和规律,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
作者:林汉生;郭畅;王声湧;范存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探索防治小学生视力低下的有效方法,我们于1995~2000年在张家口市宣化区米市街小学开展了学生视力低下综合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利;郭斌;韩丽梅;闪志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效果.方法对柳州市3所学校进行2年营养干预活动,包括培训教师、同伴教育、知识竞赛、观看录相等.结果通过干预活动,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由4.3分上升到10.0分;态度得分由10.6分上升到11.8分;行为发生改变,早餐质量有所提高,吃零食品种有所改变.结论营养干预活动可提高学生营养知识,帮助其建立良好饮食行为.
作者:黄琼;黎明强;韦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健康教育注重个人行为的转变.然而,个人行为的形成和改变不仅与个人自身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的取向有关,还与其周围的组织系统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1].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教师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了解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影响,笔者于1999年在六安市第二中学进行了教师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张劲松;王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监测中学学生体格发育的变化状况,可为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笔者对湛江市区某中学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进行定期测量与评价.
作者:钟振伟;陈观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00年9月20日,那坡县坡荷乡果巴小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确认本次中毒为误食蓖麻子所致,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农生超;赵特立;邹卫民;黄炳英;陈栩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中等卫校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方法采用记帐法进行膳食调查,并进行现时营养状况检查.结果膳食供给的谷类、蔬菜、肉、蛋、鱼虾等达不到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量,其中谷类只占建议量的79.6%,蔬菜为57.1%,肉禽为75.2%,蛋类为57.2%,鱼虾类为21%,缺少奶类.营养素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能、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无机盐等摄入量均在RDA的80%以下,特别是核黄素和钙摄入量仅达RDA的1/3,优质蛋白及动物铁的来源也不符合青少年应有的要求,其中动物铁仅占11.02%.有25.5%的学生体重达不到应有的标准,有3%的男生及12 9%的女生有口腔、皮肤疾病.血红蛋白(Hb)测定提示有16.5%的女生及2.8%的男生出现缺铁性贫血.结论中等卫校学生营养不合理,应在学生及膳食管理人员中加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宣传教育及其他营养知识的教育.
作者:吕久余;义家运;周荣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医科大学生焦虑症状水平,为在校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某医科大学不同年级934名学生进行测评,其中男生486名,女生448名.结果全体学生SAS平均分数为(39.87±8.89)分,男女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依标准分界定,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2.6%,其中轻度为9.7%,中重度为2.9%.焦虑水平及人数与年龄(年级)呈负相关,低年级高于高年级(P<0.01).结论一年级新生是焦虑障碍的高危人群.
作者:黄娟;王静进;苏晓梅;王庆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麻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儿童少年罹患麻风病后绝大多数辍学在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本文就徐州市1956~1999年152例18岁以下儿童少年麻风病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权启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医专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大同医专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前后进行测评.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除躯体化外)、SDS和SAS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教育前为57.90%,教育后为20.20%(P<0.01).结论为增进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采取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作者:吴花林;孙秀纯;王林森;黄学锋;梁丽云;马存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癔病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女性多于男性.韶州师范学校医务室从1995年9月至2000年6月,收治癔病发作11人,全为女性,年龄在16~19岁.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马跃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通过中专考生健康体检资料了解中专考生体质健康状况,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此,我们对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1991~2000年的中专考生身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虞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和汉族初中生父母的养育方式.方法采用岳东梅等翻译、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14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在傣族和汉族父母养育行为中,积极情感均占主要地位;在父母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因子上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傣族父母对男孩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行为明显多于女孩,而汉族只有父亲对男孩的惩罚严厉行为多于女孩;傣族和汉族父母养育方式存在较为一致的4种类型.结论两个民族的父亲与母亲所执行的养育方式类型均存在较不一致的现象.傣、汉族初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差异.
作者:刘春燕;乔梁;李文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强化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切实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笔者于2000年6~9月对市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作者:纪玉杰;刘春;徐亚南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