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瑞昔布钠在妇科术后镇痛中的意义

李颖

关键词:帕瑞昔布, 妇科术后镇痛, 舒芬太尼, 伐地昔布, 特异性环氧化酶, 抗炎镇痛药, 镇痛效果, 酸化合物, 静脉注射, 发生情况, 发挥作用, 不良反应, 甾体类, 抑制剂, NSAIDS, COX-2, 前体, 氨基
摘要: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帕端昔布钠是特异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伐地昔布前体的氨基酸化合物,静脉注射后迅速转化成伐地昔布发挥作用,本研究将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W-S银染法与传统W-S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改良W-S银染法与传统W-S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0例因消化道症状在本院就诊的患者采用改良W-S银染法与传统W-S银染法检测Hp,同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查,RUT法和改良W-S法或传统W-S法之一同时阳性时诊断为标准Hp阳性.结果 380例患者中共318例检测出Hp感染,感染率为83.7%,其中消化性溃疡组的感染率高,为98.1%,显著高于胃炎组和胃癌组的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与传统W-S法检测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82.1%和7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W-S法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91.9%,符合率为97.1%;传统W-S法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85.5%,符合率为93.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W-S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效果相近,与传统W-S银染法比较,改良W-S银染法试剂配制更为简便,组织着色牢固稳定,而且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培宁;邓有辉;陆伟;冯大益;何永彪;凌惠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实施无痛纤维肠镜的临床研究

    纤维结肠镜检查已经成为肠道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检查的侵入性以及结肠本身的解剖生理弯曲,给患者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精神恐惧.丙泊酚具有镇静作用,能使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完成肠镜检查,但是其对呼吸循环系统都有明显影响,而给药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我们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把控输注进行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延涛;王茹;赵成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胆道细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胆道细菌感染是肝胆外科常见疾病、多发病,常引起严重炎症反应或脓毒症,因此,有效地控制感染十分重要.临床医师常常经验性地应用抗生素,而不合理、不规范的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为了解引起胆道感染的主要菌群分布特征及其菌株耐药性,为临床选用合理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根据我院2007年6月-20lO年6月期间326例胆道细菌感染患者胆汁分离出的病原微生物资料,对其菌群分布特征及菌株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结核菌特异性IFN-γ检测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结核特异性IFN-γ在骨关节结核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为骨关节结核病患者及其临床资料,共90例,比较分析ELISPOT检测、涂片染色镜检、结核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核菌DNA以及病理检查诊断在骨关节结核病中的阳性率.结果 90例临床确诊骨关节结核患者中,ELISPOT检测阳性率为75.6%,涂片染色法(27.9%),结核菌培养法(51.7%),聚合酶链反应PCR(53.0%),病理诊断(39.1%),ELISPOT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临床常用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联合涂片染色法、结核菌培养法及PCR检测法,阳性率分别达到80.9%、88.3%、87.9%,当ELISPOT、结核菌培养法和PER检测法三者联合应用时,阳性率高达90.7%.结论 ELISPOT检测方法在骨关节结核患者中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作者:刘云;丁光贵;王正;杨林;马克;黄志坚;陈心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临床烧伤感染菌群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对2006年-2008年间烧伤患者皮肤创面分离到的124株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结果:致病菌前5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肠杆菌.对上述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的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头胞哌酮/舒巴坦等,对上述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药物依次为万古霉素、利福平、头胞派酮/舒巴坦等.

    作者:成日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三维超声在产前胎儿形态结构异常筛查中价值

    本文对我院产前诊断80例形态结构异常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三维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形态结构异常中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来我院产前检查经二维超声检查首发现胎儿可疑畸形而后行实时三维超声筛查的孕妇共80例,共82个患儿(其中双胎2例).孕妇平均年龄26.75±4.45岁,平均孕周27.75±7.31周.

    作者:张歆;薛玉;尚梦园;许建萍;吕小利;杜睿;陈加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49例儿童脑脊液胱抑素-C结果分析

    胱抑素C(Cystatin C,简称CysC)亦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一种由1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kDa的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CysC基因在包括肾、肝、胰、肠、胃、肺及胎盘等所有组织中持续地转录和表达.研究发现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的成员之一[1],是目前发现的对组织蛋白酶B抑制作用强的抑制物.同时CysC对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组织蛋白酶H及L也有抑制.近来临床应用中血清CysC被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灵敏指标而受到重视,对血中胱抑素C的报道也很多,而对儿童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了解较少.为此,本文调查了249例儿童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旨利用脑脊液胱抑素-C为临床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王均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产程发动前后环氧化酶-2(COX-2)核因子KappaB P65(NF-KBP65)在平滑绒毛膜上的表达

    众所周知,分娩发动的必备条件是胎儿的成熟和母体的准备.母体准备包括,子宫由分娩前期(0期)稳态,进入敏感期即分娩准备期(1期),此期子宫生物学上的主要变化为缩宫素受体大量增加、子宫下段及宫颈成熟、蜕膜与胎膜自分泌旁分泌效应的启动.有关分娩动因已有许多学说,但仍不清楚触发分娩启动的始动因素,无论神经内分泌因素抑或胎盘及胎儿神经内分泌因素均缺乏母胎之间启动信号的确认.

    作者:张丹妮;曲冬颖;李海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心率震荡以及心率变异对高血压伴室性早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心率震荡以及心率变异对高血压伴室性早搏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患者收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217例,患者根据有无伴发室性早搏分为偶发室早组,频发室早组,并另外选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HRV、HRT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各组结果之间对比中发现,偶发组、频发组的TO、T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的TO、TS与偶发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组、频发组的SDNN、T1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组、频发组的TO、TS、SDNN、T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频发组TO、TS、SDNN、T1的阳性率高于偶发组.结论 频发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系统受损严重,HRV与HRT可以作为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伴室早的评价指标.

    作者:张雪梅;郑春华;魏友平;高招波;张春花;范剑峰;万明勇;熊旭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肺移植术后血清HMGB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在肺移植术后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肺移植21例,其中术后稳定者1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5例、肺部感染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NA)对19名健康者和肺移植患者术前、术后第1、3、7天的血清HMGB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肺移植术后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升高,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7天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肺部感染组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健康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明显低于肺移植患者术前水平(P<0.01).结论 肺移植术后血清HMGB1水平升高,血清HMGB1检测对肺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有较好价值.

    作者:王发龙;陈静瑜;胡志刚;陈国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利用ROC曲线分析sTREM-1、PCT和CRP对多发伤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多发伤患者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57例ISS评分≥16分的多发伤患者血清sTREM-1、PCT和CRP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多发伤早期未并发感染和并发感染的患者血清sTREM-1、PCT和CRP均呈不同程度升高(P均<0.01);与非感染组相比,并发感染患者血清sTREM-1和PCT仍呈不同程度升高(P均<0.01),而CRP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TREM-1、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0.863和0.785;佳阀值分别为8.96 ng/ml,8.29 ng/ml,67.95 mg/L;灵敏度分别为0.912、0.787和0.938;特异度分别为0.894、0.845和0.513.结论 血清sTREM-1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感染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其诊断性能明显优于PCT和CRP.

    作者:徐志康;陈望;刘和录;刘镇平;华建江;赖剑波;朱兆钧;汪奇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C-反应蛋白对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的意义

    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有较大的意义[1].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人的CRP值一般都低于8 mg/L,反复的炎症刺激水平可使其持续上升.其血清水平与各种感染、组织损伤和免疫反应等情况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观察疗效的指标.本文拟通过检测CRP、白细胞计数水平,探讨CRP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诊疗中的价值,及其在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意义.

    作者:李天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危HPV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nllomavirus,HPV)感染生殖器官后,病毒可潜伏在细胞内若干年,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恢复活动[1].近年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2].不同HPV亚型的致病力不同,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3].2009年7月-20lO年7月由吉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提供的206例组织病理学检查后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高危型检测,分析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分布情况,以便于了解病情,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作者:刘晓峰;于秀艳;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CT与P16对比研究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前对肺癌早期诊断尚无较好的指标.由于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力,能给出清晰的横断面图像,是从宏观形态学上认识肺癌的有效手段,但同一组织类型的肺癌其生长分化、侵袭转移等生物学特点亦存在差异,使影像学复杂化.p16基因蛋白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检测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1].我们采用免疫组化与CT相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微观领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宏观的肺癌CT形态学表现之间的联系,旨在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

    作者:李岚;迟艳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胎膜早破阴道分泌物异常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对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450例胎膜早破(PROM)患者分为阴道分泌物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比较阴道分泌物结果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PROM阴道分泌物检查异常率达65.78%(296/450).PROM阴道分泌物异常组期待治疗时间短,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均较阴道分泌物正常组升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后,两组新生儿感染率和产褥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ROM与生殖道上行感染密切相关.孕前及孕期作阴道分泌物检查、治疗阴道炎症可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减少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

    作者:饶芸;李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呼吸内科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研究

    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干冷,冬季时间又长,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较多.住院的患者多为年龄偏大,病史较长,入院时呼吸困难症状较为明显,往往需要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

    作者:芦杰;胡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高频探头的普及特别是近几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普及促进了乳腺超声的发展[1].本文通过对124例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综合分析,以期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霍春媛;闫振坤;陈丽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特点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NAFLD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

    作者:宁冬梅;王莉;何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of effusion,OME)是小儿常见的中耳疾病之一,其对儿童的语言及认知发育等均具有明显的影响,是导致患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性的表现为渗液滞留在中耳腔内而无急性感染的表现[1].由于患儿常缺乏主诉而容易被误诊从而影响患者治疗,为研究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收入的分泌性中耳炎的93例患儿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碧凡;邱荣敏;廖敏;高波;张云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帕瑞昔布钠在妇科术后镇痛中的意义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帕端昔布钠是特异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伐地昔布前体的氨基酸化合物,静脉注射后迅速转化成伐地昔布发挥作用,本研究将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作者:李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