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膜早破阴道分泌物异常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饶芸;李江

关键词:胎膜早破, 阴道分泌物, 感染, 母婴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对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450例胎膜早破(PROM)患者分为阴道分泌物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比较阴道分泌物结果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PROM阴道分泌物检查异常率达65.78%(296/450).PROM阴道分泌物异常组期待治疗时间短,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均较阴道分泌物正常组升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后,两组新生儿感染率和产褥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ROM与生殖道上行感染密切相关.孕前及孕期作阴道分泌物检查、治疗阴道炎症可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减少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30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mfarction,HI)指脑梗死后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HI既往多为病理检查时发现,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应用使HI得以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本文旨在对我院2002年-2009年收治的3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MRI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贺宇平;姚晓辉;鄂凤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肺移植术后血清HMGB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在肺移植术后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肺移植21例,其中术后稳定者1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5例、肺部感染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NA)对19名健康者和肺移植患者术前、术后第1、3、7天的血清HMGB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肺移植术后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升高,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7天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肺部感染组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健康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明显低于肺移植患者术前水平(P<0.01).结论 肺移植术后血清HMGB1水平升高,血清HMGB1检测对肺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有较好价值.

    作者:王发龙;陈静瑜;胡志刚;陈国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利用ROC曲线分析sTREM-1、PCT和CRP对多发伤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多发伤患者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57例ISS评分≥16分的多发伤患者血清sTREM-1、PCT和CRP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多发伤早期未并发感染和并发感染的患者血清sTREM-1、PCT和CRP均呈不同程度升高(P均<0.01);与非感染组相比,并发感染患者血清sTREM-1和PCT仍呈不同程度升高(P均<0.01),而CRP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TREM-1、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0.863和0.785;佳阀值分别为8.96 ng/ml,8.29 ng/ml,67.95 mg/L;灵敏度分别为0.912、0.787和0.938;特异度分别为0.894、0.845和0.513.结论 血清sTREM-1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感染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其诊断性能明显优于PCT和CRP.

    作者:徐志康;陈望;刘和录;刘镇平;华建江;赖剑波;朱兆钧;汪奇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尿蛋白、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电泳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

    肾脏是糖尿病侵袭的靶器官之一.蛋白尿是慢性肾损伤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指标之一.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肾脏损伤的标志;而尿蛋白电泳可以区分尿蛋白的来源.本文将对其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损伤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廖群;陈芳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实施无痛纤维肠镜的临床研究

    纤维结肠镜检查已经成为肠道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检查的侵入性以及结肠本身的解剖生理弯曲,给患者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精神恐惧.丙泊酚具有镇静作用,能使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完成肠镜检查,但是其对呼吸循环系统都有明显影响,而给药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我们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把控输注进行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延涛;王茹;赵成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脑脊液抗体指数检测在儿童神经系统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研究发现很多神经系统疾病与病毒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很多方法能证明这种关系,如PCR检测脑脊液中的病毒核酸、脑脊液中多种病毒AI的检测、外周血清转化与病毒在活化、PCR检测外周血病毒含量等[1,2].尽管目前研究认为脑脊液PCR检测是诊断的金标准[3,4],但是当出现病毒含量过低和(或)标本采集时机过早或过晚的情况下,PCR的方法极容易出现假阴性[5-7].而血清转化或血清阳性标记检测(如EBV感染时候出现的IgG-抗EA)是证明疾病与病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8].而AI检测尽管其也存在着一些的不足(如抗体的产生要滞后于疾病)[1,9],但是由于其具备的许多优点(如对设备要求不高及费时较少等)还是得到了认可.本文针对国内对PCR检测病原报道较多而AI方法检测病原报道较少的现状,总结了2006.01-2009.12长春市儿童医院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诊断明确且进行AI检测的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薛均来;胡亮;于伟东;赵树华;楚海峰;郭君;王成训;张晓琳;刘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真菌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生前确诊率低,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对漳州市医院血液科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发生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施远洋;郑瑞玑;周继光;周予矜;高海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联合检测血清脑钠肽及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价

    心力衰竭是任何心脏病的终末期改变,交感神经兴奋及多种内分泌功能异常参与且影响了心衰的进程.目前的研究表明血清FT3水平的下降、BNP水平的增高均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危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BNP及FT3水平同时检测,同时对比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内径(LV),比较CHF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变,进一步说明对于CHF患者同时检测血清BNP及FT3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子源;刁鸿英;刘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ABO血型测序法对B(A)血型等位基因的检测分析

    自ABO血型系统被发现以来,输血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ABO血型的标准血清学正反定型方法,因其操作简单和实用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地推广.但在疑难血型的判定中存在局限性,应用基因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血清学方法的不足[1,2],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也为个体识别和人类血型遗传背景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手段.

    作者:张心怡;田晓丰;刘铁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改良W-S银染法与传统W-S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改良W-S银染法与传统W-S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0例因消化道症状在本院就诊的患者采用改良W-S银染法与传统W-S银染法检测Hp,同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查,RUT法和改良W-S法或传统W-S法之一同时阳性时诊断为标准Hp阳性.结果 380例患者中共318例检测出Hp感染,感染率为83.7%,其中消化性溃疡组的感染率高,为98.1%,显著高于胃炎组和胃癌组的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与传统W-S法检测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82.1%和7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W-S法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91.9%,符合率为97.1%;传统W-S法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85.5%,符合率为93.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W-S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效果相近,与传统W-S银染法比较,改良W-S银染法试剂配制更为简便,组织着色牢固稳定,而且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培宁;邓有辉;陆伟;冯大益;何永彪;凌惠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口服产气粉造影法对隐匿性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的临床研究

    胃十二指肠穿孔示普外科比较常见的急症之一,患者多有急性腹痛,腹部透视多有膈下游离气体,一般可以明确诊断,但有些隐匿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因为缺乏明确的症状及辅助检查无明确的证据,而不能早期做出诊断,因为多发于老年人,延误治疗,影响患者的预后,我院结合口服产气粉造影法对隐匿性胃、十二指肠穿孔进行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陆煜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高频探头的普及特别是近几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普及促进了乳腺超声的发展[1].本文通过对124例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综合分析,以期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霍春媛;闫振坤;陈丽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呼吸内科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研究

    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干冷,冬季时间又长,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较多.住院的患者多为年龄偏大,病史较长,入院时呼吸困难症状较为明显,往往需要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

    作者:芦杰;胡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牙周炎患者病变牙龈中白细胞介素6mRNA及蛋白的表达

    牙周炎时,各类细胞因子形成网络调控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在宿主反应过程中,一系列的炎症介质,特别是众多的细胞因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前列腺素E(PGE)等,它们不仅可以直接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还可以进一步影响宿主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进程,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1,2].

    作者:杨欢;王晓峰;张天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泌尿外科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拥有丰富临床医学理论出色的知识型、创新型临床医师.对医学生来说,刚刚接触临床时,泌尿外科是很陌生的.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叶兴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的临床分析

    1 检测尿微量蛋白的意义微量蛋白尿是指尿中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但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这种微量的变化.白蛋白(Albumin)占血浆总蛋白量的60%,分子量为69kD,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量的白蛋白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到体外.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具有滤过功能,膜孔直径为5.5 nm.Albumin半径为3.6 nm,正常状态下Albu-min难通过肾小球基底膜.任何能够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的病变,均可导致Albumin的排出.尿微量蛋白(M.A)是指尿液中自蛋白一直处于20mg/min-200 mg/L之间.当肾脏受到损害时,尿MA排出会增加.我们认为尿MA排出增加的机制可能与膜上的硫酸肝素合成异常相关.

    作者:王玉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49例儿童脑脊液胱抑素-C结果分析

    胱抑素C(Cystatin C,简称CysC)亦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一种由1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kDa的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CysC基因在包括肾、肝、胰、肠、胃、肺及胎盘等所有组织中持续地转录和表达.研究发现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的成员之一[1],是目前发现的对组织蛋白酶B抑制作用强的抑制物.同时CysC对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组织蛋白酶H及L也有抑制.近来临床应用中血清CysC被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灵敏指标而受到重视,对血中胱抑素C的报道也很多,而对儿童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了解较少.为此,本文调查了249例儿童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旨利用脑脊液胱抑素-C为临床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王均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硬膜外阻滞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年化,全身性退变及重要器官贮备功能明显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增多.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了解硬膜外阻滞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对保证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作者:郑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不同种类微生物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微生物在全自动血培养仪中阳性报警时间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BA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计5516份血标本,观察细菌阳性检出率及报警时间.结果 5516份血标本中.BA报警阳性819例,分离出细菌797株,阳性率为14.0%;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非发酵菌、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真菌各有不同的阳性报警时间,以肠杆菌科的阳性报警时间出现早,与其他类型微生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链球菌属除外.结论 通过全自动血培养仪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不同表达、阳性报警时间,根据微生物相对特有的生长特点,可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生长和类型,第一时间指导临床医师准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顾海彤;黄艳飞;孙宇峰;丁楠楠;鲁辛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特点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NAFLD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

    作者:宁冬梅;王莉;何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