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IL-18及CRP血清水平检测分析

潘云;唐任光;黄建敏;韦叶生

关键词:脑卒中, 白细胞介素18,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52例),脑出血组(46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后5天的血清IL-18和CRP的浓度.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32例)、中度损伤组(46例)和重度损伤组(20例).结果 脑卒中患者治疗前血清 IL-18及 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随着脑神经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 IL-18及CRP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与脑神经受损程度相关.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憩室误诊为甲状腺腺瘤1例

    患者,女,68岁,因发现颈部肿物4个月入院.入院查体:颈部对称,气管居中,颈前左侧可触及大小3 cm×2 cm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好,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彩超:甲状腺右叶未见异常,甲状腺左叶增大,其内可见2.5 cm×1.8 cm混合回声区,其内未见血流信号.

    作者:肖慧杰;申震;于威;李春生;李红;刘铜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及IL-6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MI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 CRP)、白介素-6(IL-6)降低幅度的差别,以及hs-CRP和IL-6的关联.方法 选取急性心梗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另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在入院12 h内、服药后1个月测定患者血脂、hs-CRP,IL-6,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s-CRP、IL-6的变化.结果 两组急性心梗患者治疗1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IL-6显著下降(均P<0.01),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和20 mg/d组相比,1月后血脂、hs-CRP、IL-6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hs-CRP和IL-6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心梗患者无论是使用阿托伐他汀10 mg/d还是20 mg/d治疗1月,都能使血脂水平,包括TC、LDL-C、和炎症指标hs-CRP、IL-6显著下降,但短期内两剂量间并没有显著差异.hs-CRP与IL-6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孟繁宇;赵学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国内外组织标本库发展的现状及启示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以及高通量技术的发展,医学生物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以分子生物医学为主导的时代,基础和临床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作者:丛宪玲;孙然;王涵;孔祥波;张学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的未明确诊断意义86例病理分析

    本文对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为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的未明确诊断意义(ASCUS)的8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丽萍;王清;邢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DK2AP1与肿瘤

    正常细胞周期按顺序依次进展为G1期(DNA合成准备期)、S期(DNA合成期)、G2期(有丝分裂准备期)和M期(有丝分裂期),终实现细胞的增殖.

    作者:高楠;姜睿;罗树立;李金东;孙梅;王荣有;张兴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6例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名隐匿性哮喘或过敏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是常见的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疾病之一.由于临床表现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肺部体征,故极易被误诊、漏诊.

    作者:王冬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酸测定在诊断线粒体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中的乳酸水平能否成为线粒体基因突变患者的筛查指标.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2-DM)530例,横纹肌病33例,耳聋162例,健康对照120例,检测受试者血液中的乳酸水平,并行线粒体基因组DNA分析,采用PCR-RELP技术进行常见的线粒体突变位点筛查(mtDNAtRNAleu(uur)A1555G和mtDNAtRNAleu(uur)A7444G)和测序.结果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组(2-DM、耳聋和横纹肌病)的乳酸水平与mtDNA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162例耳聋患者中筛查出3个线粒体性耳聋家系(51人);530例糖尿病患者中筛查出一个G7444A突变的糖尿病家系(27人);33例肌病患者中筛查出1例线粒体肌病患者,而在对照组中未见mtDNA异常.结论 乳酸检测虽是线粒体病的非特异性指标,但能用于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早期筛查.

    作者:郑宗富;刘奇才;刘永平;徐国焱;陈少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抗原致敏的脐血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肿瘤效应的体外实验研究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连接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其特点是捕获抗原和加工,迁移到淋巴器官和表达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的各种共刺激分子的能力强[1].

    作者:于鸿;张健;刘玉侠;石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乳腺是成对器官,共同暴露于相同的致癌环境里,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生癌变,称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包括同时性(间隔≤6个月)和异时性(间隔>6个月)两种类型.

    作者:佟凌霞;陈丽萍;王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胚胎心脏、肺和动脉大血管发育趋势分析

    目的 研究胚胎及胎儿发育不同时期心脏、大血管及肺的变化并找出其潜在规律.为临床评估胎儿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发育状况及预测其发育异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不同孕周的胚胎及胎儿共167例,测定135例孕12-36周的胎儿心脏、大动脉及肺的正常发育值,推测其发育规律.并通过组织胚胎学方法对胚胎及胎儿心脏组织发生进行研究.结果 心脏、大动脉的生长发育遵循一般型模式.心脏重量增加为明显.胎龄3个月时肺动脉粗于主动脉,到9个月胎龄时主动脉的外径超过肺动脉.组织胚胎学研究表明,在胚胎30天时心脏已据基本雏形.妊娠7个月后的心脏组织学特征同成人相似.胎肺各轴线和重量从3-9个月胎龄基本呈匀速发育.结论 心脏的较快发育期在妊娠7个月之前.胎肺在整个孕期呈匀速发育.

    作者:李艺扬;付艳;田丽娜;单楠;孙健;邓琳红;邓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Ki-67、C-erb-B2及nm2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相关癌基因等在前列腺癌中表达的意义,从病理学角度了解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根据新WHO分类标准(2002)及Gleason分级法进行组织学分级和对比性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原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nm2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近81.69%的患者在Gleason分级8分以上;Ki-67与组织学分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肿瘤细胞的Ki-67表达越强;c-erbB-2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高,其阳性表达率也在上升(P<0.05),且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与Gleason分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nm23的阳性表达率与Gleason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Gleason分值越高,nm23阳性表达率也在增加.结论 Ki-67、c-erbB-2、nm23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即肿瘤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毕丽荣;杨华;刘仲祥;王连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嘌呤核苷酸补偿对海洛因依赖大鼠脑组织中TPH和GTPCH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嘌呤核苷酸补偿对海洛因依赖大鼠脑组织中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GTP环水化酶1(GTP cyclohydrolase 1,GTPCH)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剂量递增腹腔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50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海洛因组(H)、海洛因补偿AMP+GMP组(HAG)、海洛因补偿AMP组(HA)、海洛因补偿GMP组(HG),每组10只.Real-time 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TPH和GTPCH1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H组大鼠脑组织中TPH基因表达下降71%(P<0.05);与H组比较,HAG,HA和HG组大鼠脑组织中TPH基因表达分别升高60%,100%和150%(P<0.05).与C组比较,H组大鼠脑组织中,GTPCH基因表达下降43%(P<0.05);与H组比较,HAG,HA和HG组大鼠脑组织中GTPCH基因表达均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海洛因给药使大鼠脑组织中TPH,GTPCH基因表达下调;嘌呤核苷酸补偿可以减弱海洛因对TPH和GTPCH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鸿梅;李坤;何海涛;刘剑凯;洪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上腹不适2月,间断黑便1月,加重伴噎食感数天入院.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史.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全身皮肤未见黑色素瘤.腹部彩超检查:肝、胆囊、脾、胰腺、双肾未见异常.

    作者:计春萍;李静;王伟;连德德;李洪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尿素浓度测定方法的比较

    血清尿素作为临床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项指标被广泛应用,目前主要测定方法有尿素酶速率法、尿素酶电极法[1]、二乙酰一肟法[2]和流动注射分析法[3]等,其中二乙酰一肟法应用为广泛,但具有线性范围窄、反应时间长、易褪色和影响因素多等的缺点.

    作者:曹昭;万敏;孙陆果;胡小平;于永利;王丽颖;张培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隐球菌性脑炎患者颗粒酶B、颗粒溶素、穿孔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颗粒酶B(granzyme B,GrB)、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及穿孔素(perforin,又称pore-forming protein,PFP)三种免疫效应分子在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首先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2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其次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其中的GrB、GNLY、及PFP的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方法测定其中GrB、GNLY、及PFP的mRNA含量.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蛋白含量与一些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PBMC中GNLY、PFP蛋白含量和mRNA均明显降低,而GrB无明显变化.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GNLY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IgG、IFN-γ水平成正相关(r=0.477,P<0.05;r=0.534,P<0.05),与IL-10水平成负相关(r=-0.505,P<0.05).结论 GNLY、PFP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情监控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作者:周晔;邓安梅;谷明莉;陈燕;陈波;陈孙孝;仲人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ELISA测定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目的 建立ELISA方法测定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方法 以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可达100 mg/L.参考值范围为:男,1.81±0.73 mg/L.女,1.72±0.69 mg/L.回收率为:99.1±3.1%.批内和批间分别为:5.8±0.5%、7.3±0.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于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单桂芬;林伟;荣墨克;张静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糖化白蛋白在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糖化白蛋白(GA)水平变化、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组(甲亢组,89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组(甲减组,63例)、健康对照组(对照组,77例)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进行调查,同时测定GA、FPG、HbA1c、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肌酐(Scr)、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入选病例均为未经治疗的初诊患者,同时除外糖尿病,以及肾脏、肝脏、贫血疾病.结果 各组间FPG、Hb、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亢组的GA和GA/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11.27±1.73%,14.16±1.29%,P<0.001;2.22±0.34,2.83±0.16,P<0.001),甲减组的GA和GA/HbA1c显著高于对照组(17.30±2.72%,14.16±1.29%,P<0.001;3.38±0.66,2.83±0.16,P<0.001).甲亢组的GA与FPG(r=0.189,P=0.077)无相关性,GA与HbA1c(r=0.352,P=0.001)呈显著正相关;甲减组的GA与FPG(r=0.004,P=0.975)、GA与HbA1c(r=-0.050,P=0.699)无显著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PG、lnTSH、lnFT3是血清GA的独立影响因素(R=0.796,R2=0.633).结论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GA降低,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GA增高,甲状腺激素对GA水平呈负性调节作用.在使用GA对糖尿病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控时应重视甲状腺激素异常所引起的GA值变化.

    作者:梁国威;贾玫;徐旭;李岩;王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环氧合酶-2对胃癌淋巴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对胃癌淋巴管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年2月-2004年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手术切除的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3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COX-2、VEGF-C、受体VEGFR-3的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D).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人胃癌细胞SGC-7901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与加入外源性前列腺素E2(PGE2)后VEGF-C mRNA及蛋白的变化.结果 63例胃癌石蜡标本中COX-2、VEGF-C阳性表达率为77.6%、72.9%. COX-2与VEGF-C、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01).COX-2与胃癌生存率呈负相关,COX-2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其表达阳性组(P<0.05).尼美舒利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下调VEGF-C mRNA表达,而PGE2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上调VEGF-C mRNA表达.结论 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促进胃癌的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并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国民;刘林林;乔士兴;房学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普通PCR与巢式PCR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的对照

    生殖器疱疹(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性传播疾病(STD),GH典型表现临床上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不典型表现容易漏诊或误诊.HSV主要通过生殖器或肛门、呼吸道、口腔粘膜的分泌物传播.

    作者:王秀梅;陈世义;于海滨;刘玉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腋部毛母质瘤1例报告

    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是一种发生于皮内或皮下,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由于其表现多样性,误诊率较高.我院收治1例腋部毛母质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刘浩宇;魏壮;刘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