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尿素浓度测定方法的比较

曹昭;万敏;孙陆果;胡小平;于永利;王丽颖;张培因

关键词:尿素浓度, 二乙酰一肟, 肾小球滤过功能, 流动注射分析法, 影响因素, 血清尿素, 线性范围, 酶速率法, 酶电极法, 临床检测, 反应时间, 测定方法, 指标, 褪色
摘要:血清尿素作为临床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项指标被广泛应用,目前主要测定方法有尿素酶速率法、尿素酶电极法[1]、二乙酰一肟法[2]和流动注射分析法[3]等,其中二乙酰一肟法应用为广泛,但具有线性范围窄、反应时间长、易褪色和影响因素多等的缺点.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原致敏的脐血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肿瘤效应的体外实验研究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连接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其特点是捕获抗原和加工,迁移到淋巴器官和表达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的各种共刺激分子的能力强[1].

    作者:于鸿;张健;刘玉侠;石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Ki-67、C-erb-B2及nm2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相关癌基因等在前列腺癌中表达的意义,从病理学角度了解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根据新WHO分类标准(2002)及Gleason分级法进行组织学分级和对比性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原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nm2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近81.69%的患者在Gleason分级8分以上;Ki-67与组织学分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肿瘤细胞的Ki-67表达越强;c-erbB-2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高,其阳性表达率也在上升(P<0.05),且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与Gleason分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nm23的阳性表达率与Gleason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Gleason分值越高,nm23阳性表达率也在增加.结论 Ki-67、c-erbB-2、nm23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即肿瘤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毕丽荣;杨华;刘仲祥;王连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102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和严重病变组.所有患者在冠脉造影前应用脉搏波速度测量系统测量baPWV.结果 冠心病组baPWV值(1 603.75±223.99)cm/s明显高于对照组(1 328.37±178.52) cm/s,(P<0.05).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动脉粥样硬化多种危险因素后,baPWV 的OR值为1.009,(95%CI:1.005-1.013,P<0.010).进一步分析baPWV以1 400 cm/s作为组界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PWV≥1 400 cm/s的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度是baPWV<1 400 cm/s 者的12.723倍(95%CI:4.625-34.997,P<0.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中,baPWV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1 437.78±221.89)cm/s即已明显高于对照组(1 328.37±178.52)cm/s (P<0.05);严重病变组(1 674.98±211.28)cm/s和双支病变组(1 667.65±161.78)cm/s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严重病变组baPWV和双支病变组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ba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baPWV升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预测因子之一,检测baPWV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冠脉的病变程度.

    作者:杜丽根;邱健;阮云军;董凤英;徐琳;洪长江;马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183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对应用恩替卡韦及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抗病毒治疗不同基因型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83例慢性乙肝患者以C基因型为主,占53.6%,其次为B基因型(35.5%),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69.4%)明显高于B基因型患者(47.7%),两者比较P<0.05.肝硬化患者C基因型所占比例较高(67.4%).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B、C基因型患者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率相似.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组抗病毒治疗48周B基因型患者持久应答率(75%)明显高于C基因型患者(45.5%),两者比较P<0.05.结论 C基因型患者疾病进展比例高,对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抗病毒治疗疗效较差.而基因型对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并无显著影响.

    作者:徐严;张永贵;季尚玮;王江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电地形图在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意义

    本文分析89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48 h内进行BEAM及CT检查者共89例,男62例,女27例,年龄36-82岁,平均58.3岁.均为首次发病,突然起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

    作者:刘立梅;张晓红;曹春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食管憩室误诊为甲状腺腺瘤1例

    患者,女,68岁,因发现颈部肿物4个月入院.入院查体:颈部对称,气管居中,颈前左侧可触及大小3 cm×2 cm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好,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彩超:甲状腺右叶未见异常,甲状腺左叶增大,其内可见2.5 cm×1.8 cm混合回声区,其内未见血流信号.

    作者:肖慧杰;申震;于威;李春生;李红;刘铜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环氧合酶-2对胃癌淋巴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对胃癌淋巴管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年2月-2004年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手术切除的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3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COX-2、VEGF-C、受体VEGFR-3的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D).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人胃癌细胞SGC-7901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与加入外源性前列腺素E2(PGE2)后VEGF-C mRNA及蛋白的变化.结果 63例胃癌石蜡标本中COX-2、VEGF-C阳性表达率为77.6%、72.9%. COX-2与VEGF-C、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01).COX-2与胃癌生存率呈负相关,COX-2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其表达阳性组(P<0.05).尼美舒利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下调VEGF-C mRNA表达,而PGE2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上调VEGF-C mRNA表达.结论 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促进胃癌的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并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国民;刘林林;乔士兴;房学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例神经布鲁杆菌病的诊断体会及临床分析

    神经布鲁杆菌病是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近年布鲁杆菌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约有4%-13%的患者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神经布鲁杆菌病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杰;崔俐;吕晓民;初凤娜;林会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卒中患者IL-18及CRP血清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52例),脑出血组(46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后5天的血清IL-18和CRP的浓度.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32例)、中度损伤组(46例)和重度损伤组(20例).结果 脑卒中患者治疗前血清 IL-18及 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随着脑神经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 IL-18及CRP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与脑神经受损程度相关.

    作者:潘云;唐任光;黄建敏;韦叶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疑似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第8外显子的基因序列分析1例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由铜代谢障碍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的致病基因为ATP7B基因,该基因的缺陷将会影响所编码的ATP7B活性,使过量的铜沉积在肝、脑、肾和角膜等组织器官,导致急慢性肝病、神经系统疾病、肾病和角膜色素环等.

    作者:金银实;胡毅;王佳;南光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白细胞参数对妊娠期高血压紊乱早期预测能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白细胞参数与妊娠期高血压紊乱(HDP)发生的关系及其对HD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对99例HDP、129例正常妊娠妇女和200例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妊娠20周前的全血白细胞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妊娠20周前三组间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C)、淋巴细胞绝对数(LC)和单核细胞绝对数(MC)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HDP组WBC、NC和LC在妊娠20周前明显增高,与正常妊娠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当与GMD组比较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的面积:WBC为0.616(95% CI,0.541-0.691;P=0.003)、NC为0.612(95% CI,0.536-0.687;P=0.004)和LC为0.615(95% CI,0.540-0.690;P=0.003).当WBC、NC和LC分别高于9.375×109/L,6.625×109/L和1.975×109/L时,对HDP的阳性预测值在53.48%-59.09%之间,阴性预测值在65.66%-69.69%之间.LC和WBC或NC串联用于预测HDP的阳性预测值达(70.77%)和特异性达(85.27%).结论 该研究表明白细胞的升高和异常激活可能在HDP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白细胞参数特别是其联合应用对HDP的早期预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红玲;梁怡华;鲍俊杰;孙玲;郭彩娇;邱先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腋部毛母质瘤1例报告

    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是一种发生于皮内或皮下,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由于其表现多样性,误诊率较高.我院收治1例腋部毛母质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刘浩宇;魏壮;刘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免疫球蛋白E低亲合力受体的检测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免疫球蛋白E(IgE)低亲合受体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20例和健康同龄儿20例IgE低亲合力受体.结果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CD23阳性细胞(25.09%±5.9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96%±4.54%),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gE低亲合力受体的变化可能在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楚海峰;窦逾常;郭君;宋晓波;张永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自动分析方法测定血浆维生素C

    维生素C (Vitamin C,Vc)是人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氧化剂,其作用是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及降低致病基因的突变,减少生物协同因子和基质的作用[1-3].

    作者:张静春;石晓群;林伟;荣墨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清IL-18测定对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在我国主要以肝炎为主要致病因素,其发病与免疫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宋玉庭;刘颖;张萌萌;吴乃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的未明确诊断意义86例病理分析

    本文对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为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的未明确诊断意义(ASCUS)的8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丽萍;王清;邢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及IL-6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MI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 CRP)、白介素-6(IL-6)降低幅度的差别,以及hs-CRP和IL-6的关联.方法 选取急性心梗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另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在入院12 h内、服药后1个月测定患者血脂、hs-CRP,IL-6,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s-CRP、IL-6的变化.结果 两组急性心梗患者治疗1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IL-6显著下降(均P<0.01),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和20 mg/d组相比,1月后血脂、hs-CRP、IL-6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hs-CRP和IL-6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心梗患者无论是使用阿托伐他汀10 mg/d还是20 mg/d治疗1月,都能使血脂水平,包括TC、LDL-C、和炎症指标hs-CRP、IL-6显著下降,但短期内两剂量间并没有显著差异.hs-CRP与IL-6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孟繁宇;赵学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乳腺是成对器官,共同暴露于相同的致癌环境里,可以同时或先后发生癌变,称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包括同时性(间隔≤6个月)和异时性(间隔>6个月)两种类型.

    作者:佟凌霞;陈丽萍;王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雷米普利对实验性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及非梗死区胶原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雷米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及非梗死区胶原的影响.方法 将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并饲养6周的24只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n=8)、模型组(Model group,n=8)及雷米普利组(Ramipril group,n=8),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全心及左室肥厚指她(HW/BW,LVHW/BW),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RT-PCR 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组织胶原蛋白Ⅰ(col-Ⅰ)及胶原蛋白Ⅲ(col-Ⅲ)mRNA 表达水平.结果 雷米普利能明显升高左心室内压大上升和大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心肌肥厚指数、血清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及下调col-Ⅰ、col-Ⅲ mRNA 表达水平(P<0.05-0.01),但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雷米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肌间质胶原重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抗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与下调胶原蛋白mRNA表达有关.

    作者:魏群;赵东明;宋显晶;杨杰;马丕勇;杨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乳酸测定在诊断线粒体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中的乳酸水平能否成为线粒体基因突变患者的筛查指标.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2-DM)530例,横纹肌病33例,耳聋162例,健康对照120例,检测受试者血液中的乳酸水平,并行线粒体基因组DNA分析,采用PCR-RELP技术进行常见的线粒体突变位点筛查(mtDNAtRNAleu(uur)A1555G和mtDNAtRNAleu(uur)A7444G)和测序.结果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组(2-DM、耳聋和横纹肌病)的乳酸水平与mtDNA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162例耳聋患者中筛查出3个线粒体性耳聋家系(51人);530例糖尿病患者中筛查出一个G7444A突变的糖尿病家系(27人);33例肌病患者中筛查出1例线粒体肌病患者,而在对照组中未见mtDNA异常.结论 乳酸检测虽是线粒体病的非特异性指标,但能用于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早期筛查.

    作者:郑宗富;刘奇才;刘永平;徐国焱;陈少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