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4例RA活动期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李国静;罗春华;余良芳;李乾元;刘江美

关键词:活动期, 患者, 实验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免疫疾病, 血小板参数, 类风湿因子, 实验项目, 慢性炎性, 结果报告, 过程, 反应蛋白, 反复发作, 动态变化, 周围性, 炎症性, 系统性, 多关节, 对称性, PLT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为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慢性炎性病变,病程常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发作过程中其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小板(PLT)等临床实验项目发生动态变化,我们对RA活动期患者的RF、ESR、CRP、WBC、PLT、血小板参数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cccDNA与HBVDNA、HBeAg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cccDNA与HBVDNA、HBeAg关系.方法 采用分子信标PCR技术检测15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cccDNA.结果 血清HBVDNA、HBeAg阳性组的血清cccDNA阳性率分别与阴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HBVDNA阴性组血清cccDNA阳性率为0,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HBeAg 阳性组血清cccDNA水平较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cccDNA与血清HBVDNA、HBeAg密切相关,是判断HBV病毒复制、活动、抗病毒效果的指标,可能比HBeAg更有价值.

    作者:覃亚勤;赵登蕴;刘彦慧;李声方;郑伟;刘贵章;唐杏明;冼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CD44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44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NSCLC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CD44mRNA的表达,并对36例NSCLC患者进行5年以上随访.结果 ① 36例NSCLC组织有21例CD44mRNA的过量表达,过量表达率为58.3%.② CD44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无关,只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P=0.007).③ 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36例NSCLC组织中 CD44过量表达组生存率低于一般表达组(P=0.001).结论 CD44mRNA过量表达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CD 44mRNA的表达对患者的预后和术后放疗及化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作者:李光虎;吴勇;杨万江;张雄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沉默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对其在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目的 沉默HeLa细胞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hTERT)基因、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其对裸鼠体内移植接种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 RNAi技术,脂质体转染,筛选沉默hTERT基因稳定转染细胞株和无干扰效果的对照细胞株,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TRAP-ELISA)测定所筛选的细胞株端粒酶活性;进一步绘制各细胞株的生长曲线;裸鼠移植接种实验观察各株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结果 成功获得稳定转染具有沉默hTERT基因,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的实验组细胞株2个即T1,T2,同时获得对照细胞株1个(N1),还以无转染的HeLa细胞为亲本对照.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T1,T2)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裸鼠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皮下肿瘤形成,移植接种20天后,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称量结果显示对照组形成的实体肿瘤平均重量分别为:0.057 7±0.034 9 g和0.054 4±0.033 5 g,而实验组T1和T2组肿瘤重量明显减轻(P<0.05),仅分别为:0.024 5±0.010 9 g和0.027 2±0.007 5 g.结论 沉默Hela细胞hTERT基因降低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使细胞的体外增殖速度减慢,在裸鼠体内皮下成瘤能力受到明显抑制.

    作者:石英爱;赵强;张海英;张丽红;王光兰;陈爽;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8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AMI组、UAP组和SAP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病变组47例和三支病变组33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清TNF-α和IL-18含量并与病情程度和病变冠脉支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AMI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UAP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SAP组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P<0.01),单支病变组显著低于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P<0.01),双支病变组血清TNF-α水平与三支病变组无差异(P>0.05),但IL-18水平显著低于三支病变组.结论 TNF-α和IL-18与ACS冠脉病变密切相关并介导了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其血清水平变化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程度和不稳定破裂的观察指标并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作者:魏仲航;李苹;郑雪冰;孙晓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Wegener肉芽肿肺部HRCT的影像学诊断

    Wegener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的,以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等为病理学特征、多系统受侵的综合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由于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肺部的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极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晚期或未及时治疗病例常因肾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蔡宝坡;邰智慧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异丙酚在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小鼠尾静脉单次注射异丙酚后血清和脑组织中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昆明小鼠140只,按给药后1、2、3、4、5、6、7、8、9、10、15、30、45、60 min分为14组,n=10.单次经小鼠尾静脉推注异丙酚,采取动脉血,断头取全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异丙酚浓度.结果 小鼠尾静脉单次推注异丙酚后血清的达峰时间为1 min,脑组织的达峰时间为3 min.结论 脑组织中的峰浓度滞后于血清中的峰浓度.异丙酚在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作者:李群;吴新民;蒋建渝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COX活性及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线粒体COX活性及基因表达变化在血管性痴呆(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从VD大鼠中提取海马线粒体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OX活性,通过RT-PCR等技术对其基因序列进行检测.结果 术后24 h、术后1 m、2 m模型组VD大鼠海马组织COX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24 h、术后1 m、2 m相比无统计学差异.VD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COXⅡ基因变异位点模型组COXⅡ基因有5处突变,与正常对照组比,新出现2处突变,是碱基替换,7082位的T→G,氨基酸由Val→Gly,7144位的C→G,氨基酸由His→Asp.但比正常对照组少了4个突变位点.VD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COXⅢ基因变异位点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COXⅢ基因新出现2个突变位点,是碱基替换,其中有1处是无义突变,另一处是8641 GGA→CGA,氨基酸Gly→Arg,但比正常对照组少了1个突变位点.结论 VD模型组大鼠COX活性下降,COXⅡⅢ基因突变率增高.海马线粒体COX活性及COX基因表达变化参与了VD大鼠发病机制.

    作者:赵晴;杜建时;曲淑彦;赵明明;王海燕;李新颖;马明;王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动态检测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者的hs-CRP变化,分析hs-CRP与梗死面积大小,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与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其中大面积梗死组hs-CRP升高,持续时间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预后越差;与中、小面积梗死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hs-CRP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作者:齐英斌;白春艳;周艳;刘敏;马爽;孙宏侠;江新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老年肺炎146例临床分析

    肺炎是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常见,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显著,老年肺炎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群的健康.国内报道显示16%以上的老年人直接死于肺炎,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三位元凶,并有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1].

    作者:王双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CHD)是危害人类生命严重的疾病之一,是在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产生粥样斑块,并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炎性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李恒斌;尚士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诊断价值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SCIWOFAD)是指X线检查未见骨折和脱位,但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颈髓损伤,此类损伤临床并非少见,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现通过对我院6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急慢性损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对SCIWOFAD的MRI表现、损伤机制及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李祎;武云涛;李野;朱庆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支原体活体在诊断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之一.本病占小儿肺炎的20%左右,在密集人群可达50%[1].常年皆可发生,流行周期为4-6年.它不仅引起呼吸道感染,并可同时或继发脑炎、心肌炎、肝炎等多系统损害.传统的支原体培养法虽然因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成为支原体检测的金标准.

    作者:张晓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人脑胶质瘤中HSP-60,70的表达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60,70在各级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热休克蛋白60,70的表达.结果 HSP60,70在脑胶质瘤中有表达,且表达程度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不同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同一级别脑胶质瘤中HSP60的表达程度超过HSP70的表达程度.结论 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HSP60,70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评价预后,对判定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且HSP60优于HSP70.

    作者:葛岩;王医术;张海英;高婷;瘳翔宇;李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为了解ICU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感染原因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二重感染和耐药的发生,根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的统一诊断标准,对我院ICU院内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胡梅;韩静;马冬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妊娠和输血两种免疫因素产生不规则抗体分析

    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抗筛卡对两个实验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肖倩;辛荣传;周益强;辛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肺癌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过度表达与18氟脱氧葡萄糖摄取的关系

    恶性肿瘤氟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增高本质上是因为恶性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和葡萄糖代谢的变化导致.许多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上调在18F-FDG摄取率增高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冬;魏仲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伯泰血培养瓶对细菌培养生长能力和敏感性分析

    目的 用已知细菌检测伯泰血培养瓶细菌培养生长能力.方法 将已知细菌稀释成不同浓度,定量加入伯泰血培养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 需氧瓶对需氧菌的阳性检测率为100%,检测敏感性为10 CFU /ml;厌氧瓶对厌氧菌的阳性检测率为100%,对黑色消化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和脆弱类杆菌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0 CFU /ml、100 CFU /ml和1 000 CFU/ml;厌氧瓶对兼性厌氧菌的阳性检测率为100%,检测敏感性为10 CFU /ml.结论 伯泰血培养瓶对需氧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检测能力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樊新;徐修礼;尤涛;孙怡群;刘家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利用细胞块检测少精子症精液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少精子症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39例原因不明少精子症患者留取精液,制备细胞块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生精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16的表达;采用原位3′羟基末端标记法(ISEL)观察生精细胞凋亡.15例正常精液作为对照.结果 原因不明少精子症患者精液细胞块PCNA增殖指数(16.6±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1±5.7)%,P<0.001;P16蛋白表达阳性率(17.4±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1)%,P<0.01;生精细胞凋亡指数(1.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0.1)%,P<0.01,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原因不明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精细胞增殖能力减少及凋亡增加造成增殖与凋亡平衡失调,此种失衡可能与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精液细胞块监测生精细胞可以作为一种监测少精子症患者的非创伤性指标.

    作者:刘悦;张杰;聂树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12,IL-18测定的意义

    研究证实,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T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的调节失调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本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12、IL-18测定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阳;王立波;王长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测定对胃癌的诊断意义

    胃蛋白酶原是胃粘膜消化腺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按其免疫原性不同分为两个亚型:PGⅠ、PGⅡ.血清PGⅠ值是反映胃粘膜形态和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测定PGⅠ可以反映胃粘膜病变程度,本文通过检测PGI探讨对胃癌筛查更为简单、无创的监测方法.

    作者:高海燕;于秀艳;汪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