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在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的相关性

李群;吴新民;蒋建渝

关键词:异丙酚, 脑组织,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达峰时间, 相关性
摘要:目的 观察小鼠尾静脉单次注射异丙酚后血清和脑组织中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昆明小鼠140只,按给药后1、2、3、4、5、6、7、8、9、10、15、30、45、60 min分为14组,n=10.单次经小鼠尾静脉推注异丙酚,采取动脉血,断头取全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异丙酚浓度.结果 小鼠尾静脉单次推注异丙酚后血清的达峰时间为1 min,脑组织的达峰时间为3 min.结论 脑组织中的峰浓度滞后于血清中的峰浓度.异丙酚在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伯泰血培养瓶对细菌培养生长能力和敏感性分析

    目的 用已知细菌检测伯泰血培养瓶细菌培养生长能力.方法 将已知细菌稀释成不同浓度,定量加入伯泰血培养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 需氧瓶对需氧菌的阳性检测率为100%,检测敏感性为10 CFU /ml;厌氧瓶对厌氧菌的阳性检测率为100%,对黑色消化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和脆弱类杆菌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0 CFU /ml、100 CFU /ml和1 000 CFU/ml;厌氧瓶对兼性厌氧菌的阳性检测率为100%,检测敏感性为10 CFU /ml.结论 伯泰血培养瓶对需氧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检测能力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樊新;徐修礼;尤涛;孙怡群;刘家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COX活性及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线粒体COX活性及基因表达变化在血管性痴呆(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从VD大鼠中提取海马线粒体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OX活性,通过RT-PCR等技术对其基因序列进行检测.结果 术后24 h、术后1 m、2 m模型组VD大鼠海马组织COX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24 h、术后1 m、2 m相比无统计学差异.VD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COXⅡ基因变异位点模型组COXⅡ基因有5处突变,与正常对照组比,新出现2处突变,是碱基替换,7082位的T→G,氨基酸由Val→Gly,7144位的C→G,氨基酸由His→Asp.但比正常对照组少了4个突变位点.VD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COXⅢ基因变异位点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COXⅢ基因新出现2个突变位点,是碱基替换,其中有1处是无义突变,另一处是8641 GGA→CGA,氨基酸Gly→Arg,但比正常对照组少了1个突变位点.结论 VD模型组大鼠COX活性下降,COXⅡⅢ基因突变率增高.海马线粒体COX活性及COX基因表达变化参与了VD大鼠发病机制.

    作者:赵晴;杜建时;曲淑彦;赵明明;王海燕;李新颖;马明;王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测定对胃癌的诊断意义

    胃蛋白酶原是胃粘膜消化腺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按其免疫原性不同分为两个亚型:PGⅠ、PGⅡ.血清PGⅠ值是反映胃粘膜形态和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测定PGⅠ可以反映胃粘膜病变程度,本文通过检测PGI探讨对胃癌筛查更为简单、无创的监测方法.

    作者:高海燕;于秀艳;汪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人脑胶质瘤中HSP-60,70的表达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60,70在各级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热休克蛋白60,70的表达.结果 HSP60,70在脑胶质瘤中有表达,且表达程度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不同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同一级别脑胶质瘤中HSP60的表达程度超过HSP70的表达程度.结论 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HSP60,70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评价预后,对判定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且HSP60优于HSP70.

    作者:葛岩;王医术;张海英;高婷;瘳翔宇;李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ELISA检测592例乙肝表面抗原复检结果的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592例ELISA手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复检结果特点,进一步提高ELISA手工检测的质量.方法 以0.7≤S/CO<10作为复检范围,从67 070例ELISA手工检测HBsAg的结果中筛选出592例进行复检,两次结果一致则报告结果;如不一致则再次ELISA复检或采用MEIA进行复检,以两次一致的ELISA或MEIA结果报告.分析初检时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原因.结果 按照2007年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复检要求,以0.7≤S/CO<2为复检范围,复检率为0.48%(325/67 070);本实验室扩大复检范围,以0.7≤S/CO<10为复检范围,复检率为0.88%(592/67 070),初复检结果符合率为65.88%(390/592),初检假阴性率为1.35%(8/592),初检假阳性率为32.77%(194/592).结论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扩大复检范围,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刘华;王蕾;吴树英;骆铱洪;王隽;高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利用细胞块检测少精子症精液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少精子症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39例原因不明少精子症患者留取精液,制备细胞块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生精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16的表达;采用原位3′羟基末端标记法(ISEL)观察生精细胞凋亡.15例正常精液作为对照.结果 原因不明少精子症患者精液细胞块PCNA增殖指数(16.6±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1±5.7)%,P<0.001;P16蛋白表达阳性率(17.4±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1)%,P<0.01;生精细胞凋亡指数(1.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0.1)%,P<0.01,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原因不明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精细胞增殖能力减少及凋亡增加造成增殖与凋亡平衡失调,此种失衡可能与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精液细胞块监测生精细胞可以作为一种监测少精子症患者的非创伤性指标.

    作者:刘悦;张杰;聂树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特征,相关性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出现的ANA、ASMA、AMA及抗SLA/LP、抗LKM-1和抗LC-1等肝脏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 结果 AIH患者自身抗体主要以ANA、ASMA抗体为主,其中抗体合并阳性率占53.3%,而丙型肝炎患者仅占3.6%,此外尚有16.6%和3.3%的AIH患者出现抗SLA/LP和抗LC-1抗体,丙型肝炎患者未检测出.在抗体滴度检测中两种疾病存在极大差异(P<0.01),AIH患者以高滴度抗体为主,抗体滴度常在1∶160(64.0%),丙型肝炎患者在1∶100以内(66.6%)以低滴度抗体为主.有5例(6.1%)丙型肝炎患者出现与AIH相似的自身抗体抗LKM-1抗体,其中有2例抗体滴度大于1∶100,进行肝穿病理检测提示符合Ⅱ型AIH.结论 AIH和丙型肝炎患者在感染过程中,免疫介导和病毒对肝细胞都有直接损伤,但在感染病例中如何选择治疗方案成为关键,监测自身抗体滴度对提高诊断调整治疗方案将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利方;郑山根;阎有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少弱精子症、弱精子症患者精浆活性氧浓度检测及其应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对少弱精子症、弱精子症,患者精浆中活性氧浓度进行分析,以探索活性氧检测在少弱精子症、弱精子症患者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居理;罗明;卢雪芳;杜俊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目的 通过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24 h动态血压,分析相关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将试验对象分为三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86例;单纯性高血压组,127例;正常对照组,83例.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动态血压及相关参数,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单纯性高血压患者高(P<0.05),其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增加(P<0.05),晨峰出现频率升高(P<0.05);单纯性高血压患者昼、夜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24小时血压负荷值均比血压正常组高(P<0.05).结论 监测和控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动态血压,是减少并发症危险的关键环节.

    作者:周智;吴燕华;周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唾液皮质醇的研究进展

    库欣综合征的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血清皮质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Urinary Free Cortisol,24 hUFC),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提出将午夜唾液皮质醇(Salivary Cortisol,SC)检测作为库欣综合征的一线筛查实验.

    作者:干伟;张林;安振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CHD)是危害人类生命严重的疾病之一,是在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产生粥样斑块,并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炎性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李恒斌;尚士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浆氨基酸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变化及分析

    目的 检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癌患者血清中氨基酸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氨基酸分析仪对15例健康人和7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血浆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并按照Child-pugh分级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Child A级34例,Child B级25例及Child C级11例,分析其血中氨基酸水平.结果 肝癌患者血中牛磺酸,苏氨酸,色氨酸,精氨酸及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比值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中蛋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对于不同肝功能分级的病人来说,随着肝脏储备功能的下降,血浆中的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比值(2.82±0.78,2.16±0.86,1.83±0.57)明显下降(P<0.01),而蛋氨酸(45.11±9.97,52.07±14.06,59.74±20.26)升高(P<0.05),酪氨酸(80.03±24.72,108.15±34.16,110.16±28.53)及苯丙氨酸(71.05±23.60,98.34±37.01,84.89±37.55)明显升高(P<0.01).结论 Child-pugh分级不同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氨基酸有明显的紊乱,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娴;刘树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TLR-9 rs187084基因多态性与山东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山东地区汉族人群TLR-9基因rs187084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方法对9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88名健康对照TLR-9基因rs187084C/T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SLE患者TLR-9基因rs187084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185、0.413和0.402,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χ2=2.99,P>0.05);(2)SLE患者TLR-9基因rs187084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394、0.606,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χ2=3.07,P>0.05).结论 山东汉族人群SLE的易感性与TLR-9基因rs187084多态性无关.

    作者:宋卫青;李化会;陈华波;原江水;殷晓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气分析与生化检测的血离子测定值差异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血气分析与生化检测的血离子数值之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方法 随机对我院ICU病房10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血气针行动脉采血4 ml,将抽出的动脉血注入生化管内2 ml,血液凝固后析出血清,进行生化检测血离子;其余2 ml动脉血在与空气隔绝的条件下,与肝素充分混合后行血气检查.若患者的生化检测血离子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则其血气分析的血离子测定值列入考察范围.结果 40例患者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与生化检测相比,血气分析显示的K+、Ca2+离子测定值均显著性降低(P<0.001).结论 由于检测方法不同,血气分析测得的K+、Ca2+离子浓度显著低于生化检测的结果.ICU科临床医生以其作为依据诊治急重症病人电解质紊乱时应慎重.

    作者:张舒岩;及志勇;杨立彬;雷宇;姜晓明;张舒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医学检验学科课堂教学监控体系的思考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关系到检验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以教师为原点的发散性过程.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促使学生内在的知识储备生长,启发学生的内心的潜力,使学生的思维升华.目前对于发展性教学的方法研究,为指导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从众多的教学理论着手,应用发展性教学监控理论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张巍;张昆;斗章;张吉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在炎症感染中的意义

    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是近年广泛用于判断炎症感染的重要指标,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是传统炎症感染主要监测手段,至今被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辉;李勤;龚志伟;赵剑书;毛荷莲;侯万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S2表达与ER、PR和组织学分级相关性的研究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有关其治疗及预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作者:陈桂秋;杨华;孙大菊;续哲莉;田鸿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抗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表达及初步研究

    目的 检测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RA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116例RA患者、50例疑似RA患者、114例非RA患者及6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GPI抗原.比较活动性RA患者与非活动性RA患者的GPI抗原水平.分析GPI抗原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的相关性.结果 GPI抗原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4.5%,特异性为96.6%;GPI抗原与类风湿因子存在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增加至90.5%;活动性RA患者与非活动性RA患者GPI抗原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的X线分期GPI抗原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GPI抗原对RA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RA的活动性及病程进展相关,有助于RA诊断及病情的判断.

    作者:张建明;程建平;金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肝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 层螺旋CT 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66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血管成像,采用大密度投影(MIP) 、容积再现技(VRT) 、表面遮盖显示(SSD) 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 HTVPC) 显示情况.结果 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 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显示率分别约90 %、68 %.MIP 与VRT 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P< 0.05),以MIP 显示率为高.结论 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作者:丛也彤;张可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HPV检测及其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黏膜上皮细胞,引起感染部位发生病变.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HPV是感染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渐衍变为癌的连续性病理过程.

    作者:郭玉姝;孙捷;陈亚丹;尹一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