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伤口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

何永贵;谢圣高;王沛;陈学兵

关键词:原位杂交, 荧光, 病原菌, 伤口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荧光原位杂交法,快速检测鉴定伤口中的常见病原菌,指导临床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荧光同位素标记的,设计针对引起伤口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常见五种病原菌的核糖体16 SrRNA序列的互补的DNA寡核苷酸探针,将探针置于玻片上于50℃杂交1 h,用杂交缓冲液于50℃洗涤10 min,干燥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 h的时间.结果 经438例临床标本测试,与培养法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1%和81.1%.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伤口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鉴定.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S2表达与ER、PR和组织学分级相关性的研究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有关其治疗及预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作者:陈桂秋;杨华;孙大菊;续哲莉;田鸿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乙肝相关疾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HBV-DNA含量相关性研究

    正常情况下,身体内各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就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失衡所导致的组织损伤与乙型肝炎的发生有关,是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邱清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平阳霉素长效制剂对小鼠移植性肝癌 H22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通过制备平阳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长效缓控释制剂[1],将平阳霉素包裹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制备成具有长效作用的贮库式生物降解的微球,探讨其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

    作者:韩冰;张晓红;刘江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凝血指标检测对肝脏疾病的临床意义

    为探讨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对102例肝病患者与35例健康人的凝血功能4项指标对照检测分析.

    作者:徐兆珍;姜波;张淑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肝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 层螺旋CT 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66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血管成像,采用大密度投影(MIP) 、容积再现技(VRT) 、表面遮盖显示(SSD) 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 HTVPC) 显示情况.结果 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 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显示率分别约90 %、68 %.MIP 与VRT 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P< 0.05),以MIP 显示率为高.结论 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作者:丛也彤;张可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COX活性及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线粒体COX活性及基因表达变化在血管性痴呆(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从VD大鼠中提取海马线粒体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OX活性,通过RT-PCR等技术对其基因序列进行检测.结果 术后24 h、术后1 m、2 m模型组VD大鼠海马组织COX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24 h、术后1 m、2 m相比无统计学差异.VD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COXⅡ基因变异位点模型组COXⅡ基因有5处突变,与正常对照组比,新出现2处突变,是碱基替换,7082位的T→G,氨基酸由Val→Gly,7144位的C→G,氨基酸由His→Asp.但比正常对照组少了4个突变位点.VD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COXⅢ基因变异位点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COXⅢ基因新出现2个突变位点,是碱基替换,其中有1处是无义突变,另一处是8641 GGA→CGA,氨基酸Gly→Arg,但比正常对照组少了1个突变位点.结论 VD模型组大鼠COX活性下降,COXⅡⅢ基因突变率增高.海马线粒体COX活性及COX基因表达变化参与了VD大鼠发病机制.

    作者:赵晴;杜建时;曲淑彦;赵明明;王海燕;李新颖;马明;王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在炎症感染中的意义

    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是近年广泛用于判断炎症感染的重要指标,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是传统炎症感染主要监测手段,至今被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辉;李勤;龚志伟;赵剑书;毛荷莲;侯万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肺癌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过度表达与18氟脱氧葡萄糖摄取的关系

    恶性肿瘤氟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增高本质上是因为恶性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和葡萄糖代谢的变化导致.许多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上调在18F-FDG摄取率增高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冬;魏仲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应用CT、MRI检查早期诊断儿童外伤性脑梗死

    我院自2003年以来,共收治儿童外伤性脑梗死18例,均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波;杜超;刘德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R/PEEK) 与钛合金对血液血浆蛋白及补体的影响比较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是近年来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理化特性及良好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R/PEEK)通过复合碳纤维增强了PEEK的强度,改善了纯PEEK强度不足的缺点,扩大了其使用范围.若将其应用于人体,发挥其自身优势,可部分代替金属材质制成内固定器械,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的治疗方式和水平.

    作者:张大伟;刘军;高庆国;郭永刚;吴敏飞;朱庆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孕产妇血清和乳汁及新生儿脐血中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状况

    输血传播病毒(TTV)是一种新型病毒,因其结构与VB19病毒相似,可能影响胚胎发育,造成流产或新生儿异常[1].在不同人群中普遍存在着TTV感染,包括正常人群、献血员、静脉毒瘾者、各型肝炎患者、血液透析者等[2,3].我们对224例健康孕产妇的静脉血、乳汁及其新生儿脐带血标本进行TTV检测,以探讨孕产妇这一特殊人群的感染率及其在母婴间是否存在着相关传播关系.

    作者:唐任光;谢丽玲;黄庆;李荣颜;农珺;滕建昆;梁华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利用细胞块检测少精子症精液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少精子症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39例原因不明少精子症患者留取精液,制备细胞块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生精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16的表达;采用原位3′羟基末端标记法(ISEL)观察生精细胞凋亡.15例正常精液作为对照.结果 原因不明少精子症患者精液细胞块PCNA增殖指数(16.6±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1±5.7)%,P<0.001;P16蛋白表达阳性率(17.4±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1)%,P<0.01;生精细胞凋亡指数(1.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0.1)%,P<0.01,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原因不明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精细胞增殖能力减少及凋亡增加造成增殖与凋亡平衡失调,此种失衡可能与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精液细胞块监测生精细胞可以作为一种监测少精子症患者的非创伤性指标.

    作者:刘悦;张杰;聂树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医学检验学科课堂教学监控体系的思考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关系到检验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以教师为原点的发散性过程.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促使学生内在的知识储备生长,启发学生的内心的潜力,使学生的思维升华.目前对于发展性教学的方法研究,为指导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从众多的教学理论着手,应用发展性教学监控理论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张巍;张昆;斗章;张吉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低危人群中梅毒螺旋体抗体 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3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初筛和确认的必要性.方法 对34 933例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梅毒螺旋体的初筛,初筛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的检测.结果 559例标本初筛结果为可疑阳性,其中,TPPA阳性423例,TRUST阳性210例.结论 3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各有其价值,将3种方法的结果均报告给临床医生有助于临床医生的综合诊断,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王文武;杨杰;丛蓉;杨军;张真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为了解ICU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感染原因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二重感染和耐药的发生,根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的统一诊断标准,对我院ICU院内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胡梅;韩静;马冬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TLR-9 rs187084基因多态性与山东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山东地区汉族人群TLR-9基因rs187084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方法对9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88名健康对照TLR-9基因rs187084C/T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SLE患者TLR-9基因rs187084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185、0.413和0.402,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χ2=2.99,P>0.05);(2)SLE患者TLR-9基因rs187084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394、0.606,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χ2=3.07,P>0.05).结论 山东汉族人群SLE的易感性与TLR-9基因rs187084多态性无关.

    作者:宋卫青;李化会;陈华波;原江水;殷晓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支原体活体在诊断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之一.本病占小儿肺炎的20%左右,在密集人群可达50%[1].常年皆可发生,流行周期为4-6年.它不仅引起呼吸道感染,并可同时或继发脑炎、心肌炎、肝炎等多系统损害.传统的支原体培养法虽然因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成为支原体检测的金标准.

    作者:张晓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外周血骨桥蛋白表达水平与乙肝相关性疾病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在乙肝相关性疾病中外周血表达情况,探讨骨桥蛋白与乙肝相关性疾病的关系,是否能作为判断疾病发展的一个有效血浆标志物.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85例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乙肝相关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骨桥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表达水平高,肝硬化组次之,单纯肝炎组低,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且OPN水平与肝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并发症情况关系密切.结论 外周血OPN表达与乙肝相关性疾病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疾病发展、病情评估的有效的血浆标志物.

    作者:潘留兰;周玉华;侯松萍;杨岚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聊城地区泌尿系统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衣原体是导致非淋病性尿道炎的病原体之一,它可引起一系列泌尿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普遍增多,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在增加[1].

    作者:金红;谭晓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及CA125检测的诊断、监测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作为卵巢上皮性卵巢癌标志物及联合检测CA125对卵巢上皮癌的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的价值.方法 采集卵巢上皮癌患者 52例、卵巢上皮类良性肿瘤患者50例及健康妇女50例的血清样品,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OPN和CA125含量.结果 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OPN和CA125的含量明显高于卵巢上皮类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妇女组.OPN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6%、94.0%,CA125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90.0%,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为92.1%、94.0%.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前血清OPN和CA125明显高于术后,Ⅲ期卵巢癌患者的OPN和CA125明显高于Ⅰ、Ⅱ期.结论 OPN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卵巢上皮癌肿瘤标志物,其血清水平可作为卵巢上皮癌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临床指标,联合CA125检测对提高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吴富菊;关爽;黄冰玉;魏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