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春晴;余进进
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Mp(a)]是1967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1]首先发现并命名的,主要由蛋白质、类脂和糖类组成,是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两部分以二硫键共价结合的一种低密度脂蛋白(LDL).Lp (a)的升高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首先对心脑血管疾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个体的血清中Lp (a)含量进行测定,以探讨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并对冠心病(CHD)组与对照组做进一步比较,分析CHD患者的血清Lp(a)水平,旨在评价Lp (a)对CHD的诊断价值及地位.
作者:安月;李振国;王敏;鲁颖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补偿嘌呤核苷酸对海洛因依赖大鼠嘌呤核苷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海洛因组、海洛因+嘌呤核苷酸组(HAG).各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脑中GMP、AMP、GTP、ATP含量.结果 海洛因组与对照组比较AMP、GTP含量明显降低(P<0.01),GMP、ATP含量改变不明显.补偿嘌呤核苷酸后,AMP含量比海洛因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 海洛因成瘾大鼠脑中存在嘌呤核苷酸缺失的现象,外源性补偿嘌呤核苷酸能够代偿体内嘌呤核苷酸缺失的状态.
作者:何海涛;李鸿梅;李昆;游景艳;高仕谦;刘畅;刘剑凯;洪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Ang2在正常宫颈上皮、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从蛋白水平检测Ang2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2例,CINⅡ-Ⅲ级18例)、5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ng2在子宫颈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三者差异显著;Ang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正常宫颈上皮中表达相比,差异不显著;Ang2表达水平均与子宫颈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Ang2参与宫颈癌血管生成,影响癌瘤的发生与发展;Ang2的异常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因子.
作者:冷维春;刘俊宝;张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判定中的意义.方法 225例HBV感染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ELISA法检测HBsAg、HBeAg、HBVPreS1Ag、HBVPreS2Ag、LHBs,全自动速率法测定ALT、AST,制作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HBs、HBeAg、PreS1-Ag、PreS2-Ag与HBV DNA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49%、58.96%、78.03%与79.19%,LHBs结果与HBVDNA无统计学差异(P=0.099),HBeAg、PreS1-Ag、PreS2-Ag结果与HBVDNA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 LHBs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对数值呈正相关(r=0.852,P=0.022).用LHBs水平判断HBV是否存在复制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11.LHBs阳性患者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LHBs阴性患者.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反映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和活动情况.
作者:莫喜明;许允;董存岩;唐亚梅;唐爱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人纤白蛋白制品是我国研制的一类新药,由人血白蛋白微球表面包裹人血纤维蛋白原制成.纤维蛋白原可以与激活的血小板表面的GPIIb-IIIa结合,因此,输入患者体内的人纤白蛋白微球与激活的血小板聚集起来,有效止血,同时也在凝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人纤白蛋白制品主要用于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凝血障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任跃明;侯继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已应用到骨骼与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对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可作出一定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但不能提供组织学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可弥补这一不足.关节肿痛是一常见病,由于其病因不明确,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获得明确的病理学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关节滑膜穿刺活检在关节滑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海艳;刘庆鑫;宋军;周建平;王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苯乙酸(PA)对肝癌细胞系SS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以0.25、0.5、1.0、2.0、4.0 mmol/L的PA作用于SSMC-7721细胞,分别于24、48、72 h 对细胞增殖抑制率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2.0 mmol/L苯乙酸作用36小时后的SSMC-7721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检测经或者不经过2.0 mmol/L苯乙酸作用的SSMC-7721细胞中Caspase-3活性的差异;检测苯乙酸对SSMC-7721细胞中HOX基因活性的影响.结果 随苯乙酸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2.0mmol/ L的PA 是佳实验浓度;苯乙酸可使SSMC-7721细胞的G0/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苯乙酸可通过Caspase-3途径诱发SSMC-7721细胞凋亡;苯乙酸可下调SSMC-7721细胞中HOX P1基因的表达.结论 PA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Caspase-3途径诱导的凋亡和下调HOX P1基因的表达抑制肝癌SSMC-7721细胞的增殖.
作者:李航;孟子辉;姜涛;季德刚;杨永生;李世臣;张学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腹膜损伤后,由于其自然修复作用,几乎都要发生局部粘连[1],尽管外科医生对腹部手术已非常规范,减少创面出血,避免创面粗糙及异物的存留,但仍不能有效的预防粘连的发生.本实验旨在探讨壳聚糖预防腹膜粘连的发生有效性及可行性.
作者:刘利刚;刘国辉;张亚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技术的开展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提供了生育的可能,临床常通过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来提取患者的精子,操作时常找不到活动的精子.笔者通过伊红Y对附睾穿刺精子的活体染色,为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的临床诊断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田晓华;赵邦霞;陈冬丽;王超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分析253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8例健康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百分率降低,CD3+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5),性别、年龄阶段不影响T细胞亚群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监测其T细胞亚群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齐红;石虹;刘玉侠;王英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皮革样胃癌(BorrmannⅣ型)的发生率在一般胃癌中占5%[1]左右,术前较少能明确此型胃癌诊断,这样,势必给医生术中带来诸多困难.为提高此型胃癌术前诊断率,现对本组皮革样胃癌24例的诊断与治疗予以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作以简要讨论.
作者:许亚明;任明;刘学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弹性蛋白酶的含量变化和临床意义,探讨其在诊断无症状性生殖道炎症中的作用;以及其对精子DNA完整性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 收集140例不育症门诊患者的精浆标本(实验组);按WHO标准80例诊断为弱精子症;60例为精液常数正常的不育症男性.所有患者都没有生殖道感染的症状,3个月前无抗菌治疗.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精浆弹性蛋白酶水平,20例生育男性作对照.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精浆一氧化氮水平;采用吖啶橙染色,计算单链DNA精子比例,对精子DNA完整性进行评估.结果 1、140例不育男性患者(实验组)精浆中的弹性蛋白酶、一氧化氮(NO)浓度、精子单链DNA百分比明显高于生育男性(对照组)(P<0.001).2、弹性蛋白酶浓度与患者年龄(r=0.255,P<0.01)及精液中白细胞数(r=0.569,P<0.01)有正相关关系.3、弹性蛋白酶浓度与精液量(r=-0.537,P<0.01)及精子单链DNA比率(r=-0.436,P<0.01)呈负相关关系;与精浆NO浓度无相关关系(r=0.083,P=0.331).结论 精浆中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检测对诊断无症状性生殖道炎症是一种可靠的筛查试验,另外,弹性蛋白酶可能对精子DNA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魏小斌;白志明;李春芸;刘振湘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BS检测方法、阴道镜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诊断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7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BS报告、阴道镜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报告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BS报告结果为不典型鳞状上皮或腺上皮(ASCUS或AG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UCC)的病理学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6%(38/101)、46.6%(27/58)、81.3%(26/32)、91.7%(11/12).假阴性率为5.8%(4/69).(2)阴道镜检查结果为LSIL、HSIL、宫颈癌的病理学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6%(71/146)、73.1% (19/26)、83.3%(10/12).假阴性率为6.8%(6/88).(3)两者联合应用诊断为LSIL、HSIL、浸润癌的病理学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8% (58/162)、86.5%(32/37)、100%(15/15).假阴性率为1.7%(1/58).结论 在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联合诊断价值不尽相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诊断与单独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或阴道镜相比,能够提高HSIL和浸润癌的病理学阳性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但对于LSIL而言联合诊断并无优势.
作者:付军;辛海;华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1号染色体扩增区基因MEF2D mRNA在正常肝组织、肝癌细胞系及肝细胞癌(HCC)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正常肝组织、13个肝癌细胞系及40例HC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EF2D mRNA 的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MEF2D mRNA在正常肝组织、13个肝癌细胞系及40例HC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均为高表达,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2/2)、92.3%(12/13)、95.0%(38/40)和97.5%(39/40).MEF2D在各组的表达阳性率与β-actin相类似,差异无统计意义,均为P>0.05.结论 染色体扩增区域常常存潜在的癌基因,由于染色体具有不稳定性,1号染色体扩增区MEF2D基因非HCC发生的癌基因,MEF2D mRNA高表达与HCC发生、发展无相关性.
作者:廖维甲;梅铭惠;谢兴旺;陈红松;张恒辉;覃理灵;陈谦;黄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拉米夫定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治疗慢性HBV感染的胞嘧啶核苷类药物,可有效抑HBV多聚酶的逆转录活性,使血清HBV DNA含量明显降低,提高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改善肝功能,具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但随着拉米夫定治疗时间的延长,出现耐药及HBV多聚酶逆转录酶区YMDD序列发生变异.
作者:冯恩航;张兰萍;王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在食道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6例食管癌组织中HDAC6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DAC6在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76.09%、8.69%,癌组织中HDAC6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中.HDAC6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程度、病理学分级及淋巴节转移状况无关.结论 HDAC6在食道癌组织中有显著表达,且其表达主要由肿瘤细胞产生.
作者:杨晋;赵绍林;杨新玲;辛莎莎;吴惠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其发病原因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CIN分为3级,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宫颈浸润癌,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LEEP刀宫颈锥切术.术后HPV持续感染是CIN复发的主要原因.本文就40例合并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探讨锥切术后加用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作用.
作者:盛敏佳;王立岩;邹积艳;徐冬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PO G-463A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取103例大肠癌组织和143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对照组)的石蜡切片样本,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检测.结果 MPO基因型(GG,GA,AA)在大肠癌组的分布为47.57%、31.07%、21.35%,正常组为27.97%、37.06%、34.9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MPO G-463A等位片段的基因型在大肠癌组中的分布为38.3%,正常组为53.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O G-463A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大肠癌发病的一个基因型危险因素,具有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潜在价值.
作者:孙丽芳;胡立华;王燕颖;赵欣;李秀荣;毛晓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实验诊断教学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开设的实验医学课程[1].在当今医学领域中,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临床医生原有的实验医学知识已经限制了他们的医疗服务质量,阻碍了临床医学的发展[2].必需提高在校医学生<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质量,以满足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减少医疗纠纷.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作者:郑立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