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凤君;包晓群;杨德君
目的建立分析标本扩增效率的方法,分析其对HBV DNA定量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分析软件提供的样点拟合法及对数荧光-循环数坐标图,计算得到Ct,HBV DNA拷贝数以及每一标本的扩增效率.分析40个HBVDNA拷贝数在104~108/ml的标本的扩增效率,并用得到的标本实际扩增效率加以校正.结果 4个标准的扩增效率分别为0.80,0.80,0.84和0.85.标本的扩增效率在0.59~0.85之间,其中30份(75%)在0.7~0.85之间,8份(20%)在0.65~0.70之间,其余2份在0.65以下.部分校正后的HBV DNA定量结果比校正前高一个数量级.结论标本与标准的扩增效率不一定相同,标本扩增效率的降低导致标准曲线定量结果偏低,有必要用标本的实际扩增效率对结果进行校正.
作者:陈英剑;胡成进;克丙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前世界上有关凝血因子基因多态性及基因突变与各种临床血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仍是一大热点.西方国家静脉血栓栓塞(VT)发病率高达481/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目前没有大样本的VT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高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给予外源性内毒素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模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胃造瘘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经造瘘管肠道内给予LPS后即时测定体内内毒素水平,并观察长期给予LPS对大鼠肝脏生化功能的影响和肝脏病理学变化,以及肠粘膜通透性的改变.由此评价外源性内毒素增加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病模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给予LPS后实验组门脉血内毒素水平即可增高,特别是60 min以后更为明显,未检测到外周尾静脉血毒素水平增高;长期给予LPS(每周1次,持续9周)转氨酶水平增高显著,肝组织病理损伤较对照组突出;肠粘膜通透性在酒精饲喂组增高,其中同时给予LPS组较单纯酒精饲喂组有所增高,但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外源性内毒素可加重实验性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的肝损伤,提示临床中重视对肠源性内毒素的治疗对酒精性肝病病性的改善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西金;高长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氨基胍(AG)对创伤性休克大鼠各时间段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影响.方法复制SD大鼠创伤性休克模型,将大鼠分为处理组与休克组,处理组在休克末给予AG.测定大鼠在休克末和复苏后1h、3 h、5 h各时间段血浆ET的浓度.结果创伤性休克大鼠休克末和复苏后各时间段血浆ET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处理组大鼠由于补充外源性氨基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升高,改善了创伤性休克的预后.结论 休克后血浆ET值显著升高,参与了休克的病理生理损害过程,是有可能造成休克后期机体死亡的原因之一.
作者:于亚新;谷贵山;欧海英;祁柏宇;纪中华;张贯石;徐晶华;郭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咽拭子培养对精神科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查阅2004年1月至12月合并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咽拭子培养和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例诊断为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咽拭子共分离出5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3株占55.9%,革兰阳性菌26株占44.1%;其中有16例同时进行咽拭子+痰液培养,病原菌一致的有11例,占68.5%;在抗生素使用符合咽拭子培养药敏结果与不符合药敏结果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1%和40.9%,两组数据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咽拭子培养对精神科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应尽量避免经验用药.
作者:刘洪光;金冬;刘雪琴;叶昌斌;王元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具有Zn2+依赖性的内源性蛋白水解酶,可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ECM).按作用底物不同主要分为五大类[1]:间质胶原酶(MMP-1、-8、-13)、明胶酶又称Ⅳ型胶原酶(MMP-2、-9)、基质溶酶(MMP-3、-10、-11)、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15、-16、-17)和其他类(MMP-7、-12、-18、-19、-20、-21、-22).
作者:侯振江;张宗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糖尿病是常见病,根据1999年6月公布的我国19省市25~64岁20余万人群糖尿病普查结果,患病率为2.51%.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随着人群平均寿命的延长及经济收入增高,糖尿病患者总数将以每年至少100万的数量增加,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酸中毒时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的失调,诱发脑梗死.本文对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韩丽艳;刘艳;王丹;郝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日本常光CTE-1000型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清蛋白电泳的性能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与法国SEBIA电泳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比较,做相关性检验.用健康体检标本做室内正常参考值.结果与SEBIA电泳仪比较,5种蛋白组分的相关系数为:0.805~0.970.室内正常参考值为:白蛋白62.1%~67.9%、α11.9%~2.7%、α26.3%~8.1%、β 8.4%~10.8%、γ球蛋白13.3%~18.5%.结论 CTE-1000型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仪采用高度全自动化的电泳和染色技术,使得血清蛋白电泳操作简便,图谱清晰,分辨率高,结果准确;并具有特有的蛋白电泳病理解析系统,对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岳志红;赵洁;贾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心电图运动试验(TET)是一种简便、实用、安全而被用于评价心肌缺血和协助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正确判断TET的阳性结果对于准确诊断冠心病、评价心肌缺血以及介入治疗后的效果等均有重要意义.我们对一组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TET检查,经对比检查结果和相关的临床资料来评价TET诊断冠心病价值的同时,探讨影响TET假阳性结果的相关临床因素,为正确判断TET阳性结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作者:王忠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利用PCR-SSCP分析技术进行粪便脱落细胞中p53基因突变检测用于大肠癌早期筛选诊断的可能性.方法对40例大肠癌患者留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术前保存的粪便.分别从肿瘤组织及粪便中提取DNA.应用基因扩增-单链多态性分析-溴乙锭(PCR-SSCP-EB)染色方法检测两种标本中p53基因扩增情况及第5、6、7、8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53基因特异性扩增产物及5~8外显子突变在肿瘤组织及粪便脱落细胞中广泛存在.肿瘤组织中p53基因突变27例,粪便中24例,其p53突变检出的敏感性为60%,无粪便中检出突变而肿瘤组织未检出者,两种标本中突变检出部分符合率为100%.结论检测粪便脱落细胞中p53基因突变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张纯海;马冲;盖宝东;王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的表达,及其随损伤后恢复时程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用明胶酶谱测定损伤后神经组织内MMP-2和MMP-9的活性变化;Western-blot检测确认所消化条带的属性.结果正常坐骨神经组织内仅表达MMP-2,不表达MMP-9;坐神经挤压伤后1 d时,M MP-9表达水平高;M MP-2在坐骨神经损伤后表达水平略有增加,7 d时高.Westernblot检测确认所消化的条带是MMP-2和MMP-9.结论 MMP-2和MMP-9参与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损伤修复过程.
作者:何凤君;包晓群;杨德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随机留取2003年门诊孕检孕妇的阴道后穹隆分泌物525例(年龄23~37岁,孕周21~36周).新生儿皮肤分泌物188例.
作者:王玫;鲁辛辛;董云秋;谷晔红;孙淑美;田小波;黎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和发病机制,为脑梗死的早期基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92例脑梗死组、89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g/L).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B1B2、B2B2基因型频率及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1B2、B2B2基因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B1B1基因型(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梗死有相关性.提示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Ⅰ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作者:马学玲;王晓明;张桂茹;刘亢丁;赵臣堂;周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了防止由于输血引起的临床疾病传播,卫生部规定了一些血液筛查项目标准[1],但标准中无血液酒精含量的检测.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我们调查分析了2003年5月到2004年7月威海地区220例献血者血液中酒精含量和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吉勇;姜领;翟福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62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53、bcl-2和c-erbB-2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三种基因对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bcl-2 and c-erbB-2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腹水,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在p53、bcl-2 and c-erbB-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52.23%,62.90%和45.16%与卵巢瘤组和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晚期卵巢癌,腹水细胞阳性,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53、bcl-2 and 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其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 p53、bcl-2 and c-erbB-2多个基因表达提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预后差,p53、bcl-2和c-erbB-2的多个基因表达的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其中某个单基因的表达监测.
作者:许天敏;崔满华;林杨;何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s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是一类生长因子受体和一些非受体类酪氨酸激酶能激活转录因子[1],是Darnell[2]于1990年在研究干扰素(IFN)信号转导通路时首次被发现.STAT蛋白是一类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蛋白,作为JAK(Janus Kinase)-STAT途径中重要的JAKs底物,STATs在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王春光;姚宪章;张兴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一个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子,是诊断心血管疾病重要意义的血中脂类指标之一.多数实验室应用F公式计算血清中的LDL浓度(LDL=TC-HDL-TG/2.2)[2].这个公式仅仅是一个经验公式,存在着很多缺点难以得到可靠的结果.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分析仪的直接测定法已经实现了实用化.我们就应用直接测定法观察正常人群体检时的LDL,同时与F公式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作者:吴铁占;刘秀霞;吴华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肌酸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天然化合物,1832年由法国科学家Chenreul发现并命名,多年来人们对肌酸的代谢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肌酸是体内能量储存、利用的重要化合物,而红细胞内的肌酸浓度与红细胞生存时间密切相关,是判定红细胞年龄的一个理想指标[1].所以测定红细胞内肌酸浓度对于临床上与红细胞寿命相关疾病,如溶血性贫血、脾亢等的诊断、鉴别等都有很高价值,本文就红细胞肌酸测定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陈芳;唐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T细胞、CD3+CD56-T细胞、CD3-CD56+NK细胞在(HCC)细胞免疫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4例HC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的CD3+CD56+T细胞、CD3+CD56-T细胞、CD3-CD56+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14例HCC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测定结果比较发现: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明显降低,CD3+CD56+则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均小于0.005).HCC患者CD3-CD56+(NK)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小于0.05).结论 CD3+CD56+T细胞在HCC患者外周血中增生活跃,提示高表达的CD3+CD56+T细胞在肝癌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海澄;宋丁;姚树坤;崔刘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X线平片、CT及MRI征象,结合病理总结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MRI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经X线平片诊断为骨巨细胞瘤23例患者X线平片、CT片、MRI片,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结果平片简便易行,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CT和MRI能够提供更详细信息.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方法,与临床表现、病人一般状况相结合将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颖智;高忠礼;王杨;王雪晖;杨淑琴;沈小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