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QP1在人类胎盘、胎膜中的分布及表达

戴智慧;李杰;崔淑英;曹丽;张玲;李桂玲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 人类胎盘、胎膜, 羊水量异常
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人类胎盘、胎膜中的分布及表达,初步探讨AQP1在人类羊水循环中的作用.方法 采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5例羊水量正常孕妇,9例羊水过少孕妇,11例羊水过多孕妇胎盘、胎膜组织中AQP1的分布及表达强度.结果 AQP1主要表达在人类胎盘及胎膜的羊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AQP1在羊水量正常、羊水过少及羊水过多的分布及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提示AQP1在人类胎盘、胎膜中的表达表明AQP1可能参与介导胎儿和母体的体液交换,推测羊水量异常的发病机制中,AQP1的结构改变可能比其表达量的改变更为重要,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四种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RF)三种分型IgG、IgA及IgM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血清标本,包括32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8例强直性脊柱炎,20例未确诊的早期关节炎,30例健康对照,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IgG、RF-IgA、RF-IgM,并随诊9个月.结果 RA组抗CCP抗体、RF-IgG、RF-IgA、RF-IgM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RF-IgG、RF-IgA、RF-IgM的相应指标.结论 抗CCP抗体存在于RA疾病的早期,对早期RA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CCP抗体检测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作者:王剑英;李萍;王伟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发现的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对30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及10例正常成人大肠组织中Livin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0例正常成人大肠组织中Livin基因均无表达.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L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均为100%,但癌旁正常组织Livin基因表达量较癌组织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Livin基因表达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期、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vin基因表达升高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

    作者:李日恒;宋燕;张海山;郭阳;孟子辉;赵涛;汲崇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本文对150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丙型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的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标本来源: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150例(120例抗-HCV阳性,30例抗-HCV阴性).1.1.2 试剂 (1)抗-HCV检测试剂:厦门泰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HCVC抗原试剂:强生ORTHO,HCVC抗原酶免试剂盒批号:AGK122,美国.(3)HCVRNA荧光PCR定量检测试剂:深圳匹基公司.

    作者:范庆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低剂量丝裂霉素C辐射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MC)对辐射损伤小鼠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低剂量MMC,再给大剂量X射线照射,或先给大剂量X射线照射再给低剂量MMC.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 所有低剂量MMC处理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单纯大剂量照射组.结论 低剂量MMC可以减轻辐射所致的染色体损伤,具有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高峰;孙晓玲;王彬;梁硕;张海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表达CGRP的HSV-I型扩增子载体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表达CGRP的HSV-I型扩增子载体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方法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后CVS动物模型,取脑,用HE染色法和TUNEL染色法检测对照组、缺氧缺血组和重组载体治疗组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量和脑组织神经病理改变.结果 缺氧缺血后脑组织内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神经细胞变性明显.治疗组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比同时间的缺氧缺血组明显降低,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减少.结论 重组载体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抗作用,其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吴军;张海鸥;陈玉丙;周芬莉;胡俊;李珂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NT-ProBNP与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NT-proBNP与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并进行分组,其中AMI组25例,UA组20例,SA组25例;正常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即刻进行NT-proBNP与hs-CRP的检测,并根据NT-proBNP与hs-CRP高低再进一步将所有患者分成低NT-proBNP/低hs-CRP;低NT-proBNP/高hs-CRP;高NT-proBNP/低hs-CRP;高NT-proBNP/高hs-CRP四组.结果 高NT-proBNP/高hs-CRP组中AMI占绝大数比例,四种NT-proBNP、hs-CRP组成模式在AMI、UA、SA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外周血NT-proBNP、hs-CRP浓度高于UA高于SA,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hs-CRP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联合两者可以预测病情等级程度.

    作者:宋春莉;刘斌;费瑜;陈宏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医院内感染及其细菌耐药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在院内各科室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而科学的治疗细菌感染的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系统和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GNS-506药敏卡及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对发生院内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的986株革兰阴性菌作ESBLs的检测,比较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等14种抗菌药物对ESBLs耐药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 产ESLBs耐药株占全部分离菌的33.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30.9%,绿浓杆菌.占24.9%,流感杆菌占18.3%,大肠埃希菌占11.3%,阴沟肠杆菌占8.1%,铜绿假单胞菌占5.6%醋酸钙不动杆菌5.3%;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外产ESBLs耐药菌均表现出强抗菌作用;头孢西丁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他产ESBLs耐药菌对头孢西丁呈全部耐药;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出较好的抗菌作用.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2%.感染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绿浓杆菌、大肠艾希氏菌、阴沟肠杆菌、等.结论 产ESBLs革兰阴性菌所致医院内部感染不容忽视;对产ESBLs革兰阴性菌医院内部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可作为首选.提示要重视医院内感染的监测,合理使用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对患者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防止和治疗院内感染.

    作者:周丽娟;王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4例子痫性脑病CT分析

    妊高征是妊娠期常见疾病,子痫是重度妊高征之严重者.一旦发生母儿死亡率明显增高,我们对14例子痫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继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尿微量蛋白的关系

    本实验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及尿微量蛋白(MA),a1-微球蛋白(a1-M),转铁蛋白(TRU)和免疫球蛋白G(IgG),旨在探讨Hcy与DM患者尿微量蛋白关系.

    作者:梅丽萍;孙星达;郑静;杨萍;游星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在HBV感染的肝癌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作用

    细胞凋亡是细胞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Fas是一种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受体,Fas与FasL结合可诱导细胞凋亡.近年来Fas/FasL介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较多,但结果不太一致.为了探讨Fas/FasL系统在HBV感染的肝癌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肝癌组织中Fas/FasL蛋白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HBV感染的关系.

    作者:王朝晖;李玉中;吕申;王乃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利培酮、氯氮平与氯丙嗪对心电图影响的比较

    我们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后心电图变化进行比较,探讨三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 对象及方法108例均为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CCMD-3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单独使用利培酮、氯氮平和氯丙嗪8周以上,用药前均作心电图正常且能排除躯体疾病.资料见表1.

    作者:孙凤娟;王翠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和药敏结果的观察

    近年来,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已成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给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治疗依据,笔者对527例疑似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分析,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平;赵树波;姜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小儿支气管肺炎与HLA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反复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与HL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对86例反复患支气管肺炎小儿和81例随机挑选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HLA-DRB1的19个等位基因进行分析,计算各个位点的基因分布频率和相对危险性RR值;并进行卡方检验,筛选有意义基因.结果 反复支气管肺炎患儿HLA-DRB1*9和HLA-DRB1*12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其它各位的位点无显著性差异.疾病组与正常组之间进行逐个等位基因的比较,以相对危险性RR值计算,HLA-DRB1*9的RR值为2.46,HLA-DRB1*12的RR值为2.23.结论 HLA-DRB1*9和HLA-DRB1*12可能是反复支气管肺炎小儿的易感基因.

    作者:陈显琴;李丽红;焦立新;刘迎新;王振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的鉴定及分布特征

    目的 探讨吉林地区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分离株的分布和特征.方法 采集牛羊粪便及其肉类食品、蔬菜,分离大肠埃希菌,PCR鉴定毒力因子及血清学分型.结果 380份标本中鉴定出12株STEC,3株为产志贺毒素O157:H7型,9株为产志贺毒素非O157:H7型.结论 STEC存在于不同来源的标本中,菌株血清型与毒力因子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李秀春;顾世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多排螺旋CT在结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结肠疾病在我国属常见病和多发病,且近年来结肠肿瘤有明显的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既往主要把钡剂灌肠和纤维内窥镜作为临床诊断手段,但二者对观察腔外疾病、肿瘤对腔外的浸润以及病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收集71例临床怀疑结肠疾病的患者,行多排螺旋CT充气扫描,并行多平面重组(MPR)、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SSD),透明显示(Raysum)等多种三维成像,分析其图像特征,并与纤维内窥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探讨多排螺旋CT在结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纪铁凤;黄旭;王淑清;陈亮;王景宇;朱万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抗HCV和ALT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方法 取123例确诊丙型肝炎的患者的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HCVRNA含量,用ELISA法检测抗HCV和酶动力学法检测ALT浓度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HCVRNA含量(拷贝/L)将资料分为<105组、105-6组、107-8组和>109组,各组的抗HCV阳性率分别为72.4%、84.6%、100%和100%;ALT均值(IU)分别为38.8、88.2、112.1和128.3;ALT异常率分别为24.1%、65.4%、88.9%和100%.HCVRNA含量对数值与ALT线性相关关系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呈正相关(r=0.441,P<0.05).结论 抗HCV阳性率、ALT的异常率及平均值与HCVRNA的含量有关,HCVRNA含量越高,抗HCV阳性率和ALT含量的均值与异常率越高;HCVRNA含量与ALT含量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周远青;梁瑞莲;梁玉全;叶佩玑;刘建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清IGF-I对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GF-I(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变化,分析其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受试者体内血清IGF-I水平及BMD(骨密度).结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IGF-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BMD测定参数密切相关.结论 IGF-I在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萌萌;张波;李建军;王洪燕;陈晓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肥胖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及丹参粉针对其干预

    目的 探讨肥胖的UAP患者PCI术后LP的变化及丹参粉针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肥胖的和非肥胖的UAP患者PCI术前和PCI术后即刻、24 h、治疗15天血清LP水平.结果 PCI组UAP患者血清LP水平明显高于非PCI组,持续24小时,肥胖的UAP患者PCI术后血清LP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丹参粉针治疗15天血清L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PCI可引起UAP患者LP水平升高,肥胖的UAP患者LP变化更明显,丹参粉针可逆转这一变化.

    作者:张文琪;孙福山;费瑜;吴丽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长春地区肠道病毒71型的分离与鉴定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type71;EV-71)自1974年首次从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标本中分离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该病毒的流行.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的流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EV-71病毒的大规模流行曾导致几十万人的感染.EV-71病毒的感染能够引起包括无菌性脑炎、脑膜脑炎、脑干脑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目前我国EV-71流行病调查的采样标本主要来源于HFMD患者.我们对9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分泌物,5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进行EV-71检测,以求建立快速肠道病毒71型检测的手段.

    作者:梅忠卓;张小飞;赵学良;王伟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肺心病红细胞刚性指数与血气及酸碱变化关系的探讨

    近年来,有关肺心病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肺心病红细胞刚性指数的变化以及有关酸碱血气改变对IR、ηre的影响报道甚少.本文通过120例肺心病急性期病人IR的变化及酸碱血气对IR及其聚集性的影响加以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德伟林;李彬先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