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曲马多、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手术后硬膜外PCA自控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4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术毕行硬膜外PCA镇痛:T组,曲马多500 mg+氟哌利多5 mg+0.125%布比卡因100 ml,剂量为10 mg/2 ml/h;F组,芬太尼500 μg+氟哌利多5 mg+0.125%布比卡因100 ml,剂量为10 μg/2 ml/h.观察使用PCA泵后1、4、8、12、24、36 h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监测麻醉前T0、切皮即刻T1、术毕即刻T2、术毕12hT3、术毕24hT4血清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浓度,记录镇痛期间4、8、12、24、36 h各时点镇痛的VAS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与T0比较,T组、F组的PRA、A-Ⅱ于T1、T2、T3、T4各时点值明显降低P<0.05,T1、T2、T3、T4各时点值及两组相同点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曲马多组与芬太尼组患者镇痛效果相似(VAS评分和PCA按压次数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F组高于T组P<0.05.结论曲马多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PCA自控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前白蛋白(Prealbumin;Pre-Alb)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因其电泳迁移在白蛋白之前,故名前白蛋白(PA).半衰期2 d,比白蛋白17~21 d短,是体内蛋白更新转换的良好指标.血清中的PA浓度比Alb更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机体营养状态,是肝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并测定大鼠血浆内TGF-β1的含量.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梗死不同时间内大鼠血浆内TGF-β1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心梗后1 d、3 d、5 d血浆内TGF-β1含量明显增加(P<0.01),呈时间依赖性.心梗后24h心肌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心梗后心肌通过增加TGF-β1、Ⅰ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心室重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前对骨髓涂片中的胞浆脱落物的报道极少,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胞浆脱落物在一些白血病和贫血标本中较多出现,现将观察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神经外科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的较为常见,这是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发病率比其他住院患者高很多,而住院、插管或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以及先前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又是导致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1,2].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鼠脑梗死后树突可塑性的物质基础和机制及针刺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电针干预组,缺血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MAP2表达动态变化及电针治疗后对其的影响.结果缺血对照组MAP2在病灶区从缺血后1 d即出现表达减少,3 d达低点,7 d表达开始增加,14 d表达进一步增高.病灶对侧区从缺血1 d始表达亦可见增高,针刺干预后阳性表达增加,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MAP2可以反应缺血损伤程度和树突修复能力,可作为脑损伤可塑性指标之一,电针可增强这种可塑性变化.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小红细胞对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从日常检测的住院病人标本中,选择MCV<65fl的标本32例,MCV在65~70 fl的标本59例,MCV及 RDW均正常的标本30例,分别在K-1000血细胞分析仪、CELL-DYN3700血细胞分析仪、CELL-DYM700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同时,每份标本人工显微镜计数二次取均值统计,将结果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MCV及RDW均正常的标本各仪器与镜检法及各仪器之间血小板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MCV在65~70 fl之间时,K-1000及CD-3700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之间血小板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CD-1700与镜检法之间血小板计数结果有显著性差异;MCV<65 fl时CD-37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与手工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K-1000及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血小板计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使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时,对MCV<70 fl的标本我们应通过人工镜检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在使用K-1000血细胞分析仪时,对MCV小于65fl的标本以及MCV在65~70 fl之间而RDW明显增大且其血小板直方图明显异常的标本应手工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患者有血尿的住院患者165例,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诊断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2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8例、肾病综合征3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8例,紫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狼疮性肾炎2例,IgA肾病11例)98例,男57例,女41例;非肾小球疾病(膀胱炎7例、泌尿系结石15例、尿路感染32例、肾结核5例、多囊肾5例,前列腺炎3例)67例,男29例,女38例.所有入院患者均经临床系统观察,尿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尿常规,血液生化,肾盂造影,肾CT,肾活检等检查确诊.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冠心病与纤溶系统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显示纤溶酶原激活物(t-PAI)及其抑制物(PAI)在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t-PA是纤溶系统主要的生理性激活剂,它能在纤维蛋白凝块上高效地激活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1,2].PAI能快速作用于t-PA而形成复合物使t-PA灭活[3];但目前对冠心病患者的t-PA和PAI活性的报道尚不一致.本文观察了冠心病发病时t-PA,PAI的活性及其对临床的诊断价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碘剂应用于临床造影和CT增强扫描已有几十年,碘剂的引起的过敏反应,虽然可以用过敏试验的方法减少其发生率,但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种试验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甚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CNA、P53、rasP21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81例肺癌组织(鳞癌46例、腺癌35例)、20例正常肺组织中PCNA、P53、rasP21的表达情况.结果PCNA、P53、ras-P21在肺癌组织中分别表达67%、54%、56%,而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结论PCNA、P53、rasP21对肺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如果能排除肿瘤类型、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相互干扰,其准确性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在放射性药物131碘(131I)冶疗复发或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过程中,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期血清TG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放射性药物131I治疗复发或转移的DTC患者1个月后血清TG明显降低(t=5.5,P<0.01),3月后降到低水平(t=6.3,P<0.01);DTC中滤泡状癌TG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乳头状癌.结论血清TG的RIA检测,可作为放射性药物131碘治疗转移或复发DTC的有效检测指标,并指导是否做重复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及显微镜辅助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优点和适应症.方法对怀疑垂体腺瘤的334例患者先行常规MRI平扫,对未见垂体腺瘤的患者再行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垂体腺瘤手术的患者,全部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经单鼻孔-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334例患者经MR平扫或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后,发现垂体腺瘤326人.其中,MRI常规平扫后发现垂体腺瘤297人,MRI常规平扫后未发现垂体腺瘤的37人经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垂体微腺瘤29人.发现垂体腺瘤的326人中,手术316例.手术患者中,252例近全切除,50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16例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引流治愈,余无手术并发症.结论MRI平扫结合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肿瘤的方法相结合,可取得垂体腺瘤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甲胎蛋白mR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肝细胞癌和40例癌旁组织中甲胎蛋白mRNA.结果第一轮PCR扩增AFP mRNA,癌及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45%和20%,第二轮PCR癌及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0%和50%,癌组织AFP mRNA检出率高于癌旁组织.结论AFPmRNA的含量是判断肝癌预后的较好指标.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γ-GT在诊断肝脏病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被临床广泛采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饮食带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由于饮酒而造成的γ-GT水平的增高尤其受到临床的重视,近年也有文献报道.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测定γ-GT的水平可对酒精性肝炎等作出有价值的辅助诊断.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同一所医疗单位的不同实验室或同一实验室内使用两种以上型号的血液分析仪已较为普遍.平时除了进行常规的室内外质控外,很少进行室室间、仪器与仪器间比对试验,导致同一病人同一医院同一项目测定结果缺乏可比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探讨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联合基因产物表达检测对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产物表达.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4%~46.7%,c-erbB-2为33.3%~56.8%,p21为35.1%~56.7%,nm23为30.0%~70.5%.在非胃癌组织中(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未见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p53、c-erbB-2、p2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肿瘤转移程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nm23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肿瘤转移程度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63、c-erbB-2、p21、nm23四种肿瘤蛋白在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检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2%、91.0%、93.7%和89.3%.结论对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检测在胃部良恶性肿瘤鉴别,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多基因表达检测对胃癌预后判断明显优于单基因表达检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乙醇(ethanol/alohol),分子量为46.07,是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具有成隐性,酒滥用(alcobol abuse)和酒依赖(alcoholism)是全球性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问题,饮酒对健康的损害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西方国家,酒精相关性肝病已成为死亡的第六位原因[1].为了预防和治疗酒精中毒性肝病以及及时判定和处理饮酒后交通肇事,急需快速准确地测出血乙醇浓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